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二百六十七章 門閥之論

二百六十七章 門閥之論

“大將軍有宏圖大志,可是門閥是天下的基礎。大將軍卻要動搖門閥,這不是自斷手腳嗎?”

“門閥是強力,可是這世人看門閥,卻並不全面。門閥有好的一方面,可以維護地方,可以傳承禮儀,而且方今天下人才大多出於門閥,仲德說門閥是天下的基礎,也沒有什麼不妥。但是門閥那爲惡的一面,相信仲德一樣清楚。”

程昱沉默了,是啊,門閥裡面的人做的壞事,他也清楚。

“如何?仲德無話可說了吧。我也是門閥出身,自然也清楚門閥一旦爲惡,其危害是多麼的大。方今亂世,造成原因甚多,但是門閥弄權,把持地方,侵吞田地,奴役百姓,這些事情門閥沒有少做吧。”

“那也是皇帝無能纔會如此,門閥之中又有多少仁人志士在爲江山社稷而努力。”

“不錯,門閥中是有能人。可爲什麼現在天下人才多出於門閥,仲德你可知曉?”

“門閥子弟的生存環境好,可以得到好的教育,自然出名士人才。”

“這只是一個方面,百姓需要經營生活,爲吃飯而努力,沒有精力也沒有錢財去讀書。同時,還有就是,大漢的官員多是徵辟與舉薦而來,在這一點上,又是門閥的優勢,官員大多出於門閥,那麼門閥出身的官員再選,一樣會選門閥出身的人。這般循環下去,寒門百姓又有多少出頭之日呢?”

“大將軍之言有失偏頗,舉薦之後,一樣有朝廷考覈纔會授官。”

“話是如此,可寒門百姓中的人才九成九連舉薦的機會都沒有,又何來考覈的機會?就是這考覈。也只是區分人才高下,授官大小的參考,時間久了,這天下地官職都進入了門閥手中,寒門百姓的人才更難有出頭之日。不知此言對否?”

程昱再次沉默,心中驚訝,誰在敢說鄭嘯是個純武夫,那自己不是成了大字不識的白丁了………

鄭嘯卻繼續說到:“門閥子弟爲官,門閥更可以名正言順的把持地方。===難道這門閥子弟不照顧自家?地方政令皆出門閥,如何讓皇帝心安?”

程昱心想自己是死定了。也不在乎了:“門閥的力量強大,對朝廷也是好事。門閥的力量和皇權的力量保持平衡之後,才能保證皇帝不至於昏庸。”

“呵呵,你的希望是好的。但是皇權和門閥要保持平衡,談何容易?若是爲英明皇帝,那麼門閥還會有收斂,順應皇帝之命,也可以治理出盛世。可一旦皇帝昏庸。門閥做大。其結果又會如何?恆靈兩爲皇帝可爲前車之鑑。皇帝一旦昏庸,百姓民不聊生,亂世即起。你說這門閥算不算禍亂來源之

“大將軍也是門閥出身,禍亂其根本原因應該是皇帝。而且大將軍要削弱門閥,那麼就不怕以後沒有人才治國嗎?”

“這個你無需操心,你以爲我治下學宮是做什麼的?你以爲我錢多地沒地方花了供養那麼多寒門百姓子弟讀書?你以爲我選官皆出學宮是無的放矢?”

程昱又一次沉默了。好一個深謀遠慮,門閥完了。現在鄭嘯對於門閥的態度是,反抗的門閥,面對的是刀劍;順服的門閥,在交出權利後,還能活的很好。

現在門閥雖然一時隱忍,但是絕對不會停止反抗。當一個人在執掌過權力後,要他放棄這些權力。基本不可能。或許有淡泊的人,不貪戀權力,但那實在是太少了…………

“大將軍這般行事,得罪門閥,觸怒儒生。難道您就不怕動搖國本嗎?”

“國本?我從不認爲門閥和儒生是國本,黎民百姓纔是國本。事實證明,我治下與曹操治下地情況就是明證,難道我治下不如曹操?”

“這…………”

“說到儒生。*仲德以爲現在地儒生是誰的弟子?”

“弟子?總的來說。儒生都是孔孟的門人。”

“錯。漢武帝以前是,而現在不是。現在的儒生都是董仲舒的門人。而不是孔孟地門人,仲德以爲然否?”

“董國相一代奇人,復興儒學。也算當得上孔孟之後儒家第三聖了。”

“不可否認,董仲舒很厲害。他提出的大一統三綱五常天人感應求賢重禮等等思想對於帝王很有用處,成爲大漢的統治思想,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他一樣有他的侷限性,與孔聖亦有衝突。”

“董國相精研儒學,怎麼會…………”

“你不相信?那我問你孔聖人教化世人的思想是?”

“有教無類,凡虛心向學,皆可教化。”

“那董仲舒的人性論思想是?”

“人性分爲上、中、下三等,即聖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聖人生而知之;中民具善質,可教之;鬥宵愚昧,無可…………”說到這裡,程昱的冷汗也下來了。

“這三性各指何人?”鄭嘯則不緊不慢的問了起來,看著程昱地窘樣繼續說到:“這聖人爲帝王宗親,中民是門閥世家,鬥宵是寒門百姓。孔聖人言百姓可教,董仲舒言百姓不可教,孰是孰非?”

程昱也愣住了,明知道這是鄭嘯強詞奪理,可他卻無從反駁…………

“仲德,先父之名,你可聽過?”

“德容公世間大賢,昱欽佩無比。”

“先父有言,百姓可教。然百姓所慮者多爲衣食生活,故難有時間求學。書籍不易製作,昂貴無比,非寒門百姓可得。故門閥世家多出人才,而寒門百姓難有成就。”

程昱點點頭。確實如此。現在大部分還是竹簡,昂貴,不是一般百姓能承受的起的,所以這讀書也就對普通百姓成了一種奢望。

“孟聖人有言,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爲何獨董國相將黎民排除在可教之外你?”

鄭嘯犀利的言語讓程昱沒有了言語,他不是縱橫家,並不擅長辯論:“大將軍不必多言了,昱心意已決。但求一死。”

“好了,我也明白你的心思。你是否想與你程門共存亡?”

這一下程昱猶豫了,鄭嘯的話意思很明白,你活著,你家族就在,你死了,你家族就要被滅。現在兗州已經在鄭嘯手中,鄭嘯一旦決定大開殺戒。那程家是不可能保全地。

鄭嘯看著程昱爲難的表情。很平靜地說:“你先仔細想想吧,不必急著給我答覆。來人,送程衛尉休息,伺候周全。”

軟禁了程昱,鄭嘯平定了汝南。當夜是犒賞三軍,不過這次犒賞只是一人多發了幾塊肉。酒是一滴都沒有。

“百統,怎麼這次犒賞只有肉,沒有酒啊。”

“廢話,豬腦子啊。汝南平定了嗎?城裡還有敵人餘孽呢,你想喝醉了去送死?有肉吃就不錯了,還不知足。”

士兵不敢再問,事實如此,喝醉了還打個屁地仗啊。有的吃就不錯了,知足吧。聽說好些老百姓飯都吃不上,自己已經算不錯了,進了軍隊起碼不用爲吃飯發愁。

在得到汝南陷落地消息後,曹操也慶幸,自己做了正確的選擇,若是自己留在汝南,也會成爲俘虜中的一員。

“龍期。現在你的人集結情況如何?”

“丞相贖罪。聖教四分五裂時間太長。許多人已經不尊號令了,到現在爲止。我只集結了五千餘人…………”

“罷了,我不會怪罪你。我爲聖主,自然有統合這些人的責任。”死老頭,牛皮吹地夠大。五萬精兵,現在只有十分之一,若不是因爲你貢獻的金錢,我現在就要你好看,我就看你怎麼給我召集五萬精兵。

也還好這五千人戰力不錯,戰力甚至比自己的軍隊還優秀一些,只是人數太少。若真有這樣的五萬大軍,你龍期的死期也就到了,這樣一支武力只能掌握在我手中。曹操現在用龍期送來的金錢,四處收購物資,擴大軍隊。保險期間,曹操將大部分錢財轉移去了柴桑,讓夏侯淵組織自己的水軍。

有長江天險在,只要我的水軍擊敗你。鄭嘯,我看你地鐵騎還逞什麼威風,即便你騎兵厲害,又能如何?我就不信西涼幽燕地戰馬能踏水而來,等我積攢足夠的力量,我們在來決一死戰。

鄭嘯拿下汝南後,也沒有追趕曹操。以汝南爲根據地,開始經營豫州與荊州北部。

派遣兩萬人馬去與華雄,典韋會合,進軍壽春。截斷譙郡曹仁軍的退路。命令趙雲,太史慈帶兵南下譙郡,剿滅曹仁。命令張頜部隊西去樊城,援助張繡,與劉備對峙。

隨著文聘歸降,南陽郡,廬江郡的荊州軍也大部歸降了自己。現在曹操已經被自己困在合肥了,覆亡在即,曹操似乎已經無力迴天了。

打下來底盤容易,但是要治理一個地方可就不容易了,兗,豫兩州百姓不少,歷經戰火,生活困頓,當然其中相當大的原因是因爲鄭嘯和曹操的戰爭。

不過現在戰爭結束了,這裡是鄭嘯做主了。鄭嘯地一貫作風是,首先收買民心。從洛陽,冀州,徐州,源源不斷的糧食拉來,賑濟災民。

收繳無主田地,鄭嘯這個超級大地主又增加了無數土地。同時,鄭嘯派人執行自己治下的田稅法,產物稅法。

這一下,倖存下來的兗,豫兩州的門閥地主們可坐不住了。但是鄭嘯大軍那明晃晃的刀槍也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這個田稅法太厲害了,雖然沒有收繳他們的土地,可是和收繳了一樣。許多門閥因爲祖宗是大漢勳貴,是不用繳稅的,可惜鄭嘯可不吃這一套。丈量土地,所有土地按照每年地出產繳稅。

不管是什麼人。擁有土地,只要耕種那就要按照出產繳稅。大漢皇帝都不在鄭嘯眼中,你這些漢朝的貴戚更是不在話下。

“主公,兗州一地又鎮壓了十餘次鬧事的,都是小地地主牽頭的。這些人以往都是把土地掛在勳貴名下,都是免稅的。現在徵稅了,他們不願意了。同時,因爲主公您的政策,許多地主的佃戶都跑了,成爲了您地佃戶。這些地主門閥鬧騰地更歡了。”隨軍長史稟報著情況。

“意料之中的事情。有太史慈地大軍鎮壓,他們能弄出大動靜纔怪呢。各地地方官員的交接如何?”

“還算順利,但是有七名官員遇害了。兇手還沒查到,不過左右就是當地地那些個豪門了。“這些人,真是不知死活。讓法正處理青州,兗州這些事情,告訴他,不必手軟。太史慈會好好配合他的。”

“主公。這樣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啊。”陳宮插嘴問到。

“不必擔心,現在我有充足的力量對付他們。在出兵以前我就預料到了,不要怕打爛了,這些門閥就是統統打爛了,我一樣統治中原,現在這些地方已經被破壞的不成樣子了。不會比現在更糟糕了,不用擔心。馳道修建的怎麼樣了?”

“剛剛修出虎牢關,我們在打仗,運輸糧草的民夫比較多,洛陽的人丁經過浩劫後本來就少,現在更是不夠用。”

“恩,那讓馳道的修建先停一下吧。保證前線糧草地供給,告訴閻行。出了岔子,我唯他是問。”

說到洛陽,鄭嘯也想到了徐晃。徐晃被曹操軍開閘水淹後,生死不知:“有沒有徐晃地消息。”

“還沒有。”

“在派些人手去找,生要見人,死要見屍。”

衆人雖然都知道,那樣的大水之下,徐晃怕是兇多吉少了。但是鄭嘯總算有始有終。更讓衆將放心。就算自己戰死了,主公也會照顧自己身後事的。

“各位。馬上秋收了,我們也不能懈怠,務必在冬天之前結束對曹操的戰爭。陳宮,你坐鎮汝南,各方的調配就交給你了。其餘衆人,回去休整,三日後出兵合肥,剿滅曹操。”

衆人散去後,鄭嘯和郭嘉也聊起天來:“奉孝,怎麼樣?這一次你說能快速剿滅曹操嗎?”

“這個也難說,就看孫策了。畢竟孫策和曹操結盟了,若是孫策出兵,這也是個隱患。”

“不錯,傳令,讓徐榮帶兵兩萬,去廬江郡,防備孫策救援曹操。”

出了大帳,看著無數忙碌的士兵,鄭嘯耳邊彷彿又響起大秦戰歌《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大秦啊,不用多久了。在不用多久你地旗幟就將飄揚在神州大地,你的輝煌必然再現,而且一定會更加輝煌。

“報,譙郡馬超將軍軍報。”

鄭嘯接過親衛的軍報一看,哈哈。曹仁轉道義成,直奔合肥而去。居然放棄了譙郡,我大軍還沒有動呢,這曹仁倒機靈。知道去和曹操會合,一旦趙雲大軍下來,他的末日就到了。也好,這下省的我麻煩了,就在合肥一口氣將曹操剿滅吧,哈哈…………

剿滅了曹操我也要休整一段時間了,征戰快一年了,我的士兵們也很疲憊了。還有大片的領地要消化,方方面面的事情要整理,事情多啊。

領地內又有人鬧事了,若不是田豐處理得當,說不好就要城大禍了。這些人,既然跳出來了,正好將他們一網打盡。

程昱現在很鬱悶,非常崩潰。想自殺,又怕鄭嘯將自己家族連根拔起。可自己又不能歸降,如之奈何啊。

聽說鄭嘯大軍馬上就要開拔了,不知道主公現在在合肥準備地怎麼樣了。我已經竭盡所能了,但是丞相,您的力量和鄭嘯比差太遠了,鄭嘯身邊又有郭嘉,很難犯錯誤,這仗又怎麼打啊。

外面鼓角聲響起,鄭嘯軍的士兵開拔了。唉……我只是一個囚犯,又能做什麼呢。面對鄭嘯麾下虎狼一樣的士兵,丞相保重啊。

公元196年八月,鄭嘯帶領大軍,一路到達壽春,典韋來請罪了。

“主公,老典無能,沒有能殺掉曹操,請您治罪。”

“這次曹操撤退有兩萬精兵,你只有一千多人,也沒有什麼過錯,是我低估了曹操。”

鄭嘯阻止了典韋的請罪,從得到的情報來看,這曹操想在合肥和自己背水一戰了。可惜,你雖然堅韌不拔,可我一樣要把你砸碎。

“報,馬超將軍到了。”

“好,讓他來見我。”

馬超到了,那趙雲的軍隊也就不遠了,現在自己是佔著絕對優勢。

“大將軍。”

看著越來越成熟的馬超,鄭嘯也是很開心。這小子,到現在終於成長起來了,在經歷一些時間就可以獨擋一面了。

“孟起你來了,這段時間你做地不錯。但是還不夠,你還要繼續學習啊。”

見帳中沒有別人,馬超也換了稱呼:“姐夫,我很用心了,還不夠啊。”

鄭嘯眼睛一瞪:“你還不知道自己錯在那裡嗎?我便告訴你。”

第193章 鐵腕當家二百三十九章 制訂規矩第146章 暗處的殺機四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祭祀四百九十九章 初見第224章 烏丸進犯二百九十三章 憤怒的漢帝第159章 白虎之死第26章 破浪之刃四百三十章 仁者論第171章 猛虎之殤(上)第321章 急轉直下第60章 雲騎!驃騎!三百七十五章 開放航線第276章 大封羣臣四百六十一章 意想不到四百六十八章 沙漠之舟二百九十一章 北方野狼四百五十三章 聞所未聞第27章 廣宗血河第8章 爭先恐後第117章 你死我活四百章 安息騎士二百六十八章 勸君讀書二百五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51章 諸侯會盟三百七十章 絕戶計策三百五十五姐妹之妙第46章 起兵伐董三百五十九章 蠻王換人四百八十一章 轉瞬之間三百三十章 諸葛論策四百九十二章 尷尬的境界二百九十九章 凌霄威風四百零二章 徐庶出西域第16章 戰神之威第64章 洛陽會師四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平靜第203章 特種打擊四百五十七章 天上的砝碼第118章 賈詡獻計二百八十七章 華麗的跑路四百四十六章 兩河烽火第37章 西域迷蹤第73章 帝王心術二百七十二章 大舉籌備第240章 劫掠與反劫掠第180章 再臨樊城三百三十五章 漢之覆亡第333章 兵行險招四百三十二章 班師回朝第119章 智勇趙雲第85章 烈焰滔天第226章 袁家投降第204章 重甲鐵騎第90章 鴻門宴?二百五十章 劈波斬浪第174章 酒逢對手三百八十章 羌人的行動第37章 西域迷蹤二百八十章 凝雪夫人第147 勢如破竹二百九十章 走馬觀花三百七十一章 皇子要從軍第82章 洛陽僵局第234章 長安留客第28章 花朵需採摘三百五十九章 蠻王換人第319章 戰略壓制第223章 劉虞駕崩第221章 兵圍南皮第56章 回首前塵四百三十四章 大地震第212章 曹操的用意第109章 百騎踹營第97章 窮追不捨三百三十九章 大楚之殤第212章 曹操的用意三百零四章 清理蛀蟲第198章 暗處的爭鬥第21章 風流郭嘉第65章 惡來典韋三百八十六章 臭名昭著二百九十一章 北方野狼三百五十六章 圖謀草原二百五十九章 惜哉子修第83章 峰迴路轉第137章 幷州狼煙第85章 烈焰滔天第41章 血色西域二百七十五章 登基稱帝三百九十章 撕毀盟約第61章 戰爭新感悟第158章 山林中的危機第249章 天降法正三百七十六章 烏桓山下第89章 處處密謀第253章 包圍圈三百三十九章 大楚之殤三百七十七章 蹋頓授首
第193章 鐵腕當家二百三十九章 制訂規矩第146章 暗處的殺機四百三十七章 憤怒的祭祀四百九十九章 初見第224章 烏丸進犯二百九十三章 憤怒的漢帝第159章 白虎之死第26章 破浪之刃四百三十章 仁者論第171章 猛虎之殤(上)第321章 急轉直下第60章 雲騎!驃騎!三百七十五章 開放航線第276章 大封羣臣四百六十一章 意想不到四百六十八章 沙漠之舟二百九十一章 北方野狼四百五十三章 聞所未聞第27章 廣宗血河第8章 爭先恐後第117章 你死我活四百章 安息騎士二百六十八章 勸君讀書二百五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51章 諸侯會盟三百七十章 絕戶計策三百五十五姐妹之妙第46章 起兵伐董三百五十九章 蠻王換人四百八十一章 轉瞬之間三百三十章 諸葛論策四百九十二章 尷尬的境界二百九十九章 凌霄威風四百零二章 徐庶出西域第16章 戰神之威第64章 洛陽會師四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平靜第203章 特種打擊四百五十七章 天上的砝碼第118章 賈詡獻計二百八十七章 華麗的跑路四百四十六章 兩河烽火第37章 西域迷蹤第73章 帝王心術二百七十二章 大舉籌備第240章 劫掠與反劫掠第180章 再臨樊城三百三十五章 漢之覆亡第333章 兵行險招四百三十二章 班師回朝第119章 智勇趙雲第85章 烈焰滔天第226章 袁家投降第204章 重甲鐵騎第90章 鴻門宴?二百五十章 劈波斬浪第174章 酒逢對手三百八十章 羌人的行動第37章 西域迷蹤二百八十章 凝雪夫人第147 勢如破竹二百九十章 走馬觀花三百七十一章 皇子要從軍第82章 洛陽僵局第234章 長安留客第28章 花朵需採摘三百五十九章 蠻王換人第319章 戰略壓制第223章 劉虞駕崩第221章 兵圍南皮第56章 回首前塵四百三十四章 大地震第212章 曹操的用意第109章 百騎踹營第97章 窮追不捨三百三十九章 大楚之殤第212章 曹操的用意三百零四章 清理蛀蟲第198章 暗處的爭鬥第21章 風流郭嘉第65章 惡來典韋三百八十六章 臭名昭著二百九十一章 北方野狼三百五十六章 圖謀草原二百五十九章 惜哉子修第83章 峰迴路轉第137章 幷州狼煙第85章 烈焰滔天第41章 血色西域二百七十五章 登基稱帝三百九十章 撕毀盟約第61章 戰爭新感悟第158章 山林中的危機第249章 天降法正三百七十六章 烏桓山下第89章 處處密謀第253章 包圍圈三百三十九章 大楚之殤三百七十七章 蹋頓授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桦甸市| 当雄县| 屏山县| 南澳县| 翁牛特旗| 闻喜县| 徐水县| 海淀区| 清徐县| 奈曼旗| 泌阳县| 平塘县| 上栗县| 宝兴县| 玛多县| 武宁县| 枣庄市| 宁都县| 上虞市| 仙游县| 北票市| 嘉义县| 开阳县| 南阳市| 龙胜| 老河口市| 驻马店市| 库尔勒市| 丽江市| 凉城县| 越西县| 北票市| 长沙市| 晴隆县| 大庆市| 岑溪市| 长治县| 遂川县| 商洛市| 乡宁县| 肥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