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章 虎爺犬孫(上)

我勒個去的,上當了,暈!李顯先前在東宮時心思始終放在如何阻止武后擔當亞獻上,卻沒有多從李弘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待得被林奇一攪合,李顯突地醒悟了過來,察覺到自個兒不經(jīng)意間居然中了李弘的圈套,心頭不由地滾過一陣氣惱,但氣的不是李弘的陰險,而是氣自個兒著實太過大意了些。

李弘的設(shè)計雖隱蔽,說穿了其實也沒啥大不了的,利用的便是李顯輕忽的心理,這其中的關(guān)鍵便在李顯所應承的英國公府一行上——李勣是個很謹慎之人,在事涉天家之爭時,往往採取置身事外的做派,觀其一生,唯有在立武后時,被逼不過之下,才說了句含糊話,其它時分遇到天家內(nèi)部之事皆是能躲多遠躲多遠,當初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時,曾問計於其,可李勣一言不發(fā),不僅如此,還特意辭官歸府,死活不願幫李世民起事,後頭李世民諸子奪嫡正酣時,李勣一樣是冷眼旁觀,不置一詞,此番封禪泰山大典能出任終獻於常人來說,那是天大的榮耀,搶都搶不贏,可放在李勣身上就未必會是如此,本來麼,若是聖旨下達,李勣可能還會考慮一下要不要出這麼個風頭,擔不擔任尚在兩可之間,可李顯只要一出現(xiàn)在其府上,李勣百分百會上本推辭終獻一職。

理由?很簡單,倘若李弘真有心要恭賀李勣擔當終獻的話,應該是親臨英公府表示祝賀,至不濟也得親筆寫封道賀信著人送了去,哪有派李顯代爲轉(zhuǎn)述的道理,這不明擺著是在告知李勣他李弘很不樂意看見李勣擔當終獻麼?要知道李弘乃是儲君,未來的皇帝,他要是不喜的事兒,以李勣的謹慎個性,又怎可能會去做,毫無疑問,上本推辭就是必然之事了的,如此一來,李弘的目的倒是達到了,可李顯卻平白被利用了一把,硬是得白當了回“小人”,這叫李顯如何能不惱火的。

大意了,確實大意了!李顯氣惱之餘,也在反思著,自是知曉近來諸事太過順遂了些,以至於必要的警惕居然都險些丟了個乾淨,畢竟無論李弘還是李顯,都不是省油的燈,稍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被這哥倆個給算計了去,如今這樁差使還是小事,頂多被英公一家老小暗中埋怨幾句,倒也無妨,可這等不警醒要是持續(xù)下去,將來怕是要吃大虧了的,一念及此,李顯額頭上的冷汗不由自主地便狂淌了下來。

氣歸氣,惱歸惱,可該做的事卻還是避免不了,縱使李顯再不情願,英國公府一行依舊是避無可避,畢竟李顯也不願因此事太過得罪了李弘,也就只能是抱著捱罵的心理準備,頂著火辣辣的日頭趕往下馬陵的英國公府去了,到了地頭,著人上去遞了名刺,旋即便有一壯實青年大步從府門裡行了出來,李顯只一看,便已認出了來人,赫然竟是李勣的長孫李敬業(yè)。

李勣一生威名赫赫,南征北戰(zhàn)打下了偌大的家業(yè),可惜在子息上頭卻是少得可憐,到了近四十歲方纔得了一子李震,寶貝得不行,可惜此子福薄,二十餘歲便得病死了,好在李震死前留下了兩子,這纔算沒絕了李勣的嗣,其中李敬業(yè)爲長,年方十九,李敬猷爲次,十八歲,皆已成家,於子息上倒是頗有所出——老李頭怕絕後,一口氣給這小哥倆都娶了一大堆的侍妾,於是乎,這對兄弟皆可著勁地造人,尚不到二十呢,兄弟倆都各已有了四子,倒也是京師佳話一樁。

“周王殿下駕到,末將有失遠迎,海涵,海涵?!?

李敬業(yè)大步行出了府門,在門前的臺階上頓住了腳,略有些矜持地左右看了看,這才向已站在了照壁前的李顯迎了過去,一躬身,行禮問了安,只是卻並沒有自報家門,語氣裡也頗有些自傲之意味。

呵,這混球還真是人模狗樣的,騷包一個!李顯這一世是不曾見過李敬業(yè),可前一世與其可是沒少打過交道,更曾險些被其連累得小命不保,對其印象實在好不到哪去——李敬業(yè)就是徐/敬業(yè),前一世李顯第一次登基被廢之後,李敬業(yè)在揚州起兵,打著匡扶李顯的旗號,實則起了替代唐室的野心,可惜此人有勇而無謀,志大而才疏,起兵不久便被武后派兵剿滅了,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他自己死了不打緊,卻讓李顯吃掛落,險些被武后藉此事除掉,若不是李顯見機得快,趁著李敬業(yè)尚未兵敗之際,早早地便上了請罪本章,與李敬業(yè)劃清界限,再加上羣臣紛紛相諫,只怕李顯也難逃武后之毒手。

“審寧(李敬業(yè)的字)兄客氣了,小王來得匆忙,多有打攪了,還望恕罪則個。”李顯雖不喜李敬業(yè),可卻絕不會帶到臉上來,而是一副溫和的姿態(tài),煞是客氣地還了半禮。

“殿下見過李某?”

李敬業(yè)一聽李顯一口便叫出了自個兒的字,登時便是一愣,他自忖一向與李顯並無交道,話便不由地脫口而出了。

“那倒不曾,不過小王對將軍可是慕名已久,今日一見,果然英雄了得,英公府上除了審寧兄,又有何人能有此行色?英公後繼有人啊,實朝廷之大幸也!”李敬業(yè)這一發(fā)問其實頗爲失禮,然則李顯卻並不計較,至少表面上是不計較,不單不計較,反倒可著勁地捧了李敬業(yè)一把。

“豈敢,豈敢,殿下過譽了,末將慚愧,慚愧!”

一聽李顯如此說法,李敬業(yè)的虛榮心自是大大的滿足了一番,口中說著豈敢,可臉上的笑容卻明白無誤地寫著“當之無愧”四個大字。

“審寧兄過謙了,呵呵,小王此來乃是奉了太子哥哥之命前來拜訪英公,不知審寧兄可否代爲引見?”趁著李敬業(yè)高興之際,李顯立馬挑明瞭正題,頗有趁熱打鐵之用心。

“這個……”

李敬業(yè)並不清楚李顯的來意,不過麼,在出來迎接之時,其祖李勣曾有交代,說是能推則推,這便是李敬業(yè)一出面便擺出一副不怎麼在意李顯的架勢之根由所在,此時被李顯奉承得正爽,拒絕的話自是不好說出口來,可又顧忌著自家祖父的交代,一時間不由地便有些子語塞了。

“好叫審寧兄得知,小王此來可是有著天大的好消息要轉(zhuǎn)告英公,還請審寧兄行個方便纔好。”李顯機敏得很,一見到李敬業(yè)的神情窘然,立馬便猜出了其心裡頭的小勾當,心中暗笑不已,可臉上卻滿是誠懇之色地再次進言道。

“哦,原來如此,殿下請?!崩罹礃I(yè)愣了愣,到底是不好拒絕笑臉之人,只能是向旁一讓,比了個“請”的手勢。

“審寧兄,請!”

一見李敬業(yè)讓了路,李顯自是不會跟其客氣,哈哈一笑,也比了個“請”的手勢,擡腳便向府門行了去,李敬業(yè)見狀,忙落後小半步陪在了一旁。

“殿下,您所言的天大好消息是……”

李敬業(yè)到底年輕氣盛,心裡存不住話,好奇心一起,也不管失禮不失禮的,這都還沒走上幾步呢,便憋不住開口探問了起來。

嘖嘖,這廝氣量城府都不行,怪不得前世坐擁幾十萬大軍卻數(shù)月便敗得個一乾二淨!李顯在心裡頭狠狠地鄙視了李敬業(yè)一番,可臉上卻是笑得極爲的燦爛,瞇縫著眼道:“審寧兄可知陛下將封禪泰山之事麼?”

“知曉是知曉,不過此事……”李敬業(yè)雖算不得大才,可也不傻,一聽李顯提到了封禪泰山之事,心裡頭立馬便是一動,隱約猜到了李顯接下來要說的內(nèi)容,只是並不敢肯定,驚喜之色溢於言表地問了半截子話,一雙眼滿是熱切地死盯著李顯不放。

“此即小王來貴府之用意所在,恭喜英公了,陛下已有旨意,讓英公擔當終獻大任?!崩铒@意味深長地瞄了李敬業(yè)一眼,笑瞇瞇地回答道。

“啊,真有此事?”

一聽李顯說得如此肯定,李敬業(yè)立馬有種天上憑空掉下無數(shù)金錢的喜悅感,嘴都笑得合不攏了起來。

好事?嘿,也就只有你小子會這麼想,你家老頭子聽了只怕不會作如此想罷。李顯知曉李敬業(yè)就是一俗人,自不會跟其分析內(nèi)裡的利弊,哈哈一笑道:“聖旨都已到了東宮,又豈能有假,莫非審寧兄信小王不過麼?”

“呵呵,豈敢,豈敢,殿下既如此說了,末將豈有不信之理,殿下,您請,家祖已在二門廳堂相候?!崩罹礃I(yè)興奮地一握拳,振動了下手臂,暗自發(fā)泄了一把,那副得意之狀絲毫不加以掩飾,若不是李顯在場的話,只怕其便會仰天狂笑不已的。

廢材就是廢材,沒頭腦的傢伙!李顯原本就對李敬業(yè)印象不佳,此時見其表現(xiàn)得如此之膚淺,心裡頭自是更厭惡了幾分,當然了,再怎麼討厭這廝,李顯也絕不會表露出來,只是陪著笑了笑,擡腳便向二門廳堂緩步行了去……

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63章 函谷關(guān)夜話(上)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562章 風捲殘雲(yún)(四)第205章 安西之變(下)第50章 大計劃之啓動(四)第556章 大決戰(zhàn)(七)第241章 反客爲主(下)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278章 就藩風波(四)第172章 摟草打兔子第182章 別有蹊蹺七十三章 夜宴二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160章 驀然回首第601章 直入青宮第657章 相位之爭(五)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zhàn)(三)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109章 各方謀算(上)第694章 西征第一戰(zhàn)(三)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700章 殺戮之樂章(二)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564章 風捲殘雲(yún)(六)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783章 彈章 如潮(中)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703章 殺戮之樂章(五)第34章 死纏濫打(中)第785章 狄仁傑建功第147章 又鬧騰上了第780章 摩擦(上)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12章 二王鬧京師(下)第227章 橫生枝節(jié)第590章 東都風雲(yún)亂(三)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669章 狄仁傑斷案(三)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332章 領(lǐng)導權(quán)之爭(三)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556章 大決戰(zhàn)(七)第292章 兄弟之約(上)第161章 搭上話了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435章 暗算(下)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35章 死纏濫打(下)第16章 家的感覺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217章 一曲傾情,再舞傾城第305章 變數(shù)出現(xiàn)第181章 狐假虎威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690章 水落石不出(中)第217章 一曲傾情,再舞傾城第562章 風捲殘雲(yún)(四)第151章 兩個蘿/莉一臺戲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591章 東都風雲(yún)亂(四)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zhàn)(六)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zhàn)(五)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zhàn)(八)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zhàn)(二)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zhàn)(下)第72章 夜宴(一)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443章 突圍而走(下)第103章 適得其反
第750章 艱難的和議(七)第63章 函谷關(guān)夜話(上)第458章 臨州盟會(一)第562章 風捲殘雲(yún)(四)第205章 安西之變(下)第50章 大計劃之啓動(四)第556章 大決戰(zhàn)(七)第241章 反客爲主(下)第178章 謀奪帥印(三)第278章 就藩風波(四)第172章 摟草打兔子第182章 別有蹊蹺七十三章 夜宴二第167章 衝冠一怒爲紅顏(五)第286章 騎驢看唱本第738章 推波助瀾(二)第160章 驀然回首第601章 直入青宮第657章 相位之爭(五)第472章 連兒灣之戰(zhàn)(三)第354章 殺機暗藏(下)第109章 各方謀算(上)第694章 西征第一戰(zhàn)(三)第49章 大計劃之啓動(三)第26章 順勢而爲(下)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700章 殺戮之樂章(二)第529章 乾字計劃(三)第428章 鐵血無情(上)第370章 河州之殤(上)第564章 風捲殘雲(yún)(六)第737章 推波助瀾(一)第100章 各取所需(下)第783章 彈章 如潮(中)第123章 宮中起變故第734章 收服劉仁軌第534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二)第610章 李顯邀宴第107章 能撈多少算多少(中)第139章 長街殺局(上)第703章 殺戮之樂章(五)第34章 死纏濫打(中)第785章 狄仁傑建功第147章 又鬧騰上了第780章 摩擦(上)第569章 英雄末路(四)第126章 太子的反擊(三)第712章 窮途末路(中)第12章 二王鬧京師(下)第227章 橫生枝節(jié)第590章 東都風雲(yún)亂(三)第258章 進退之間第669章 狄仁傑斷案(三)第645章 太平公主的禮物第719章 勸進風波(六)第332章 領(lǐng)導權(quán)之爭(三)第777章 前塵往事(上)第33章 死纏濫打(上)第556章 大決戰(zhàn)(七)第292章 兄弟之約(上)第161章 搭上話了第177章 謀奪帥印(二)第435章 暗算(下)第78章 趕盡殺絕(上)第35章 死纏濫打(下)第16章 家的感覺第127章 太子的反擊(四)第583章 直搗邏些(下)第217章 一曲傾情,再舞傾城第305章 變數(shù)出現(xiàn)第181章 狐假虎威第640章 激爭連連(中)第782章 彈章 如潮(上)第690章 水落石不出(中)第217章 一曲傾情,再舞傾城第562章 風捲殘雲(yún)(四)第151章 兩個蘿/莉一臺戲第133章 一地雞毛(下)第591章 東都風雲(yún)亂(四)第226章 從長計議(下)第135章 二王斷案(一)第311章 魚與熊掌第674章 殺心暴起第248章 明槍暗箭(二)第521章 伏牛川之戰(zhàn)(六)第493章 大海濤聲(二)第474章 連兒灣之戰(zhàn)(五)第384章 廓州烽火(二)第523章 伏牛川之戰(zhàn)(八)第525章 高宗的怒火第764章 天荒山阻擊戰(zhàn)(二)第39章 倒黴的孩子(上)第710章 血色黃昏(下)第367章 鄯州攻防戰(zhàn)(下)第72章 夜宴(一)第246章 這個交易你沒得選擇(下)第88章 平地一聲驚雷起(上)第388章 雙雄會河州(上)第443章 突圍而走(下)第103章 適得其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河津市| 普陀区| 唐海县| 兴城市| 东安县| 黄石市| 仙游县| 黄梅县| 剑阁县| 海门市| 老河口市| 辉南县| 县级市| 淳安县| 衡南县| 邳州市| 洛隆县| 武胜县| 哈密市| 永德县| 炎陵县| 龙游县| 绥江县| 淮阳县| 类乌齐县| 阿克| 尚义县| 黄浦区| 庐江县| 敦化市| 尖扎县| 高安市| 孝感市| 石嘴山市| 呼伦贝尔市| 延川县| 灵丘县| 徐州市| 遂昌县|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