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5章 遺蹟

縱觀人類歷史,在經濟利益推動下進行的科學探索,絕對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第一動力。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在每一次大規模戰爭期間的科技飛躍,實際上也是經濟利益推動下進行的科學探索取得的成果。原因很簡單,人類內部戰爭的根源,實際上就是交戰雙方的經濟矛盾。

在量子理論領域的科研工作,把經濟推動模式發揮到了極限。

在環日加速器製造出同相同位量子之後,參與投資的企業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決定繼續資助科學家,讓科學家繼續深入探索。雖然做出這一決定的企業家不見得有科學常識,更不可能瞭解量子理論,但是他們的經濟直覺,讓他們知道,資助科學家在量子理論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絕對是一項極爲劃算的買賣。也就是說,科學家在量子理論領域所取得的成果都能轉化爲經濟利益。

僅僅五十年之後,第二座環日加速器就建成了。

只是,這座加速器比科學家需要的稍微小一點,在天王星與海王星的軌道之間。只是在設計的時候,每一個加速結點都有獨立的軌道部署能力。也就是說,今後如果有必要建造更大的環日加速器,這些加速結點都可以利用上,即直接部署到更遠的軌道上,而不是重新制造。只是,軌道半徑更大,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加速結點,因此得在建造的時候,補充一些加速結點。

當時,爲了方便科學家進行研究,還在一顆天王星的衛星上建立了科研基地。

這也是在二十二世紀末,離地球最遠的一座有常駐人員的宇宙基地。

問題是,如此巨大的投入,並沒有收到預料中的結果。事實上,後來的宇宙人類還建造過更大的環日加速器,最大的一套甚至到達了奧爾特雲之外,其軌道長度是第一座環日加速器的上億倍。可是即便如此,人類的科學家依然沒有找到傳說中的基本粒子,也就沒有完全揭開量子理論的神秘面紗。

當然,這些投入也不是沒有回報,而是產生了很大的回報。

比如,後來被宇宙人類用來探索周圍星系的“智能粒子”,就是通過在量子理論上的深入研究產生的結果。

在二十二世紀末,已經有理論物理學家提出,量子理論沒有盡頭。

說得直接一些,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基本粒子存在。

只是,當時沒有任何人能夠證明,或者說反證。原因很簡單,如果沒有基本粒子,那麼宇宙中的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顯然,在量子理論領域,人類走上了一條歧途。

後來,當人類發現了火星上的文明遺蹟,才逐漸明白,量子理論很有可能與重力場理論是殊途同歸,即這兩種理論的終極表達方式是完全一樣,只是一個面向微觀世界、一個面向宏觀世界。

在聯繫到羅素提出的科學大爆炸理論,就不難明白了。

宇宙人類已經證明,絕大部分外星文明的發展模式都與人類文明不同,其首先接觸到的是量子理論,而不是重力場理論。也就是說,文明的正常科技發展線路,應該是在量子理論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後,纔會產生重力場理論,並且由此把微觀與宏觀聯繫起來,最終統一到一個完整的物理理論之下。

這一點,在火星的文明遺蹟中得到了證實。

根據考古發現,火星文明比地球文明早誕生了大約二十億年。主要是火星體積更小,冷卻速度更快。大概在三十億年前,火星上就出現了適合生物生存的環境,並且出現了第一批微生物。在隨後十億年間,火星上出現了高等智慧生物,並且發展成了文明。根據一些生物遺蹟,基本上可以斷定,火星文明也是碳基文明,即構成生命體的依然是以碳元素爲主的有機物。由此可以大致斷定,就算火星人在外形上與人類有著較爲明顯的差異,但是在本質上的差別並不大。

大概在二十億年前,也就是火星上出現智慧生物後一千萬年左右,火星文明達到了巔峰時期。根據火星上的遺蹟,當時火星人已經建造了一套環繞火星赤道的加速器,很有可能已經在量子理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只是,導致火星文明滅絕的原因,很有可能也與火星文明有關。

比如,過渡的資源開發,導致火星資源枯竭。

當然,這些都是猜測,不過都有一些間接證據。比如,根據對火星的全面考察,發現火星上有大量的金屬氧化物,而這些氧化物裡的氧元素遠遠超過了正常水準,比火星上的氫元素多得多。在正常情況下,氧元素最容易與氫元素髮生化合反應,生成物就是水,而火星上的氫元素偏少。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火星文明肯定掌握了可控聚變核技術,讓氫元素成爲主要的能源資源,並且大量消耗了氫元素,使得火星上的資源嚴重枯竭,最終導致火星文明滅絕。另外一個間接證據就是,火星上的氦元素非常豐富,而氦元素是氫元素在聚變後的產物。

問題是,火星文明真的滅絕了嗎?

這絕對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當時,就有科學家提出,既然火星文明掌握了可控聚變核技術,哪怕沒有在重力場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也應該有足夠的宇航能力,應該能夠向附近的行星殖民,並且在一些星球上建立殖民地。雖然在二十億年前,地球上的環境極爲惡劣,無法讓碳基生命存活,但是火星文明也不至於就這麼拋棄太陽系吧。要知道,大概在十五億年前,地球上的環境就已經大爲改善了,第一批生命體、即海洋中的單細胞生物在這個時候出現,也就擁有了可供碳基生命生存的環境。更重要的是,以火星文明的科技力量,改造地球應該不是難事,而且應該是比向外太空移民更簡單的事情。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相信,人類是火星文明的後裔。

當然,爲了自圓其說,這些人認爲,人類是火星文明的棄兒,絕大部分火星人離開了太陽系,留下來的少數也被做了限制,比如以某種方式限制了智慧級別,使人類不至於瘋狂擴張。

更多的人則認爲,火星文明集體拋棄了太陽系,遷往其他星系。

顯然,這種理論更站得住腳。

Www● TTkan● co

根據考古推測,火星文明在滅絕、或者說在拋棄火星之前,應該已經進化到了極爲高級的程度,比如已經瞭解了重力場理論,甚至掌握了光速飛行手段,因此火星文明肯定有能力進行整體遷徙,而當時太陽系裡確實沒有比火星更適合文明生存的星球,畢竟地球在那個時候還是一個火熱的行星呢。對於一個存在了大約一千萬年的文明來說,在太陽系內等待五億年顯然是很不靠譜的事情。

當然,這些人還認爲,正是整體遷徙,耗光了火星上的資源。

這麼說,也確實有點道理。要知道,在理論上,火星上曾經存在的水不會比地球少,因此氫元素的總量應該與地球相差不大。如果火星文明的演化進程與地球文明差不多,那麼在其離開火星的時候,應該還有比較多的可供開採的能源資源。也只有整體遷徙,纔有可能耗光所有資源。

事實上,導致火星文明滅絕、或者大遷徙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與資源無關。

要知道,如果火星文明掌握了大遷徙的技術,或者是掌握了可控聚變核技術,也就有能力開採其他星球上的資源。就像二十二世紀的人類一樣,已經開始開採月球與小行星上的資源了,而火星也有兩顆衛星,離小行星帶更近。

在科學家看來,真正的原因有可能是兩個。

一是小行星帶上那顆與地球相差不大的行星突然爆炸,對火星產生了毀滅性影響,導致火星文明滅絕,或者是迫使火星文明大遷徙。要知道,就算火星文明強大到能夠攔截所有砸向火星的隕石,也無法改變另外一個影響,即一顆質量更大、距離又很近的伴星突然毀滅時所造成的重力場波動。由此產生的影響,足以在火星上形成地質大災難,也足以徹底改變火星的生態環境。

從時間上推算,那顆行星就是在大約二十億年前爆炸的。

二是火星的地磁場突然消失,導致火星的生態環境急劇惡化。

相對而言,這種可能性更大。主要就是,火星的體積比地球小得多,因此受太陽的影響比地球大得多。如果曾經有一顆質量與地球相當的伴星,那麼火星內核能量受潮汐影響的損失速度就快得多。

考古發現也證明了這一點,即火星的地磁場就是在二十億年前消失的。

當然,也許不是一個原因,而是多個原因,最終促使火星人集體大遷徙,或者在遷徙之前集體滅絕。

有趣的是,支持遷徙的科學家佔了多數。

主要就是,在火星的文明遺蹟裡,沒有發現生物體的遺蹟。雖然二十億年很漫長,但是地下遺蹟裡,不應該完全沒有火星人的化石。要知道,如果是集體大滅絕的話,在火星文明遺蹟裡肯定有一些火星人的化石。

要知道,科學家在火星上已經發現了生物化石。

當然,對火星遺蹟進行科學考察的最大收穫,與考古基本上沒有關係。

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4章 宣戰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60章 圍剿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99章 等不起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44章 出山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8章 屈服第82章 理論突破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282章 秘密第4章 科技競賽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83章 第一步第205章 突襲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47章 前哨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6章 全速北上第8章 經濟賬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42章 第五代第53章 橄欖枝第65章 再次見面第33章 最後反擊第52章 突擊開始第67章 錯失良機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90章 總攻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52章 大獲全勝第50章 大漠揚威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8章 坦克戰第30章 虎口逃生第86章 全力以赴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22章 年關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64章 千鈞一髮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9章 做徹底第96章 高調第1章 收假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5章 補欠賬第5章 泰山北斗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1章 取經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68章 搶任務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87章 警鐘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20章 多面手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59章 擊鼓傳花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56章 難題第117章 高姿態第77章 誘餌第11章 玩火自焚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0章 沉默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
第66章 入朝方略第14章 宣戰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60章 圍剿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53章 軍事部署第199章 等不起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64章 三管齊下第13章 希望尚存第17章 經貿競爭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44章 出山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28章 屈服第82章 理論突破第49章 首輪空戰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282章 秘密第4章 科技競賽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83章 第一步第205章 突襲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47章 前哨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11章 臨機應變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6章 全速北上第8章 經濟賬第32章 關鍵時刻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60章 海蛇之吻第196章 以談備戰第42章 第五代第53章 橄欖枝第65章 再次見面第33章 最後反擊第52章 突擊開始第67章 錯失良機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90章 總攻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52章 大獲全勝第50章 大漠揚威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25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64章 致命打擊第288章 科技大爆發第18章 坦克戰第30章 虎口逃生第86章 全力以赴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22章 年關第62章 開戰在即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64章 千鈞一髮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9章 做徹底第96章 高調第1章 收假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27章 精妙戰術第45章 補欠賬第5章 泰山北斗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1章 取經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68章 搶任務第17章 新的選擇第287章 警鐘第139章 艦隊示威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120章 多面手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59章 擊鼓傳花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156章 難題第117章 高姿態第77章 誘餌第11章 玩火自焚第58章 功虧一簣第50章 沉默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丰县| 和龙市| 辛集市| 新宁县| 滨海县| 天津市| 五河县| 工布江达县| 塔城市| 白玉县| 乌兰浩特市| 原阳县| 元朗区| 梅河口市| 舟曲县| 浦县| 承德市| 泽库县| 广南县| 大兴区| 永兴县| 石柱| 黎平县| 南召县| 泸定县| 普定县| 商南县| 灵武市| 泰和县| 汨罗市| 蓬溪县| 莱西市| 宜兰县| 龙游县| 阜城县| 芜湖市| 开封县| 潼南县| 高阳县| 岳西县| 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