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26 萬公忽悠青年歸心

026 萬公忽悠,青年歸心

“那麼,現在,我就是你們的統帥了,我要你們所有人都必須服從我的命令,按照我的意志行動。沒有急於回答海爾曼,萬尼烏斯先將挑釁的目光投向了周圍觀戰的日耳曼戰士們。

之後,回答他的,是上千名戰士整齊的用武器敲打著盾牌,歡呼著“萬尼烏斯·草你大爺”——萬尼烏斯發現,在自己的特性一欄裡,多了一項。

軍事首領:經過一番努力,你獲得了一支軍隊的指揮權,成爲武士們的首領。統帥+1,法律+1。

按照這種系統判定來看,自己顯然是已經確實獲得了這次聯軍出征的絕對指揮權。於是,萬尼烏斯安定了下來——至少,自己的第一個計劃已經順利達成。

然而,因爲意外的遇到了海爾曼,萬尼烏斯又爲自己的計劃增加了一個支線任務:收服海爾曼。畢竟在這個年代,想要打天下,除了肌肉大腦子靈之外,收攏一羣能砍人會背鍋忠心不二勇猛無雙的小弟也是很重要的。而面前的海爾曼,雖然在戰鬥方式上仍顯稚嫩(喂喂,你很有經驗嗎?),但勝在天賦異稟,而且有底子,如果善加培養,絕對是未來日耳曼大帝麾下當仁不讓的雙花大紅棍,怎麼可能就此錯過?

這麼盤算著,萬尼烏斯收回目光,看著一臉光棍樣坐在地上等他處置的海爾曼:“那麼海爾曼,我對你的處置如下。”

儘管萬尼烏斯故意的停頓了一下,想要影響一下海爾曼的心情,但那個戰敗者卻仍舊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似的。

一邊在心裡暗罵著海爾曼,萬尼烏斯一邊笑著向海爾曼伸出右手:“我希望你能夠擔任我的副手,幫助我統御軍隊,你願意接受嗎?”

海爾曼只露出了一個瞬間的疑惑,隨即就冷笑起來:“我有選擇嗎?”

看來,這貨還在因爲自己被打敗而耿耿於懷啊——雖然日後會成爲名震天下的日耳曼英雄,但眼下也不過是個小毛孩子而已——這麼想著,萬尼烏斯再次笑了起來:“你當然有選擇——這是一個邀請,不是命令。”

“爲什麼?”這一次,海爾曼認真起來,“你不是一開始就希望所有人都服從你的命令嗎?”

聽到這個問題,周圍的所有的日耳曼人也都嚴肅起來——儘管萬尼烏斯通過神裁的方式強制性的使大家都淪落到必須服從他的地步,但是對於萬尼烏斯這種做法,即便是卡切爾部族的戰士們也不太能夠接受。

對著周圍的人招了招手,萬尼烏斯索性一屁股坐在海爾曼身邊:“都過來,坐。”

於是,一羣日耳曼人青年便紛紛走了過來——各部族的軍事首領坐在內圈,武士們坐在外圈,平民們坐在更遠的地方,大家都在等待著萬尼烏斯的解釋。

“我要你們所有人都發誓在這場戰爭中服從我,因爲我相信我會帶領你們走向勝利。但是這並不是最關鍵的理由。”說著,萬尼烏斯停頓了一下,再次問出了之前問過一遍的問題,

“你們知道羅馬人是個什麼樣的民族嗎?”

“一羣小矮子。”同樣的回答再次被拋了出來。

擺了下手製止了接下來毫無疑義的問答,萬尼烏斯搖了搖頭:“羅馬人的身材矮小,體格瘦弱,這都是事實。但就是這樣一羣身材矮小體格瘦弱的人,卻在之前的幾百年裡接二連三的打敗和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民族,現在已經獲得了甚至比黑森林還要廣大的土地——他們憑什麼?”

聽到這些,海爾曼也好奇的坐直了身體:“你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等咱們去了特里爾地區,如果能夠獲勝,抓幾個羅馬人來問一問不就知道了——我有必要欺騙大家嗎?”

海爾曼舔了舔嘴脣:“那你說,他們憑什麼?”

看起來,這羣日耳曼人對外界的瞭解還真是不多——這麼評價著,萬尼烏斯樹起三根手指:“第一,他們非常謙遜好學。在他們征服的道路上,他們遇到了很多比他們強大比他們優秀的民族,而他們則迅速的學習著每一個民族的優點——這樣,他們遇到的優秀和強大的對手越多,他們就越強大,越優秀。而到了現在,他們已經成爲一個趨近於完美的民族了。”

周圍一羣日耳曼武士皺著眉頭思索的時候,海爾曼已經敏銳的抓到了萬尼烏斯話裡的細節:

“你說是趨近於完美?”

萬尼烏斯點點頭:“還差一點。”按照萬尼烏斯對歷史的瞭解,既然海爾曼現在還只是個小毛孩子,那就說明目前應該還是後三巨頭時代甚至是前三巨頭時代,也就是說,羅馬還沒有成爲那個強大而高效的帝國。

對於還差什麼,海爾曼並沒有追問,而是關注起了更多的事情:“那麼另外兩點呢?”

“第二點,他們懂得民主和*的優點和缺點,並能夠妥善的運用這兩種決策方式。”說著,萬尼烏斯意味深長的看了看周圍的人們,耐心的解釋著,“在平時的日常生活裡,貴族中的代表組成元老院商量著決定大事,而平民們的代表則組成公民大會,防止元老院獨斷專行——這種民主制度和咱們日耳曼人是差不多的。即便是羅馬的最高領導執政官,也是一次兩個人共同執政。”

“那麼他們什麼時候用你所說的……”海爾曼皺著眉,細細的揣摩著萬尼烏斯所說的話,“獨裁製度呢?”

“戰時。”萬尼烏斯簡單的回答,“首先,如果對外戰爭,往往只有一個執政官指揮軍隊,而另一個執政官則在羅馬坐鎮。這樣羅馬人在前線作戰的時候,所有的命令就只出自一個人,這可以確保軍隊高效迅速的行動。甚至,如果情況緊急,羅馬人會選出一個獨裁官,由他全權負責軍事行動,所有人都必須服從他。這一切措施,都是爲了保證戰爭能夠儘可能順利的進行——想想看,如果連什麼時候出征都要由一羣人商議半天來決定,很可能在還沒商議決定的時候敵人就打過來了——那時候咱們就只好去冥府繼續商量了。”

這話讓一羣人半是懷疑半是認同的點了點頭——儘管能夠理解羅馬人的理由,日耳曼人們畢竟還是認爲自己的策略更加優越。

“而第三點,也是最後一點,就是羅馬人的軍隊。就象我所說的那樣,他們身材矮小體格瘦弱,一個單獨的羅馬人遠算不上是強壯的戰士。但是他們通過嚴苛的紀律和嚴格的訓練將這些小矮子訓練成爲一支強大的軍隊。”

說著,爲了強調自己的觀點,萬尼烏斯指了指青年公社裡的爺們槍戰士們,“你們可以問問他們,這兩個冬季我是怎麼訓練他們的——這些訓練中的大部分都學自羅馬人。我們日耳曼人中的每一個,都是強大的武士——但是羅馬人卻憑藉他們的紀律和訓練建立了一支軍隊。如果一個日耳曼人和一個羅馬人作戰,那麼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將對方撕成碎片;但是如果是一百個日耳曼人和一個羅馬人的百人隊作戰,那麼我恐怕我們開始的進攻會被他們抵擋住,而隨後,當我們體力耗盡的時候,我們就會被他們反過來殺戮殆盡。”

“可你說的這些都是猜測……”

面對這種強有力的反駁,萬尼烏斯只是笑了一下:“沒錯。但是這些猜測是建立在之前的無數被羅馬人擊敗和征服的民族的悲慘遭遇基礎上的。色雷斯人、西班牙人,這些都是武勇不下於我們日耳曼人的民族,但是他們並沒能戰勝羅馬人。而即便是我們日耳曼人,條頓人怎麼樣,辛布里人怎麼樣?”

這個問題,萬尼烏斯也只是賭博而已。他賭的就是自己對自己眼下所處的歷史時期的猜測沒錯。按照萬尼烏斯的推測,眼下應該是蘇拉執政或者前三巨頭或者後三巨頭的時期。在歷史上,這一段可以說是精彩紛呈*迭起。

條頓人和辛布里人南下到高盧人的土地上討生活;羅馬人出於對高盧盟友的保護而出兵攻擊日耳曼人,結果被驍勇善戰的日耳曼人連續滅掉了若干個軍團,打到組織不起軍隊的地步。這一連串的失敗迫使羅馬人支持馬略進行軍事改革——也就是這次事件促成了名揚四海的羅馬軍團的誕生。

馬略改革之後,羅馬軍團全滅了條頓和辛布里部落。而之後就是馬略和蘇拉之間的鬥爭。再之後是蘇拉執政期間——直到前三巨頭執政,羅馬內戰,凱撒之死,後三巨頭,奧古斯都……

而萬尼烏斯所賭的就是,眼下馬略軍事改革已經完成,條頓人和辛布里人已經被消滅。

然後,看到日耳曼人的反應之後,萬尼烏斯就知道自己賭對了——恥辱、羞愧、憤怒、不屑,一系列的情緒紛紛不加掩飾的展露出來。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戰勝羅馬人,就必須將我們這些驍勇善戰的日耳曼武士訓練成一支和羅馬人一樣紀律嚴明堅韌善戰的軍團。而這其中,首重紀律。我們馬上就要出征了,因此訓練是不可能展開的,但是我們至少可以先將所有人統一在一個號令之下。”一臉誠懇的看著所有的軍事首領,萬尼烏斯再次確立自己的絕對控制權:“這不是我的心願,卻是使我們走向勝利的必須手段。”

在一羣日耳曼人爲了萬尼烏斯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的時候,海爾曼再次開口了:“那麼,你又爲什麼要邀請我作爲你的副手呢?”

萬尼烏斯攤了下雙手:“誰能保證自己始終受到神靈的喜愛?誰能保證自己久歷沙場卻常勝不敗?我們要參加的是一場艱難的戰爭,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定能夠活著迎來勝利。我需要一個副將,這個副將可以在我必須分兵的時候替我統帥一支我不能直接指揮的軍隊,不折不扣的執行我的計劃。我需要一個副將,這個副將會在,我是說萬一我不幸戰死,他會在我戰死後接替我領導所有人繼續戰鬥——直到我們贏來勝利。”

萬尼烏斯真誠的眼神和誠懇的語氣以及話語中決絕和不詳的氣息觸動了海爾曼心底裡最柔軟的某個地方。在所有日耳曼戰士的注視下,海爾曼站起來,雙膝跪倒,匍匐在地,做出五體投地的姿勢:“奧丁神作證,萬尼烏斯,只要我還活著,只要你還需要,我就會完全的服從你的命令。如果你死了,我會接替你繼續領導和羅馬人的戰爭,直至最後一息。”

066 向奧丁大神獻禮010 日耳曼青年公社033 慷慨的饋贈是毒餌098 日耳曼軍人的升級和轉職101 盧瑟的風範027 被暗殺了031 艱難的抉擇043 再見戴凱巴魯斯062 蘇約內斯人的大手筆069 回家路上的攔路虎039 一切都是爲了把妹033 援軍的到來065 大戰之後諸多事宜062 蘇約內斯人的大手筆080 大局就這麼平穩下來了039 馬克曼尼人的求救059 凱撒的意願037 消息泄露022 全面收縮的姿態088 海特拉的分析009 希洛克的提議063 刺擊與砍殺068 站起來了074 羅馬妹子也可以很可怕078 自古以來政治就是骯髒的上093 日耳曼人的婚姻觀042 妹子衛隊的改革計劃057 海爾曼的下落041 萬尼烏斯攻城大法043 春季攻勢的開端002 兵不血刃的席捲比爾及025 熊與豹034 官僚體系和教育體系的初步確立030 用於震懾盟友的戰鬥計劃035 無恥到一塊去了025 瘋狂的巴達維017 高盧的戰局045 第一次交鋒003 波培婭的交涉013 老兵求死062 十六字真言003 萬尼烏斯的謀劃002 兵發厄爾維幾003 海特拉的分析001 名正則言順051 塞姆諾內斯阻擊戰058 拯救日耳曼人質的計劃100 高盧人來了007 投桃報李的經過020 好像要打仗了075 連環計038 薩瑪提斯人到了007 投桃報李的經過058 萬尼烏斯的手段003 萬尼烏斯的軍略041 標槍破弓騎的怪物061 萬尼烏斯鴛鴦陣017 狂戰士傳說055 初步規劃082 順利的捲款潛逃007 槍陣守城008 勝利的收穫和對未來的妄想005 一次徵糧引發的流血衝突051 塞姆諾內斯阻擊戰075 又要打仗了095 對馬其頓的滲透069 所謂的談判就是嘴炮啊042 馬勒格德的選擇023 染血的新婚之夜023 諸部族的家底108 建築隊入手102 小盧庫盧斯的理想上041 萬尼烏斯攻城大法018 萬尼烏斯要的是我025 厄爾維幾人的站隊問題011 單挑那是不行的030 回撤重整075 又要打仗了012 萬尼烏斯的致命弱點100 技術瓶頸014 築土爲山拋泥如雨052 決戰前的約定041 萬尼烏斯攻城大法087 日耳曼王國佈局開始026 逛街遇到賣盤的021 栽贓陷害也是一門藝術059 蛋疼無比的單挑048 洞房花燭夜005 一次徵糧引發的流血衝突006 便宜老爹070 萬尼烏斯的改變029 沒啥營養的審問008 蕾絲花邊的美少女004 比爾及人的突襲074 羅馬妹子也可以很可怕064 真正的作戰計劃018 最後的談判099 波培婭的決斷048 處刑的權柄076 權利要從基層抓起
066 向奧丁大神獻禮010 日耳曼青年公社033 慷慨的饋贈是毒餌098 日耳曼軍人的升級和轉職101 盧瑟的風範027 被暗殺了031 艱難的抉擇043 再見戴凱巴魯斯062 蘇約內斯人的大手筆069 回家路上的攔路虎039 一切都是爲了把妹033 援軍的到來065 大戰之後諸多事宜062 蘇約內斯人的大手筆080 大局就這麼平穩下來了039 馬克曼尼人的求救059 凱撒的意願037 消息泄露022 全面收縮的姿態088 海特拉的分析009 希洛克的提議063 刺擊與砍殺068 站起來了074 羅馬妹子也可以很可怕078 自古以來政治就是骯髒的上093 日耳曼人的婚姻觀042 妹子衛隊的改革計劃057 海爾曼的下落041 萬尼烏斯攻城大法043 春季攻勢的開端002 兵不血刃的席捲比爾及025 熊與豹034 官僚體系和教育體系的初步確立030 用於震懾盟友的戰鬥計劃035 無恥到一塊去了025 瘋狂的巴達維017 高盧的戰局045 第一次交鋒003 波培婭的交涉013 老兵求死062 十六字真言003 萬尼烏斯的謀劃002 兵發厄爾維幾003 海特拉的分析001 名正則言順051 塞姆諾內斯阻擊戰058 拯救日耳曼人質的計劃100 高盧人來了007 投桃報李的經過020 好像要打仗了075 連環計038 薩瑪提斯人到了007 投桃報李的經過058 萬尼烏斯的手段003 萬尼烏斯的軍略041 標槍破弓騎的怪物061 萬尼烏斯鴛鴦陣017 狂戰士傳說055 初步規劃082 順利的捲款潛逃007 槍陣守城008 勝利的收穫和對未來的妄想005 一次徵糧引發的流血衝突051 塞姆諾內斯阻擊戰075 又要打仗了095 對馬其頓的滲透069 所謂的談判就是嘴炮啊042 馬勒格德的選擇023 染血的新婚之夜023 諸部族的家底108 建築隊入手102 小盧庫盧斯的理想上041 萬尼烏斯攻城大法018 萬尼烏斯要的是我025 厄爾維幾人的站隊問題011 單挑那是不行的030 回撤重整075 又要打仗了012 萬尼烏斯的致命弱點100 技術瓶頸014 築土爲山拋泥如雨052 決戰前的約定041 萬尼烏斯攻城大法087 日耳曼王國佈局開始026 逛街遇到賣盤的021 栽贓陷害也是一門藝術059 蛋疼無比的單挑048 洞房花燭夜005 一次徵糧引發的流血衝突006 便宜老爹070 萬尼烏斯的改變029 沒啥營養的審問008 蕾絲花邊的美少女004 比爾及人的突襲074 羅馬妹子也可以很可怕064 真正的作戰計劃018 最後的談判099 波培婭的決斷048 處刑的權柄076 權利要從基層抓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许县| 澎湖县| 汨罗市| 许昌县| 黄石市| 讷河市| 罗平县| 大关县| 宁远县| 南乐县| 玉门市| 逊克县| 丰台区| 曲阜市| 铜山县| 芦溪县| 耒阳市| 襄城县| 扎囊县| 任丘市| 昌都县| 潜山县| 辽阳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宁都县| 平远县| 德清县| 肥西县| 泗水县| 柳林县| 志丹县| 鹤峰县| 娱乐| 汝南县| 东山县| 来宾市| 敦煌市| 甘孜县| 民丰县| 汉沽区|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