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25章 一致對外

“這冒頓,還真會活學活用。”

白登山下的雪原上,滿是倒斃的人與馬,當黑夫抵達被佔領的匈奴營地,看著被韓信繳獲的匈奴單于白纛,以及那頂金制的鷹冠,黑夫不由譏笑道:

“見我假樹旗幟騙他圍攻白登,他竟也將自己的白纛交給左屠耆王,自己扮作普通匈奴貴人,潰圍跑了……”

黑夫也很無奈,別看他包圍圈拉得很大,各部加起來足足有十餘萬人,但東西南北達上百里的大會戰(zhàn),通訊又困難,能同一天抵達已是奇蹟,又怎可能做到圍城那般嚴絲合縫。

韓信是打完上谷郡,急行軍西行的。

東門豹是數(shù)月前暗奉黑夫之命,從河東北上,帶著駐守太原的龍川侯董翳,在樓煩縣商賈班壹指引下,奪取雁門郡,包抄東進。

而最關鍵的灌嬰,更是早早就去了上郡,帶著北地、上郡騎渡大河,沿著趙長城來了個大包抄。

兵行險招,皆是糧食將盡,若不能取勝,恐將損失慘重,幸好這次沒人迷路……

當冒頓發(fā)現(xiàn)上當後,立刻就放棄了還在與白登山秦軍作戰(zhàn)的代王韓廣,帶著匈奴人迅速北遁。 ●ttκā n●C〇

他們遭到了韓信部的截擊,又撞上了帶著輕騎繞遠路從雲(yún)中殺過來的灌嬰。彼輩在白登山以北的採涼山一帶交戰(zhàn),韓信與灌嬰配合得當,匈奴人損失慘重。

而黑夫則先收降了代卒,又率大軍趕至,冒頓見秦軍衆(zhòng),遂做出了壁虎斷尾之舉,拋棄了大多數(shù)部衆(zhòng),只帶著五千騎向東北方突圍而去,這便出現(xiàn)了假樹白纛,而自己偃旗脫身的一幕……

秦軍將尉們高興地將白纛一合圍,卻發(fā)現(xiàn)不過是匈奴的左屠耆王,還有冒頓的閼氏等,也就是冒頓的老婆孩子。

他們頓時氣得不行,大罵冒頓不要臉,竟然拋棄代表榮譽的單于旗,更不惜犧牲自己的妻、子,全然忘了冒頓這招還是從某黑那學來的。

雖然走了冒頓,但匈奴大部亦被圍殲,粗略計算,以衆(zhòng)降者二千五百人,斬首虜三萬二百級,獲匈奴五王,單于閼氏、王子、夫人五十九人,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冒頓花了十多年才初具規(guī)模的匈奴行國政權,這一戰(zhàn)裡起碼殘了一半!

韓信來稟報:“看冒頓逃竄的方向,是想去高柳塞,據(jù)灌嬰在紫塞收降的代將曼丘臣等言,冒頓在高柳留了騎從近萬,由他最信任的左右大將統(tǒng)帥,以爲策應。”

如今已是十二月中旬,天寒地凍,大雪茫茫,三軍雖然能夠趕到,但一路上損失也很大,墜指者十有二三,倒斃者上千……

再加上作戰(zhàn)時被死傷的數(shù)千人,秦軍傷亡過萬,這便是此戰(zhàn)的代價。

打完這一戰(zhàn),秦軍也已精疲力盡,得留在代郡休整,出長城對冒頓窮追不捨,有點困難,而若只派灌嬰以車騎追擊,彼此人數(shù)相差不大,恐遭不測,反而不美……

黑夫身邊的謀臣”黃石先生“也認爲不必深追,但他想到的,卻是另一個原因。

他低聲詢問道:“臣敢問夏公,爲何要以夏爲爵號?”

黑夫也不吝掩飾:“我想做諸夏百姓之共主,讓天下人忘記過去的國別,而認同華夏的共同身份。”

黃石道:“但夏公可知,諸夏又因何而成?”

“最初並沒有所謂諸夏之說,周天子的諸侯們,姓與族皆不同,魯鄭衛(wèi)公族爲姬姓周人之後,宋國公族乃是子姓殷人之後,秦公族爲嬴姓殷商貴人之後,陳公族爲嬀姓虞舜之後,齊國公族則爲姜姓羌人之後。至於各國的國人野人,或是周人,或是殷人,甚至有戎狄蠻夷之屬。”

“所以過去只有諸姬、諸姜之稱,他們只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有宗法而無血緣之親,數(shù)百年下來,禮崩樂壞,便開始各行其政,相互兼併傾軋了。而國中則有國人野人之分,連語言都不甚通。”

“如此亂象,直到平王東遷後百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

那時候,中原內(nèi)部、外部的戎狄邦國,一同對周朝的諸侯們發(fā)動了進攻,南蠻指的是南方自詡爲蠻夷的楚,北狄則是赤狄、白狄、長狄、山戎等半遊牧的部族,他們滅衛(wèi)滅邢,甚至一度攻佔了洛陽,周天子倉皇出奔。

於是纔有了管仲的“尊王攘夷”,以齊桓公作爲霸主,召集周之諸侯,一同聯(lián)合起來,對抗南蠻北狄!

“諸夏親暱,不可棄也,戎狄豺狼,不可厭也!”

這便是齊桓公霸業(yè)的口號,齊國帶著諸侯南征北戰(zhàn),恢復了邢衛(wèi),遠征山戎,逼迫楚國停止入秦陳蔡……

百年下來,諸夏的理念根深蒂固,不再按照姓氏和源流劃分彼此,只要是遵循禮樂,用冠帶,食五穀粒食的邦國,都自詡爲“諸夏”,連楚國也漸漸融入了這個概念裡。

“所以孔子才盛讚管仲,說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故而夏公早年才提議建靖邊祠,第一個祭祀的,便是管夷吾!”

說管仲是華夏第一個民族英雄,毫不爲過。

“故臣以爲,諸夏之所以爲諸夏,是因爲外有南夷北狄,有一個共同的敵人!”

黑夫頷首,張子房的確眼光獨到,在跳出“韓人”的狹隘視野後,他的提議,多是高瞻遠矚!

他說對了,所謂民族,乃是想象的共同體。

我們之所以成爲我們,不只是血緣、文化、歷史等內(nèi)因,也因爲左衽被髮食酪漿,無城郭農(nóng)田的“他們”徘徊在外!

黃石繼續(xù)道:“而如今,夏公想讓七國之人不再互爲仇讎,想讓天下一統(tǒng),讓衆(zhòng)人放下宿願,實現(xiàn)九州同風,六合同貫,也需要一個共同的敵人。”

黑夫一度將楚國,當做秦與韓、魏的共敵來宣揚,但他最後接納了張良的諫言,放棄了對楚人的苛待壓迫。

在項籍死後,中原的敵對政權便不復存在了。

他們必須找到新的敵人,讓七國之人放下隔閡的共同敵人。

這趟北方之行,黃石覺得,他已找到了。

“如今的匈奴,便是現(xiàn)成的大敵!”

黃石指著在白登山之戰(zhàn)裡奮勇殺敵的秦軍、在李左車規(guī)勸下,爲秦人輸送糧秣的趙人、還有韓信在燕地招募的燕趙騎從。

黃石感慨道:“在此之前,我從未想過,秦人、趙人、燕人,竟能一致對外。”

不只是秦與燕趙有滅國亡社稷之仇,燕趙自個也打得狗腦子都出來了,民衆(zhòng)亦相互鄙夷,身爲大都市繁華地的邯鄲趙人,一直瞧不起落後地區(qū)的燕國薊城。

可如今,他們卻並肩作戰(zhàn),在絕域雪原休慼與共,造就了這場大捷。

黃石很希望,如此場景能持續(xù)下去。

他指著匈奴遁逃的方向道:“不若放彼輩離開,經(jīng)此大敗,匈奴軍力已去其半。縱然冒頓不爲其部屬所叛,其部也已殘破,匈奴十年內(nèi)將不再爲患。夏公倒是可以在國中多做宣揚匈奴之惡,誇大其實力,只需要一兩代人時間,必能使秦、趙、燕等邊地,凝爲一體……”

沒有敵人,政治家也會創(chuàng)造敵人,甚至誇大敵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便是黑夫最喜歡的“講故事”環(huán)節(jié)了,毫無疑問,他是這世間,最擅長此道之人。

一致對外,聽上去很不錯,與匈奴的長期對抗,這可能是讓戰(zhàn)國七雄最終捏合成名爲“漢”的民族的重要原因。

但對黃石的提議,黑夫卻仍是拒絕!

“冒頓必須死。”

黑夫一直在強調(diào)這一點,好似與冒頓有殺父奪妻之仇一般……

還真有。

“這頭狼子,十多年前在北地,我未能將其捕殺,致使其遁入漠北坐大,復入新秦中。過去兩年間,冒頓乘著中原內(nèi)戰(zhàn),肆虐邊塞,殺死了多少男丁,擄走了多少女眷孩童?”

“百姓之仇,便是吾之仇!今日必報之!”

“至於你說的,諸夏共同之敵?”

黑夫指著長城之外,廣袤而荒涼的草原,嘆息道:

“你放心罷,就算沒有冒頓,甚至沒有匈奴,草原上,仍會源源不斷出現(xiàn)新的部族,新的敵人!”

鮮卑、氐羌、柔然、突厥、蒙古,一個接一個,歷史上,中原王朝也試圖吞併,屯田,屠戮,佔領,但一個部族滅亡了,就會有新的部族崛起,重新統(tǒng)一草原,過去叫匈奴的牧民,改個名,就成了鮮卑……

黑夫縱是穿越者,也無法改變這個大勢。

農(nóng)耕與遊牧,這不是血緣、族屬決定的。

而是生活方式?jīng)Q定的。

因爲只要大氣候一天不變,四百毫米降水線就會牢牢固定在長城一線,其北遊牧,其南農(nóng)耕,生產(chǎn)方式和生產(chǎn)關係決難更改。

就算黑夫?qū)⑸习偃f秦人投入陰山以北的草原深處,他們?nèi)粝朐谀腔钕聛恚椭荒苓^遊牧狩獵的生活,當幾代人過去後,這些人也會皈依草原的生活方式,與中原離心離德,成爲比匈奴,更可怕的遊牧噩夢……

中原方式,在那片土地上,活不下來,進去的夏人,終究會胡化。

就像進入中原的胡人,時間久了,終究會漢化,不能漢化的,很快就會站不住腳,被趕回老家。

遊牧的生活方式強化了他們好戰(zhàn)的性格,軍事化的管理,畢竟最基本的生活技巧是快速移動,迅速紮營、拔營,高效地打包隨身物品等,而每日訓練的,也是驅(qū)趕成羣牛羊,與野獸搏殺。

這羣遊牧騎兵,在面對跟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普通農(nóng)民時,優(yōu)勢無比巨大,而農(nóng)耕者只能通過巨大的人口差,用巨大財政養(yǎng)著專業(yè)的邊軍,和超出遊牧者的科技武器,來與之對抗。

他們將如此廝殺兩千年。

直到火藥大行於世,隨便一個農(nóng)夫稍加培訓,便能一槍將從小訓練方能在馬上開弓的敵人撂倒,農(nóng)耕者人口、科技的優(yōu)勢才能完全碾壓遊牧者,從而結束這場千年之戰(zhàn)……

所以,胡無人,漢道昌?聽起來霸氣,其實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幻夢,與其整日琢磨怎麼將草原撒鹽讓它變成沙漠,築起長城,圈好能種田的地盤,在裡面老老實實攀科技樹,反而是成本最低,也最現(xiàn)實的法子……

“我的野心沒有秦始皇帝那般大,做不到北盡瀚海,將匈奴趕盡殺絕,將草原夷爲耕地。”

黑夫一邊說著,一邊對灌嬰下達了追擊的命令,甚至下了車,讓人將自己的駟馬,套上戎車!又將所有還沒凍斃的戰(zhàn)馬,都交給灌嬰手下的騎從使用!

“我只求,能將冒頓這所謂的天子驕子,死於長城之內(nèi),不論代價。”

“要讓所有覬覦中原財富的遊牧者記得這個教訓,要讓他們,將被擄走的百姓,乖乖送回!要讓三十年內(nèi),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據(jù)說這是許多年前,在秦始皇帝迎接李信、黑夫、蒙恬三將凱旋的閱兵典禮上,黑夫讓北地騎從們唱的,後來也傳到了匈奴。

冒頓經(jīng)常讓一個流落在匈奴的燕人樂工,將此歌唱給自己聽,爲的是不要忘記恥辱!

單于庭被踐踏,匈奴逃離故土的恥辱!

可現(xiàn)在,雖無人展開歌喉,但這歌聲,卻一直在冒頓耳邊縈繞不去。

他又逃了。

第一次逃是被陳平遺書陷害後,爲頭曼派人追殺,冒頓不得已,帶著新婚妻子和少數(shù)親信穿越沙漠,去投靠月氏王,爲此不惜獻上了妻子和名馬。

而第二次,則是在他借得月氏兵,在居延澤將頭曼殺死後,糾集匈奴殘部,避開了不斷追殺自己的李信、黑夫,去往苦寒的幕北,那是一場充斥著死亡的大遷徙,也是匈奴重生的開始……

如今他又逃了,如同他父親頭曼一般,打了場大敗仗後,損失了大部分部衆(zhòng),甚至連閼氏、兒子甚至是象徵著大單于的白纛、鷹冠都統(tǒng)統(tǒng)丟下。

屈辱啊,冒頓卻只能緊緊抱著馬匹,與殘部破開重圍,向東北方狂奔,並告訴自己:

“只要留得性命,便能捲土重來!”

閼氏可以再找新的,兒子可以再生十幾個。

冒頓覺得,自己等得起,他先前在秦朝北部各郡掠奪了近十萬的人口入草原,其中大半爲女子,他們會爲匈奴人生下新的胡兒,而草原深處的馬駒,終有一天能長大!

想到這,冒頓不由慶幸起自己的深謀遠慮來,他帶著南下的匈奴騎從總數(shù),是七萬。

五萬在白登山,一萬散在東、南、西、北作爲警戒。

但還有一萬騎,由左右大將率領,留在了他們?nèi)肴母吡婉v,以備不測……

如今冒頓雖僅剩五千餘騎,且後方的秦軍車騎,還在十餘里外不斷追擊,但只要能逃到高柳去,他便能聚集部衆(zhòng),擊退追兵。

然後立刻離開這可怕的長城境內(nèi),回到單于庭——不管它還在不在,冒頓也不會在陰山南麓久留,會立刻北度戈壁,回到漠北,舔舐傷口,等待十餘年後的再度崛起!

這種想法十分強烈,冒頓堅信自己能再起,其勢更盛,直到他看到了遠處高柳塞的滾滾濃煙,並遇到了狼狽而至的右大將及倉皇南退的數(shù)千殘部……

“大單于!吾等遇到了敵軍,萬餘騎從東北方忽然襲至,與之苦戰(zhàn)半日,高柳已失,長城,出不去了!”

右大將滾鞍下馬,拜在冒頓面前,將頭重重扣到雪中,身上還有傷,鮮血一滴滴落在潔白的雪上。

“萬餘騎,是秦軍?”

冒頓覺得有些難以理喻,秦軍可以從東南來,可以從西方來,甚至可以從西北方向沿著長城過來,但東北方,怎麼可能,那邊按理來說沒有敵人,只有他們潛在的盟友啊,至少蒯徹是如此分析的……

但右大將的話,卻讓冒頓感到絕望。

“是秦軍,但,但不是黑夫之新秦,而是……兩遼之秦!”

“扶蘇之東秦!”

……

PS:今天只有一章。

第217章 執(zhí)斧斤者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356章 黃老第787章 權謀第107章 戰(zhàn)爭的消息第520章 存韓第546章 青島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787章 權謀第100章 調(diào)虎離山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1031章 扶桑第909章 鴻門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83章 可疑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49章 善假於物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643章 長街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fā)老婆了!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21章 陸梁第58章 赴任第1032章 楚漢第68章 鬼吹燈第836章 鼠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78章 大行於世第120章 屯長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609章 貨殖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1005章 嘗麥第228章 夏子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82章 盲山第373章 羊圈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0章 真金白銀第661章 北江第312章 水深第651章 常識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35章 夥頤第103章 殺意第926章 分餅第69章 人贓俱獲第240章 內(nèi)間第728章 套路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619章 項氏第62章 七何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381章 孤雁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384章 北地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481章 祭酒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703章 拾骨第672章 驕傲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598章 險惡第51章 安心在外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253章 兵成第315章 入關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393章 大買賣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305章 番陽令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953章 奇蹟第379章 黑白第829章 五世相韓
第217章 執(zhí)斧斤者第910章 絕不向恐怖分子低頭第706章 我勸你謹言慎行!第363章 必固其根本第630章 始皇之心第356章 黃老第787章 權謀第107章 戰(zhàn)爭的消息第520章 存韓第546章 青島第437章 單于王庭第13章 十月份就過年?第787章 權謀第100章 調(diào)虎離山第416章 蕭關逢候騎第1031章 扶桑第909章 鴻門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83章 可疑第135章 第一回合博弈第49章 善假於物第138章 禮與劍(下)第962章 仇恨之輪第643章 長街第722章 國家終於同意給我們發(fā)老婆了!第715章 君側之惡人第721章 陸梁第58章 赴任第1032章 楚漢第68章 鬼吹燈第836章 鼠第542章 莫如樹人第78章 大行於世第120章 屯長第533章 海市蜃樓第414章 會挽雕弓如滿月!第884章 刑徒七十萬第401章 歷史拐了個彎第547章 別墅靠大海第169章 家書抵萬金第609章 貨殖第515章 野火燒不盡第853章 將五十年興亡看飽第1005章 嘗麥第228章 夏子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82章 盲山第373章 羊圈第226章 自三峽七百里中第80章 真金白銀第661章 北江第312章 水深第651章 常識第540章 學以致用第394章 崑山之玉第544章 暴力強拆第444章 不動如山尉黑夫第522章 治大國如烹小鮮第935章 夥頤第103章 殺意第926章 分餅第69章 人贓俱獲第240章 內(nèi)間第728章 套路第568章 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619章 項氏第62章 七何第656章 斧鉞之誅第381章 孤雁第65章 牽出一樁大案!第384章 北地第606章 三十四年第481章 祭酒第881章 崤函之固第219章 鶯鶯燕燕第735章 太陽落山了(下)第41章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第277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1006章 錦衣夜行第703章 拾骨第672章 驕傲第262章 軍中戲乎?第598章 險惡第51章 安心在外第626章 三十五年第709章 更吹落,星如雨第342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253章 兵成第315章 入關第968章 洛陽親友如相問第306章 溯流而上第131章 成與不成第393章 大買賣第371章 慷慨悲歌第305章 番陽令第417章 疾風衝塞起第953章 奇蹟第379章 黑白第829章 五世相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衡阳县| 福安市| 肃宁县| 色达县| 淄博市| 巴林左旗| 竹北市| 淳安县| 洛川县| 南平市| 灵台县| 瑞金市| 景洪市| 长春市| 兴化市| 东明县| 惠来县| 闻喜县| 温州市| 于都县| 鹿邑县| 云安县| 钟山县| 潼南县| 当雄县| 衡水市| 平遥县| 永吉县| 宝清县| 徐闻县| 五大连池市| 寻乌县| 香港 | 兰州市| 新化县| 潼南县| 婺源县| 萝北县| 自贡市| 延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