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9章 袁譚西逃

安置黑山軍上下數十萬部衆雖然費了劉和一點心思,但在大勢所趨之下,張燕其實並沒有太多的選擇。要麼歸順劉和,從此由黑洗白,吃上皇糧;要麼死硬到底,被劉和部署在幷州和冀州的幾路大軍封鎖在太行山中,時間一長,黑山內部也會內訌起來,然後被劉和拉攏一幫,消滅一幫,最終還是覆滅。

好在張燕足夠清醒,加之劉和的誠意也是足夠,因此黑山部衆除了一開始被剿滅了數千頑抗份子,之後便開始分批從山中遷入到趙郡和定襄,從此過上了平穩的生活。

臨近春節時,劉和終於召見了馬韓、弁韓和辰韓三家派到薊城來的求救使者,並且答應在明年天氣轉暖之後,派出大軍登陸三韓,幫助這些部落對付樂浪的公孫度。

這些島上的土著們滯留鄴城的幾個月時間裡,親眼見識了大漢的富庶和強大(在陳逸的有意帶領之下),見了劉和之後恨不得跪下來叫爹,如今得知劉和將要派大軍出征三韓,沒有一家覺得劉和會對三韓那種荒涼貧瘠的地方會有什麼想法。說句過頭的話,三韓半島自秦以來,很長一段時間本就屬於大漢的疆域,如果劉和要重新將之歸於大漢,島上的土著不僅不會反抗,相反還會敲鑼打鼓的慶祝一番。

劉和既然答應了三韓來使,那就不會只說幾句空話完事。劉和給已經正式得了任命的黑山軍統帥張燕下令,命他抓緊時間整頓兵馬,在年前將飛燕、背嵬和震澤三營的每營兵源數目從一萬多人擴充至每營兩萬的滿編狀態。過完春節之後,三營各出一萬兵馬,由三營主將孫輕、王當和杜遠各自率領,向冀州渤海郡方向轉移,準備乘坐運兵船前往三韓。

因爲三韓是三個不同的藩國,劉和不能厚此薄彼。所以乾脆給每個藩國派一營兵馬,也算是充分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

與此同時,劉和還爲三營準備了三萬流民,他們將跟隨在大軍之後負責後勤保障,然後在三韓定居,作爲劉和海外移民的第一步,爲大漢的領土擴張做出貢獻。

劉和對黑山軍的這道任命,不僅名正言順地分隔了張燕與手下三位副帥的聯繫,同時又讓張燕本人和這三個能力出衆的小帥都得到了實惠,而且還順手解決了三韓的問題。可謂是春風化雨,細潤無聲。

孫輕、杜遠和王當若是留在冀州,他們每人麾下都有兩萬兵馬,張燕必須通過控制他們三人才能達到控制黑山軍的目的。只是人心最難測,如今整個黑山軍都已經歸順於劉和,三位小帥如果想架空張燕,其實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們只需向劉和表示忠誠即可。

如今,三位小帥率軍前往三韓。剩下的三萬兵馬自然要直接歸於張燕的統領,而三位小帥今後也能脫離張燕的影響,在三韓這塊全新的戰場之上廝殺拼搏,相互競爭。實現心中的願望和抱負。

黑山部衆皆爲漢人,如今可以重歸土地,他們骨子裡對土地的那種炙熱很快顯露出來。在張瓚和尾敦大筆一揮,將定襄郡和趙郡的大片土地按照戶爲單位分給黑山人之後。他們就再也不會聽從張燕的調動,只要官府不再做壓迫他們的事情,不出十年。定襄和趙郡就會被周圍的郡縣徹底同化,到那時還有誰記得這些在土地上耕作的人們曾經混跡太行山中的出身?

妥善安置了盤踞在太行山中的數十萬黑山民衆之後,北方四州的形勢更加驅於穩固,劉和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幷州晉陽。

因爲黑山軍的加入,劉和手上的兵力總數再度增加,而且還省去了用來牽制和防備黑山軍的兵力,所以騰出手來對付高幹和袁譚的時候,從一上來就擺出了“圍毆”的架勢。

越騎衛已經成軍,如今開始在寧州的北方巡邏警戒,這樣就把驍騎衛和幽燕軍在寧州這邊的防守任務完全接手過來。徐晃於是按照司令署的命令率軍開赴晉陽以北五十里外的孟縣,張郃則率領驍騎衛進駐狄平北面的白檀城,從此負責從遼州至白山城之間的邊防。白山城至大青山的邊防則由白山都尉城屬下的四部騎兵承擔。

驍騎衛的大幅度向東移防,又將原本屯駐在漁陽境內的鎮北軍騰挪出來。徐榮遵照司令署的命令率軍南下,一口氣將部隊開拔到了黃河北岸的黎陽,接替了振武營的防守任務。振武營在鮮于輔的率領下開赴幷州,將部隊屯駐於晉陽東南五十里外的陽邑。

原本防守壺關和天井關的振威營將駐地向西移至界休,截斷了晉陽守軍從汾河古道突襲河東的道路。

駐守河東的趙雲將部隊向西河郡與河東郡交界的通天山一帶調動,直接威逼到了晉陽守軍向膚施撤退的道路。

高幹原本還想依靠晉陽進行固守,但他在發現晉陽的四周一月之間便齊聚了幽燕、振威、振武和申息四支大軍時,卻是徹底的慌了手腳。

趙雲、太史慈、鮮于輔、徐晃……貌似這四位主將也就徐晃手上沾得袁軍士兵鮮血少一些,但他當初在佯攻晉陽時也曾手刃過高覽的兄弟高槐。至於其餘那三位,這些年不知道跟袁軍打過多少仗,可以說他們的軍功之中有一半便是用袁軍的累累屍骨堆積起來的。

這個仗,真是沒法打啊!

晉陽城內的袁軍聽說趙雲和太史慈要殺過來時,紛紛開始逃離,哪怕是被軍法官抓到之後殺頭,也無法阻擋他們內心的巨大恐懼。

逢紀見軍心士氣已不可用,便強烈建議高幹立即率軍撤往膚施,與麴義的部隊合在一處,這樣也能安全一些。高幹對逢紀早就看不順眼,如今又沒人能夠制衡於他,便趁此機會給逢紀戴上了一頂動搖軍心的大帽子,然後拉出轅門梟首示衆。

逢紀一死,城內人心更加不穩。高幹的幾個部下受了司令署情報司人員的收買和鼓動,便暗中串通起來商議等到劉和的部隊圍攻晉陽時殺掉高幹,獻城投降。

過了幾日,幽燕軍首先從北面開始攻打晉陽的外圍,然後是振武營也跟著行動,振威營則繼續保持威懾不動。

兩路大軍還沒有打到晉陽城下時,城內的袁軍便發動了一場兵變,他們殺死了高幹和那些忠於高幹的部將,然後打開晉陽城門,向徐晃和鮮于輔請降。

晉陽於是相對完整地落入劉和手中,許多城中百姓和普通士兵也因此而得以倖免,不用親身體驗馬城軍火局最新研製出來的烈性炸藥爆炸燃燒時那種恐怖的場景。

徐晃和鮮于輔聯手拿下晉陽之後,十分自覺地將部隊停了下來,然後坐等趙雲和太史慈率領的部隊前往膚施對付袁譚。

晉陽失陷的消息傳到膚施時,袁譚毫不猶豫地採納了郭圖和麴義當初的建議,帶著人馬一口氣撤到了北地郡的富平境內。按照去年朝廷重新劃分的區域,這裡現在屬於秦州的管轄,而實際上還是一處涼州、秦州和幷州都沒有官員和政府駐守的“三不管”之地。

趙雲和太史慈對於袁譚的不戰而退毫不在意,他們兵分兩路開始對盤踞在幷州西河、上郡等地的小股南匈奴人和羌人進行清理。按照劉和的授意,這次在幷州境內的清理行動並非是要徹底消滅這些部落和族羣,而是要把他們全部控制起來,然後打散了遷徙至遼州、冀州、青州和徐州等地,使得他們今後再也無法聚集起來威脅當地漢人和官府的管理。

幷州的混亂局面很快得以平息,朝廷原本任命的幷州牧司馬防被劉虞換了人選,由當年的討董名士臧洪接任。

幷州初定,幽燕軍駐紮在晉陽附近協助臧洪維持地方的治安,振武營開赴河內拱衛京畿重地。

申息軍和振威營沒有給袁譚留下太多的喘息之機,很快出現在了富平的東面。袁譚這次忍無可忍,意欲出兵進行決戰,卻被麴義脅迫著繼續向西逃亡,一路不停地逃到了玉門關以西,躲進了西域那片遠離中原的混亂之地。

袁譚能夠從富平一路穿過武威、張掖和姑臧等郡,這裡面肯定跟盤踞在西涼的馬騰和韓遂有關係,但是劉和暫時還不想把橫向上的戰線拉的太長,所以也就沒有讓趙雲和太史慈去找馬騰、韓遂的麻煩,而是命令趙雲率領申息軍返回河東休整,命令太史慈率領振威營留駐富平,直接震懾西涼的馬騰和韓遂。

秦州境內已無兵匪,暫居洛陽的秦州牧朱皓在劉虞的派兵保護下抵達高奴,從此在這裡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用心經營。

朱皓從小到大深受其父朱儁的影響,對朝廷十分忠誠,所以不覺秦州爲苦寒之地,反倒是嚮往如今蓬勃發展的幽州,因此一到高奴便派人前往薊城學習借鑑,同時還向劉和提出援助申請,希望劉和能夠給他派一批年輕能幹的官員過去,幫著建設秦州。

能夠主動要求劉和往秦州派官,說明朱皓的政治智慧並不低,這一舉動也贏得了劉和的好感,所以秦州從此順利地搭上了北方大發展的快車,結束了長達二十年的混亂狀態。

第341章 默契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221章 虛晃一槍第338章 狂飆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371章 歸順第25章 張網以待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452章 交換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75章 強勢上位第262章 藍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351章 自尋死路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85章 勾結第130章 神射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章 夜幕殺機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54章 慾壑難填第67章 都什麼態度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152章 強硬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464章 聽牆根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64章 考校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210章 圍剿暗流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304章 明修棧道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440章 一著不慎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130章 神射第68章 以禮服人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21章 公子練兵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41章 公子來信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3章 猛人出現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196章 大胸懷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58章 見張合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339章 迴歸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358章 滾!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142章 警告第495章 有困難,找劉和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104章 唯死戰耳!第3章 猛人出現
第341章 默契第267章 鎮北軍和度遼軍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221章 虛晃一槍第338章 狂飆第139章 罵個狗血淋頭!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371章 歸順第25章 張網以待第388章 有些事只可意會第426章 白撿三千兵馬第149章 找碴的來了第519章 北方錢行(上)第399章 豫州小強第190章 有德者居之第237章 馬城二三事第491章 神醫與醫聖第452章 交換第469章 過街老鼠(上)第75章 強勢上位第262章 藍第502章 召虎此去鵬萬里第351章 自尋死路第94章 軍都山中有大能第85章 勾結第130章 神射第171章 不等秋後就算賬第533章 腥風血雨未曾見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23章 造反好榜樣第482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章 夜幕殺機第430章 捷報傳來第429章 網開一面第216章 兵臨白波第54章 慾壑難填第67章 都什麼態度第45章 翻臉如翻書第161章 冀州急變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152章 強硬第518章 大利天下第464章 聽牆根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64章 考校第155章 驃騎忽至第109章 青州亂,軍閥興第251章 興族方略第508章 真是好算計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210章 圍剿暗流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419章 新“約法三章”第454章 天子還都第304章 明修棧道第177章 虓虎攪局第440章 一著不慎第356章 鮮卑夜循逃第296章 懷金不受之人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130章 神射第68章 以禮服人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21章 公子練兵第53章 所謂的懦弱第403章 誰是贏家(上)第41章 公子來信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498章 耳目一新(下)第497章 耳目一新(上)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226章 形勢緊迫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3章 猛人出現第173章 董賊死,岳父危第287章 白山大捷第196章 大胸懷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529章 袁譚西逃第58章 見張合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339章 迴歸第164章 不得安寧第195章 高瞻遠矚第224章 徐晃對郝昭第358章 滾!第302章 添油加火第142章 警告第495章 有困難,找劉和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243章 沒有吃白飯的第417章 杯酒釋懷第234章 初冬夜談(上)第483章 賈詡的提醒第104章 唯死戰耳!第3章 猛人出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合阳县| 宜都市| 藁城市| 鹤庆县| 泸定县| 公安县| 平远县| 吉隆县| 陇南市| 海南省| 清丰县| 盱眙县| 留坝县| 上林县| 乌拉特后旗| 剑阁县| 始兴县| 安义县| 廊坊市| 丹凤县| 晋宁县| 绥中县| 正镶白旗| 远安县| 贵定县| 二连浩特市| 呈贡县| 桐梓县| 通江县| 开化县| 安康市| 莒南县| 秭归县| 青田县| 兰考县| 通山县| 贵港市| 青龙| 伊宁县| 广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