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帶領大軍完成登岸的呂子隨即將登岸的消息傳遞出去,相信不日便會到達翹首以盼的武安君的手中。此時充分掌握地圖的好處得到徹底地彰顯,當?shù)厝司谷粵]有一人發(fā)現(xiàn)趙軍的大後方突然出現(xiàn)兩萬多人的秦軍部隊。
按照當初的約定,呂子需要等待從秦軍大營那邊傳回的消息。這也算是準備進入實質行動的最後一道命令,畢竟當時的通訊系統(tǒng)不敢讓人恭維。這邊發(fā)現(xiàn)緊急情況馬上彙報,然後等主帥的消息。果真如此,估計能等到天荒地老。
擔任重頭戲的這支秦軍就埋伏在山林之中,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護讓他們始終沒有暴露。這就給整個戰(zhàn)役提供了堅實的支持,最終讓秦軍在上黨戰(zhàn)役中一局定乾坤。
李信在軍中也沒少聽到過關於武安君的一些傳聞,再加上曾跟過白起一段時間讓他對此傳說也是深信不疑。以他對呂子爲人的瞭解,也就知道呂子跟白起完全不是一路人。
等消息的這幾天裡,李信一直想找個人說道說道。有話不說出來,是會憋出毛病來的。他的父親就在軍中,卻因爲各自身份的原因導致兩個人好象並不熟。去找老爺子說話,一想起來就感覺頭大如鬥。再加上崇尚軍功的老一輩都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借此光宗耀祖,讓他更不敢在此時去找罵。
因爲不捨得離開呂子,孫十三和李信在軍中都沒有正式去領官職。就算兵部裡有他倆的軍官檔案,沒有公佈出來的就不能作數(shù)。你說你現(xiàn)在已經是百夫長,好!我信!證據(jù)呢!?
憋不住的李信就去找熟悉的孫十三說話,卻被人家不理不睬曬衣服。說急了,孫十三乾脆跟李信談馬。你說!這完全就是兩個概念的東西嘛!
當夜晚再度降臨,吃飽的呂子照常拿出兵書戰(zhàn)策研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最近的風頭應該逃不走,現(xiàn)在只能當好這個暫時的將軍了。正所謂,臨陣磨槍不快也光。趁著還沒交上手,抓緊時間學習還是必要的。
李信偷偷摸摸來到主將的大帳,讓值守的軍官下去休息。至於擔心主將的安全,你完全不用擔心的。本將軍昔日可是負責王宮安全的侍衛(wèi)郎,大王的安全都是咱照應著的呢!
擊此之道,阻陳而壓之,衆(zhòng)來則拒之,去則追之,以倦其師,此其勢...呂子聽到帳外傳來竊竊私語,放下手中的兵書看向門口。
“誰在外面喧譁!?”話音未落,就見李信鬼鬼祟祟地走進來。
說實在的,臨陣磨槍這事也是被迫的。若不是形勢所迫,呂子纔不會去看兵書呢。此時見是李信走進來,正好給自己找個不用讀書的藉口。招手讓這位大內侍衛(wèi)郎進來,示意有事坐下說。
聽到主將說出的意思,李信頓時把心放下大半。看看被呂子放在桌上的竹簡,也是暗暗好笑。此刻若是可以不參加這場戰(zhàn)役,你早就尋個藉口遁逃了!如何還會坐在這看書!?
大帳內並未外人,李信也就不再矜持(古時是指手持儀仗矛,而非現(xiàn)在指的是舉止有度的小女子)。大大咧咧地找個地方坐下,順手摸起壺給自己倒水。
說書人喝水,一般都是要準備大講特講的。閒得蛋疼的呂子正想聽會兒評書轉移下思路,於是轉身回去坐定靜待下文。
李信清清嗓子,開始講述關於武安君的一些傳聞。傳聞一般都是指街頭巷尾不能入正文的話題,有時是禁受不住時間的考驗的。
呂子接觸到的都是具有官方檔案性質的資料,其中自然不會有這些所謂的道聽途說。此時也是頭一次聽說,也就表示願意洗耳恭聽。
其中的一個傳聞,就是武安君在攻克某諸侯國一座城池後的所作所爲。破城的白起命令軍隊進城後雞犬不留,他手下大將本著上天有好生之德去找大將軍說理。
你猜白起當時是怎麼回答的!?他說城中守軍若不是因爲有老百姓的支持,也就不會堅守如此長的時間。正是由於這個原因,也就導致我秦軍驍勇之士死傷數(shù)千人。此仇若是不報,以後如何還好意思再統(tǒng)御衆(zhòng)軍作戰(zhàn)!?
李信說完以後偷著看看呂子的臉色,便閉住嘴不再言語。
呂子並未馬上接話,李信剛纔所說的這個傳聞裡的兩個主人公,他其實都認識。一個是白起,另外一個就是他自己。也就在那天的夜裡,他曾親眼見過以人頭論戰(zhàn)功的秦卒們把所有的功勞都隨著他們的將軍一同埋於地下。
到底什麼纔是對的!?什麼纔是錯的!?這個複雜的命題,恐怕下去幾萬年都論證不出來吧?
呂子其實最不希望在上黨見到白起當主帥,他更希望還是王齕爲帥。可讓他又不得不去接受現(xiàn)實的是,此戰(zhàn)非白起不能爲之。
“李將軍!你認爲如何評判戰(zhàn)爭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
李信認真琢磨了一會兒,答道:“戰(zhàn)爭不論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其實都是人性的泯滅。我大秦若想恢復昔日周制的天下,唯戰(zhàn)爭手段不能實現(xiàn)之。也許結果纔是最重要的,可以讓後人幸福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就是正義的!殷商不仁,便有武王伐紂。天道往復,周而復始。有道利用戰(zhàn)爭討伐無道,便是正義之戰(zhàn)!”
關於殷商是不是果然如歷史中記載的那樣不仁,此事其實還有待商榷。而據(jù)史料記載,商紂王並未如傳聞中的那樣殘暴不仁。至於那個敗壞朝綱的妲己,恐怕更多的是後人加進去的吧。
呂子此時並不想岔開話題去討論那些早已迷失在歷史長河裡的真相,所以並未跟李信提及有關於商紂王其實是位明君的話題。再說,自己當前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還沒搞明白呢!
至於那些未來的歷史記錄,天知道會如何去記錄此時此刻的秦國。統(tǒng)一戰(zhàn)爭留下的,恐怕更多的是徹骨的仇恨。那些歷史記錄者會把秦國上上下下都說成是邪惡的,就象當初的商紂王那樣被說成是一個暴君暴民的時代吧!而那些曾經爲華夏統(tǒng)一之戰(zhàn)去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們,隨之都會泯滅於歷史之河,也許最終會變成助紂爲虐的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