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修行人身形矮胖,一臉老實,頗有些呆氣,看修爲(wèi)應(yīng)該還不到知心境,後背之上揹著一把大砍刀,甫一聽小心大師說要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頓時心裡歡喜,忍不住眉開眼笑,但是緊接著便聽見問題之後,那笑容便僵在臉上了!
與此同時,聽見小心大師的問題的修行人,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露出了思索之色。︽,那位修行人眉頭緊鎖,苦著一張圓乎乎的胖臉,看樣子就知道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什麼是佛?這問題可不是什麼簡單的問題,佛之名號是佛門之中獨有之稱,始於佛祖,但含義之豐可稱複雜。既表示佛祖本人,又表示佛祖所成之種種境界和無量功德,還表示修行之中的見性成就……總之這個字在佛門之中有種種意蘊,根本就一言難盡。
而在佛門修行之中,又往往以這樣的問題發(fā)問,用以提持或者勘驗弟子修行的心性體悟以及境界成就。所以乍一聽這是最簡單的問題,但卻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在佛門之中所謂不可意識相會,更不可不以意識會之,所以在佛門中有所謂動輒便錯,舌動便招棒落的說法。
在佛門之中問這個問題,就好比道門中問什麼是道一樣。一般來說在道門的規(guī)矩之中,跟佛門有些相反,佛門問什麼是佛用以勘驗,但是道門卻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矩,那就是是不問道。因爲(wèi)大道玄妙,但可以行證,不可以言求,世間任何的言語都不能講清楚道是什麼,所以索性立一個規(guī)矩,不問!這樣做的目的是爲(wèi)了避免有弟子狂妄自大。以爲(wèi)自己得了大道,以道自居。其實修行之路,只是行道不休,證道不止罷了。所以佛門纔有無所謂得,無所謂不得得說法。
佛門問佛,道門不問道。佛山道海兩大源流所行雖異,但是所本則一,目的都是相同的。問也好,不問也罷,其實並不妨礙修行人去以此思索、求證,否則佛祖和道祖也不必傳下修行了。其實修行人到了問什麼是佛,思索什麼是道的時候,必然是已經(jīng)到了知命大成之境了。
知命之後,所要面對的便是命的來處。便是使命之天,也就是萬物變化中的不變,是萬物之來處,造化之根源。道門稱之爲(wèi)道,而佛門稱之爲(wèi)佛!這種面對並不流連於想象,而是要真的以身心去求證、去印證這等境界的玄妙,也就是知天之境。
現(xiàn)在這小心小和尚用這話來問這修行人,這修行人又矮又胖又呆。明顯只有不到知心境的修爲(wèi),跟知命大成之境隔著了不知道多少重的法天。加上又不熟悉佛門修行,當(dāng)然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爲(wèi)什麼這位小心大師要以如此之高的境界才能思索的問題去問他呢?是故意刁難不讓他進入佛山嗎?如果是這樣爲(wèi)什麼不直接拒絕,還要如此勞心費力,以小心大師的修爲(wèi),自然是不必?fù)?dān)心眼前這些修行人的吧!
陸正看著場中那正在抓耳撓腮的矮胖呆,略一思索也明白了過來。真不是這位小心小和尚故意刁難,而是這位矮胖呆修行人自己要上佛山。既然他以這樣的修爲(wèi)境界卻硬生生要上佛山,自然就要選擇面對這樣的拷問,沒有誰在爲(wèi)難他,如果有那也是他自己在爲(wèi)難自己。這就是小心大師口中的佛緣。既然緣分未到,又何必強求呢?那麼多修行人在強求,但是他是不會隨順衆(zhòng)人降低標(biāo)準(zhǔn)的。說實話,這麼修行不足的人來鬨鬧要見佛山,他沒有施法揍人,已經(jīng)是很有禮貌了!佛門高人行事,也自有玄妙在其中。
那麼多修行人來圍觀佛山,影響佛門清淨(jìng),小心大師出來擋住衆(zhòng)人,但是修行人可擋,有一點是不能擋的,那就是衆(zhòng)人的向佛之心。雖然衆(zhòng)人未必真有向佛修行之心,但是如此多的人來到佛山,佛門之人無論是直接拒而不見,或者施法驅(qū)趕都是不對的。流傳出去,似乎是佛門中人自狹驅(qū)人,不讓人近佛一般,並不是什麼好事。到時候,雖然佛山的確只因佛緣得見,也會變成了是佛門中人故意爲(wèi)難衆(zhòng)修行人。佛門不需要衆(zhòng)人擁護,但是佛門中人卻不能因爲(wèi)自己的行止成爲(wèi)了妨礙修行人接近佛門修行的障礙!
陸正道:“大師請自便!”
嗔心和尚道:“陸施主,貧僧有一事需向你說明。雖然你是貧僧所邀,但要上佛山仍是需要具足佛緣,否則貧僧縱使有心。也無法帶你上佛山。”
嗔心和尚依言來到了小心大師面前,再度合十行禮,道:“嗔心在此。”
一旁的赤靈聽得嗔心和尚這樣說,不滿地對陸正道:“老弟,既然不讓上山,那我們這就離開便是了。區(qū)區(qū)一座佛山,也沒什麼了不起的!”
嗔心大師走過去,衝小心大師合十問訊,小心大師也一樣還禮,雙方誰也沒有說話,自有默契。之後嗔心和尚便繼續(xù)向前走,衆(zhòng)修行人知道他這是要走到剛纔小心大師盤坐之地穿越結(jié)界上佛山,之前那些被小心大師送入結(jié)界的修行人就是這樣。
嗔心和尚雙手合十道:“正是如此,而且小心大師從來都是鐵面無私,不會徇私的,如果你們?nèi)恢杏胁荒苌戏鹕降模€請陸施主見諒!”
嗔心和尚知道赤靈對自己有成見,也不多加解釋,忽然對陸正道:“陸施主,貧僧需先行一步,我們佛山之上再見吧!”
此時場中那矮胖呆的修行人仍是愣在那裡苦思,小心大師既不催促,其他修行人也不敢著急。這時候嗔心和尚忽然走了過去,登時引起了衆(zhòng)人注意。
赤靈急道:“這麼怎麼行,那上面都是光頭,你吃虧了怎麼辦?”
陸正微微一訝,道:“也就是說。我們也需要通過這位小心大師的考驗,才能上佛山嗎?”
陸正看清楚了眼前局面,心中不由佩服這位小心大師,這才湊過去向嗔心和尚問道:“大師,不知道這位小心大師,究竟在佛門是何等身份?”
這就看出小心大師行事的高明之處了,他非但沒有阻止衆(zhòng)人來圍觀佛山,更沒有勸退或者施法驅(qū)逐,反而更進一步,你們不是來看佛山嗎?那好,那就讓你們見。但沒有佛緣自然見不著,以此言語對一兩個修行人說還行,對眼前那麼多修行人並沒有什麼說服力。小心大師就乾脆順?biāo)浦郏粌H讓見佛山,更進一步提出了一個讓衆(zhòng)人直接上佛山,當(dāng)然前提是能夠答對他所出的問題。
這一聲喊出,其餘衆(zhòng)修行人紛紛附和起來。嗔心和尚只好暫時停下腳步,看小心大師如何應(yīng)對了。只見小心大師先是一皺眉頭,看起來似要發(fā)火,那喊話的修行人喉嚨咕嘟一下,一顆心提到了嗓子眼。不料小心大師眉頭一舒,卻道:“說的有道理,嗔怒山嗔心戒師,你且過來吧!”
事實上這兩天以來,也的確有十幾個修行不足,但在小心大師的問題之下悟入佛門修行的人被小心大師送上了佛山。這些人是求證不足,但心入妙理。的確可以說就是有佛緣。正是因爲(wèi)有成功之人在先,所有這些修行人纔會如此信服,不敢造次。
這時,人羣之中有修行人喊了一句:“小心大師,佛門中人上佛山,就不需要驗證佛緣了嗎?既然是一樣要上佛山,應(yīng)該一視同仁纔對!”
陸正一皺眉。如果是這樣可就有些不好辦了,赤靈是妖物,蘭遷是草木之精,本就不入修行,沒有佛緣的可能性太大了。再者赤靈倒還罷了。留在此地想來不會出意外,但是蘭遷可就危險了。如果是這樣到時候,必須讓赤靈大哥留下保護他,或者直接帶走他才行。
說到底,其實不過是轉(zhuǎn)化了一個形式而已,能不能上佛山,還是要看有沒有佛緣,與之前並沒有什麼區(qū)別,但策動人心變化,能夠形成如今這般安穩(wěn)的局面,不使人心走入躁動變亂,正是小心大師的高明。當(dāng)然其中對於佛緣勘驗一層,能夠從一問之中勘驗佛緣,也是需要有小心大師極高明的修爲(wèi)才能做到,這一節(jié)卻不是唬人的。
陸正道:“接引衆(zhòng)人上佛山,原來如此!”
陸正笑道:“佛山之上都是有修行的高僧,他們又怎麼會亂來呢,大哥你就放心好了!”
陸正道:“大哥,你別責(zé)怪大師,與其說是答應(yīng)大師所請,其實我也有自己的目的。到時候不管怎麼樣,若是蘭遷不能上去,那你就留在這裡保護他吧,我一個人上去便是。”
另有一個問題,假如每個人都答不對問題,到最後豈不是仍舊讓修行人心生不滿嗎?其實所謂佛緣有兩種,第一的確是境界具足,突破知命大成,並瞭解佛門修行之妙,所以能見佛山。第二那就是雖然修行不足,但是悟入玄妙,冥冥之中契合佛門修行。也是能夠看見佛山的,對這樣的修行人,佛門中人自然不會介意他們真的上佛山一行。
這樣一來,便有化虛爲(wèi)實只妙用,將空無飄渺之佛緣化爲(wèi)考驗自身的一問,有沒有佛緣不再那麼虛無縹緲。再者,從見佛山變成上佛山,更是會讓修行人感到興奮,讓他們產(chǎn)生一種不虛此行之感,到最後修行人只會責(zé)怪自己答不對問題,而不再會覺得這是佛門中人刁難。
嗔心和尚這便向陸正和赤靈、蘭遷合十行禮,然後從人羣之中飄然而出,走進了那十丈無人之地。赤靈不料這和尚居然先走,忍不住皺了皺眉頭,想要說一句什麼,但看了看陸正,便沒有多言。
嗔心和尚答道:“小心大師乃是佛山之上的長老,負(fù)責(zé)守護佛山門戶,接引上佛山之人。在佛山稱爲(wèi)接引招提。他之修爲(wèi),早已突破脫天境,但究竟入於何等境界,貧僧也並不清楚。”
小心大師點點頭,一舉手中的木魚槌,道:“我來問你,什麼是佛?”居然是就是問那矮胖呆修行人一樣的問題。
嗔心和尚不答,卻不慌不忙地伸手舉起一根指頭立在胸前。小心大師臉上露出了笑容,滿意道:“就是這樣,你上山去吧!”
嗔心和尚收起手指,唸誦一聲:“阿彌陀佛!”轉(zhuǎn)身大步走到了剛纔小心大師盤坐之處,身影忽然不見。陸正神念有感,知道他是進入了佛門結(jié)界之中,看來要入佛山,就是需要穿行這個結(jié)界。
衆(zhòng)修行人卻是納悶,不知道爲(wèi)什麼嗔心和尚舉起一個手指,小心大師就讓他上山了,難道這是佛門中人的暗號不成。當(dāng)即有修行人暗暗尋思,這一下可便宜了那矮胖呆了,他要是豎起一根手指,那小心大師既然放那和尚過去,一定也就放他過去了!也有人想,這樣未免便宜了那矮胖呆,小心大師這是要換問題了,或者直接就換人了,他分明是覺得這矮胖呆沒有佛緣,纔會讓那和尚來答的!(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