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章 唯纔是舉(第四更,求訂閱)

劉協(xié)聞言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但隨後醒悟了。

“賈卿,那你倒是插手啊!趕緊插手啊!別放著他們了!”劉協(xié)畢竟年紀還太小,此刻的語氣中多少多了一些急不可耐。

你特麼倒是插手啊!光在這跟朕吹牛逼算怎麼回事?

賈詡不慌不忙,淡然道:“陛下前一段時間,可是按照老夫的要求,給袁紹和曹操發(fā)勤王詔書了嗎?”

劉協(xié)急切的點頭,道:“發(fā)了!發(fā)了!袁紹和曹操我都發(fā)了,朕言長安戰(zhàn)亂,社稷倒懸,讓他們出兵火速救駕,可是到現(xiàn)在還沒有等到一個人的回信……”

賈詡捋順著鬍鬚,尋思半晌,方纔道:“陛下放心吧,袁紹來不來老夫不敢說死,但曹操是一定會來的……而等他們到了之後,老夫再與之溝通斡旋,定可助陛下脫離虎狼之口。”

劉協(xié)聽了賈詡的話,這才稍微的有些安心,不過他心中的疑惑也是越來越大。

“賈卿,你適才說,袁紹來不來你不敢斷定,但曹操一定會來……你爲什麼會這麼肯定?莫非賈卿你認識他們?”

賈詡搖了搖頭,道:“他們兩人,老夫一個都沒有見過,也不瞭解他們的爲人。”

劉協(xié)有些疑惑了:“那賈卿爲何能如此篤定?”

賈詡笑了笑,沒有回答。

有些話,是不能跟孩子說的,特別是當天子的孩子。

……

天子是一件寶物,值此亂世,他的價值,但凡不是一個眼瞎的人,基本上都能看的出來。

歷史上的曹操搶得先機,先袁紹一步擁立天子,確定了優(yōu)勢的政治地位,很多人覺得袁紹優(yōu)柔寡斷,而曹操精明果敢,僅憑這一點就比袁紹強,實則完全不是這個道理。

袁紹不比曹操笨多少,他當然也知道擁戴天子的好處,但他沒有辦法像曹操一樣做的那麼迅速。

袁紹的成就和曹操不同,他所憑藉的,是四世三公的深厚人脈,舊有秩序中的士族龐大能量成就了袁紹。

袁紹勢力的運營方式和曹操這種以新崛起的小豪強爲核心的新興勢力完全不同。

袁家麾下的士族羣體,原本就有著一套牢固而成熟的數(shù)百年的運營體系。

那些依附袁紹的強大士族,在報效袁家恩情的時候,他們身上的另外一個符號,也濃烈的閃爍著——他們是舊有秩序下的漢臣集團。

這不代表著這些擁袁士族對漢朝會有多麼的忠心,可是一旦袁紹將天子的朝堂搬到了鄴城之後,爲了舊有家族獲取更大的利益,袁紹身邊擁簇的名門士族勢力,很有可能會藉由抱團倒向天子一方來遏制袁紹的政治發(fā)展,用之來作爲振興各自的家族手段。

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這一點也適用於主公和臣下。

這就是舊有秩序利益的分配手法:四世三公的袁紹是老大時,一切都好說。可一旦天子來了,四世三公的光環(huán)不在,袁紹很難保證那些擁簇在自己麾下的士族羣體,跟自己還是一條心。

袁紹當年甚至動過擁立一個僞帝劉虞的心,也不過是想借此方法來削弱皇權的影響力,化解自己身後龐大勢力的陰暗面。

這也就是董卓、李傕、郭汜這些盲流子可以隨便的擁立天子,但袁紹這種文化人卻不行的根本原因。

賈詡是老狐貍,深明四世三公之後在士族羣體中的尷尬地位。

所以即使沒見過袁紹和曹操,他也知道兩個人中,曹操會比袁紹先到。

下一步,就是怎麼運籌帷幄的事情了。

……

……

西北那面,圍繞天子的戰(zhàn)事越發(fā)加劇,而金陵城那邊,陶商則是接到了陶謙命令他直管南部四郡的任命。

從一個郡的領導,詐然變成了四個郡的管理者,還要定時向徐州彭城上繳稅賦……

陶商回了金陵城細細的一算計:就地域劃分來講,自己應該比清朝的兩江總督牛逼多了。

不過在主抓四郡的政治、經(jīng)濟和軍士等方面,陶商還是仔細的做了一番籌謀。

金陵城依舊是四郡的首府,四郡的軍事力量依舊還是靠自己一把抓。

而張昭和張紘則是分別去擔任吳郡和下邳國的郡守,趙昱依舊管理廣陵,負責將金陵城政務與農(nóng)耕推廣向四郡之地。

吳郡的治所從吳縣挪動了出來,被遷往餘杭縣,陶商將其更名爲杭州。

杭州與金陵城一樣,作爲自己治理東南的另外一個經(jīng)濟重地,陶商讓張昭主持杭州城的建設與發(fā)展工作。

有了發(fā)展金陵城的參照,吳郡發(fā)展的想必會更加尋思,但眼下有一件事比較麻煩。

四個郡的地盤是擴大了,可人才也相對缺緊,這一點是陶商比較著急的事情。

笮融留在下邳國和廣陵郡的那些人根本不能用。

一則他們跟自己不是一條心,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二則那些人這些年天天讀佛經(jīng),佛理雖然見長,但本事基本上都讀廢了。

因此,三個郡都需要人才的補充!

這個時候,陶商多少有點犯難了。

陶商一開始也不是沒想過,像前世玩三國遊戲時,開地圖去找謀臣和武將。

然而,當真正的來到了這個時代之後,陶商才發(fā)現(xiàn),有些事情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容易。

陶商是知道很多江東名人的名字,但自己大部分也不過是知道個姓名和表字而已。

就算是自己記憶力逆天,能夠記住那些能人的籍貫,但最多也不過是到縣一級而已。

再具體到是哪個鄉(xiāng),哪個亭,卻不得而知了。

況且自打黃巾之亂以後,很多人都已經(jīng)不在自己的原籍之地生活了,遷居避難,就算是不避難的,到了一定年紀外出遊學也是普遍現(xiàn)象。

想要確實的找到一個人,那無異於是在大海里撈針,況且這個時代的人名相對簡單,很容易就有重名,就算是找到了,焉知道此人就是彼人哉?

所以說,開圖找人,這種情況只限於三國志遊戲系列,且僅限於三國志10之前的版本。

如此一來,短時間內,想要尋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也只有一個方法。

——發(fā)求賢令,開招賢館!

當陶商把自己的這個想法,對郭嘉說出來了之後,郭嘉只是對他說了一句話。

“想法甚好,只要你能扛得住士族們的壓力便行。”

郭嘉話中所說的壓力是什麼,陶商很快就知道了。

招賢令和招賢館的命令方針一下,第一個極力反對的人就是陳登!

郡守府的正廳內……

“府君,此事有違朝廷法制,亦是有爲祖制,還請府君明斷。”陳登苦口婆心的勸陶商。

陶商此刻正在批閱公文,聞言也不擡頭,慢悠悠的道:“元龍的意思,陶某不是很明白。”

陳登面色緊張,對陶商道:“自古以來,察舉和徵辟,方纔是任選地方官員的正規(guī)制度,府君如今欲跳過察舉,採取唯纔是舉,不計品行的政略……如此豈不是亂了法度?此事斷斷不可!”

一番話說出來,語調沉痛,語氣陰沉,給人一種這事很嚴重的感覺。

就好像陶商想要打破天地自然法則規(guī)律一樣!

陶商挑了挑眉,心中多少帶了點鬱悶。

果然是被郭嘉說中了,大家平日裡對外都是抱團,可是一旦牽扯到各自家族利益的時候,這些狗屁士族就過來給自己添堵。

“元龍,亂世之中,用人論纔不論德,現(xiàn)在是非常時節(jié),若是一味的墨守成規(guī),只怕是坐死之局,以你的才能,對陶某的舉動和想法應該是明白的。”

陳登長嘆口氣,道:“府君,正因爲我對你的舉動明白,所以才更是要勸您一句,這求賢令著實發(fā)的不是時候。”

陶商也不客氣,直接出言詢問:“哪裡發(fā)的不是時候?”

“吳郡、下邳等地剛剛平定,職位空缺,正是主公廣佈恩義之時,可府君此時不行恩義之舉,卻又是在做什麼?”

陶商的雙眸輕輕的一瞇。

“我求賢若渴,招攬江南賢能,這不是廣佈恩義的舉動,又是什麼?”

陳登正色道:“府君這求賢令中的恩義,佈施的對象只是平民,卻忽略了東南諸大家!”

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師與交換條件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yún)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的恍惚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七百三十四章 悍勇的河北兵卒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zhàn)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點高論第五百三十六章 微妙的格局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八百二十五章 千斤閘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山中賊嚴白虎第八百八十六章 劉備的勸諫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三百四十二章 搶劫天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離間袁呂(二合一章節(jié))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yè)第三百三十四章 絕色雙驕第八章 樹立軍威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zhàn)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yún)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第四十三章 虎牢關第五百五十六章 許昌伏擊戰(zhàn)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四百二十八章 夫妻同陣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要二橋第八百四十四章 強 攻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搶劫天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五百八十章 郭嘉的秘密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六百九十九章 於中取利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兩朝初戰(zhàn)第七百九十八章 宛陵會晤第七百零六章 兒子賣爹第九十五章 議計黃巾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二百零一章 競選盟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徐盛請纓第四百二十五章 庖 廚第一百八十二章 諸葛亮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手有三家第九百一十九章 兩將醒悟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七百八十九章 搜查荀府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五百零八章 彼此心悸第四百五十五章 過目不忘第二十六章 離 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筆墨書客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麴義與徐晃(第二更求訂閱與月票)
第二百一十八章 拜師與交換條件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yún)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三百五十七章 天子的恍惚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終年第七百三十四章 悍勇的河北兵卒第五百五十五章 陶商救許昌第七百一十五章 黃忠顯能第五百三十章 袁紹的野望第七百六十八章 梟雄之戰(zhàn)第六十一章 刺 目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點高論第五百三十六章 微妙的格局第八百五十九章 魯肅詐降第八百二十五章 千斤閘第五百五十四章 袁紹的真實目地第八十三章 你吟我對第二百八十九章 山中賊嚴白虎第八百八十六章 劉備的勸諫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七十五章 尷尬的朝臣第三百四十二章 搶劫天子第三百九十八章 離間袁呂(二合一章節(jié))第二百四十一章 揚州的權利真空第四百一十八章 子承父業(yè)第三百三十四章 絕色雙驕第八章 樹立軍威第十一章 偷豬之戰(zhàn)第七百九十三章 鳳雛出山第六百零三章 招攬周瑜第五百零五章 少年丁奉第五百九十六章 兩朝定都第七百零八章 恐怖的趙雲(yún)第九百一十八章 攻陽平關第三百六十三章 諸多豪傑第九十九章 自波城第四十三章 虎牢關第五百五十六章 許昌伏擊戰(zhàn)第二百四十二章 擁刺史以令揚州第四百二十八章 夫妻同陣第七百五十七章 計算二袁第一百九十一章 陳登薦才第七百三十六章 兄弟齊上陣第六百零八章 小樓傳信箋第四百九十四章 我要二橋第八百四十四章 強 攻第六百九十章 陶商的底線第三百四十二章 搶劫天子第八百二十一章 君子與文帝第三百七十四章 內 訌第五百八十章 郭嘉的秘密第三百二十七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四章 唯此四人第三百一十五章 屢屢得手第七百六十九章 偷襲中的變故第五百六十二章 袁譚歸降第七百八十四章 一隻耳第六百九十九章 於中取利第八百七十章 張飛的仇人第三百三十五章 銀槍白駒第一千零九章 轉攻後援第六百六十八章 田豐詐降第六百章 驗貨玲綺第八百六十一章 小歇於彭城第六百一十一章 兩朝初戰(zhàn)第七百九十八章 宛陵會晤第七百零六章 兒子賣爹第九十五章 議計黃巾第一百四十八章 月旦評與十句金語第九百一十六章 結拜兄弟第二百九十九章 接曹嵩(第三更)第三百六十五章 陶謙病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太傅遇險第六百八十四章 情深義重二公子第七百二十二章 形勢急轉第一百一十一章 彼此攀附的士族第二百零一章 競選盟主第四百三十八章 徐盛請纓第四百二十五章 庖 廚第一百八十二章 諸葛亮第三百八十四章 對手有三家第九百一十九章 兩將醒悟第六十三章 威 脅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八百三十九章 曹軍的內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諸葛叔侄第七百八十九章 搜查荀府第七百八十章 召誰來第八十六章 往 昔第二百四十五章 董卓的身體第五百五十八章 作壁上觀第三百六十二章 司空府新祭酒第三百七十六章 華 佗第八百三十章 名人抄襲第五百零八章 彼此心悸第四百五十五章 過目不忘第二十六章 離 心第四百八十三章 筆墨書客第四百六十四章 美人計第一百五十一章 麴義與徐晃(第二更求訂閱與月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金县| 阜宁县| 和平县| 丹阳市| 柳江县| 苏尼特左旗| 吉木萨尔县| 蒙城县| 嘉定区| 专栏| 邹城市| 叶城县| 凤城市| 乐昌市| 永登县| 靖江市| 阿尔山市| 吉木萨尔县| 九龙坡区| 三门峡市| 南通市| 上饶县| 咸丰县| 聊城市| 江山市| 东台市| 祁连县| 湾仔区| 宣恩县| 永和县| 乌苏市| 府谷县| 泸州市| 皮山县| 犍为县| 朝阳市| 白玉县| 日土县| 衡山县| 大名县| 大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