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0章 武成王新政

天佑二年四月二十日,天佑皇帝明喻天下,頒佈了震驚諸國、影響深遠的《天佑二年國事政務革新除弊詔》,又稱《天佑新法》,但在歷史上更加響亮的名字,叫做‘武成王新政’,因爲秦雨田纔是這件事的始作俑者,他規劃了變法的藍圖,完善了變法的細節,並用自己的權威和鐵腕,爲它保駕護航,使其由設想變爲現實。

其實正經說起來,變法的開始並不應該從其標誌性文件《天佑新法》頒佈之日算起。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應該從秦雷在清河園講話開始算。

因爲從縱向看,之前對朝臣的大清洗也好,中間的見習官員大上崗也罷,以及後來的‘考成法’頒佈實施。這一系列的舉措顯然是連貫且經過精心設計的。

從平定李渾到今日,秦雷和秦霆的每一次行動,除了要收攏權柄之外,還隱藏著更深層的目的,那就是‘清吏治’!

道理其實很簡單,事情都是人做的,如果做事的人有問題,那再好的曲子也會被唱歪了。只有先把唱曲子的角兒們整治出來,才能把調唱好。

所以秦雷認爲,雖然當時國內的自身造血功能嚴重不足,財政連年入不敷出,面臨著嚴重的財政危機。但那是隱藏在更深層的吏治腐敗造成的。正因爲官員們拉幫結派,競相以權謀私,‘損萬民以養數人’,把自己變成不納稅,吃國庫的特權階層,才讓國家該收的稅收不上來,該花錢的地方沒錢花,以至於常年陷入困頓境地。

更爲可惡的是,這些士族官僚爲了能長久的胡作非爲不受懲罰,視欺上瞞下爲常理;置國君百姓於不顧,以至於‘上澤雖布而不得下疏,下情雖苦而不得上達’,

因此如不先解決吏治上的沉痾,定然會在推行新法過程中用人不當,使新法成爲地方官擾民、困民的工具,對百姓和國家有益無害,以至遭到百姓的反對。

且變法對士族地主的利益觸犯頗多,如果不先把這些人打掉,定然會遭到激烈的反對。

到時候可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了人’。可見,在吏治沒有澄清、舊有的勢力沒有打破之前,改革是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的。

正是看到了這些潛在的問題,《天佑新政》上纔會開篇名義道:‘治理之道莫急於安民生,安民之要,惟在於核吏治!”明確的指出,如果吏風不正,一切政令都會流於形式!

所以雖然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秦雷卻沒有一上來就貿然整頓財政,而是先行改革吏治。至於如何革新吏治,通過這些年來的觀察思考,他也有著極爲清晰的認識。

秦雷認爲當時朝野病癥可以總結爲八個大字‘泄沓成風,政以賄成’!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以至權責不明,相互間推諉扯皮。即使好不容易想做件事,也是拍拍腦袋想到啥做啥,事前沒有計劃、事中沒有追蹤、事後沒有總結。

原先那種但也不能光怨官員,畢竟在原來那種沒有監督、沒有問責,幹孬幹好都一樣的情況下,很難有人會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事,大多數的動議、規劃、行爲,都像熱鍋子炒屁一般,臭過一陣便啥都沒有了!

正是在這種混亂不堪的狀態中,朝廷效率極端低下,國家資源嚴重浪費,百姓負擔卻無比沉重。這才導致了今日的一系列弊病。

摸清狀況後,秦雷便決定對癥下藥,他一不申斥、二不宣導,只用一招招雷厲風行的手段,向天下表明他的決心!

既然原先官僚已經盤根錯節,無藥可救,那好,就請全部回家,沒了你們這羣王屠戶,老子照樣吃帶毛的豬!

人都光了,朝廷的架構自然隨他揉捏,秦雷大刀闊斧的砍除了超過總數一半的冗官編制,再把清河大學堂裡的士子們一股腦塞進去。

在見識了王爺的雷霆手段之後,這些被他一手拔上高位的菜鳥官員自然是惟命是從,不敢稍有差池。

在賞罰分明,執法公正的前提下,秦雷推行了蓄謀已久的‘考成法’。實施近一年來,以至於‘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飾非’,朝廷號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效率大大提高!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戰戰兢兢的菜鳥們,整日被接踵而至的任務纏身,只想著把考覈通過,可別被擼了官職,那可就丟死人嘍。以至於無暇去進行原本官場上最重要、最費心力、也是最殘酷的勾心鬥角,一時間朝堂上的空氣前所未有的清新起來,行政效率很快便超過了前任。

當朝廷變得海晏河清、齊心協力時,秦雷便獲得了一個得心應手的利器。他再運用這個經過改造的工具去推行經濟民生等諸方面的改革,一時間無往不利、事半功倍。

《天佑新政》的舉措可以概括爲二十四個字‘丈田畝、改稅賦、修水利、平物價。重科舉、興工商、暢交通,強軍備。’實實在在的八條內容。

這八條又分兩部分,前四條可以看成是安民之舉,後四條則是強國之策,且聽我們一樣樣分說。

先說‘丈田畝’,就是之前便提過的清查土地。變法詔書上說:‘豪民有田不賦,貧民曲輸爲累,民窮逃亡,故額頓減’,是‘國匱民窮’的根源。

爲了改變這一局面,詔書下令在全國進行土地的重新丈量,清查漏稅的田產,以增加朝廷的賦稅,減輕百姓的負擔。

第二條‘改賦稅’,主要是針對現行田賦有夏糧、秋糧之分,徵收上又有種種名目,非常繁煩,貪污剋扣等現象非常嚴重。現將所有賦稅、貢品以及中央和地方需要的各種經費和全部徭役統一編派。

除國家必需的米麥絲絹仍交實物,以及徭役折算的丁銀仍歸人丁承擔外,其餘‘皆計畝徵銀’,折辦於官全部折算爲稅銀,總爲一項收入,統一徵收。如此可以避免田多者偷稅漏稅、田少者多繳稅,平衡了稅賦負擔。

且國家容易掌握該收多少,百姓明白易知該交多少,還可防止官吏欺上瞞下、從中漁利。

值得注意的是,詔書中明確規定,將百姓應服的徭役,也按照朝廷制定的標準折算,按照每一戶的丁口數加總,一併加入了稅銀中。

同時明喻天下,官府用役一律‘官爲僉募’,按當地勞力標準僱人從役。將無償轉爲有償,這錢就從收上來的丁稅中出。

這樣做的好處很大。比如在新法沒頒佈之前,官府征夫的隨意性很大,除了催稅、解送田糧之差、修路、築堤這些官差之外,還會無償使用百姓給自家搬運、做飯、擡轎、駕車之類,完全是以官役之名,命百姓行奴僕之事。

新法實施之後,僱傭民夫的權力將統一收歸州府一級,由各縣按實際情況上報所需勞力,再由州府審覈後統一撥付經費,事畢還要檢查完工情況,以免假公濟私。

顯然新法改變了原先混亂不堪的徭役制度,大大減少了官府無度濫徵民夫的現象,將百姓從繁重的勞役中解脫出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爲國家創造財富。

同時稅賦勞役折銀,用夫付費這兩樁新鮮事,也必然會把銀錢提升到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關鍵地位,有利於商業的繁榮和經濟的發展。

其三是‘修水利’,總結疏浚大運河,重開京水河、開鑿引水渠這三大水利工程的經驗教訓,將大河流域和大江流域重新治理。用分流主幹的方式,減少水災、增加灌溉面積。

其四‘平物價’,乃是由朝廷出巨資,在中都、洛陽、襄陽三地設立市易司,任務是在豐收時以合理的價格向百姓收購穀物稻米,以此抑制不法商販趁機壓價,避免穀賤傷農、米賤傷農;再在春荒或某地遭災等糧食緊俏之時,以合理的價格向百姓出售,同樣爲了抑制不法豪強囤積居奇,訛詐百姓。

雙管齊下,可以讓百姓的生產生活更保險,不至於輕易破產,淪爲佃農。正像詔書中所說,‘權貴賤,通有無,以平物價、濟黎民,所以抑兼併也。’

從以上四條可以看出,秦雷的變法旨在‘安民’,儘可能的爲老百姓解除負擔。他的設想是,十年之內使絕大多數可以養活一家老小,不至於逃離鄉里,成爲危害社會的流民。二十年內,能讓半數人家,家有餘財……至少逢年過節能想買點啥就買點啥吧。

但我們同樣可以看出,秦雷這法子對百姓、對朝廷都有好處,可就是有一批人想必不會太高興。那就是原先不交稅不服役、還可以隨意驅使民夫做這做那、時不時還能靠著囤積居奇,發筆大橫財的既得利益者們。

這些人包括被秦氏兄弟暫時攆出朝堂的士族老爺們,甚至未來也會包括剛剛躋身朝堂的新貴們。秦雷雖然對那些官僚不報好感,卻也知道自己終究還是要靠這些士大夫治理天下,而不是那些感自己恩的老百姓……

前唐太宗說:‘民爲水,君爲舟,水可載舟,亦能覆舟。’百姓的擁戴確實是很偉大的力量,但大多數時候卻不頂什麼事。就好比他李世民,是靠著那幫子老西兒門閥奪下來的天下,而不是什麼老百姓的支持。

所以他這句話的重點,是在最後一句‘亦能覆舟’上。李世民清醒的認識到,老百姓那溫順的表象下,隱藏著無比狂暴的力量。這力量足以毀天滅地,改換新天。

因爲畏懼,所以愛民。古來賢君皆是如此,秦雷也不例外。但真正能幫得上這些至尊的,卻還是那些不怎麼可愛的官僚,以及他們所代表的各種勢力。

兩邊都不宜太過得罪,這便是一個矛盾。秦雷的解決方法是大家誰也別革誰的命,都得點好處、都退一步,你好我好大家好吧……很沒有技術含量,卻相當的管用。

這其實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爲他要變革,要讓老百姓能活下去,就必須讓大戶們停止對百姓的盤剝壓榨。但要是單純讓大戶們吃虧,他們就會不樂意,就算不跟秦雷對著幹,也絕不會與他合作的。

如果把這些人都逼急了,一樣會出大亂子。所以秦雷的後四條,就儘量向士大夫們傾斜……

比如說第五條‘重科舉’。《新政》上明確指出,科舉將是國家取士的唯一正途,本著‘自由報名、公開考試、平等競爭、擇優取仕’的原則進行官員選拔,除此之外所有的方式全部予以廢除。

這條發令是秦國選官制度的進步,是對被搞得烏煙瘴氣的科舉的撥亂反正。是對察舉制、徵辟制和蔭庇制,最直接有力的替代和否定,給庶族地主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的階梯而入仕以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機會和條件。

新法中重申科舉制度應分爲文舉和武舉兩部分。強調武舉是專門選拔武官而設置的科目。‘文武兩科,殊途並進,不分軒輊、無論尊卑’。

但話雖如此,可國家終是需要文臣來治理的,且武將更重視的是戰功,誰能打仗誰纔是英雄,而不是你出身哪年武舉,你是第幾名;我出身哪年武舉,我是第幾名。

所以武舉的地位不如文舉,這是不容置疑的,也不是一道聖旨可以改變的。

而從歷年的統計資料看,參加武舉的人中,普通家庭出身的佔大多數,參加文舉的人中,卻是庶族地主家庭出身的要多些。這很容易理解,畢竟在世人眼中,當兵扛槍是粗人幹得活,雖然立功容易,可也太過危險。除了那些好奇叛逆的公子哥之外,絕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仗著手腳粗壯,又練了些刀槍棍棒,便想著通過這個途徑參軍,搏個軍功出來……至少不用從頭做起了不是嗎?

而文舉則完全是另一番模樣,首先在這個年代,讀書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束脩貴、書本貴、筆墨貴、白紙更貴。保守估計,一個學子從入蒙的《三字經》,千字文開始,直到把四書五經讀下來,共需要十年時間,這十年裡一個壯勞力完全搭進去不說,僅各項花費便達到二百兩銀子,這是普通人家也不敢想象的,更別提連飯都吃不上的貧苦人家。

所以那些連飯都吃不上,還能考中狀元郎的事蹟多半屬於勵志故事,做不得真的。就算偶爾有之,也是破落料到的官宦子弟,本身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因此一百個人裡能有一個識字的就不錯了。所以百姓對讀書人有著天然的敬畏……別說你考上進士,就是個秀才都要讓人肅然起敬的。

所以當士族地主的子弟垮掉後,庶族地主在大秦各色人等中,絕對屬於有文化的那一類。因此毋庸置疑,在秦雷主導的公平科舉中,他們考中的機率要遠遠高於士族和平民。

這就是秦雷對士大夫的傾斜……而不是士族。在他的構想中,庶族地主將成爲新興的士大夫,擠佔掉原先士族的位置。

至於那些被攆出權力圈子的士族,秦雷有第六條‘興工商’和第七條‘暢交通’伺候。興工商便是鼓勵工商,這可能是全部變法中最叛逆的一個,因此歷朝歷代都把商人看成是亂國之人,認爲他們囤積居奇,擾亂當地經濟秩序,且唯利是圖,與道義社會顯得格格不入。

但秦雷要說他們是放屁,沒有商人的買賣轉運,那荊州府的稻米就到不了洛陽城,巴蜀地中的井鹽也到不了中都城。那全國各地的農民兄弟就只能自己生產了自己用,華夏經濟也要倒退千年。

至於如何對付囤積居奇、投機倒把這樣的行爲,秦雷早在第四條平物價上有了詳細的闡述,在此不必贅述。

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秦雷還是認爲瑕不掩瑜,他覺著商人的地位應該更高,因爲他們是社會生產生活的加速器。有了他們,生產者才能儘快的賣掉所產的貨物,縮短生產循環週期,而消費者也能及時的獲得所需的產品,大大刺激了消費。所以把商業搞上去了,其他的行當都會被注入一陣強心劑,獲得更快的發展速度。

秦雷十分清楚,國無農不立、無商不富,因此在確立農本地位的同時,他也不忘發展工商業。具體舉措有三條:第一,取消全國州府及以下地方設卡收稅的權力,一批貨物在省內流轉,僅需交一筆商業稅即可,之後只要不出省,便不會再徵稅,體現稅不重徵的原則。第二,降低稅率,把原先五徵一的商業稅降低爲十五課一;第三,取消對商人的一切不合理限制,明確其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爲了刺激工商,他又提出了第七條‘暢交通’,有句俗話道:‘要想富先修路’,有了寬敞平坦的馬路,交通就會便利,就不愁生產出來東西運不出去,就不愁東奔西走,就會大大降低商人們的成本,可謂是如虎添翼。

而且有了四通八達的寬敞道路,可以顯著拉近城與城、府與府之間的距離,有利於朝廷對地方的控制,有利於國家安全,所以秦雷將通暢交通放在瞭如此重要的地位。

但這些事情他當然不會親自去做,而是將會採用復興衙門的方式,在全國各省組建類似的機構,同樣是皇室,官府、豪族三方合營,同樣是豪族貢獻鉅額財富,官府大開方面之門,秦雷爲其提供庇護的模式,將轄區內的工商業,交通業全部交與其打理,收益也按照既定的比例,皇家拿兩成,朝廷拿四成,豪族拿四成。

秦雷這樣做是有底氣的,且已經在南方進行了試點,其效果之好、收益之大,讓其他省的士紳豪族眼紅到睡不著覺……復興衙門那高漲的價格便是明證。而且秦雷早就規定,復興衙門的議事,及其近親屬,不得在南方兩省官府任職,人爲爲其劃分了一道界線。

這樣資產的擁有者不直接參與管理活動,但可以有效的監督、鉗制、甚至是提請罷免相關的瀆職官員,如此一來庶族地主執政,士族地主監督,一個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體系便建立起來了。

秦雷的良苦用心,在這件事情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至於最後一條‘整軍備’,是關於大秦軍力上的安排,詔書上語焉不詳,我們只能知道,朝廷似乎覺著現在的兵力夠用,沒有再次徵兵的打算,但軍費撥付卻悄悄上漲了一倍,顯然是要走精兵路線了。

第331章 打太極第532章 一隻蛤蟆引發的血案第38章 見母妃第21章 甕中之鱉?第19章 反了?反了?第440章 雙簧第152章 彌勒教反第494章 愛江山還是愛美人第661章 你好毒……第240章 報恩寺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96章 秀才遇到兵第203章 花好月圓夜第262章 隆郡王激勵子弟兵 皇甫顯增援秦雨田第682章 桃花汛第458章 對不起了,文正公!第142章 傷離別第643章 公堂之上第455章 直通天 上天梯第110章 假作真時假不假第685章 大決戰(中)第676章 瘋子秦雷第212章 血與火的序章第77章 稍息立正齊步走第272章 延慶街太子逞兇 秦志才雖懼不屈第564章 丞相、親王與老和尚第71章 這裡黎明亂糟糟第379章 爹親孃親不如舅母親第648章 因爲你是秦雨田shang架公告第582章 函谷關第383章 刺第289章 慰舊臣秦雷解心結 鬥楹聯館陶考布衣第319章 團團圓圓第657章 規模第319章 團團圓圓第2章 龍游淺水遭蝦戲 落難皇子處境艱第301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88章 香醉忘憂,能不銷魂?第398章 京山新軍第330章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259章 小太尉獨率兩兵 傻秦霸下山勞軍第695章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第610章 搬家第685章 大決戰(中)第468章 非暴力不合作,文明的不服從第536章 雙手劈開生死路第178章 強權第561章 尤愛富歐第138章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完本了第560章 圍城第529章 反間計與苦肉計第89章 將將軍軍第306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68章 趕大集 玩鳥買糖人第611章 回家第1章 秦少爺初臨寶地 防狼術小試牛刀第576章 叛變第173章 士官第150章 老兵不死 荷花凋零第71章 這裡黎明亂糟糟第460章 我是花癡,我不是故意的……第562章 訛詐第596章 鳴金!第66章 鞭笞第394章 一個宰相的末路第37章 朝太后第663章 窮的就剩錢了第598章 百勝公的陰謀第211章 情書第523章 立秋第500章 迎親迎親!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420章 瑜不掩瑕第335章 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第323章 秦家人不是軟柿子第577章 坑和坑第525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678章 漿輪神舟第249章 湯中牢丸第263章 秦雷縱論天下事 布衣巧燒城牆磚第97章 四方來客朝殿下第565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74章 孤零零的寶劍第597章 爲山九仞第543章 一曲鳳求凰,再奏待雲裳!第215章 再堅持一會多好第48章 車禍與打狗第22章 千里大逃亡第517章 銜枚第291章 很嫩很單純第557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23章 最終還是背水一戰第11章 一握傷宰相 一聲驚質子第408章 皇榜傳臚第612章 寶兒第419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修改完畢恢復更新
第331章 打太極第532章 一隻蛤蟆引發的血案第38章 見母妃第21章 甕中之鱉?第19章 反了?反了?第440章 雙簧第152章 彌勒教反第494章 愛江山還是愛美人第661章 你好毒……第240章 報恩寺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96章 秀才遇到兵第203章 花好月圓夜第262章 隆郡王激勵子弟兵 皇甫顯增援秦雨田第682章 桃花汛第458章 對不起了,文正公!第142章 傷離別第643章 公堂之上第455章 直通天 上天梯第110章 假作真時假不假第685章 大決戰(中)第676章 瘋子秦雷第212章 血與火的序章第77章 稍息立正齊步走第272章 延慶街太子逞兇 秦志才雖懼不屈第564章 丞相、親王與老和尚第71章 這裡黎明亂糟糟第379章 爹親孃親不如舅母親第648章 因爲你是秦雨田shang架公告第582章 函谷關第383章 刺第289章 慰舊臣秦雷解心結 鬥楹聯館陶考布衣第319章 團團圓圓第657章 規模第319章 團團圓圓第2章 龍游淺水遭蝦戲 落難皇子處境艱第301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388章 香醉忘憂,能不銷魂?第398章 京山新軍第330章 水能載舟,亦能煮粥第259章 小太尉獨率兩兵 傻秦霸下山勞軍第695章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第610章 搬家第685章 大決戰(中)第468章 非暴力不合作,文明的不服從第536章 雙手劈開生死路第178章 強權第561章 尤愛富歐第138章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完本了第560章 圍城第529章 反間計與苦肉計第89章 將將軍軍第306章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第368章 趕大集 玩鳥買糖人第611章 回家第1章 秦少爺初臨寶地 防狼術小試牛刀第576章 叛變第173章 士官第150章 老兵不死 荷花凋零第71章 這裡黎明亂糟糟第460章 我是花癡,我不是故意的……第562章 訛詐第596章 鳴金!第66章 鞭笞第394章 一個宰相的末路第37章 朝太后第663章 窮的就剩錢了第598章 百勝公的陰謀第211章 情書第523章 立秋第500章 迎親迎親!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420章 瑜不掩瑕第335章 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第323章 秦家人不是軟柿子第577章 坑和坑第525章 雄關漫道真如鐵第678章 漿輪神舟第249章 湯中牢丸第263章 秦雷縱論天下事 布衣巧燒城牆磚第97章 四方來客朝殿下第565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74章 孤零零的寶劍第597章 爲山九仞第543章 一曲鳳求凰,再奏待雲裳!第215章 再堅持一會多好第48章 車禍與打狗第22章 千里大逃亡第517章 銜枚第291章 很嫩很單純第557章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223章 爲理想而犧牲的王爺第23章 最終還是背水一戰第11章 一握傷宰相 一聲驚質子第408章 皇榜傳臚第612章 寶兒第419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修改完畢恢復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丘市| 宁海县| 翁牛特旗| 印江| 台中县| 政和县| 赤壁市| 隆德县| 清涧县| 贵德县| 葵青区| 琼结县| 肇源县| 西贡区| 泗水县| 黄石市| 会理县| 特克斯县| 马尔康县| 凤城市| 时尚| 潼关县| 江陵县| 遵化市| 大英县| 漳平市| 阿克陶县| 十堰市| 名山县| 昌江| 昌图县| 靖安县| 邻水| 崇明县| 惠东县| 盐池县| 土默特右旗| 刚察县| 大庆市| 嵊州市|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