天天看小說

第400章:苗西戰(zhàn)事

姜宥和宜兒夫婦在這窮擔心了一番,事情卻是根本沒照著二人預想中的方向發(fā)展。

三月初,苗西大戰(zhàn)爆發(fā),龜苗國大將魔邇熾多率五千精銳夜襲了奔流城,因著苗西形勢緊張,奔流城是日夜輪防,所以魔邇熾多是久攻未下,戰(zhàn)至天明,魔邇熾多眼瞧著踏沙城的援兵轉(zhuǎn)瞬即到,不敢戀戰(zhàn),這才退了下去。

奔流城之戰(zhàn),龜苗國雖未討到便宜,可是卻成了苗西大戰(zhàn)的導 火索,苗西守備孟平東連夜上了八百里加急的摺子,而昀都金鑾殿上,啓明帝大手一揮,終於決定了正式向龜苗國宣戰(zhàn)。

只是關(guān)於統(tǒng)帥的人選,朝堂上文武百官卻各執(zhí)一詞,互不相讓,最後也不知因著什麼,啓明帝是力排衆(zhòng)議,封了老將軍秦弼識爲徵西大元帥,統(tǒng)十萬精兵,遠征龜苗。

這秦弼識乃是樑王爺?shù)氖跇I(yè)恩師,原爲兩陝路總經(jīng)略指揮使,兩年前被調(diào)回京師,入閣拜相,看似風光,明眼人卻是明白,這是當時如日中天的威欽侯籌謀而來的結(jié)果,實質(zhì)上是明升暗降,除了一個朝華殿大學士的閒職外,他身上的實權(quán)已被悉數(shù)架空。只是後來威欽侯算計寧國公世子,侯府在一夜之間,被降等爲威欽伯府,加上魏道槐身故,昔日風光無限的威欽侯府便一蹶不振,被擠出了大輝朝堂上的權(quán)利中心。

與威欽侯府的遭遇恰恰相反,秦弼識卻在威欽侯府沒落之後,老樹逢春,重新被啓明帝啓用,接了魏道槐的任,做了巡城衛(wèi)指揮使,一時實權(quán)在握,可謂是春風得意。

這秦弼識已年過六旬,也有大臣稱其年老,請求啓明帝另擇良將爲帥,可啓明帝根本不爲所動,堅持將其升爲徵西大元帥,令其統(tǒng)天朝精兵,遠征龜苗,可謂是對其依仗信重,一時間,很多心思活泛之徒,往樑王府上下疏通的頻率就跟著多了起來。

其實對於這位老將軍,姜宥下來後在宜兒面前對他的評價還是很高的,雖說這人是樑王一脈,但是這兩朝元老,無論是在軍中,還是爲官的風評上,都甚有聲望,啓明帝以他爲帥,雖是出人意料,但細思之下,卻也在情理之中。當然,這對於姜宥來說,也是巴不得的好事,要不然,擺在眼前的便是要和宜兒一別數(shù)月甚至更久了。

苗西的戰(zhàn)事最後亦是如姜宥事前預料的一般,秦弼識領(lǐng)兵拔黑鹿寨,斬敵三千之後,龜苗國大軍隱於叢林,不願與大輝天兵正面交戰(zhàn),卻時而逞夜偷襲滋擾,秦弼識不堪其煩,引兵追入,卻屢遭埋伏,傷亡慘重,不得已退回了踏沙城。

至此,這場曠日持久的戰(zhàn)役正式進入了拉鋸戰(zhàn)。

戰(zhàn)場上兩國交戰(zhàn),由來消耗巨甚,比拼的是國力儲備,大輝這邊,遠赴苗西,將士本就有些水土不服,糧草物資,一應(yīng)供應(yīng),更是攀山越嶺,勞師動衆(zhòng),可謂是苦不堪言。反觀龜苗國,苗西一帶本就是他們的地盤,而且龜苗一向崇尚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便是劫掠物質(zhì)不成,也能在

叢林之中,打獵捕獸,基本做到自給自足。

是以,拉鋸對峙的時間愈長,便愈對大輝不利,秦弼識是深知其中的道理,只是苦於無計可施,只能這般乾耗下去。

只是這場戰(zhàn)事一拖就是一年有餘,戶部籌集軍餉是壓力極大,那戶部水尚書數(shù)次上表,稱爲此一戰(zhàn),國力耗損過巨,國庫空虛,一利百害,是爲不值。

啓明帝也深知利害,可是戰(zhàn)事已起,大輝泱泱天國,總不能失了氣勢,主動求和。再加上朝中以寧國公,樑王爲首的主戰(zhàn)派堅持,啓明帝便咬了牙關(guān)將水尚書的摺子壓了下來。

啓明四年三月,寧國公府領(lǐng)頭捐了白銀萬兩,以作軍資,得寧國公府牽頭,京中的勳貴富豪,紛紛解囊捐贈,算是暫時緩解了戶部籌集軍餉的難處。

結(jié)果在啓明帝一再催促之下,五月初三,秦弼識親率大軍襲擊元枯寨,反而遭了龜苗大將魔邇熾多的埋伏,遭遇了苗西大戰(zhàn)之後最爲慘烈的一場大敗,史稱元枯寨潰敗。

突襲元枯寨的共計上萬兵力,最後能突圍逃回踏沙城的,不過兩千有餘,總旗以上的軍將,折了十八名,就連主帥秦弼識,也身披了數(shù)支流矢,被兵將死救回踏沙城後,便重傷昏迷不醒,一時間,大輝軍兵,士氣大傷,邊關(guān)告急的摺子便如雪片般傳回了京都。

啓明帝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從金鑾殿的龍椅上跌落了下來,暈了過去,是嚇壞了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事態(tài)緊急,被太醫(yī)癥治了過後,啓明帝忍著身體的不適,重新被擡上了金鑾殿,百官議政,以戶部水尚書爲首的主和派以我軍遭此重創(chuàng),士氣低落,此消彼長之下,龜苗卻士氣大盛爲由,力主該先與龜苗國講和,以避其銳。

啓明帝躊躇不定,此時寧國公世子姜宥卻站了出來,駁斥了水尚書的求和之說。

啓明帝便問計於姜宥。

姜宥道:“臣以爲,我大輝與龜苗這一戰(zhàn),最後定當大獲全勝。其因有三,一則國力,我大輝天朝上國,龜苗國不過蠻荒的彈丸之地,根本不能相提並論。二則軍力,我大輝有良將無數(shù),精兵百萬,軍紀嚴明,軍力之盛,也遠非龜苗能作比較的。三則 民心,龜苗是蠻族,四處燒殺劫掠,弄的苗西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而我大輝興義師,討蠻族,乃是天命所歸,焉有不大獲全勝的道理?”

水尚書便道:“昭毅將軍既言之鑿鑿,又如何解釋元枯寨大敗的事實?”

姜宥道:“一時的勝敗,不足以論。蠻族佔了地利之便,又天性好殺,人人勇武,我軍莆一遇上,的確有些措手不及,不過他們沒得系統(tǒng)的訓備演練,不懂戰(zhàn)陣,這就好比散兵遊勇,雖然個個驍勇,終究又怎會是我訓練有素的大輝兒郎之敵?”

水尚書道:“昭毅將軍的這個終究,不知是要拖上三年還是五載?將軍又可知道,我大輝國庫究竟還能支撐多久?”

姜宥道:“水大人只看到我大輝的囧處,卻沒見那龜苗國的難處?”

水尚書冷笑道:“龜苗國向來崇尚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打的越久,只怕對其的影響便越小。”

姜宥搖頭道:“大人錯了。大人可知,去年龜苗爲何會忽然對我大輝用兵?”

“蠻族之人,不通教化,狼子野心而已。”

“非也!”姜宥道,“苗西一帶,已數(shù)年乾旱,草木枯竭,能供打獵的野獸也逐年遞減,龜苗國不是不畏懼我大輝的天威,實則是他們?nèi)粼偈驱斂s在玄武城的話,他們根本就活不下去,所以纔不得不夜襲奔流城,拉開了這場大戰(zhàn)的序幕。”

“那又如何?”

“也就是說,龜苗國在這場戰(zhàn)爭之初,食物軍備已是不足,再經(jīng)過了這一年的大戰(zhàn),大人覺得,他們會比我們?nèi)菀N?”

水尚書呆了一下,沒能答上話來。

姜宥繼續(xù)道:“所以此時的龜苗,不過是強弩之末罷了,只要尋得戰(zhàn)機,再大敗他們一次,其勢必潰。”

啓明帝眼裡冒了精光,開口問道:“如何能令其大敗一回?”

姜宥道:“皇上莫要忘了,秦老將軍剛到苗西之時,便拔黑鹿寨,斬敵三千有餘,正所謂戰(zhàn)場之上,瞬息萬變,臣以爲,要伺機而動,尋一戰(zhàn)機出來,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啓明帝當即大喜,道:“昭毅將軍姜宥上前聽封。”

姜宥跨步上前,屈膝於地,垂首聽旨。

“擢昭毅將軍姜宥爲平西侯,去兵部職,領(lǐng)籍田大營事,即日出發(fā),統(tǒng)籍田,淮水大營精兵五萬,馳援苗西,並全權(quán)瞎徵西一切事物,不得有誤。”

“臣領(lǐng)旨。”

其實,秦弼識披箭重傷,姜宥便知道,若要堅持對龜苗用兵,他上陣掛帥,只怕便成了定局,自然也不是說堂堂大輝,除他之外就沒了將帥之才,只是說到親近信重,他便是啓明帝心頭的不二人選,畢竟,聲名遠播者,像當年北漠大戰(zhàn)上立下不世之功的鎮(zhèn)遠侯常元忠,即便是願意再爲朝廷出戰(zhàn)苗西,啓明帝心中也會打上一個疙瘩,敢不敢再用此人尤是兩說。

只是姜宥原本就是寧國公世子,如今啓明帝又破格封侯,這番褒賞看重,試看朝堂文武,便是再無出其右者。

所謂軍情緊張,兵貴神速,從啓明帝金鑾殿上宣旨,第三日,姜宥就領(lǐng)了東山大營一批親兵,出了昀都,往籍田大營去了。

華陽郡主是愁喜交半,一方面欣喜姜宥受皇上賞識,並委以重任,可另一方面又是滿心滿肺的擔心,是以和宜兒是送了一路又一路,最後若不是宜兒在讓勸著,她幾乎就能跟著姜宥去了籍田大營了。

當然,宜兒心裡也是擔憂不捨,只是見華陽郡主淚流不止,都快哭成一個淚人了,她只能壓下心裡的離別之情,轉(zhuǎn)而不住的安慰起華陽郡主來了。

(本章完)

第401章:京變第386章:醉酒第335章:元宵燈會第234章:水車第94章:心結(jié)第387章:和好第90章:反擊開始第258章:邦交第349章:形勢第62章:爭執(zhí)第230章:生子第218章:珊瑚朱釵第127章:隱晦的表白第353章:爭吵第179章:納采問名第20章:落水第69章:老夫人第398章:領(lǐng)罰第174章:圖謀第410章:生枝第427章:害喜第148章:範側(cè)妃第337章:心思第371章:反轉(zhuǎn)第68章:重逢第332章:一生一世一雙人第177章:醜媳婦見公婆第373章:送嫁第50章:求救第354章:做主第368章:找人第391章:叫停第77章:後覺第100章:紅薯第329章:年關(guān)第401章:京變第409章:節(jié)外第218章:珊瑚朱釵第8章:明風繡樓第301章:真假第429章:故人第4章:救人第92章:反轉(zhuǎn)第321章:教弟第214章:預算輕簡第387章:和好第397章:立威第418章:入伏第167章:分家第417章:做戲第94章:心結(jié)第349章:形勢第384:分歧第426章:過堂第88章:掀翻的神龕第174章:圖謀第138章:白鷺洲第255章:啓程回京第210章:天外樓第168章:美女救英雄第350章:請辭第288章:私產(chǎn)第96章:鍾濘第54章:峰迴路轉(zhuǎn)第94章:心結(jié)第114章:門路第86章:杜柯第206章:復得第175章:到底心善第125章:爭執(zhí)第230章:生子第92章:反轉(zhuǎn)第36章:連州雲(yún)府第365章:保人第9章:吳府第121章:戾殺第353章:爭吵第63章:知府千金第170章:崇明樓第156章:秦風第157章:舊案第411章:雷公第100章:紅薯第327章:鼎兒第219章:行禮第385章:冷戰(zhàn)第219章:行禮第14章:雨夜第135章:青築園第261章:應(yīng)對第220章:過禮第69章:老夫人第249章:門爺第130章:寧國公府第4章:救人第123章:坦言第125章:爭執(zhí)第309章:梓穗第133章:樑王楊庭第392章:拿人
第401章:京變第386章:醉酒第335章:元宵燈會第234章:水車第94章:心結(jié)第387章:和好第90章:反擊開始第258章:邦交第349章:形勢第62章:爭執(zhí)第230章:生子第218章:珊瑚朱釵第127章:隱晦的表白第353章:爭吵第179章:納采問名第20章:落水第69章:老夫人第398章:領(lǐng)罰第174章:圖謀第410章:生枝第427章:害喜第148章:範側(cè)妃第337章:心思第371章:反轉(zhuǎn)第68章:重逢第332章:一生一世一雙人第177章:醜媳婦見公婆第373章:送嫁第50章:求救第354章:做主第368章:找人第391章:叫停第77章:後覺第100章:紅薯第329章:年關(guān)第401章:京變第409章:節(jié)外第218章:珊瑚朱釵第8章:明風繡樓第301章:真假第429章:故人第4章:救人第92章:反轉(zhuǎn)第321章:教弟第214章:預算輕簡第387章:和好第397章:立威第418章:入伏第167章:分家第417章:做戲第94章:心結(jié)第349章:形勢第384:分歧第426章:過堂第88章:掀翻的神龕第174章:圖謀第138章:白鷺洲第255章:啓程回京第210章:天外樓第168章:美女救英雄第350章:請辭第288章:私產(chǎn)第96章:鍾濘第54章:峰迴路轉(zhuǎn)第94章:心結(jié)第114章:門路第86章:杜柯第206章:復得第175章:到底心善第125章:爭執(zhí)第230章:生子第92章:反轉(zhuǎn)第36章:連州雲(yún)府第365章:保人第9章:吳府第121章:戾殺第353章:爭吵第63章:知府千金第170章:崇明樓第156章:秦風第157章:舊案第411章:雷公第100章:紅薯第327章:鼎兒第219章:行禮第385章:冷戰(zhàn)第219章:行禮第14章:雨夜第135章:青築園第261章:應(yīng)對第220章:過禮第69章:老夫人第249章:門爺第130章:寧國公府第4章:救人第123章:坦言第125章:爭執(zhí)第309章:梓穗第133章:樑王楊庭第392章:拿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们市| 交城县| 施秉县| 巴楚县| 眉山市| 桃园县| 鲜城| 且末县| 新宁县| 蒙阴县| 高雄县| 渭南市| 雅安市| 古浪县| 淳化县| 德江县| 汉源县| 徐州市| 鄂托克旗| 安多县| 泰宁县| 喀什市| 黔西| 会宁县| 增城市| 兰西县| 夏邑县| 黑水县| 遂昌县| 永修县| 富宁县| 曲周县| 兴文县| 墨江| 台北县| 宝鸡市| 紫云| 丹棱县| 绥滨县| 调兵山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