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5章 猖狂的陶二公子

秋風蕭瑟,吹的樹葉嘩嘩作響,間或有股股冷風拍打著窗櫺,像是調皮的孩童在玩耍。 。 更新好快。

盤膝坐在皮褥上,看著白茫茫的紙窗,李賢思緒萬千,只要陶謙一日不死,這徐州便是他說了算。

至於陶應,這傢伙一直頂著個紈絝子弟的名頭,即便背後有大族支持,也很難竄班奪權。

不過,後世裡‘毛’委員說過,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陶應再怎麼‘混’蛋,他也是陶謙的兒子,在講究子承父業的時代裡,他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對手。

想到這裡,李賢問道:“陶應麾下有多少人馬?”

于禁早有準備,“陶應自己有三百多‘私’兵,據說他丈人也提供了千餘人馬,算上劉備的五千人,這就是六千多人”。

“徐州百姓對陶應的感觀如何?”

“差的很,陶應在民間的聲望還不如他的兄長陶商”

“看來我得早些入城了,省的夜長夢多”

于禁深以爲然:“需要我一同出兵嗎?”

李賢搖了搖頭,“不需要,我這次是應邀而來,可不是來打仗的,這次入城,我就帶上趙子龍的一千騎卒吧,其餘的人馬暫且駐在小沛城外”。

陳登覺得李賢思慮周全,是成大事者就得有異於常人的心‘胸’。

這一次,李賢有陳氏、糜氏相助,早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其他人也覺得不置可否,趙雲的騎卒雖然數量不多,但戰力超強,只要他們願意,足以應對數倍於己的敵人。

退一步講,就算趙雲麾下騎卒打不過未知的敵人,他們也可以確保李賢的安危,唯有臧霸神情不爽,這一次他帶了五千兵馬,原本想立些功勳,可現在來看,這五千人可能壓根排不上用場,“使君,劉備‘陰’險、陶應膽大妄爲,如果沒有大軍護送,只怕他們會鋌而走險”。

李賢笑道:“不妨事,有騎卒在,沒有人可以傷到我”reads;。

臧霸依舊不曾放棄,“大軍可否駐紮在下邳城外十里的地方?這樣的話,一旦事情有變,也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李賢搖頭拒絕道:“不可,大軍便留在小沛城外,等我命令便是”。

“喏”,臧霸見李賢下定決心,也就不再囉嗦了。

不過,經過這件事情,臧霸覺得李賢有些太過大意了。

換句話說,如果臧霸處在陶應的位置上,他一定會鋌而走險,截殺李賢,如果成功了,自然皆大歡喜,就算失敗了,李賢又能把他怎麼樣?

陶應是陶謙的兒子,這是誰也無法改變的事實!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處事方式,李賢想的更爲周全,而臧霸卻更是狠辣。

小沛城內有足夠的糧秣,大軍飽食一頓之後,當即恢復了不少力氣。

翌日一早,李賢與趙雲一道離開了小沛,而臧霸也率領人馬偷偷離開了駐地。

李賢行了約莫有二十里遠的地方,探馬忽然來報,說陶應的兵馬正堵在南‘門’口,氣勢洶洶,很是熱鬧。

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李賢打算避開他們從北‘門’而入。

千餘騎卒一路疾馳,一炷香的功夫便來到了下邳的北‘門’外。

陡然出現的騎卒嚇壞了城頭的守軍,徐州少馬,像李賢麾下這般裝備‘精’良的騎卒更是少之又少。

來的是誰?

據說曹‘操’麾下騎卒虎豹騎天下無雙,難道是曹‘操’的人馬過來了?

城頭警聲大作,一隊隊軍卒出現在‘女’牆上,只等敵人就位便要予以反擊。

陳登打馬來到兩軍陣前,嘴裡大聲呼喝:“城上何人值守,我乃典農校尉陳登陳元龍,奉陶使君之命前往青州,如今人已經請到,請代爲通稟一聲”。

典農校尉陳登?那不是下邳陳氏子弟嗎?陶謙打算讓位於李賢的事情早已經在徐州內外散佈開來,難道說李賢真的來了?城頭的守將不敢怠慢,他急忙探出頭來,嘴裡道:“陳校尉長途跋涉,卻是辛苦了,不過使君有令,下邳城寬出嚴進,李使君若想入城,還得稍等片刻”。

李賢朗聲應道:“無妨,我在城外等著便是”。

守將心道,李賢倒是個好相與的人,比起南‘門’外的陶應強了一百倍!

“快,快去刺史府,就說陳元龍與李賢聯袂而來,請使君決斷”

“喏!”

軍卒應諾離去,安排妥當之後,守將才鬆了口氣。

自打陳登接到陶謙的命令,離開徐州前往青州奉迎李賢以來,下邳的街頭巷尾便流傳著“陶謙大義讓徐州,屬意李賢接位”的典故。

在流言中,陶謙一心爲民,不謀‘私’利,簡直成了“伊尹”再世。

相對於名聲不顯的大公子陶商,無惡不作的二公子陶應,青州刺史李賢無疑是接任徐州的最佳人選。

有好事者已經將北海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宣揚了出來,他們大肆唱誦著李賢的好處,當然了,也有人趁機唱反調,說李賢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十足的僞君子。

陶謙沒想到,他的一個決定竟然引來這麼大的動靜,還鬧得衆人皆知。

這種情況下,倘若陶謙出爾反爾,一定會爲千夫所指

下邳城,刺史府。

陶謙躺在病榻上,閉目養神,這些時日,他想了很多,從年少時的得意輕狂,到曹‘操’大軍入侵時的無助彷徨,在所有幫助他的朋友中,李賢出力最大,據說李賢待人寬厚,極少嚴刑峻法,將徐州‘交’給他,是陶謙深思熟慮下的結果。

對於城內的流言,陶謙有所耳聞,他明白,這八成是李賢故意搞出的小動作,‘逼’得他不得不就範。

雖然心中有些不爽,可陶謙知道,李賢這是在防患於未然,誰讓陶應一直在折騰呢?

想到次子陶應,陶謙頓時感到一陣揪心,這個不省心的‘混’賬東西竟然拉幫結派,意圖‘逼’宮,實在讓人忍無可忍。

那劉備雖說一直有仁義之名,可卻豈是任人拿捏的貨‘色’?此番聽令於陶應,背地裡還不知道打了什麼算盤!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唯有陶應身陷局中難以自拔。

“報,使君,典農校尉陳元龍與青州刺史李賢已經到達北‘門’外,陳校尉請示,可否讓其入城”

陶謙睜開眼睛,嘴裡道:“城外有多少人馬?”

“只有騎卒千餘人,並無步卒”

陶謙鬆了口氣,沉思半晌之後,他說道:“讓他們進城吧”。

“喏!”

北方呼嘯,騎在高頭大馬上,李賢心‘潮’澎湃,他籌劃了這麼久,‘陰’謀、陽謀雙管齊下,今日,終於到了收穫的時候。

徐州呀,一旦收入麾下,南可威‘逼’江東,西可進擊曹‘操’,戰略空間等於增加了一倍有餘。

如果算上徐州的人口、土地、資源,李賢只要穩住人心,他的實力便會突飛猛進。

想到美處,李賢忍不住面帶笑意。

按照趙雲的命令,一千名軍卒有一半人已經下馬休整,剩下來的一半人在馬上全身戒備。

斥候已經放到了五里開外的地方,一旦有風吹草動,這邊可以及時作出防備。

等了約莫有一炷香的功夫,忽而,“噠噠噠”,一陣馬蹄聲出現。

李賢與趙雲忍不住回首望去,來的騎卒身著皮甲,腰跨弓矢,是最外圍的斥候。

什麼情況?

“報,使君,城南處的陶應正往此處而來”

“有多少人馬?”

“騎軍不過三百人,餘者都是步卒,大約在六千人上下,騎軍距離此處不過四里,可要派人阻攔?”

李賢擺了擺手,道:不必了,傳令下去,務必多加小心,若有情況,即刻來報”。

“喏!”探馬接令而去。

陳登臉‘色’‘陰’沉下來,陶應前來,肯定又要鬧出事端,“使君,可要暫避鋒芒?”

“不必,我且要看看陶應意‘欲’何爲”

這時候退避三舍,反而會讓陶應以爲李賢怕了他。

一個紈絝子弟而已,即便有幾千兵馬相助,又能把李賢怎麼樣?

李賢僅僅是個鹽丁的時候便敢隻身殺入遊繳所,將貪婪的朱扒皮殺死,現在,身旁有趙雲這等絕世猛將護佑,又有千餘‘精’銳騎卒在手,誰怕誰?

有敵來犯,趙雲一聲令下,五百騎卒便翻身上馬,與其他同伴一道嚴陣以待。

等待的時間最是煎熬,不知道過了多久,沒等來陶應,卻把報信的軍卒等來了。

“陶使君有令,陳校尉、李使君可以入城”

“沒聽見嗎?打開城‘門’,快快迎接”

“喏!”

一個陳登,陳氏嫡子,加上徐州刺史的熱‘門’繼承人李賢,這兩個人值得守將彎弓屈膝,笑臉相對。

“吱嘎嘎”,吊橋緩緩放下,兩隊衛卒侯在城‘門’口。

李賢笑著拱了拱手,嘴裡道:“有勞了”。

陳登也客氣了一句,守將不敢託大,連連告罪reads;。

就在一行人打算入城的時候,身後突然傳來一聲呼喝“且慢!”。

“噠噠噠”,沉重的馬蹄聲由遠及近,疾衝而來。

爲首一人面目‘陰’鷲,表情猙獰,在他身後跟著兩員紅臉、長鬚的大將。

下邳守將看清楚來人之後臉‘色’大變,他嘴裡道:“苦也,這個煞神怎也來了?”

陳登嘆了口氣,該來的總歸要來。

是陶應,這傢伙在劉備、關羽的陪同下打馬而來。

李賢不動聲‘色’,幸好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若不然豈不是要被陶應唬住?

“李使君快快入城”,這是下邳守將在勸說李賢。

“不必了,我與陶二公子許久未見,今日恰好遇上了,怎能不告而別?”

“轟隆隆”,幾百步的距離轉瞬及至,陶應依舊沒有減速的跡象。

趙雲板著臉,他把手中長槍高高豎起。

“嘩嘩譁”,千餘名騎卒便齊齊持槍在手,擺出一副進攻的態勢。

無形中,凝若實質的殺氣瀰漫開來。

趙雲麾下的這支騎軍也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百戰‘精’銳,他們騎在馬上,即便不發一眼,可那股駭人的氣息卻怎麼也掩蓋不住。

同時被千餘人馬氣息鎖定,陶應冷不丁打了個寒磣,他定睛看去,李賢身邊兵馬雖然不多,可卻全都明盔亮甲,且不論他們胯下的高頭大馬,但是騎卒手中的那槍矢便給人一股極大的壓力。

陶應沒有見過短矛的過人之處,不過,直覺告訴他,那不長不短的東西絕非等閒貨‘色’。

無形中的壓力‘逼’得陶應不由自主地放緩了馬速。

等到相距五十步的時候,陶應終於打馬而立,他大聲喝道:“宗元,這是什麼人?你不是說父親有令,嚴禁人馬進城的嗎?爲什麼他們卻可以?”

宗元就是看守下邳北‘門’的守將,他聽到陶應質疑,心中很是無奈,可還是不得不站出身來,嘴裡道:“這是陶使君下的命令,若不然,給我一百個膽子我也不敢妄開城‘門’”。

陶應的目光在李賢身上掃了一眼,他故意置之不理,反倒故意‘露’出驚訝的表情,向陳登問道:“哎呀,這不是典農校尉陳元龍嗎?你怎麼到了這裡?”

“奉陶使君之命前往青州,現已回返”,面對陶應陳登連寒暄的興致都沒有。

陶應臉‘色’微變,他挖苦道:“我聽說你去青州是爲了找一個人,人找到了嗎?”

“找到了”

“喔,就是他嗎?”

“不錯!”

“這位如何稱呼?”

陶應拙劣的演技讓李賢大開眼界,兩年前,陶應兵寇北海的時候,就是李賢將他打了個落‘’流水,現在倒好,這位陶二公子竟然揣著明白裝糊塗,實在令人發笑。

“鄙人青州李賢”

“咦,這名字好生熟悉”

李賢不發一言,他知道,陶應故意東拉西扯,爲的就是拖延時間,他想等待後續兵馬抵達。

畢竟,城外的局勢卻是李賢佔優,一千名騎卒呀,這股實力絕對不容人小覷。

剛開始,聽聞李賢就在北城的時候,陶應還有些難下決斷,早有消息傳來,李賢帶了兩萬大軍南下,萬一他把兵馬都帶到了下邳,誰敢與招惹他?

後來再一打聽,原來李賢不知道發了什麼瘋,竟然沒帶大隊兵馬,只帶了千餘騎卒。

這等好事陶應哪裡肯錯過?

李賢似笑非笑,彷彿局外人一般,‘露’出一副看戲的樣子。

劉備、關羽看到李賢,都‘露’出了憤怒的目光。

如果目光可以殺人,李賢早已經死了一百次。

北征樂安國,雖然李賢沒有親自出馬,可太史慈、周倉、胡庸、趙雲這些人都是李賢的部將,尤其是趙雲,以一己之力追了劉備三百里!

如果不是曹‘操’及時出手,劉備這五千兵馬說不定都要折損在趙雲的騎卒之下。

此刻,仇人見面分外眼紅。

如果不是爲了顧及陶應的顏面,不想被他當槍使,劉備與關羽早已經出言挑釁了。

只是趙雲麾下的騎卒太過厲害了,一千名騎卒,這就是一千支短矛。

輪番投擲的話,有誰能夠在鋪天蓋地的短矛中活下來?

想到之前自家兵馬中矛而死的慘狀,無論是劉備還是關羽都感到一陣揪心。

趙雲還是那個趙雲,他麾下的兵馬也沒有任何變化,而劉備的實力也不增不減。之前,一千名騎卒就把劉備的數千兵馬‘逼’的慌不擇路,如今,易地再戰,劉家軍能否討到好處?

不,絕不可輕開戰端。

劉備已經打定心思,待會兒除非陶應的兵馬衝到先頭,否則的話,他絕不讓自家兵馬出擊。

騎卒的第一‘波’短矛力道十足,一旦中矛,絕難有人倖存下來。

流徙多地,好不容易收斂了五千兵馬,這已經是劉備安身立命的本錢,他哪裡捨得爲了陶應拼勁老本?

自打劉備出現在陶應身邊起,他就已經明白,自己絕難執掌徐州了。

因爲,陶應這個紈絝子弟惡名遠揚,劉備與他在一起,等於自降身價。

其實,如果有選擇,劉備哪裡會這樣自污其身?

還不是爲了李賢reads;!

爲了阻止李賢執掌徐州大權,劉備纔出此下策嗎?

不知道過了多久,數千名步卒出現在北城。

北城守將宗元臉‘色’大變,他早已經派人將此處的情形通稟了刺史府。

李賢就在城外,這時候關城‘門’已經來不及了。

可待會兒,萬一雙方人馬打起來,亦或者陶應帶人強行入城的話,宗元又該如何是好?

“宗元,我再問你一遍,這城,我可入得?”

宗元咬牙切齒,他依舊緩緩搖頭,固執地說道:“使君有令,不可”。

陶應打馬疾行,一鞭子‘抽’到了宗元的身上,他破口大罵道:“惡奴該死,這徐州是我陶氏的徐州,你這‘混’賬東西,如果不是我父提拔你,你還不知道在哪裡‘混’吃等死了,如今非但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要噬主嗎?”

宗元吃了一鞭,臉‘色’漲紅無比。

剛纔那一下,以宗元的武藝他本可以躲開,但想到陶應這‘混’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性’格,他還是硬生生捱了一下。

身上的痛楚猶在其次,心裡的羞辱卻使人煎熬無比。

宗元雖然只是一個統領五百的軍校,可卻不是他陶氏的家奴!

“請二公子自重!”

陶應大怒,他又‘抽’出一鞭子,哪曾想宗元竟然閃避開來,他啐了一口,道:“好你個殺才,還敢躲?”

宗元忍氣吞聲,早已經怒到了極處,他大聲喝道:“二公子如果再不依不饒,休怪末將不客氣了”。

“好,好好,我倒要看看你跟我怎麼個不客氣法!”

第477章 亂戰第755章 栽贓第779章 大獲全勝第16章 養珠秘術與糜氏三公子第671章 求才第197章 曹軍來了第554章 對射第644章 真假王第506章 一無所有的天子第25章 三日點卯裁兵勇第506章 一無所有的天子第431章 妥協第672章 遇刺第454章 細作朱然第230章 曹嵩死了第718章 狠辣第323章 曹操來了第231章 北海國該如何自處第201章 夏侯淵的戰後總結第260章 回家第239章 陡然驚醒的夏侯淵第547章 襲擊第294章 謀劃第11章 叫我繡娘就好了第10章 只爲取你狗命第464章 劉協入平原第638章 意外第464章 劉協入平原第47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749章 引誘第683章 韓遂的要求第204章 鹿死誰手第78章 摘桃子第58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1章 無所畏懼第605章 廝殺第775章 抵達廣陵第86章 劉備的心思第560章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第648章 荊州士族的選擇第448章 騎軍第664章 黑山軍戰敗第188章 狂暴的黃巾軍第525章 常山趙子龍久候多時了第213章 到底是誰的兵馬第371章 無所畏懼第598章 孟公威第695章 大丈夫第423章 何處可安家第640章 有條不紊第488章 賺城第212章 北海軍 衝鋒第233章 曹操親至又能奈我何第473章 驅民攻城第178章 盡殲曹軍 念頭通達第237章 李賢的信心從何而來第179章 趙雲帶來的消息第523章 鐵盾第403章 合理的解釋第275章 背黑鍋的劉玄德第143章 執掌一縣第766章 方法第724章 疑惑第425章 扮豬吃老虎第526章 大開殺戒第91章 殺雞不用牛刀 借船...第291章 餘孽第763章 進擊的趙子龍第421章 烏桓人築成的京觀第702章 太后教子第233章 曹操親至又能奈我何第1章 辛辛苦苦爲生存第179章 趙雲帶來的消息第408章 千貫懸賞第747章 對陣第765章 謠言第190章 周倉贏了第547章 襲擊第82章 給你指出一條明路第531章 欲擒故縱第483章 營地第395章 千金易得 一將難求第14章 入即墨 錢財開路第177章 請將軍速做決斷第79章 太史慈第446章 收買與信任第404章 自亂陣腳第624章 戰南陽第689章 援軍第213章 到底是誰的兵馬第580章 紛至沓來第225章 約法第261章 伏擊第325章 太招人恨了第118章 苦惱的縣丞第316章 亂戰第725章 賑災第69章 李賢的少堡主衛隊第713章 擒拿第711章 手段
第477章 亂戰第755章 栽贓第779章 大獲全勝第16章 養珠秘術與糜氏三公子第671章 求才第197章 曹軍來了第554章 對射第644章 真假王第506章 一無所有的天子第25章 三日點卯裁兵勇第506章 一無所有的天子第431章 妥協第672章 遇刺第454章 細作朱然第230章 曹嵩死了第718章 狠辣第323章 曹操來了第231章 北海國該如何自處第201章 夏侯淵的戰後總結第260章 回家第239章 陡然驚醒的夏侯淵第547章 襲擊第294章 謀劃第11章 叫我繡娘就好了第10章 只爲取你狗命第464章 劉協入平原第638章 意外第464章 劉協入平原第47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749章 引誘第683章 韓遂的要求第204章 鹿死誰手第78章 摘桃子第587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71章 無所畏懼第605章 廝殺第775章 抵達廣陵第86章 劉備的心思第560章 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第648章 荊州士族的選擇第448章 騎軍第664章 黑山軍戰敗第188章 狂暴的黃巾軍第525章 常山趙子龍久候多時了第213章 到底是誰的兵馬第371章 無所畏懼第598章 孟公威第695章 大丈夫第423章 何處可安家第640章 有條不紊第488章 賺城第212章 北海軍 衝鋒第233章 曹操親至又能奈我何第473章 驅民攻城第178章 盡殲曹軍 念頭通達第237章 李賢的信心從何而來第179章 趙雲帶來的消息第523章 鐵盾第403章 合理的解釋第275章 背黑鍋的劉玄德第143章 執掌一縣第766章 方法第724章 疑惑第425章 扮豬吃老虎第526章 大開殺戒第91章 殺雞不用牛刀 借船...第291章 餘孽第763章 進擊的趙子龍第421章 烏桓人築成的京觀第702章 太后教子第233章 曹操親至又能奈我何第1章 辛辛苦苦爲生存第179章 趙雲帶來的消息第408章 千貫懸賞第747章 對陣第765章 謠言第190章 周倉贏了第547章 襲擊第82章 給你指出一條明路第531章 欲擒故縱第483章 營地第395章 千金易得 一將難求第14章 入即墨 錢財開路第177章 請將軍速做決斷第79章 太史慈第446章 收買與信任第404章 自亂陣腳第624章 戰南陽第689章 援軍第213章 到底是誰的兵馬第580章 紛至沓來第225章 約法第261章 伏擊第325章 太招人恨了第118章 苦惱的縣丞第316章 亂戰第725章 賑災第69章 李賢的少堡主衛隊第713章 擒拿第711章 手段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安县| 昭觉县| 开平市| 宜兴市| 莲花县| 沅江市| 张家界市| 仙桃市| 饶河县| 天祝| 新营市| 合江县| 天长市| 昌江| 上饶市| 长春市| 合阳县| 通许县| 景谷| 安陆市| 光泽县| 黎平县| 山阴县| 灵山县| 剑阁县| 柳河县| 从江县| 温州市| 武清区| 仁寿县| 高碑店市| 东方市| 贡觉县| 和顺县| 达拉特旗| 柳州市| 玉门市| 潞城市| 泽州县| 互助|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