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另尋法子
眼瞧著康熙爺又要發(fā)火兒,玉琭不急不躁的上前,只拉著康熙爺輕聲道了句:“爺?shù)臉幼咏形业暮⒆佣己ε铝恕!?
這話一說,康熙爺?shù)男目谙袷潜患櫫讼滤频模龅鼐托沽藲猓囍樌瘳f去裡頭躺著些,撫了撫玉琭還尚且平坦的小腹,壓著聲兒憤憤一句。
“你個小東西也來氣朕,以後可得好好讀書,萬不能跟大阿哥學。”
玉琭失笑,將手疊放在康熙爺?shù)氖直成希浿晝禾婧⒆踊兀骸盎拾敺判模瑑撼级ㄈ怀鱿ⅲ粴q開口說話,兩歲就能作詩寫文章,三歲就能考作狀元郎,四歲就能帶兵爲皇阿瑪大殺四方、、、、、、”
玉琭一直列舉到孩子六歲,可再往後就沒話可說了,六歲就走到人生巔峰了,就是寫小說都不敢這麼寫的,康熙爺這會子也做不來什麼氣惱的神色了,只是撫著玉琭的小腹有些壓不住笑意,明白了玉琭此番話的用意。
“是朕對阿哥們沒耐心了些,可朕想想朕小時候,自開始啓蒙,哪天沒用功讀書練騎射?雖是也總唸叨著苦,天不亮就要起身讀書,若背不會書或是字練的不好還得挨手板子,疼得連筷子都捏不住。”
“可朕再怎麼唸叨著苦,也沒像是大阿哥這般態(tài)度不端過,大阿哥又不是真愚的,他就是不喜歡讀書,可身爲皇子連大字都不識一個豈不叫人笑話,還想著爲朕分憂呢,他立足都難。”
“他是朕的長子,他若不爭氣又如何給下頭的弟弟們做榜樣,皇子的身份能保他一輩子衣食無憂,可也僅僅只是如此了。”
康熙爺嘆著,此時他不是一個皇帝,同天下的父母一般,皆是對孩子的以後憂慮非常,有道是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大阿哥若是秉著這般態(tài)度長大,可就難改了。
玉琭拉著康熙爺挨著她坐下,她也不著急開口說什麼,給人沏了盞茶奉上去這才細細開解幾句。
“小孩子哪兒有爺想的那麼複雜,他不過是格外喜歡騎射罷了,比之讀書,他定然是覺得騎射更有用些,這纔對讀書不甚重視,爺只要叫大阿哥知道讀書同騎射一般重要就夠了,屆時甭管喜歡不喜歡他都不會再輕視了讀書。”
康熙爺怎能不知這個理兒,可他罵也罵了,打也打了,這孩子就是死活不改,一門心思就鑽到騎射上了,若這般長大,豈不成了個頭腦簡單的武夫。
“朕法子都用盡了,除了發(fā)火兒就沒旁的法子了。”
玉琭忍不住笑笑,心說以後康熙爺還有得惱呢,歷史上他只是兒子就有二十多位呢,只一個大阿哥就爲難了可不成。
“怎麼沒法子了,都說了大阿哥是孩子了,想不了那麼多,爺說得再多孩子認知也有限,他是不明白爲何一定要讀書的,既是如此,那就直接叫他看看不讀書的後果,便是做將軍也不僅是靠著武藝呢,還得靠著頭腦才能打了勝仗。”
“處置軍務、軍機往來,哪一樣不是做將軍的經(jīng)手,連字都不認識連信件也看不明白,這仗如何能打明白呢?爺不妨就順著他多說些引導著,不消得您說讀書如何要緊,他自個兒就知道了。”
說心裡話,大阿哥又不是她的孩子,玉琭巴不得大阿哥不愛學不爭氣呢,這樣也省得大阿哥妨礙她的孩子了。
可歷史上大阿哥沒出昏招兒之前可是大清的巴圖魯,是康熙爺極看重的長子,如此,大阿哥端正態(tài)度是早晚的事兒,或是被康熙爺打著改了,抑或是自己開竅了,總歸就是沒她的話,大阿哥也早晚步入正軌。
既是如此,那爲何不賣個好去。
若她的法子不見效也無妨,康熙爺不也爲難著,若是能見效,以後康熙爺每每想起大阿哥小時候調(diào)皮氣人的時候,都能念她的一份好,她又不圖惠貴人和大阿哥能如何報答她,她圖的是康熙爺呢。
雖眼下康熙爺?shù)男脑谒@兒呢,但誰又能說清楚以後的事兒,康熙爺女人多了孩子多了,不論喜歡與否康熙爺都不能不理會著,心自然就分得多了。
以後就是比誰的孩子更拔尖兒,誰更能爲康熙爺分憂了,康熙爺每日忙碌著政事,已然是夠費心費神了,自然喜歡同省心的叫他愉悅的人相處。
立人設可不就是潛移默化的事兒,且等著以後想跟人爭了再表現(xiàn),可沒機會叫她表現(xiàn)了。
康熙爺聽玉琭這話果真一片恍然,連連誇著:“還是你有法子,惠貴人若有你一般的通透就好了,就大阿哥這事兒惠貴人幾次尋朕,皆是替大阿哥求情,叫朕看在大阿哥年紀小再寬容些。”
“可慈母哪兒能是惠貴人這樣慈的,真真是要將大阿哥給慣壞了,好在大阿哥沒養(yǎng)在惠貴人跟前兒,然阿哥所教養(yǎng)嬤嬤們規(guī)矩太多,也養(yǎng)不出活潑孩子,朕唯信你,屆時就叫咱們的孩子在你跟前兒長大,待該啓蒙了,再搬去阿哥所也使得。”
能得了康熙爺這話倒也是意外之喜,不過玉琭面上卻是不顯,只是玩笑一句:“對著自己千辛萬苦生下來的孩子,我大抵也得是個不弱於惠姐姐的慈母,屆時爺可別對我失望纔是。”
康熙爺又輕輕撫了撫玉琭的小腹,眼中盡是期待:“你若嚴朕便慈些,你若慈朕便嚴些,不怕教不好孩子的。”
說笑罷,午間二人一道用了膳,康熙爺也不耽擱,這便叫人將大阿哥叫過來,也不提上午的事兒了,康熙爺只言叫人帶著大阿哥去兵部走走瞧瞧。
“你既是喜歡騎射,阿瑪也不逼你讀書了,打今兒起你不必再去上書房讀書,只管跟著恭親王去兵部瞧瞧看看,若是合適,便在那兒歷練著,不過既是阿瑪對你妥協(xié)了,你也不能喊累喊苦,不能輕言放棄。”
“待諸位大人沐休了,你別閒著,如今戰(zhàn)中,京中涌來不少流民,朕已著順天府人手領了安置流民的差事,你也幫不得什麼大忙,便代朕各處瞧瞧看看,每日回來給朕說說外頭的事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