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說天剛放白,宮裡太監宮女熄滅了宮燈,早已將整個皇宮清掃的乾乾淨淨,服侍漢和帝劉肇起牀早朝。和帝待太監們整理好衣冠,用鹽水漱了漱口,大紅色的五爪團龍袍顯得格外龍馬精神。
因秦朝居水德,色黑,而漢繼秦之天下,屬火德,火克水而生,色紅,所以自西漢文帝劉恆以來,龍袍皆取紅色。
只見和帝頭戴通天冠,腰懸天子劍,在太監的簇擁下坐上龍輦由章德殿直向昭陽殿。此時早朝的大臣以在昭陽殿外天子中道旁的兩側從道上站定,見天子龍輦到來,齊齊跪於兩旁,待和帝在昭陽殿面南坐定,文武百官魚貫而入在大殿內行三跪九叩大禮。
太尉賈逵和幾個朝廷要員一夜沒閤眼,總算趕出來章程,商量著各地儲備糧食數量,將和帝的旨意明發各州府,近來雖是朝廷規定賦稅比往年有所降低,但是到下面各地執行起來,各級官員就想方設法中飽私囊,自古以來就有。地方官吃錢糧,軍官吃空餉,歷朝歷代都是,朝政清明會相對好一些,弱政治腐敗到下面就是變本加厲。交給朝廷的少了,其實並沒有少收多少。
朝臣自然都知道其中的貓膩,大家心照不宣,漢以舉孝廉選拔人才,孝者孝敬師長,廉者廉潔奉公,初設之時朝廷唯纔是舉,選拔出大批能臣幹吏,後面慢慢違背了朝廷的初衷,負責考覈的官吏都是世家子弟,後來造成世家之間相互吹捧,造就了名門望族累世公卿,寒門再難出上品。好在近年來皇帝勵精圖治,各州府郡存糧還算寬裕,不至於餓殍遍地,激起民變。
此時宮廷外一半百老道由博士引著走進昭陽殿來,只見鬚髮花白步履輕盈,身披八卦服,背懸練魔寶劍,手持拂塵,個子不甚高,目光如炬炯炯有神,在大殿中央站定向和帝扣首作揖道:“貧道張陵奉旨入京,拜見皇帝陛下。”
和帝連忙起身道:“輔漢道長快快免禮”於是命欽天官將所察天象向張陵細細道來,張陵掐指一算,念動箴言,片刻之後道:“昔日我朝高祖皇帝在芒碭山斬白蛇而起義軍,誅滅暴秦,奠定大漢數百年基業。想必列位大臣公卿都耳熟能詳,今日老道班門弄斧再敘說一二,我高祖皇帝龍潛之時,做沛縣亭長,爲縣裡押送一批農民百姓去爲秦皇修築驪山皇陵,途中天降大雨,路不能行,高祖度量再三,誤了工期按秦律當斬首,去了等於送死,於是把所有的百姓都放走,自己躲進芒碭山避禍。羣民不捨高祖恩德,紛紛跟隨高祖進山。行至豐西澤時,見一數丈白蛇盤踞路中,衆人不敢前行,高祖趁著醉意拔劍將白蛇斬爲兩段,後路遇到一老婦人大哭,赤帝之子斬殺我兒,那白蛇就是我白帝之子。赤帝之子就是我漢高祖皇帝,後我大漢江山被外戚王莽所竊取,光武皇帝順天討賊,終於復得江山。王莽便是那大蛇所化,大漢基業恰好被王莽斬作兩段。”
皇帝和衆臣聽了先是一驚,細細想來,確實如道長所說,王莽在西漢末年趁著主少國疑,篡奪皇位建立新朝,後纔有光武皇帝劉秀起兵討伐叛逆,重振大漢河山。光武皇帝原是高祖皇帝劉邦第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劉啓長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自漢武帝以來,諸王遵行推恩令原則,從列侯遞降,到光武皇帝劉秀的父親劉欽這輩,只剩下濟陽縣令的小官。劉秀九歲時父親便駕鶴西去,依靠叔父劉良撫養長大成人。義軍剿滅王莽叛亂後,光武帝尊漢元帝爲皇考,繼承大統。王莽新朝雖然不被東漢朝廷承認,但是一新分兩漢是不爭的事實。
和帝問道:“既然白帝之子一劍之仇已報,那本次災象又與哪個相關?還請真人指點迷津。”
只見張陵欠身道:“凡天災皆是怨氣所致,當年淮陰侯韓信跟隨高祖皇帝起兵時,有滅魏、徇趙、脅燕、定齊之功,彭城之戰高祖不敵項王,韓信率領援軍趕到擊退項王,後用十面埋伏,圍項王於垓下,一舉攻滅楚軍,逼迫項王兵敗自刎。立國後封爲楚王,因私藏項王部將鍾離眛被降爲淮陰侯,呂后和蕭丞相趁高祖親征平叛之時以謀反罪誅滅韓信三族。待高祖歸來,聽聞韓信之死,也有傷感之色。高祖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當年高祖拜韓信爲將之時,齋戒沐浴,築點將高臺,今日觀天象乃是淮陰侯韓信怨氣所化,陛下需效法高祖,齋戒築臺,以我道無上經典《道德真經》誠心誦經,感化冤魂,老道以符籙五雷之大法驅散怨氣,災難自然消除,可保國泰民安。”
和帝聽完,急令人築九九八十一階感魂臺,齋戒七日,與張陵共同登上高臺,和帝誦讀《道德真經》,張陵取出練魔寶劍,念動五雷法咒語,頓時風氣雲涌,魔泣鬼嘯。
和帝頓時覺得心驚膽戰,遠見天邊韓信旌旗招展,率領百萬雄獅殺奔而來,又見臺下他妻兒老小三族冤魂來索命。
張陵對和帝道:“陛下乃是天下萬物之君王,天選之子,靈氣高貴,鬼怪近不得身,所有幻像皆是心魔所致,氣定則神閒,陛下向來以天下蒼生爲己任,恩被千里,福澤四方,不可被心魔所擾,前功盡棄”和帝聽完急定住神,繼續誦經,待五千字真言頌完,見鬼魂已散去,這時烏雲驟起,不一會遮天蓋地下起瓢潑大雨,臺下羣臣山呼萬歲萬萬歲。
和帝攜張陵走下感魂臺,心裡既有感激又有自豪,被鬼魂嚇怕的膽怯早已煙消雲散,一股雄心壯志在胸中勃勃而生。向羣臣道:“列爲臣工,爾等與朕君臣一心,共同內治黎民外御外患,果然是君臣一心其利斷金呀,朕心甚慰,甚慰朕心。”
羣臣齊聲道:“陛下隆恩,感動天地!”和帝忙命衆臣請起。張陵拜首請辭:“今日陛下以大德感悟怨魂,消除災難,功在社稷,利在千秋,以陛下之美德治理天下,我大漢朝定能長治久安延綿不斷。老道本是山野之人,志在青山綠水之間,今日便去,遊歷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和帝再三挽留不住,只得應允,所有賞賜,張陵都堅決推辭不肯收受。一出宮門便架雲而去。
大雨下了三天三夜,黃河水和洛水都已漲的滿滿的,也澆透個整個大地。不幾天,嫩綠的莊稼苗破土而出,草木旺盛起來,微風夾雜著泥土和細草的香味,頓時覺得整個夏天都清爽了起來。
侍中李庭本有向道之心,此後又到北邙山中尋張陵數次,只見茅屋丹爐,卻不見了道童和張陵。後李庭無心朝政,便來到北邙山中原來張陵結廬之處修行道術,鑽研長生之道,正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日忽聞山中又響起樵夫的逍遙遊:“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李庭聽完急忙起身出去尋那樵夫,找遍整座山也沒見到,只得悻悻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