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9章 湖州釐捐局

得到了黃宗漢支持,並獲得‘督辦湖州釐捐局事宜’這個名頭後,林哲很快就是開始了行動。

幾乎是得到黃宗漢的批文當天,他就是在自己的營部裡掛起了‘湖州釐捐局’的招牌,並親自任督辦。

有意思的是,已經連上數道摺子彈劾林哲的湖州知府曲勝潮被黃宗漢任命爲‘湖州釐捐局會辦’。

對於黃宗漢的這個任命安排,林哲雖然心有不滿,但是也知道這是黃宗漢的一種權術平衡,畢竟林哲自己只是空有候補道這個頂戴,但是卻沒有本官實職,而餘姚縣勇營督辦只是一個臨時性的差遣。

要想獲得湖州府上下官紳的支持,就得需要曲勝潮這個知府的配合。

當然了,爲了避免釐捐局的錢被湖州府官府挪用,黃宗漢明確指示,該局所得一律用於餘營軍需,不得挪作他用。

林哲考慮到自己本身事務繁忙,也不可能親自處理釐捐局的全部事務,爲了防止釐捐局的日常權力被曲勝潮掌控,他又是提議讓餘姚縣勇營的營務官畢餘同兼任釐捐局的幫辦。

清朝的各種督辦、會辦、幫辦、協辦、坐辦等是有著明確的上下級之分,督辦是一把手,會辦算得上是二把手,而幫辦的話,在沒有會辦的情況下算是二把手,如果前頭有會辦,那麼只能是三把手了,至於協辦和坐辦的地位又要更低一些。

除了把畢餘同調入釐捐局外,林哲同時還從營部抽調了衆多人手進入釐捐局任職。

這樣一來,這湖州釐捐局的架子算是搭了起來,次日,林哲就是邀請曲勝潮過來營部商討釐捐局事宜,同時參加商討的自然還有幫辦畢餘同。

“這釐捐一事,江蘇那邊已經有了現成的例子,我們可以仿效他們的章程,再根據我們浙江湖州這邊的情況進行一些細節的調整,比如江蘇那邊主要是對米糧徵收釐捐,但是湖州這邊的話,米糧不多,但是湖州的生絲卻是聞名海內外,所以我們的釐捐徵收,主要還是要集中在生絲這一塊上!”

林哲對後世的湖州不熟知,但是到這個時代後卻是對湖州,尤其是湖州生絲那是非常熟悉的,爲什麼?

因爲林家就是做生絲生意的!

生絲乃是林家商行的主業,林哲辦團練之前的那幾個月也是苦心瞭解過家族的生絲產業,並提出了開辦機器繅絲廠等建議,這個過程裡自然是對湖州的生絲有所瞭解。

作爲當代中國最著名,同時也是產量最大的生絲產區,湖州的生絲一直都是名聲不小,而且產值相當高,林家就在湖州的南潯以及其他各縣鎮普遍開設了貨棧、商行,主要是收購蠶繭,手工繅絲等,然後把成品生絲銷往國內外。

所以要在湖州搞釐捐收商稅,這頭一個肯定得瞄準生絲產業!

只要把這生絲產業的厘金給收上來,還怕養不了區區幾千人的軍隊?

曲勝潮聽著林哲的話,雖然他對林哲心有不滿,但是不得不佩服林哲的眼光的確獨到,這爲了籌集軍費,連仿效江蘇那邊開辦釐捐的辦法都能夠想出來,更加敢直接提出來並實施,這份膽魄還是常人所沒有的。

曲勝潮雖然對釐捐局也有著顧慮,害怕此事搞得不好容易得罪士紳,更害怕引起湖州商人的反彈,但是他更害怕林哲和上次一樣,直接向湖州富紳攤派軍餉。

說實話,林哲到了湖州後,名聲並不怎麼好,尤其是之前大肆敲詐當地大戶引來諸多人的反彈,不少人包括曲勝潮在內已經上書多道彈劾林哲了。

但是礙於林哲的的強勢,曲勝潮他們也是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是心裡一邊罵著一邊忍著。

然而更有意思的是,他們雖然想要對林哲非常不滿,但是如果林哲真的要走,估計他們還得拉下臉皮來求著林哲不要走?

爲什麼?因爲林哲一走,萬一太平軍南下進攻湖州,他們也不用活了,太平軍每攻克一個地方都會做同一件事,那就是大肆屠殺當地的士紳階層。

所以那些老百姓們興許不害怕甚至期望太平軍打過來,但是士紳階層絕對是不會希望太平軍打過來的。

總之現在湖州的官紳階層現在對林哲的感受是非常複雜的,他們就像嬌滴滴的慾女被林哲強行上了一樣,一方面是哭喊掙扎試圖反抗,另外一方面又不捨這種充實爽快的感覺。

如今林哲搞這麼一個釐捐局,雖然對他們也有著極大的影響,但是總比被林哲天天敲砸勒索好的多。

曲勝潮在這場碰頭會的簡短會議裡,並沒有多說什麼,不說同意林哲的那些措施,但是也沒有說話反對。

對曲勝潮的反應林哲不在乎,反正他也沒有指望著曲勝潮幫自己,只要他不添亂就夠了,再者林哲也知道給曲勝潮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添亂,因爲湖周邊釐捐局不僅僅是林哲的事,同樣還是黃宗漢的事。

黃宗漢也是想著如果辦成了,不僅僅能夠解決餘姚縣勇營的軍費,後續黃宗漢還打算在全浙江推廣,都時候就可以湊集更多的資金用於方方面面,緩解浙江目前的龐大財政壓力。

這種情況下,曲勝潮如果想要搗亂,不用林哲動手,黃宗漢就會直接出手教訓他。

湖州釐捐局掛牌後,林哲首先是把原先自己私設的諸多關卡移交到釐捐局,同時在湖州全境內增設部分關卡,對過往的所有商旅貨物收取厘金。

同時也對各行各業的商鋪收取‘坐釐’,有著官方的支持,有著餘姚縣勇營的槍炮做保證,雖然釐捐制度剛頒發就引來了不小的反彈,不少商人甚至直接抗稅,但是經過幾次的逮捕鎮壓後,順利平息了反彈,從而讓湖州釐捐局的收稅行爲走上了正規。

而當林哲在湖州搞釐捐局,爲解決自家軍費缺口而努力的時候,餘姚縣勇營派回到紹興各縣招募兵員的軍官們也是忙綠著。

紹興府上虞縣,昔日平靜的城門口位置此時排起了長龍,一個年約二十,手持摺扇,身穿長袍的年輕人面露不解,問著身旁的另外一個同樣年約二十,身穿長袍的年輕人:“周兄,前面發生什麼事了?怎麼那麼多人?”

那周姓男子道:“你不知道?”

但是很快又是露出一副醒悟的神情:“哦,我倒是忘了,安兄你這些日子都在苦讀,不知道也正常!”

他繼續道:“前頭乃是餘姚縣勇營在募兵!”

安姓男子面露疑惑之色:“餘姚縣勇營?就是餘姚林哲搞出來的那個縣勇營?怎麼會跑到我們上諭來募兵?而且還招那麼多人?”

餘姚縣勇營他前幾個月也聽過,據他所知是餘姚那邊搞的一個地方縣勇,由余姚首富林家少爺林哲牽頭搞的,而地方縣勇這種事對於當代來說不算什麼稀奇事,上虞縣裡的很多士紳地主都是搞起了鄉勇之類的。

但是可沒有聽說過還需要跑到外縣去招募兵員,而且看眼前這規模,這招募的兵員應該不少,要知道尋常鄉勇也就幾十人,頂天了幾百人而已,而且一般都不是脫產的職業兵員,大多都是由農夫臨時兼職。

旁邊的周姓男子顯得對時事要了解的多一些:“這個餘姚縣勇營可是和那些鄉勇不一樣,此外那林哲率軍北上湖州,聽說是連戰連捷,以千餘士卒連潰上萬賊軍,斬首兩千餘,嘖嘖,據說連朝廷都被驚動了!”

“哦,此事當真?”安姓男子露出好奇之色。

“自然是真的,我聽家裡從湖州傳來的消息,說是餘營移交給廣德那邊的俘虜都有千人之數!”

說到這裡,他想起了什麼一樣,然後道:“對了,餘姚石瑯翼你還記得吧,就是前幾年和我們一起在青林書院讀書的那個?”

周姓男子點點頭:“他我到還是記得!”

“他連考多年都沒能考上,今年就棄筆從戎了,這去的就是餘姚縣勇營!周姓男子說起石瑯翼的時候,露出了一絲羨慕的神色:“據說他在湖州連戰連捷,迄今不過數月就已經在林哲麾下榮升六品千總!”

安姓男子聽罷嘆了口氣:“他的才華是有的,可惜這幾年運氣不濟,不然早就和你我一樣考上生員了。不過現在也好,投軍也不失爲一條妥當的路子!”

話語間雖然嘆氣,但是依舊帶有一絲對武將的輕視,也是,數百年來文官對武將的鄙視那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能夠走上科舉之路,誰會去投軍當丘八啊。

然而這話在旁邊的周姓男子聽來卻是讓他略微皺眉,爲什麼,因爲他不日將要奔赴湖州。

周姓男子名爲海京,紹興上虞縣生員,今年二十五歲,這個年紀雖然算得上舉業有成,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以他的經論水平考個秀才已經是非常勉強了,之前縣學數次考覈都是名列末等,這個成績根本就不用指望去考舉人,更別說進士了。

他和石瑯翼相交匪淺,石瑯翼投軍後也和他通過數次信,而不久前他接到了石瑯翼的信,信中勸他去餘姚縣勇營,說如今餘姚正值擴軍用人之際,如果周海京願意來餘營效力,那麼他將會親自爲他向林哲舉薦。

不過這事他沒有對安姓男子說,一方面是他知道安姓男子一心在舉業上,知道後怕是要勸自己,而另外一方面其實他自己心裡也有些疙瘩,雖然說棄筆從戎聽上去是很有愛國情操的事,但實際上在這些年輕士子心中,如果不是科舉無望,誰會跑去投軍混官身啊!

臉面有些掛不住的周海京選擇了沒說!

不過次日,他還是收拾了行囊然後踏上了北上之路,他要去湖州!

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47章 入城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173章 馮寶才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1章 團練大臣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35章 李平桐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68章 布拉鎮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98章 都是瘋子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章 土匪危機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91章 進城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92章 作秀第649章 海軍革新
第454章 大封功臣(一)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653章 新式步槍選型第500章 八年甲艦試驗艦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47章 入城第260章 騎兵追殺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179章 渡江北上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424章 理想和現實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571章 鐵路網的野心第307章 騎兵出擊第173章 馮寶才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295章 炮臺和火炮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51章 團練大臣第550章 夏威夷戰事再起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8章 太平軍的反擊第635章 李平桐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79章 主政一方第106章 大勝而歸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130章 打到鎮江去第八十八 掌增援湖州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100章 太平軍的戰壕第668章 布拉鎮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397章 史榮椿的抉擇第582章 新艦招標第97章 城頭激戰第577章 馬政雜談第211章 三國領事來訪第143章 舉旗造反第351章 改革和掙扎第165章 石達開的艱難抉擇第127章 步步緊逼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108章 主動出擊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114章 最後的齊射第259章 把李鴻章帶回來第510章 扶爛泥上牆第98章 都是瘋子第154章 戰火再燃第249章 一追一逃第588章 畸形的社會第697章 前無畏戰列艦時代第699章 海軍軍備競賽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645章 李平桐下獄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539章 起錨迎戰第192章 選秀和國本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463章 編修清史第419章 移民屯邊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216章 戰爭風暴來臨第67章 協防上海第2章 土匪危機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156章 圍點打援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78章 兵臨廣州第239章 獅子大張口第388章 北平大亂第484章 薛煥入閣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554章 四國條約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144章 討胡滅賊檄第391章 進城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518章 工商稅務改革第349章 官督商辦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450章 工業基礎第537章 備戰英艦隊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706章 凌晨海戰第281章 黃以典再現第261章 李鴻章的戰俘生涯第197章 恩科放榜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493章 初臨北平第592章 作秀第649章 海軍革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里县| 佳木斯市| 晋江市| 绥棱县| 吉木萨尔县| 金川县| 张家港市| 嵩明县| 南京市| 三门峡市| 扎囊县| 屏东县| 通辽市| 荣昌县| 双柏县| 周至县| 台北市| 龙陵县| 毕节市| 桂平市| 九寨沟县| 台东县| 柳州市| 怀化市| 湖南省| 遂平县| 抚远县| 涟水县| 乃东县| 五莲县| 芦溪县| 罗源县| 静安区| 镇巴县| 封丘县| 孙吴县| 仁怀市| 盐山县| 措勤县| 临城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