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31章 火中了斷君臣義

安祿山的一句擁戴太子,李隆基簡直險些氣炸了肺,可他又絕對不敢按照某些朝官的勸諫,把太子李亨放到河洛去,看看安祿山到時候大軍前來之後會否望風而降,因爲他最怕的不是叛軍,而是李亨有了這樣一支大軍的支持,會回頭硬逼自己退位,就如同當初他曾經對父親睿宗李旦那樣。

正因爲他在帝位上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大唐開國以來的諸位天子,他方纔格外不捨得那把椅子,此刻更是慶幸自己沒有一時衝動親征,而把李亨留在長安監國。

所以,當楊國忠匆匆來見,把哥舒翰那封信呈上,隨即添油加醋地說了安思順不少壞話之後,李隆基登時悚然而驚。他素來多疑,早年之所以把可以說是從龍功臣的劉幽求和張說先後貶出去,又疏遠了王琚這樣的謀士,正是因爲他潛意識中的疑心病。現如今,安思順和安祿山確實早年曾經稱兄道弟,這些年儘管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可最關鍵的是同掌兵權!如今安思順正在長安,如果真的鬧出了什麼,他豈不是猶如放任猛虎在臥榻之側?

而就在這時候,楊國忠又很適時地添了一把火:“而且,臣懷疑安慶宗等人之所以能夠銷聲匿跡,極可能有人通風報信。”

這樣不指名不道姓的進言,終於讓李隆基做出了最後的決定:“立刻讓陳玄禮親自帶兵去安思順宅邸,先將其押進御史臺審問!”

一個曾經在隴右從軍三十餘年的國之大將,便在這君臣二人的一番對答中,註定了結局。當陳玄禮接到指令時,他難掩面上震驚之色,對傳旨的黎敬仁再三確認,見對方亦是苦笑表示無可設法,他方纔沉默了下來。

作爲當年唐隆政變碩果僅存的武將功臣,能夠至今榮寵不衰,陳玄禮靠的就是謹慎和緘默。因爲一個統領禁軍的將領倘若有自己的意志,那麼就離去職不遠了。所以,即便知道安祿山所謂的擁戴太子只不過是一招奸計,他也不能出面勸諫。

如高力士這樣跟隨多年忠心耿耿之輩,還不是就因爲昨日的苦苦勸諫,一下子被天子罷斥了內侍監和右監門衛大將軍的官職,趕回了私宅勒令思過?就連他都能品味得出來,高力士根本不是爲了區區一個李亨,而是爲了挽回當今天子已經岌岌可危的名聲,難道李隆基不明白,如今他這個昏君帽子幾乎已經摘不下來了,卻偏偏還要在這個時候對安思順這個前隴右節度使下手?

黎敬仁看出了陳玄禮的猶豫,當即無奈地催促道:“大將軍,事出緊急,還請不要耽誤時間,否則陛下如今在氣頭上,連高大將軍都被怪罪了,你我哪來的好下場?”

陳玄禮長嘆一口氣,點點頭後就轉身大步離去。而黎敬仁站在那裡,聽到外間不斷傳來的將卒應和聲,心裡卻也有些不是滋味。倒不是他真的和高力士有多大交情,也不是他曾經收過安思順不少貴重的禮物,更不是因爲他識文斷字頗有見識,而是就連他也瞧出了李隆基事到臨頭卻還是這般舉動之下藏著的危機。還有那個業已離開京城,不想想到河南如何應付安祿山攻勢的哥舒翰,只知道背後陰了安思順一招,難道就不知道他自己也可能招此暗算?

“算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想這麼多也於事無補……”

安思順的宅邸亦是李隆基御賜,正在東城親仁坊的黃金地段。當陳玄禮突然帶著數百北門禁軍長驅直入,將這座尚書府團團圍攏之際,頓時引來了不少百姓圍觀,很快,同樣居住在這裡的官員們也都得到了風聲。然而,安思順從隴右節度使任上轉遷兵部尚書,到長安居住的時間還不長,熟悉他的人並不多,而且他又是胡將,和他有交情的人自然就更少了。故而一時間竟是沒有什麼達官顯貴前來打探,人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陳玄禮看著那緊閉的大門,思忖是不是要立刻闖將進去,最後還是決定先禮後兵。他親自上前叩開了大門,對應門的家丁說道:“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奉陛下詔命,宣召安尚書!”

儘管用的是宣召,而不是下獄,但那家丁看了一眼將門前街道圍堵得嚴嚴實實的禁軍,突然冷笑道:“我就知道,我家尚書遲早會有這一天!忠臣良將一個個遭屈,那陷害忠良的奸相卻在朝堂上風生水起,這世道簡直是瞎了眼!我家尚書在隴右三十餘年,和吐蕃人打了多少仗,立了多少功,身上多少條傷疤,現在卻要因爲那個安祿山平白遭屈!”

陳玄禮沒想到一個應門的家丁都能猜到事情原委,儘管面上不動聲色,心中卻是沉甸甸的。果然,他環視左右,就只見身邊這些心腹將卒也有不少爲之動容嘆息,一時不禁暗歎天子這一招實在是糊塗,竟是忘了呵斥那家丁的膽大妄言。

那家丁彷彿一時按捺不住吐出先頭那一連串怨言之後,這才冷冷說道:“我也糊塗了,這些話就是對陳大將軍說也沒用!我這就去稟告我家尚書,陳大將軍如果願意,不妨在此少待,如果不願意,帶兵殺進來也悉聽尊便!”

陳玄禮只一愣神,就只見對方迴轉身匆匆進去,竟是就把大門敞開在那裡。可陳玄禮猶豫再三,沒有立刻跟著進去。他雖然常年都呆在長安,可各邊鎮的那些良將勇將,他卻也都不乏瞭解。安思順和安祿山名爲同姓同族,可起家便是靠著軍功,連年在隴右和吐蕃激戰,確實戰功無數,此前奉調回京時也不曾有過半點猶豫,和安祿山那個滑胥的叛賊截然不同。事到如今,他能夠做的,也僅僅是給安思順最後留一點體面。

可正當他如此想的時候,突然只聽裡頭轟然一聲巨響,隨即便是濃煙滾滾。面對這樣的一幕,陳玄禮面色大變,正要號令麾下兵馬立時突入,他突然只聽得裡頭傳來了一聲暴喝。

“三十年來征戰,馬背上打下來的功勳,卻因爲一介叛賊而受牽連,蒼天無眼,昏君無道!我安思順若和叛賊安祿山有任何瓜葛,讓我死後下阿鼻地獄!哥舒翰,我就是化爲冤鬼也不會放過你!”

陳玄禮登時頭皮發麻,立刻再不遲疑,大喝一聲領頭衝了進去。然而,就在他剛剛跨過門檻之後,就只見面前的豪宅之中處處火光濃煙,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刺鼻的焦糊味以及油味,倏忽間就堵塞住了繼續入內的通路。看這火勢,他哪裡不知道四處恐怕都潑了火油,可別說他此來根本就沒有帶任何撲火器具,就是肯把這些禁軍全都調上去撲火,也決計不可能在這種天乾物燥的季節裡短時間將火撲滅。

即便他這麼想,可匆匆當安思順大宅四面起火之際,衝進來救火的將卒仍然絡繹不絕。有的是惦記著職責所在,有的是怕天子降罪,還有的是因爲安思順那番話而心生激憤。而陳玄禮則是從一個氣急敗壞尋找到自己的心腹親隨口中,得到了一個更加令他不安的消息。

“你說什麼?就在我奉詔到此地前一個時辰,安思順突然遣散了大批僕婢,此話當真?”

“大將軍,我怎敢有半點虛言,有人親眼看見,那時候還覺得奇怪!”

這麼說是消息早就泄露了?那剛剛那火中淒厲的叫嚷,到底是不是安思順本人?如果不是,人又到何處去了?

陳玄禮想得腦袋都有些痛了,最後方纔醒悟到,自己奉命而來辦這樣一件事,如今卻出了這樣的紕漏,而且李隆基本就已經岌岌可危的名聲遭此一擊,只怕他自己也要遭到牽累。如果他不在了,這些北門禁軍又會落到誰手中?會不會是如楊國忠那樣的小肚雞腸之輩接手?

長安城西的官道上,只帶著兩個隨從的安思順回頭遙望了一眼自己只呆了數月的長安城,最終收回了目光,毫不留戀地往前策馬而去。他眼下無論形貌、過所、衣著全都和從前大相徑庭,此刻想到藉口遣散婢僕之中,悄悄託付給杜幼麟安頓的家小,不知爲何竟安心得很。也許是因爲這個年紀輕輕的晚輩竟然敢如此大膽,也許是因爲他實在是惦記著隴右舊部,也許是因爲潛意識中,他不想枉死長安城,成爲那個昏君屠刀下的一縷冤魂!

然而,在這遠去的道路上,他忍不住還是想到了遠方的王忠嗣。

“王大帥,只希望你也能平安無事!”

千萬不要枉死在那個昏君手裡!

當安思順遣散僕人,在家中自焚放火,同時大出怨望之語的消息傳到李隆基耳中的時候,連日以來飽受各種壞消息之苦的這位大唐天子氣得直哆嗦。如果下頭請罪的不是鞍前馬後跟了他四十多年,如今已經一大把年紀的陳玄禮,他恨不得隨便找個什麼東西砸過去,一泄心頭之怒。

“好,好,朕算是看透了,這些胡人,全都是養不熟的狼崽子!”

大殿中人人噤若寒蟬,竟是無一開腔。怒罵過後的李隆基在諸多內侍中隨手一指,繼而聲色俱厲地喝道:“邊令誠,你給我即日趕赴哥舒翰軍前,督促其全力出擊,務必拿下叛賊安祿山!”

順便看著哥舒翰,不要讓此人如安祿山安思順這般負恩!

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896章 漠北亂局第228章 送卿回京,與君惜別巡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952章 威逼利誘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1069章 聯姻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第328章 餘怒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第365章 報應不爽第442章 要人第1162章 該退位了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第641章 禮賢下士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1242章 高風亮節?第130章 萬年縣試第1152章 身首異處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第493章 敬老的妙處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第1034章 軒然大波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197章 賞春會上羣英萃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第686章 監考使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213章 神狼之怒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190章 千金易取,知己難得第281章 衝撞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610章 醉不糊塗吳道子第63章 師生之心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63章 師生之心第663章 光風霽月第44章 盛氣凌人第475章 恩威並濟第265章 不測之禍第309章 人生如賭戲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1104章 援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645章 倖臣末路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895章 惠妃薨第197章 賞春會上羣英萃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32章 暗鬥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663章 光風霽月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397章 錦城風光冠蜀中第558章 應對之策第996章 兄弟離心第101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973章 窈窕淑女
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896章 漠北亂局第228章 送卿回京,與君惜別巡第1222章 深夜殺機第952章 威逼利誘第935章 何處求邊功第1069章 聯姻第684章 樹倒猢猻散,胸中不平言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685章 使君遊西域第328章 餘怒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第365章 報應不爽第442章 要人第1162章 該退位了第843章 用人須不疑第641章 禮賢下士第718章 斬盡殺絕第708章 一身承闔族之重第1242章 高風亮節?第130章 萬年縣試第1152章 身首異處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第493章 敬老的妙處第94章 救場如救火第455章 師傅師孃第549章 禁卒鬧事,神龍現身第1034章 軒然大波第911章 大雁塔上攬才俊第784章 將有虎膽,巾幗雄心第113章 近鄉情怯第197章 賞春會上羣英萃第462章 仗義者誰人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第686章 監考使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1097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213章 神狼之怒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190章 千金易取,知己難得第281章 衝撞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366章 速刑杖殺,滅口遭疑第624章 兵荒馬亂,節度副使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453章 敗者黜,勝者升第557章 天子之喜,崔氏之喜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227章 大義之名第164章 善惡到頭終有報第136章 強中更有強中手...第958章 玲瓏心竅第610章 醉不糊塗吳道子第63章 師生之心第831章 羣情激憤第487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第195章 殊恩動京華,黯然話往昔第401章 相逢一笑道國策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63章 師生之心第663章 光風霽月第44章 盛氣凌人第475章 恩威並濟第265章 不測之禍第309章 人生如賭戲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1104章 援軍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645章 倖臣末路第1092章 羣情激憤第1191章 登聞鼓訴冤第895章 惠妃薨第197章 賞春會上羣英萃第443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744章 正副之別,高下立分第32章 暗鬥第960章 兒女婚事,牛相病危第663章 光風霽月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482章 宇文統之心第1253章 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第731章 追根溯源,河西節度第740章 隴右軍威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310章 親不慈,親不待第397章 錦城風光冠蜀中第558章 應對之策第996章 兄弟離心第1016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973章 窈窕淑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权县| 巴青县| 望城县| 澄江县| 宿松县| 北流市| 登封市| 涞源县| 中宁县| 汝州市| 若尔盖县| 涿鹿县| 涡阳县| 大港区| 永修县| 云浮市| 文成县| 工布江达县| 万宁市| 当阳市| 云安县| 伊宁县| 黄平县| 青铜峡市| 乌苏市| 海林市| 漠河县| 兖州市| 彭阳县| 信阳市| 开原市| 墨竹工卡县| 石阡县| 城市| 尉犁县| 乐昌市| 石棉县| 肇庆市| 新龙县| 宁河县|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