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2章 狗急跳牆

時間很快到了冬月之初,距離公孫度從西線全面撤退回來已經(jīng)過去了一個月的時間。

這一個月內,遼東之地發(fā)生了許多事情。

先是公孫度不顧身邊之人苦苦相勸,派出使者帶著重金前往玄菟郡以北與盤踞在饒樂水一帶的遼東鮮卑大頭領素利暗中見面,誘使素利出兵進入醫(yī)巫閭山至大遼水之間的地區(qū),協(xié)助公孫度抵禦來自遼西方向徐晃和田豫的不斷侵蝕。

醫(yī)巫閭山至大遼水之間有兩百二十多裡之寬,南北更是有著三百里的縱深,這麼一大片原本屬於大漢的疆土,卻因爲公孫度的一時利令智昏和狗急跳牆,便被他拱手交予胡虜之手,公孫度這樣的做法無異於引狼入室,比之幷州的逢紀之流不遑多讓,實在令人覺得齒冷。

素利的侄子成律歸年初便是死在幽州大軍陣前,至今連個屍首都沒找著,而遼東鮮卑在白山城一戰(zhàn)中更是損失慘重,數(shù)萬部族勇士要麼葬身草原,要麼被劉和那個黑了心腸的傢伙送進暗無天日的礦坑之中。素利與幽州有著這樣的深仇大恨,時刻想著能夠報復回來,因此與公孫度一拍即合。

素利作爲遼東鮮卑的大頭領,最不願看到劉和收復了遼東之地,然後將大軍派駐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因爲這對遼東鮮卑人的生存是巨大的威脅。公孫度雖然號稱遼東王,但他這些年只是忙著與高句麗作戰(zhàn)和攻略東萊之地,卻是無力向北推進,所以生活在遼東地區(qū)的鮮卑人並未感受到太大的威脅,而劉和則與公孫度截然不同,他麾下不僅有著百戰(zhàn)不殆的十萬大軍,更是對北方的鮮卑人抱著極大的警惕和仇恨,一旦遼東四郡落入劉和手中,根本用不了幾年。劉和便會對付周邊各個異族,而遼東鮮卑人則是首當其衝。

鑑於如此嚴峻緊迫的形勢,公孫度派到草原上的使者剛剛說出兩家聯(lián)手的請求,素利便毫不猶豫地派出三萬騎兵進入公孫度割讓出來的大片區(qū)域,看樣子是要再度跟劉和麾下的部隊交手過招,說什麼也要一雪白山大敗之恥。

公孫度從北方草原上引來了鮮卑人這頭餓狼之後,猶自覺得不足,他還同時派人前往國內城聯(lián)絡敵對勢力高句麗,不惜讓出玄菟郡北方的高顯和西蓋馬等地給高句麗國,然後換取高句麗的暫時支持。

公孫度派到高句麗王都國內城的使者極力向高句麗國王講述劉和麾下軍隊的兇殘暴虐。陳述遼東落入劉和之手的巨大危害,煽動高句麗國王從西安平方向出兵,繞到沓氏城去,切斷度遼軍的後方退路,沿著鮮于銀在遼東半島上的進軍路線,將這支“入侵”遼東的部隊堵在新昌城內,最終幾方聯(lián)手,徹底解決深入到遼東腹地的鮮于銀一部。

漢末的高句麗國主要是由濊貊人和夫餘人組成,然後又吸收了一些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由於高句麗國所處的地域橫跨了後世的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朝鮮的北方和韓國的一部分,因此幾個國家的歷史學者皆稱高句麗是發(fā)源自本國的原始民族,爲此還引起了許多口舌爭議。

不過,最重要的是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高句麗國與後來出現(xiàn)在東北地區(qū)和朝鮮半島上的高麗國完全不是一個國家。兩者的名稱雖然僅有一字之差,但卻有著根本的不同。

高句麗國開始形成的發(fā)端是在公元前37年,也就是西漢末期。當時高句麗國的第一任國主是從發(fā)源自大小興安陵甚至是更北的夫餘國逃出來的王子朱蒙。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發(fā)展之後,高句麗在漢末三國時代已經(jīng)成爲盤踞在大漢東北馬訾水至千山山脈一帶(唐之後改名爲鴨綠江)的重要勢力。與北方的夫餘、挹婁、沃沮和朝鮮半島上的穢貘、馬韓、辰韓、弁韓等勢力雜處,而這些勢力則全部受到來自遼東漢人的影響。

高句麗的興盛是在魏晉南北朝那段時期,當時漢族已經(jīng)被興盛起來的鮮卑族和其他北方遊牧民族逼到了長江以南茍延殘喘。高句麗因此沒有了強大的敵人限制,於是在東北不斷擴張。

高句麗的衰亡則從隋朝的數(shù)次征伐開始,直到唐太宗李世民一句“爲中國報子弟之仇”,然後便是大軍源源不斷地涌向東北,終於在公元668年將這個卑鄙狡猾的王朝徹底從歷史版圖上抹去。而後世的許多史料和書籍中總是把隋煬帝的三次東征以及大唐帝國的東征含糊地說成是東征高麗,這卻是一個極大的錯誤!

高句麗是高句麗,高麗是高麗,絕對不可以混爲一談,因爲這牽涉到後世朝鮮半島上一羣棒子們對我中華版圖的貪婪和野心!

高麗王朝是在唐滅宋興的期間也就是公元918年時,在朝鮮半島上由一個叫做王建的人所建立,這個王建跟前文裡面提到的公孫度的手下王建是兩個人。高麗王朝的國都開城在三國時代屬於古國高句麗,所以王建便以高麗作爲自己的國號。高麗王朝的版圖當時僅限於朝鮮半島,從建國直至消亡,期間經(jīng)歷了四百四十餘年,直到1392年被朝鮮王朝所取代。

後世朝鮮半島上的某些民族主義分子,還有一些無恥的歷史學者,不承認高句麗與高麗之間巨大明顯的差別,卻是故意將高句麗與高麗混爲一談,只因爲古高句麗國在興盛時期曾經(jīng)佔據(jù)了東北許多地方,甚至連河北環(huán)渤海一帶也爲其所控制。這些不要臉的傢伙如此無視歷史事實,用心和目的自然十分不純。

三韓人王建在朝鮮半島南部建立的高麗國雖然源名於高句麗,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而不是一體相續(xù)的朝代,因爲王氏高麗與高句麗在領土上有95%以上不重合,語言更是完全不同,而且歷史年代間隔更是超過了250年的巨大差距。

用一句話進行概括:高句麗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地方政權,後來爲中央王朝唐朝所滅,而高麗則是朝鮮半島上後來出現(xiàn)的一個政權,跟高句麗其實沒有一毛錢的關係。

釐清高句麗和高麗,便是要防止某些棒子國內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覬覦我華夏的東北領土!

卻說此時的高句麗國王得知遼東發(fā)生的巨大變化之後,心中竊喜不已,他覺得這正是染指馬訾水下游之地的絕好機會,一旦高句麗的部隊進入遼東半島,便可以徹底切隸屬於漢朝的樂浪郡與遼東之間的聯(lián)繫,爲今後侵吞樂浪,進入三韓打下基礎。

此時的樂浪郡,位於朝鮮半島的西北,馬訾水以東,轄下設有十數(shù)縣,本來屬於幽州最東面的一個郡,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公孫度割據(jù)遼東之後,自然是將樂浪郡置於自己的管轄之下。

公孫度接連勾結了遼東鮮卑人和高句麗人之後,便將剩餘的所有兵力沿著襄平的外圍幾座城池進行部署,其中在遼隊城駐守了一萬五千水師,在遼陽部署了兩萬兵馬,在襄平部署了三萬兵馬,想通過這樣的嚴防死守頑抗到底。

公孫度重新構築了外部防線之後,轉身便對內部的不同聲音和異己分子進行嚴肅的清查排除。他派兵將管寧從隱居的地方抓到了襄平,然後將這兩位名士、看管起來,接著又派人前往新昌給鮮于銀傳話,聲稱只要鮮于銀出兵攻打襄平,他便將這兩人處死,以此來要挾鮮于銀。

當初鮮于銀和韓珩假冒身份前來遼東時,曾得到王烈的不少幫助,而劉和對管寧更是有意招攬,如今公孫度卻徹底不顧遼東士人的反對,將這幾人作爲擋箭牌和護身符,雖然做法有些卑鄙無恥,卻是正好抓到了鮮于銀的痛腳。

因爲關乎三位名士的人身安全,鮮于銀有些投鼠忌器,他急忙派人走海路返回令支向劉和請示下一步的行動。

與此同時,已經(jīng)完全整合消化了西線公孫度一萬五千多降兵的徐晃和田豫,在率軍翻過醫(yī)巫閭山向東挺進時,發(fā)現(xiàn)了遼東鮮卑人的蹤跡,醫(yī)巫閭山以東四十里的無慮縣城已被鮮卑人所控制,徐晃和田豫的進軍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令支城內,劉和接連收到了鮮于銀和徐晃的報告,對於遼東出現(xiàn)的這些新情況也是有些頭疼。

“奉孝,嚴冬已至,東北氣候寒冷異常,是不是先讓東西兩線的部隊就地防守,等到明年轉暖之後,再做謀劃和打算?”

“度遼軍已經(jīng)順利完成了第二階段的作戰(zhàn)任務,在無後援的情況下,確實不宜再度擴張。後勤司當儘快籌集一批糧草補給送往渝水前線,以免俘獲的那一萬多降兵吃光了徐晃和田豫的存糧。”

“嗯,我這就派人前往西線將徐景山和文宣司的骨幹調至遼東,協(xié)助徐晃和田豫就地轉化遼東降兵。至於後勤補充方面,薊城司令署那邊一直在加緊運作,想必不久之後便有大批軍需物資運抵令支,屆時我派孫禮和龍虎衛(wèi)輕騎營一路護送至渝水前線。”(。)

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293章 密會居庸關(上)第157章 後怕第136章 分官咯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318章 三人成虎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41章 直掛雲(yún)帆乘風去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49章 健身體操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87章 子龍督糧第459章 挖了幾個坑第203章 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44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198章 蔡妹妹凌亂了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35章 烈火燎原第39章 二十五騎第174章 營救大學士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141章 直掛雲(yún)帆乘風去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84章 走馬上任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436章 勸說第35章 烈火燎原第141章 直掛雲(yún)帆乘風去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415章 兄弟是用來賣的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341章 默契第154章 初戰(zhàn)告捷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320章 封城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286章 追!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367章 謠言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85章 勾結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chǎn)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87章 子龍督糧第219章 入晉第一戰(zhàn)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77章 謀定第18章 魚目混珠第12章 欲擒故縱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492章 團隊的巨大力量第314章 戰(zhàn)雲(yún)密佈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87章 子龍督糧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6章 組團忽悠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440章 一著不慎第71章 各種黑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
第31章 忽悠倆大王第293章 密會居庸關(上)第157章 後怕第136章 分官咯第522章 赤子之心第318章 三人成虎四零一章 野心就像草第141章 直掛雲(yún)帆乘風去第451章 到底誰在做嫁衣第49章 健身體操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87章 子龍督糧第459章 挖了幾個坑第203章 環(huán)環(huán)相扣(中)第432章 洛陽百姓不好惹第14章 小夥伴們驚呆了第444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510章 忠良身後事第188章 鬥智鬥勇第468章 四方震動(下)第198章 蔡妹妹凌亂了第225章 馬城在望第496章 未必學得了第406章 虎癡許褚第223章 敢給爺尿一個麼?第446章 長安又亂(上)第112章 計將安出?第178章 抽自己幾嘴巴第208章 亂世孤島第407章 賣虎皮的魏延第35章 烈火燎原第39章 二十五騎第174章 營救大學士第163章 惱羞成怒第129章 本領恐慌第122章 軍閥之心第301章 虎皮當大旗第292章 連鎖反應(下)第141章 直掛雲(yún)帆乘風去第308章 管亥的凌亂第79章 這是要弄啥第84章 走馬上任第455章 車中佈局第436章 勸說第35章 烈火燎原第141章 直掛雲(yún)帆乘風去第179章 鳥朝上,萬萬年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416章 段煨的心思第305章 鄭玄北上第273章 前路兇險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415章 兄弟是用來賣的第472章 天不佑大漢第341章 默契第154章 初戰(zhàn)告捷第150章 緊急回援第320章 封城第110章 擱得慌,麻痹第531章 堂皇向南第427章 又生一計第256章 公孫氏落幕(下)第88章 有棗沒棗打一竿第306章 大儒與流賊第316章 猛虎下山第402章 中庸劉表第286章 追!第420章 困獸猶鬥第367章 謠言第318章 三人成虎第85章 勾結第447章 長安又亂(中)第261章 獅子大張口第333章 鮮卑南下,公子出巡第277章 罰個傾家蕩產(chǎn)第435章 陰溝裡翻船第87章 子龍督糧第219章 入晉第一戰(zhàn)第158章 沙場相見是故人第77章 謀定第18章 魚目混珠第12章 欲擒故縱第143章 挑撥,抹黑!第278章 有些事,做都做了第492章 團隊的巨大力量第314章 戰(zhàn)雲(yún)密佈第466章 四方震動(上)第514章 郭賈合謀第232章 請鱉入甕第87章 子龍督糧第524章 大將軍的手段第148章 呼喚郭嘉第44章 當面豎中指第274章 變生聖水河第6章 組團忽悠第214章 借道軹關陘第48章 什麼叫威望第440章 一著不慎第71章 各種黑第473章 又見人吃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武义县| 巴林左旗| 项城市| 平远县| 那坡县| 富阳市| 横山县| 鹤峰县| 霸州市| 重庆市| 林周县| 石狮市| 宜君县| 柘城县| 于田县| 遂川县| 米泉市| 阿拉善右旗| 奈曼旗| 三门峡市| 大石桥市| 孝昌县| 沙田区| 浦东新区| 金乡县| 琼结县| 宝鸡市| 三江| 阜城县| 将乐县| 满洲里市| 沛县| 平乡县| 奎屯市| 砚山县| 交口县| 呼伦贝尔市| 铜陵市| 淮滨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