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儀說出了那連橫的遠交近攻策略,徐浩直接出口問道:“敢問先生,我九州城該如何個遠攻近交之法?”
看到自己的提議,已經引起了主公徐浩的主意,張儀緊張的內心不由得鬆了口氣。
畢竟這一次,張儀主動站出,第一是已經知曉了九州城議事會上的一些規矩:不會因爲你沒有官職,就不能提出建議,只要你有真才實學,你可以和首輔大人辯論。第二則是張儀知曉,這一次只有自己展現出自己的才華,纔有可能受到主公徐浩的重視,否則就可能一直不被徐浩想起,畢竟作爲目前九州城的掌舵人,徐浩太忙了。
聽到徐浩的問題,張儀嚥了一口唾液,侃侃而談:“目前,九州城北方乃是那冉魏政權,此勢力之前我九州城就已經與之交好,雖然要遠交近攻,可他卻不在近攻的名單之列。”
“在西面,我九州城在洛陽一帶佔據的城池已經和秦王朝以及周王朝接壤。本著柿子專挑軟的捏,屬下建議主公下一步主要將周王朝列爲重點攻擊目標。”
“至於南方的宋王朝,有著明王朝的牽制,我九州城可以只陳兵邊境,不直接與宋王朝開戰。隨後利用主公剛剛招募到的鄭和將軍的關係,與明王朝交好。讓明王朝與宋王朝開戰,消耗,這最符合我九州城的利益!”
張儀直接將九州城的三個方向的情況都考慮到了,不過他不知是出於私心,還是見九州城目前擁有的秦王朝歷史人才過多,並未說出怎樣去處置秦王朝的關係。
徐浩聽完了張儀的這一番規劃,哈哈哈大笑:“吾能得張儀先生這種大縱橫家,施展這合縱連橫,遠交近攻的策略,我九州城一統華夏有望矣!”
“至今日起,張儀先生升任大鴻臚寺少卿,與皺忌等人一同負責九州城對外交往策略的制定。”
隨著徐浩的這一任命的下達,系統也傳來提示。
“玩家對歷史人物張儀委以重用,張儀忠誠度上升至80點。”
聽到主公徐浩對自己的提拔,張儀納頭便拜。張儀知道,這大鴻臚寺正是九州城目前設立專門用來展開隊外交往的機構,直接對主公徐浩負責。大鴻臚寺少卿地位差不多比各曹的侍郎還要高上一點。
特別是現在華夏大地上正處於一個亂局,在大鴻臚寺定是大有可爲。即使以後,九州城的征伐目標邁向了全天下其他的夷人國度,大鴻臚寺也不可或缺。
WWW?тt kān?C ○
張儀知道,自己這一次的主動露臉,才讓自己得到了這一職位。
徐浩宣佈完張儀的任命之後,他略一沉吟,道:“雖然張卿方纔已經將南北及西面的勢力如何處理,都提出瞭解決方案,可那東北及正東方,我九州城也不得不考慮啊!”
聽到徐浩的這一番話,有的思想還沒有轉變過來的官員不由得有些疑惑:九州城勢力範圍目前的東北方和正東方都是大海啊,哪裡還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勢力?
就在這時,剛剛被徐浩招募道的鄭和,將他的目光從一直盯著議事殿中的華夏時局圖上收了回來。
鄭和聽到徐浩方纔的一番話話語,加上此時九州城一些其他疑惑,他知道自己可以幫助主公爲這些官員解惑,於是鄭和也學張儀主動站出身道。
“諸位大人,你們是否覺得我九州城目前的東北方和正東方都是大海,根本無需有任何勢力值得注意的?”
“如果諸位大人真是如此想,那就是有些太忽視大海這一區域了。目前我九州城已經組建了兩支艦隊,也已經將琉球島佔據,在島上建立了分城。這一據點的建立,讓我九州城一旦與南方宋王朝開戰,我九州城可以從陸上及海上兩個方向夾攻宋王朝。”
“想必那宋王朝到時也想不到我九州城的部隊會從海上對其發起進攻吧!”
鄭和先是說了一番目前九州城的水軍,或者說海軍的情況。
“既然我九州城可以從海上進攻送王朝,那其他夷人國度是否也可以從海上對我九州城發起攻擊呢?”
鄭和這後續的一番反問,讓九州城的很多官員都頓時醒悟了過來,他們又紛紛討論起鄭和的這一觀點起來。
徐浩聽到鄭和能主動開口爲其他人解惑,不由得在心中對鄭和豎起大拇指。從鄭和說的這一番來看,這鄭和已經把九州城當作自己要效忠的勢力了。
徐浩先讓其他官員先繼續消化了一番,鄭和之前提出的要注意其他夷人從海上對九州城發起進攻這一信息。
等國了一盞茶的功夫,徐浩輕咳一聲,隨著徐浩咳嗽聲音響起,衆官員知曉自家主公又有新的指示要下達了,他們立即停止了討論。
“鄭卿繼續你方纔所言之事吧!”看到衆官員停止了討論,徐浩又讓鄭和繼續闡述他的觀點。
得到徐浩的支持,鄭和隨即也清了清嗓子:“既然我九州城有可能會受到其他夷人國度從海面上對就我城池發起的攻擊,那爲何我九州城不先下手爲強,努力發展自身的海上軍隊實力,直接將整個海洋也納入到九州城所轄的勢力範圍內!”
“特別是當我九州城擁有了海上軍隊之後,掌控了海上霸權,那不管是對外交流,還是對外征伐,必將能與路上軍隊形成互補。”
“世人皆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未曾想過,真正的強國,那天下海洋也盡是自家後花園!”
鄭和一番對海權的異常重視的闡述,簡直讓九州城這些歷史名臣、名將顛覆了他們的觀念。
他們重來沒有想過,原來海洋有這麼重要嗎?
對於這些官員們臉上那震驚的表情,徐浩也能夠預想得到。畢竟除了鄭和,估計也就只有李寶對海洋有著比較深的認識。
其他就算是姜尚和伊尹這樣的聖級文臣,他們雖然得到了系統賦予的後世記憶,但也沒能真正重視起海洋來。
鄭和的話,他則是因爲七下西洋,對海洋的認識遠遠超出衆官員,所以這纔在一衆歷史人物當中,有了這一番新奇的海權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