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章 伏屍萬里(五)

來的正是王翦率領下的秦軍。

在王翦的率領下,秦軍深入楚國,先是破壞了陳城,後是破壞了壽春和淮水之地。

經過這番破壞,秦異人要懲罰楚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楚國形勝所在的淮水被破壞,這對楚國的打擊異常沉重,會令楚國元氣大傷。即使楚國要重建淮水之地,這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且費時很長。

離開楚國之後,王翦率軍直奔齊國而來,要對齊國進行沉重的打擊。

齊國與秦國相距極遠,齊國在最東,而秦國在最西,兩國因爲沒有什麼利害衝突,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邦交關係。而秦國對齊國也一直很容忍,只要不是太大的事兒,秦國是能忍就忍了。尤其是範睢提出“遠交近攻”之策後,秦國對齊國的容忍度就更大了。

然而,這次齊國卻是觸了秦異人的逆鱗,必須要予以懲戒,深入齊國破壞也就成了必要。

秦昭王和嬴柱剛死不久,屍骨未寒,還未下葬,五國聯軍就來攻秦,這不是秦異人所能忍受的,一定要嚴懲五國。更讓秦異人氣憤的是,這次聯兵就是齊國太后君王后在幕後推動的,要是沒有她資助魯仲連,魯仲連也不可能合縱成功。

可以說,這次五國聯兵的罪魁禍首就是齊國,就是君王后,以秦異人不肯吃虧的性子,要不找齊國的麻煩就不對了。

要如何才能令齊國感到痛呢?

不用想的,就是破壞齊國的鹽場,就足以讓齊國痛到骨髓。

齊國得漁鹽之利,雖然漁與鹽都是秦國的“支柱產業”,二者相對來說,還是鹽更加重要。因爲漁業再重要。也頂多就是讓齊人自己食用,很難拿出去賣錢。要知道,當時的交通情況不適合賣鮮魚。要是想賣鮮魚的話,很可在途中就死了。

而鹽不同,是齊國與列國貿易的主要貨物。當時天下的食鹽,十之七八出自齊國,由此可見鹽對於齊國的重要性了。

若是把齊國的鹽場給破壞了,這對齊國的打擊太過沉重,會令齊國的賦稅難以收上來。財政告急,齊國不僅感到痛,還是痛到骨子眼裡了。

當然,要想破壞齊國的鹽場,秦軍要冒很大的風險。因爲齊國的鹽場都在海邊,也就是最東之地。秦軍要深入齊國最東之地的話,這路途就更加遙遠了,困難更大,很可能被齊國圍住,一個不好就會全軍覆滅。

這事要是對於別人來說,或許不敢深入到齊國腹地來破壞齊國鹽場。頂多就是在邊境上滋擾一番。對於王翦來說,這都不是問題。

王翦經過深思熟慮,認爲此行成功的可能性極大:一是因秦軍突襲,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之外。即使齊國得到消息,想要調集重兵前來圍堵秦軍,也是來不及。

二是隻要應對得法,齊國連圍堵的機會都不會有。這方法其實並不難,很簡單的。就是不在一個地方多加停留,一破壞完就立時離開,讓秦軍處於高速機動中,今日在這裡,明兒在那裡,後天又在一個地方,甚至一天之內連變數個地方。在這樣的情形是,齊國就算有百萬大軍也是難以對付秦軍。

三是王翦自信,就算秦軍有危機,他也能憑著自己的機敏成功的化解掉。

正是有著這樣的思慮,王翦這才果斷的率軍深入齊國腹地,要破壞齊國的鹽場。

瑯邪這裡壓根兒就沒有多少齊軍駐守,更是被秦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齊軍很快就被秦軍殺光了。然後就是輪到這些鹽場倒黴了,秦軍只一個衝鋒就完事了,接下來就是破壞了。

“將軍,好多的鹽啊,好多的鹽啊。”一個秦將打馬興沖沖而來,大老遠就衝王翦叫嚷開了。

王翦一瞧,只見這個秦將眼中泛著紅光,興奮莫銘,比起見到金山銀山還要歡喜。

“齊國別的不多,就是鹽多,有什麼好稀奇的。”王翦卻是不爲所動。

“可我這輩子就沒見過這麼多鹽呢,堆成了山啊。”這個秦將雖是被王翦打擊了,然而他的興奮之情並沒有減弱。

對於現代人來說,鹽不算什麼。太尋常了,尋常得都沒人去注意,只有在吃飯的時候鹽味不夠了纔會叫嚷一嗓子。在戰國時代,鹽金貴著呢,其價錢比起現代要高得多。

見到堆成山的鹽,這對於秦軍來說是無比興奮的事兒,秦軍銳士個個伸長了脖子,瞪圓了眼睛,打量著成堆的鹽,直接石化了。

他們也沒有見過這麼多的鹽啊,要不震驚都不成。

“愣著做什麼?還不趕緊去破壞!”王翦策馬而來,把秦軍發呆的樣兒看在眼裡,大吼一聲,如同驚雷似的。

“將軍,能不能不破壞呀。”有士卒實在是捨不得。

“不破壞你還能扛走?還是你想吃一肚子鹽再走?”王翦雙眼一翻,精光爆射。

鹽雖是好東西,金貴著呢,卻是太重,很明顯不適合弄走。至於吃一肚子?那還不要人命啊?

“可惜了,可惜了!”秦軍銳士搖頭嘆息,卻是不得不執行軍令,開始破壞鹽場,把所有用於煮鹽的東西全破壞了,把鹽扔進海里去了。

完成之後,王翦一聲令下,秦軍又出發了。

瑯邪的鹽場不少,秦軍用了半天時間這才破壞完成。下一個目標,就是著名的即墨。

即墨之所以出名,那是因爲田單堅守數載,並以此爲基,奇蹟般的光復了齊國。即墨就是以樂毅的強勢,都沒能攻下來,秦軍卻不費吹灰之力就打下來了。

即墨對於齊國極爲重要,要是沒有即墨,就不會有田單復齊之事。只要打下即墨,把即墨焚燬了,這對齊國的打擊極爲沉重。

就這樣,秦軍在王翦的率領下。沿著海濱行軍,專門破壞鹽場,一時間,齊國的鹽場被破壞者不知幾多。

秦軍如同狂飆般在齊國境內掠過,在一個地方的停留時間不會超過半天,不給齊國任何攻擊的機會。很快的,秦軍把齊國的鹽場破壞得差不多了,離開齊國,直奔燕國而去。

齊國都城。臨淄,齊國王宮。

君王后正在打瞌睡,卻給急吼吼衝進來的齊王建和後勝給吵醒了。

“母后,母后,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齊王建飛也似的衝進來,遠遠就扯起嗓子大吼大叫。

“有什麼事兒?”君王后睜開眼,不滿的瞪了齊王建一眼。

齊王建一縮脖子,仍是鼓足勇氣,道:“母后,聯軍敗了,聯軍全軍覆滅了。”

“就這事?”君王后卻是平靜如常。沒有絲毫的驚訝之色,道:“要是聯軍勝了,我倒是會驚奇。”

“呃。”聯軍失敗這是天大的事兒,到了君王后嘴裡就是平平無奇。這令齊王建和後勝極是不解。二人太過驚訝,嘴裡發出一陣磨牙聲。

“母后,這是爲何呀?”齊王建一臉的迷糊。

“是呀,爲何勝了才奇怪。敗了反而不奇怪?”後勝也是不解。

“秦異人是那麼好對付的嗎?要是秦異人好對付,他能從一個質子成爲秦帝嗎?你們也不想想。他在邯鄲做的那些事兒,哪一件不是了得?信陵君、平原君和春申君雖是沽名釣譽之輩,卻並非無能之人,他們還是有幾下子的,可在秦異人面前,總是吃虧,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秦異人不凡。”君王后對秦異人甚多誇讚之詞,道:“更別說,秦異人提兵北征,處置得宜,就是當今之名將如白起、樂毅、田單也不過如此。秦國雖是連喪兩君,五國聯兵討秦,雖是良機難得,卻也難勝秦國。”

君王后不愧是一代賢后,明智之人,這眼光不錯。縱使秦國處在國喪之中,對秦國的軍心士氣打擊很是沉重,卻也奈何不得秦國,秦異人一定會沉著應對。

“母后,你既知奈何不得秦國,爲何大齊還要參與?而且還是你一手推動?”齊王建更加迷糊了。

“是呀。明知要敗卻要大齊參戰,道理安在?”後勝更加不解了。

“呵呵!”君王后發出一陣暢笑聲,道:“這有何難解?唯有如此,大齊才能左右逢源,兩邊得利。秦國要想大齊不參與,就得給大齊足夠的好處;楚韓燕魏四國要大齊參與,也得給大齊好處。能得利的時候,並不一定就是打勝仗的時候,只要利用得好,隨時可以得利。齊王啊,你要好好學學。”

君王后真是個精明人,從齊國的角度說,這樣的處置纔是最好的,齊國可以左右逢源,兩邊討好處,還得求著齊國。

“母后英明!王兒服了!”齊王建恍然,真心實意的讚頌一句。

“姐,你是越來越精明瞭,不愧是我們家的人啊。”後勝也是服氣得緊,說話很是親暱。

聽得出來,二人是真心的,君王后大是欣慰,微微點頭,道:“好了,沒事就兒下去吧,我要再睡一會兒。”

“稟太后、君上、丞相,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秦軍打來了!”然而,就在這歡喜之際,一個內侍急匆匆衝進來,大聲叫嚷破壞這難得的喜悅氣氛。

“好好說,莫慌。”君王后絕對沉得住氣的人,一點也不慌亂,眉頭一挑,沉聲道。

說也奇怪,君王后的話自具一股令人安心的氣勢,內侍不再那麼慌亂,道:“秦軍在打敗聯軍後並沒有收兵回秦,而是直下楚國,破壞了陳城,再來到淮水,把壽春和淮水之都破壞了。然後,然後……”

說到這裡,打量著君王后,不敢再說了。

“說!”君王后眉頭一掀,威嚴立現。

“然後就衝入大齊之境,把瑯邪的鹽場破壞了,再把即墨破壞了……”內侍不敢不說,只得接著稟報。

“什麼?秦軍破壞了鹽場?”適才還鎮定自若的君王后如同被壯爆了菊似的,一蹦老高,臉色大變。

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60章 朱亥神威第49章 拓地千里第9章 異人之怒第13章 他在示威!第8章 革新舉措第51章 十二金人原型:翁仲第49章 信陵君入趙第8章 造紙術第29章 逼債第47章 出兵西征第9章 打劫第32章 學館成(上)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94章 正中下懷第29章 項燕獻計第59章 全軍出擊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38章 圍困(上)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54章 楚王之怒第53章 鄭國渠成第55章 蒙恬第53章 信陵君竊符第55章 蒙恬第76章 贏政?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40章 嚇死西周公第6章 聖人是用來踩的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12章 灰頭土腦第14章 拜上將軍第31章 血染大漠(三)第5章 百越平定第53章 天上掉餡餅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37章 烏合之衆第35章 出爾反爾第62章 出兵西域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58章 帝王之師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50章 層層施壓第86章 敵變我變第88章 異人定計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12章 欺上門來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38章 圍困(中)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上)第42章 都江堰成第3章 出兵嶺南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9章 冒頓之計第41章 罵死君王后第29章 諸部動向第32章 玉夫人第49章 決戰鄭國渠第59章 全軍出擊第5章 大勢已成第48章 打劫呂不韋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9章 斬盡殺絕第44章 滅楚之策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27章 匈奴第32章 玉夫人第47章 力壓呂不韋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81章 奸臣是這樣煉成的第50章 層層施壓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10章 東進?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41章 高踞上位第一o七章 啓程回國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下)第33章 清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46章 翻雲覆雨第48章 天下共譽第1章 冒頓第25章 毛遂第36章 出兵滅周第一o九章 十強誕生第10章 呂不韋(上)第2章 九鼎之重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79章 郭開第9章 相信異人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42章 都江堰成
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60章 朱亥神威第49章 拓地千里第9章 異人之怒第13章 他在示威!第8章 革新舉措第51章 十二金人原型:翁仲第49章 信陵君入趙第8章 造紙術第29章 逼債第47章 出兵西征第9章 打劫第32章 學館成(上)第31章 凡我華夏,皆兄弟!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94章 正中下懷第29章 項燕獻計第59章 全軍出擊第一o七章 冤家路窄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38章 圍困(上)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54章 楚王之怒第53章 鄭國渠成第55章 蒙恬第53章 信陵君竊符第55章 蒙恬第76章 贏政?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40章 嚇死西周公第6章 聖人是用來踩的第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12章 灰頭土腦第14章 拜上將軍第31章 血染大漠(三)第5章 百越平定第53章 天上掉餡餅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37章 烏合之衆第35章 出爾反爾第62章 出兵西域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58章 帝王之師第80章 毛遂劫楚王第50章 層層施壓第86章 敵變我變第88章 異人定計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12章 欺上門來第18章 秦軍攻城(中)第38章 圍困(中)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上)第42章 都江堰成第3章 出兵嶺南第67章 人才爭奪戰第9章 冒頓之計第41章 罵死君王后第29章 諸部動向第32章 玉夫人第49章 決戰鄭國渠第59章 全軍出擊第5章 大勢已成第48章 打劫呂不韋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9章 斬盡殺絕第44章 滅楚之策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27章 匈奴第32章 玉夫人第47章 力壓呂不韋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34章 困獸之鬥(上)第81章 奸臣是這樣煉成的第50章 層層施壓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10章 東進?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41章 高踞上位第一o七章 啓程回國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下)第33章 清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46章 翻雲覆雨第48章 天下共譽第1章 冒頓第25章 毛遂第36章 出兵滅周第一o九章 十強誕生第10章 呂不韋(上)第2章 九鼎之重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79章 郭開第9章 相信異人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42章 都江堰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邵阳市| 兴业县| 延长县| 汉寿县| 特克斯县| 建宁县| 淳化县| 密山市| 绍兴县| 乐昌市| 冕宁县| 怀安县| 柏乡县| 大港区| 安塞县| 平邑县| 宁津县| 卢龙县| 镇原县| 绥江县| 长汀县| 大兴区| 临泽县| 鄱阳县| 龙里县| 松原市| 壶关县| 鸡西市| 翼城县| 长汀县| 杂多县| 长顺县| 莱西市| 英超| 静海县| 屏山县| 水城县| 手游| 青田县|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