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八章 興疑答非所問者

這棵花樹之上共有多少朵花?此樹不多不少共有三百六十五根樹枝,一枝之上只開一朵花,因此便生長著三百六十五朵花。◎,但實(shí)際上在這樹上會開出的花朵卻並非只有三百六十五種,因爲(wèi)這棵樹上的花會隨著那僧人的喜怒而開謝,當(dāng)僧人歡喜開心之時,一樹之花便綻放;當(dāng)僧人悲傷憂愁之際,一樹之花便萎落。當(dāng)那些萎落的花叢枝頭掉下之後,再從枝頭上綻放開出的卻不一定會是再跟之前一樣的花了,很有可能便是另一種在之前的三百六十五種之外的花。

那麼這棵樹上的花是無窮無盡的嗎?事實(shí)並非如此,至少樹上絕不可能出現(xiàn)的花就有兩種。第一種就是這個僧人從來沒有見過的花,那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在這棵奇異之樹的枝頭上的。另外一種情況,則是天地之間有一種花,哪怕這個僧人縱使親眼目睹過,卻也無法令之出現(xiàn)在他這棵奇異無比的花樹之上,那就是天意花!天意花是真正的天地造化之靈,所以是絕對不可能以這樣的方式出現(xiàn)在這個僧人的開花之樹上的。

這棵樹乃是真實(shí)並非幻化之物,卻能化神念爲(wèi)有形可見之花,可以說也算得上是一件極爲(wèi)特殊的法器,甚至可以說是一件神器了。所以才能夠隨著這個僧人出沒無定,變化不測。只要這個僧人所在之處,這棵花樹便會隨之出現(xiàn)在他的身後。

一棵盛開的花樹之下的僧人,如此特別的一個和尚當(dāng)然在佛門之中,甚至是在修行界大大有名。這個僧人法號靈王,乃是無相峰大慧寺的法座。

靈王僧進(jìn)入佛門修行之前是修行界一位世家的修行人,從小驚才絕豔,天資過人。少年之時修爲(wèi)已經(jīng)足以令他傲視同輩,也因此令他十分自得而傲慢。但也因爲(wèi)這一點(diǎn)傲慢,讓靈王僧在十分偶然的情況之下與另外一位世家修行人結(jié)下冤仇。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無意之中結(jié)下的冤仇,導(dǎo)致了兩大修行世家火併,最後的結(jié)果居然是兩大修行世家同歸於盡。只剩下靈王僧一人。

靈王僧爲(wèi)此內(nèi)疚非常,認(rèn)爲(wèi)是自己才讓自己所有的家人死去,因而對神通法術(shù)起了巨大的厭惡,隻身孤影去了人間,從此隱姓埋名,不再修行。但後來在人間流浪了幾年之後,靈王僧偶然之間在一棵枯樹之下遇見了一位佛門僧人,那位和尚問了他一個問題,枯樹能再開花否?然後便飄然而去。靈王僧卻因此在枯樹之下。一站便是整整七天。

七天之後,靈王僧從那枯樹之上折下一枝,離開人間重新回到了修行界,直接前往無相峰大慧寺拜在了那位僧人座下,從此成爲(wèi)了大慧寺之中的一名修行僧人,而那根枯枝就一直陪伴在靈王和尚的身邊。直到有一天,枯枝不見,靈王和尚的身後卻多了一棵小樹。再後來。小樹長成了大樹,大樹抽出了樹枝。樹枝上開出了第一朵花。然後一發(fā)不可收拾,花越開越多,樹便成了花樹。佛門也多了一位法號靈王的知命境大修行人,那已經(jīng)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短短數(shù)息之間,一凡命、大如知藏、靈王三僧一個接一個的提出疑問。一凡命和大如知藏都只是向衆(zhòng)僧說出心中困惑,但直到靈王僧開口。則已經(jīng)是講所有的關(guān)注點(diǎn)從苦行僧身上引至此次佛山聚會的目的。

剎那之間,在場的僧人表情各異,顯然都感覺到了靈王突然向召集此會的金剛神發(fā)問,只怕是要在這佛山之頂、黑金塔前掀起波瀾了,他們都將目光投向了金剛神和靈王僧身上。從剛纔到現(xiàn)在。金剛神仍舊是閉目不視,一言不發(fā),似乎對在場發(fā)生的一切都不聞不睹。現(xiàn)在靈王僧向他直接發(fā)問,不知道他又會怎樣迴應(yīng)?

讓衆(zhòng)僧意外的是,面對靈王僧的請問,金剛神依舊是不聞不動,看起來並不準(zhǔn)備迴應(yīng)。這樣的舉止當(dāng)然是十分無禮的,哪怕金剛神乃是佛山長老,有尊者之位,身份所在,可以不作回答。但此時此地靈王僧此問,可以說是不容許金剛神以這樣簡單的方式迴避的。再者,金剛神也不必要回應(yīng),不管他的目的何在,再立世間尊是他所提議的,自然要跟衆(zhòng)僧解釋清楚。

嗔心和尚說出這話,引來衆(zhòng)僧異樣的目光。他這樣說,顯然就表示了此次再立世間尊之事,並非金剛神一人之意,他也參與其中。佛門衆(zhòng)僧向來自證自守,哪怕是一山之內(nèi)的三僧,也未必會有相同的意見。這一點(diǎn)但看剛纔大如知藏和靈王僧便知道了,雖然大如知藏是大慧寺的駐山,而靈王僧乃是法座身份,但兩者所關(guān)心之事卻是迥然不同的。

在場的衆(zhòng)僧不由自主都互相打量了幾眼,從幾個僧人的眼中已經(jīng)透露出了對身旁之僧的些許懷疑之色,看來他們已經(jīng)開始警惕身邊的僧人,是不是還有和嗔心和尚一樣,帶著某種居心而參與此會。直接而言就是,有多少人打算支持金剛神再立世間尊的!不少人心中已開始揣測,只怕這再立世間尊之會,將成佛門一大變故。

佛門傳承數(shù)千年之中,漸漸形成了十山大寺,每一寺有三僧主持,但僧人修行只求涅槃超脫,除此之外鮮少爭求。更何況佛門戒律嚴(yán)厲,擇選弟子考驗(yàn)甚多,因此一直以來很少會出現(xiàn)僧人因爲(wèi)其他的目的而聚合在一起的情況。所以可想而知,嗔心和尚如此公然表示和金剛神一致,自然會引來衆(zhòng)僧的懷疑。

但爲(wèi)什麼金剛神仍舊是默然無應(yīng)?衆(zhòng)僧驚訝之極,嗔心和尚再次站了出來,他首先向靈王僧行了一禮,然後道:“靈王師兄,尊者曾經(jīng)告訴過我,在十山三僧到齊之前,他是不會說一個字的。假如你有什麼疑惑是關(guān)於再立世間尊的,不如先說出來,尊者曾經(jīng)就此事與嗔心有過詳談,或許師弟能夠盡力爲(wèi)你解答一二!”

自從當(dāng)初佛祖開始傳法收徒之時,便立下了種種戒律,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對於僧人行止的約束。僧人雖然同在寺廟之中修行,相互扶持,因緣所聚而成就同修之誼,但這樣的關(guān)係並非如其他的宗門。從傳法而言,雖有師徒之分,但並非上下之別。從地位身份而言,雖有尊卑之別,卻沒有主從之分。哪怕當(dāng)初佛祖在衆(zhòng)僧之中,也曾經(jīng)說過他不過是僧衆(zhòng)之一,並非領(lǐng)衆(zhòng)之人。僧人會聚一處,只爲(wèi)相互砥礪,精進(jìn)同修罷了,並不是爲(wèi)了形成某種力量去做成什麼樣的事情。

靈王僧因此也是在嗔心和尚說完之後愣了一愣,明白了眼前的狀況,他仍是繼續(xù)問出了自己想要說的話:“貧僧所問乃是金剛尊這,但既然嗔心師弟自稱能夠代答,貧僧就直言相詢了。貧僧所以感到疑惑的,乃是尊者因以蓮華尊涅槃、三十二相削法爲(wèi)名,召集十山三僧再立世間尊之事。蓮華尊涅槃,三十二相削法之事,貧僧已有耳聞,相信其他師兄弟亦然,便不多言了。所不解者,即便三十二相削法,也不過是廢了神通而已,爲(wèi)何他不現(xiàn)身佛山,參與此會呢?三十二相究竟身在何處?尊者要再立世間尊,若三十二相缺席,未免有些過不過去!”

靈王僧提出心中之疑後,衆(zhòng)僧無人言語,沒有人表露是贊同或者提出異議,他們幾乎同時都把目光投向了嗔心和尚。靈王僧沒有糾纏之一能不能再立世間尊,需不需要再立世間尊,而只是問三十二相何在。這也就是問金剛神,你要再立世間尊,那麼三十二相同意了嗎?本來如無意外,那蓮華尊之後他就應(yīng)該是佛門新一代世間尊。但現(xiàn)在三十二相既削法,廢了神通,那麼鑑於眼前人妖之戰(zhàn)將爆發(fā)的危亂之局,先暫立一個世間尊也未嘗不可,只是不管怎麼說,總得是三十二相在場。不然也太說不過去了,豈不是顯得金剛神有私心?

不得不說,靈王僧問了一個很直接也很簡單的問題,但有時候最不好答的往往就是這樣簡單的問題。因爲(wèi)這種問題所拷問的是行事者的本來初衷,若是心無他意,自然可以回答的十分爽快。但是若心有別念,言語只怕就顯得狡辯而支離了。

不過靈王僧所問的是金剛神,現(xiàn)在回答他的卻是嗔心和尚。嗔心和尚幾乎是沒有任何遲疑地就回答道:“三十二相目前身在道海三山養(yǎng)傷,此事系大夏龍圖派人來到大雷音山法雨宮告知火首龍師兄,由火首龍師兄報知佛山。大夏龍圖並沒有傳來三十二相任何只言片語,可知三十二相削法所受之傷,只怕比我等想象的還要嚴(yán)重。所以再立世間尊之事,並未取得他之同意。

但尊者之所以如此著急欲再立世間尊,乃是爲(wèi)了整個佛門安危之故。率意山一會,斷慈山妖物再起之事已是衆(zhòng)人皆知。當(dāng)初道門代輔天淵無咎所傳之人妖之劫再起並非虛言恫嚇,只怕轉(zhuǎn)瞬就在眼前。當(dāng)此之時,變故迫在眉睫,佛門萬萬不可無人主事,須得儘快再立世間尊主持大局。諒必三十二相在此,也會贊同尊者之舉,所以尊者才欲先成其事!”

靈王僧一皺眉,道:“先派人去道海接來三十二相,或者哪怕先向他報知此事,最慢也不過耽誤兩三日罷了。人妖之亂再急,只怕也不急於爭這數(shù)日?尊者此舉,只怕招來佛門弟子疑心,修行界中其他修行人做出其他無謂猜測,不是嗎?”(未完待續(xù)。。)

第十七章 此何人哉一百一十九章 相期一夢中第十四章 光明咒第二十八章 種籬人第六十六章 百花深處第三章 高手第二十三章 因材而施教第三十八章 大賢弟第三十四章 謀算之道竊其時第一章 前塵第十六章 長夜有明星第七十章 緣滅第三十七章 九死一生第六十一 此身有止第五十九章 蓮華不滅第八十章 求解獲三狐第五十六章 無何有第七十三章 故人千年越茫茫第一百一十三章 縱幻豈無聞第一百零五章 擇地安我身第二十五章 石中劍第九十四章 偷天計(jì)第六十二章 魔境劫第五十四章 滌玄天之謀第六十章 辜負(fù)天心意差池第三十四章 謀算之道竊其時第一百章 此意總自知第六十三章 無咎之行第四十七章 山神第七章 此一以貫之第五十八章 九霄雲(yún)動異雷生第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七十五章 此時兄弟第二十一章 其母何怙第二十一章 意外第八章 三鮮第一章 青龍寺第一百零三章 未可離須臾第五十四章 九龍繞佛第六十三章 無咎之行第六十章 大戰(zhàn)之初第九章 借法第三章 龍圖之意第四十五章 我行有缺袈裟漏第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八章 此中玄妙誰觀得第五章 反正之用有謀成第九十二章 正邪之辨第六章 行非我願第五十七章 曾經(jīng)相見今如舊第六十一章 無因只爲(wèi)故第八章 大雷音山第三十八章 籌謀策劃怎及天第八十五章 劃其規(guī)兮定其方第三十三章 簇?fù)砦词軟r挾持第九章 臨機(jī)無礙暫施設(shè)第五十三章 妖音第四十四章 天化之力第八章 忘形攝意任風(fēng)狂第八十八章 幾人無處覓來由第八十八章 孰在孰不在第四十九章 變化之身第五十章 癡及身外第八十五章 唐小九第一百零一章 人皆有好惡第一百零八章 御之以無形第二十四章 接骨第八十章 太極陣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七十七章 隔門知心第六十章 七劫琴第九十七章 當(dāng)面故舊對面心第一百零二章 患不知人也第九十一章 好向心頭自修求第三十四章 不知道第一百零六章 忘心誠聾瞽第二十二章 玉符第一章 迷夢無色惑無端第二十一章 意外第十三章 光華滅第九十章 同心第三章 心有常第四十八章 狐假虎之威第七十八章 殺與殺第七十章 玄覽中第七十六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二十章 聞嘯第三十一章 情之起第三十六章 各出奇招妙後手第七十章 生與生第五章 白衣僧第三十三章 潛行不知處第六十五章 他就是他第三十二章 伏憨虎第十七章 心念力第九十六章 傷未央第四章 行風(fēng)大地覺微意第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四十八章 魚我所欲
第十七章 此何人哉一百一十九章 相期一夢中第十四章 光明咒第二十八章 種籬人第六十六章 百花深處第三章 高手第二十三章 因材而施教第三十八章 大賢弟第三十四章 謀算之道竊其時第一章 前塵第十六章 長夜有明星第七十章 緣滅第三十七章 九死一生第六十一 此身有止第五十九章 蓮華不滅第八十章 求解獲三狐第五十六章 無何有第七十三章 故人千年越茫茫第一百一十三章 縱幻豈無聞第一百零五章 擇地安我身第二十五章 石中劍第九十四章 偷天計(jì)第六十二章 魔境劫第五十四章 滌玄天之謀第六十章 辜負(fù)天心意差池第三十四章 謀算之道竊其時第一百章 此意總自知第六十三章 無咎之行第四十七章 山神第七章 此一以貫之第五十八章 九霄雲(yún)動異雷生第七十一章 螳螂捕蟬第七十五章 此時兄弟第二十一章 其母何怙第二十一章 意外第八章 三鮮第一章 青龍寺第一百零三章 未可離須臾第五十四章 九龍繞佛第六十三章 無咎之行第六十章 大戰(zhàn)之初第九章 借法第三章 龍圖之意第四十五章 我行有缺袈裟漏第九十二章 出其不意第八章 此中玄妙誰觀得第五章 反正之用有謀成第九十二章 正邪之辨第六章 行非我願第五十七章 曾經(jīng)相見今如舊第六十一章 無因只爲(wèi)故第八章 大雷音山第三十八章 籌謀策劃怎及天第八十五章 劃其規(guī)兮定其方第三十三章 簇?fù)砦词軟r挾持第九章 臨機(jī)無礙暫施設(shè)第五十三章 妖音第四十四章 天化之力第八章 忘形攝意任風(fēng)狂第八十八章 幾人無處覓來由第八十八章 孰在孰不在第四十九章 變化之身第五十章 癡及身外第八十五章 唐小九第一百零一章 人皆有好惡第一百零八章 御之以無形第二十四章 接骨第八十章 太極陣第八十五章 賭兩命第七十七章 隔門知心第六十章 七劫琴第九十七章 當(dāng)面故舊對面心第一百零二章 患不知人也第九十一章 好向心頭自修求第三十四章 不知道第一百零六章 忘心誠聾瞽第二十二章 玉符第一章 迷夢無色惑無端第二十一章 意外第十三章 光華滅第九十章 同心第三章 心有常第四十八章 狐假虎之威第七十八章 殺與殺第七十章 玄覽中第七十六章 峰迴路轉(zhuǎn)第二十章 聞嘯第三十一章 情之起第三十六章 各出奇招妙後手第七十章 生與生第五章 白衣僧第三十三章 潛行不知處第六十五章 他就是他第三十二章 伏憨虎第十七章 心念力第九十六章 傷未央第四章 行風(fēng)大地覺微意第二十章 以一敵六第四十八章 魚我所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罗田县| 华容县| 武义县| 大丰市| 永川市| 博湖县| 根河市| 岑溪市| 奎屯市| 蓬莱市| 板桥市| 宁陵县| 泾源县| 汤阴县| 黑山县| 江西省| 蓝田县| 长武县| 仁怀市| 旺苍县| 香河县| 柘荣县| 什邡市| 石渠县| 淳安县| 黎川县| 揭阳市| 喀喇| 辽阳市| 九龙县| 洪泽县| 玉溪市| 法库县| 和政县| 晋中市| 都兰县| 泾阳县| 太湖县| 利辛县|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