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章陳駙馬舌戰羣儒(一更)

站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人,永遠是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在陳應原本的工坊中,六個一等匠師每個每年年俸六百貫,十三名二等匠師年俸四百貫,外加三等匠師四十七人,年俸祿二百貫。

他們六十六個人,就可以拿到一萬八千兩百貫。

一等匠士每年年俸祿一百貫,二等匠士年俸祿八十貫,而三等匠士年俸則五十貫。一等匠工年俸三十貫,二等匠工年俸二十貫。三等匠工,年俸僅十貫。

然而四千三百餘名將工,一年俸祿差不多是四萬三千貫出頭,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小。李淵在這個時候,才感覺陳應的這些鋼鐵產業有些燙手。

讀書人苦讀數年,又在宮中或者州縣做幾年掾吏,纔有機會被任命爲縣令長,前前後後需要十多年時間。然而正七品縣令,一年所有的俸祿、俸料、職工、差役錢和各種福利,全部加在一起,如果不貪污受賄,他們能拿到的俸祿,摺合三十五貫左右,約合後世人民幣十五萬左右。

這個收入水平,在唐朝絕對不能算低了。可是一個堂堂正七品縣令長的俸祿,僅僅與一等匠工持平。一個目不識丁的粗漢,在工坊勤勤懇懇工作年滿三年,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升成一等匠工,然而從九品的將士郎,要想升爲正七品的朝請郎,哪怕每三年一磨戡,每次考評都是上優,每一次可以官升一級,可是從九品,升爲正七品朝請郎,則需要三十三年。

也有就是說,很多官員的仕途,將止步於正七品這個關卡。

一個匠工居然也能拿到這麼多錢,而且在官員俸祿都不能按期全額發放的情況下,他們卻能按月拿到工錢,這不能不讓讀書人義憤。如果將這些產業,納入朝廷體制中,恐怕到時候,宮中和各府的官員,肯定會對此極爲不滿,怨言很多。

陳應以私人的身份,發放給匠工再多薪俸,都不會有人說什麼,可是,作爲朝廷,卻是有制度可尋的,什麼級別享受什麼樣的車駕、可以拿到多少錢,多少米糧,這是自秦漢以來,形成的規矩。

陳應可以,朝廷可以嗎?工部尚書武士彠能承受這樣的輿論壓力嗎?

聽著陳應娓娓道來,武士彠半天沒吭聲。他雖然不是世族,但他卻知道世族的厲害,知道輿論有多少厲害。

楊廣真的昏庸嗎?在後世肯定有定論,這丫就是一個昏君。可是武士彠出生在這個時代,他了解的更多。如果有人會問,武士彠肯定心中不一的說:“楊廣是昏君!”

但是他心裡肯定會加上兩個字:“纔怪”。

然而,楊廣因爲提同了科舉制度,利用科舉考試,選拔官員,把天下世族門閥全部得罪了,於是乎一夜之間,輿論方向轉變,楊廣也是百世聖君,馬上轉變爲昏君。

對於楊廣尚且如此,可是武士彠真敢這麼做嗎?一旦他做了此事,整個輿論很快就會轉向,他會首當其衝,成爲衆矢之的。、

武士彠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卻不能不考慮後果。世族門閥利用輿論與陰謀,雙管齊下,已經擊垮了大隋,如果再來一次,不用突厥或蕭銑打,大唐朝廷自己就完了。

良久,武士彠望著陳應苦笑道:“陳駙馬,我這個工部尚書可是坐在積薪之上啊。”

陳應笑道:“非應國公,誰可堪當此大任?應國公之辛苦,陛下是知道的,陛下也不會虧待應國公的。”

李淵苦笑著擺擺手,伸手指向陳應道:“你有什麼好的辦法,一起說來聽聽。”

陳應笑了笑,說道:“說難其實也不難,可以效仿入粟拜爵的故事,用封爵代替收入。人所欲者,不過富貴二字。臣能讓他們富,卻不能讓他們貴,讓他們顯貴,這是朝廷纔有的特權,前朝宇文愷,其實是可以看作一個大匠師,爲官之道,他還差得太遠,然而他依舊可以封公,位列六部之工部尚書,對於無須應酬往來的工匠來說,十貫錢足以衣食無憂,再多二三百貫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不如爵位來得吸引人。”

“官爵乃國之銘器,豈可輕授!”李淵聽後搖搖頭道:“此法不妥!”

陳應點點頭道:“大唐以武立國,設軍功十二轉,得益於此,大唐將士這才捨身忘死,前赴後繼,報效朝廷,效忠陛下。陛下,何不同樣設立一套文官勳爵?用來賞賜文臣?比如,一個縣令,其治下人口增加一成,稅賦增加一成,教化有功,可以對標軍功一轉,可以遷一級文勳官?”

陳應也是靈機一動,產生的這個想法。人需要兩條腿走路,可是大唐武功赫赫,四夷臣服,正是得益於唐朝軍功十二轉,只要獲得軍功,都可以升官發財,所以這是寒門與庶族的唯一晉身途徑。

同理,因爲大唐對於武功的過份重視,結果大唐對於內治這一塊做得卻不是很好。文臣武將,都希望爲朝廷開疆裂土。因爲拿到軍功,他們可以升官,對於他們來說,這是最大的好處。可是文官升遷的辦法,那個考評太過複雜。唐朝把文散官分成二十九級,按照三年一評的原則,理論上說,從九品,想升到從一品,這需要七十二年,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

如果像武勳官一樣,每一仗可以作爲一評。當然,文治無法像吏考一樣,但是可以採取一年一考評的原則,而且採取的標準,將會一目瞭然。

一個縣,有多少新增耕地,產出多少糧食,有多少新增人口,這就好比後世的GDP。不光可以考覈縣令長,也可以考覈御史,你彈劾了多少人,治下有多少貪腐沒有舉報,這就是政績。

比如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這是唐朝二十個部級部門,其中有多少是因爲沒有考評的?

陳應這麼一說,李淵頓時醒悟過來。這個方法,其實並不是陳應首創,而是商鞅商君所創立的秦國二十等爵制度,秦國的二十等軍爵,這可不是隻有打仗纔可以得到爵位,而是農民種田,只要你產出的糧食比別人多,或者工匠有什麼重大的發明,醫生髮明什麼新的藥物,可以減少多少傷亡,這都是功勞。

秦爵二十等就是一個大籮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面套。

李淵能真爲開國之君,肯定有獨到之處。當發現陳應的提議,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後,李淵把原本的專門小範圍的商談,立即轉變爲小朝議,尚書左僕射裴寂、中書侍中陳叔達、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民部尚書蕭瑀,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黃門侍郎楊恭仁、殿中監、吏部侍郎封德彝,以及太子李建成全部邀請到了甘泉宮。

李建成來得最早,他還莫名奇妙,不過看到陳應在此,李建成就走到陳應跟前問道:“陳應,今年父皇有何要事要商議?”

陳應就將今天李淵叫來過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李建成娓娓道來。

李建成聽後,略作思索,就埋怨道:“既然你有如此重大的提議,爲何不去東宮與本宮商議一番?”

陳應無奈的嘆了口氣道:“太子殿下,臣這是趕巧了,無心之失,誰曾想到事情會鬧得這麼大。”

李建成苦笑道:“你要做好準備,這一番改制,恐怕要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陳應這就感覺疑惑了,歷史上大唐就是打下來龐大的領土,一直打到了裡海,這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擴展最強大的時候,然而因爲怛羅斯之戰,一下子丟掉了三千五百里的領土,僅僅安西四鎮就前後四次重建。

這個原因,除了人口,還有就是大唐對於文治的不夠重視。

說穿了,就是因爲大唐在國策上,太過重武,而對文官沒有足夠的利益。

但是,一旦把利益都傾斜給文官,他們就會像宋朝一樣,文官不思進取。

陳應的想法就是中和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各方。

然後,可以既激勵武將,也激勵文臣。這本是一道治世良方,怎麼到會有無數人反對?

可是,當一個時辰後,所有邀請大臣奉命抵達甘泉宮,見禮之後。一個頭發花白,鬍子顫抖的老夫子朝著陳應開炮了:“陳駙馬,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你在這裡。大放厥詞,談的可是全是利啊,是何等肺腑?”

“握草,老子躺著也中槍!”陳應看著那個老夫子有點眼生,不解的道:“足下是誰啊?”

那老夫子淡淡的道:“老夫孔穎達!”

第一三四章無形之中裝逼最致命第二十八章有些過錯絕對不可原諒第四十七章非常想罵娘第一三三章陳令公不幸何人得利?第五十五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二一四章鄭氏踢到鐵板了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一百零九章李秀寧是福爾摩斯?第二三四章太子你想造反嗎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一百零五章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一七三章此戰非戰之罪第七十五章天子欲賜婚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七十章弱則請服來朝強則叛亂犯邊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一零七章不作就不會死第四章血染涇陽紅遍第一百零六章萬年縣最大的地主第八十九章不要把陳應當成傻子第二六一章國之將亡必出妖孽(三更)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四十二章歷史的拐點(一更)第十章大兇之地第一三四章要想西域發展好只有種草(三更)第三章金秋十月會獵龍城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三一章等著看好戲吧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七十四章幕後黑手第四十九章下輩子做個好人第一八八章三寸不爛之舌說降河北(一更)第五十一章收還是不收第二六三章必死之戰以殉社稷(二更)第六十五章留給突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第九十九章秦王相求肥差任選第二十五章靈州沒有軍隊只有義民(一更)第二二一章今生今世生死相依第九十七章風靡天下第一七四章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第一三四章無形之中裝逼最致命第三十八章我魏玄成向來以理服人第二六二章天策府生死一念而決(二更)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七十七章總算沒有來晚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二十六章長得像長孫無垢的女子第九十章族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五七章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第二四五章死倭人才是好倭人第二六三章收個名相當親衛(三更)第四十三章始畢可汗震怒第六十二章後果自負(一更)第一七一章勁旅善勝亦善敗第六十章軍紀的本質就是絕對服從(二更)第一六五章陛下臣給你講個故事吧第一六一章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第三十四章遊說李淵第四十五章不足爲慮第二六四章東宮夜宴圖窮匕現(一更)第三十二章透支天下第一四零章大唐工業大學第一三九章進來就喊救命成何體統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一百章首戰告捷第二三八章必須挖出他身後的人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一五零章封陳謙爲安西國王食邑萬戶第九十三章李世民的疑惑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四十七章排憂解惑袁天罡第一六一章從源頭扼殺第一三九章陳氏不絕猛虎不死(二更)第十二章人才難得第四十四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八二章陳應還有後招?(一更)第一七二章看我四十米長的大刀第六十章最後通牒(二更)第一五四章皆大歡喜的搶劫第二五零章吞了一顆蒼蠅第七章妾身願意爲大將軍做任何事第一零九章彼其娘之天威再現第二八三章一朝天子一朝臣要用就用自己人第八章少生兩條腿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四十一章尉遲恭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二七九章我若登基許你楚地封王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七九章交出兵權回京完婚第二八一章如瘋如狂屍山海血(二更)第一百章松贊干布的奇思妙想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一七三章會師平壤城下第一七八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爲仁者無敵87加更)第八十三章美麗的誤會第二八六章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第五十三章一頓家常便飯弄得軍心大亂
第一三四章無形之中裝逼最致命第二十八章有些過錯絕對不可原諒第四十七章非常想罵娘第一三三章陳令公不幸何人得利?第五十五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二一四章鄭氏踢到鐵板了第一八六章陌刀之下無名將(下)第一百零九章李秀寧是福爾摩斯?第二三四章太子你想造反嗎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一百零五章問世間情爲何物第一百零二章臣不敢奉詔第一七三章此戰非戰之罪第七十五章天子欲賜婚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七十章弱則請服來朝強則叛亂犯邊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一零七章不作就不會死第四章血染涇陽紅遍第一百零六章萬年縣最大的地主第八十九章不要把陳應當成傻子第二六一章國之將亡必出妖孽(三更)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四十二章歷史的拐點(一更)第十章大兇之地第一三四章要想西域發展好只有種草(三更)第三章金秋十月會獵龍城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三一章等著看好戲吧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七十四章幕後黑手第四十九章下輩子做個好人第一八八章三寸不爛之舌說降河北(一更)第五十一章收還是不收第二六三章必死之戰以殉社稷(二更)第六十五章留給突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第九十九章秦王相求肥差任選第二十五章靈州沒有軍隊只有義民(一更)第二二一章今生今世生死相依第九十七章風靡天下第一七四章天大地大吃飯最大第一三四章無形之中裝逼最致命第三十八章我魏玄成向來以理服人第二六二章天策府生死一念而決(二更)第七十六章欠揍第七十七章總算沒有來晚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二十六章長得像長孫無垢的女子第九十章族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二五七章解決土地兼併的辦法第二四五章死倭人才是好倭人第二六三章收個名相當親衛(三更)第四十三章始畢可汗震怒第六十二章後果自負(一更)第一七一章勁旅善勝亦善敗第六十章軍紀的本質就是絕對服從(二更)第一六五章陛下臣給你講個故事吧第一六一章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第三十四章遊說李淵第四十五章不足爲慮第二六四章東宮夜宴圖窮匕現(一更)第三十二章透支天下第一四零章大唐工業大學第一三九章進來就喊救命成何體統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一百章首戰告捷第二三八章必須挖出他身後的人第九十九章人爲財死鳥爲食亡第一五零章封陳謙爲安西國王食邑萬戶第九十三章李世民的疑惑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四十七章排憂解惑袁天罡第一六一章從源頭扼殺第一三九章陳氏不絕猛虎不死(二更)第十二章人才難得第四十四章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第二八二章陳應還有後招?(一更)第一七二章看我四十米長的大刀第六十章最後通牒(二更)第一五四章皆大歡喜的搶劫第二五零章吞了一顆蒼蠅第七章妾身願意爲大將軍做任何事第一零九章彼其娘之天威再現第二八三章一朝天子一朝臣要用就用自己人第八章少生兩條腿第一二二章生而知之不學而爲能第十三章佛門信物第四十一章尉遲恭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二七九章我若登基許你楚地封王第二六八章賭場無父子何況夫妻第二七九章交出兵權回京完婚第二八一章如瘋如狂屍山海血(二更)第一百章松贊干布的奇思妙想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一七三章會師平壤城下第一七八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爲仁者無敵87加更)第八十三章美麗的誤會第二八六章手足之情兄弟之義第五十三章一頓家常便飯弄得軍心大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花垣县| 元氏县| 成安县| 广汉市| 庆城县| 海阳市| 民和| 金寨县| 科技| 九台市| 冀州市| 龙口市| 蒙山县| 凤冈县| 仁布县| 道真| 聂荣县| 竹山县| 高陵县| 定日县| 浮山县| 澄城县| 台中县| 横山县| 海原县| 玉树县| 昔阳县| 仙居县| 延寿县| 德令哈市| 南江县| 昆明市| 赤峰市| 禹城市| 互助| 竹北市| 庆城县| 霞浦县| 裕民县|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