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九章 歷史走向

結束商談後,司馬尚當即便命令軍中一名原先參與過邊境貿易的旅帥挑選幾十名軍士,帶著大量的糧食布匹瓷器等草原上緊缺的貨物和自己寫給邊關守將、部落族長的親筆信北上而去。

同時利用秋播的季節,緊急調遣三城軍隊搶佔農時,開墾荒地就地屯田。

待到次年麥收時節,略一統計僅僅屯田所獲之糧便足夠軍需且有所結餘。

而且此時進進出出饒陽商隊也早已不再是一支,司馬尚所派出的第一支商隊貿易歸來之後,僅僅憑藉十幾車在中原地區司空見慣的商品,竟然換回了50頭牛,100只羊和20匹駿馬,獲利近10倍。

吃到甜頭的子嬰在和司馬尚商議後當即組建了十隻商隊,同塞外部族進行貿易。

自然原先的一個小部族,已經很難撐得起如此的貿易量,不過再其牽線搭橋之下,長城周邊數個與其交好的小部族紛紛加入了同饒陽方面的貿易關係。

所運回的牲畜,一部分直接留作軍糧給軍士們增加營養,另一部分除駿馬外再派人販賣到齊燕魏等國,直接換取糧食布匹等物料運回。

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南北貿易的利益鏈條,而饒陽則居於其中扮演了貿易中心和週轉地的角色。

對外貿易的豐厚收益和屯田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讓子嬰第一次有了足夠的底氣去發展軍力,改善民生。

軍隊的伙食標準上去了,甚至哪怕是個小兵都能每日見到肉腥。在子嬰的提議下,在充足物質基礎的保障之下,神州軍訓練時的的任務量也是隨之瘋長,每名軍士的耐力和體力都有顯著提升。

趙國崛起靠的便是獨步天下的騎兵,隨著饒陽積蓄的馬匹的增加,饒陽騎兵數量也不斷的上升。在司馬尚這個當世騎兵大家的帶領下,神州鐵騎的作戰能力足可與趙國精騎對抗一二。

而處在兜裡有糧心不慌狀態的子嬰也大筆一揮,將饒陽、貍陽、武垣的賦稅定在了三十稅一,這個中國古代歷史上最低的稅率上。

這一舉動更是讓子嬰在民間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在戰國這個奴隸制剛剛瓦解,封建制度剛剛開始鞏固的朝代,能夠擁有自己的土地已經是平民夢寐以求的事情了,而當時的稅負普遍較高,甚至在一些貴族的領地之內,佃農需要將收入的一半以上繳納稅負。

從來沒有任何一名封君將自己封地的稅率定在如此低的標準之上,也更沒有一個貴族動用軍隊幫百姓抗旱救災。

老百姓的要求並不高,只要能吃飽飯便可,歷史上揭竿而起之時無不是餓殍遍野民不聊生之際。誰對他們好,他們都記在心裡,掛在口上。

慢慢的子嬰在三地百姓口中有了一個“賢君”的稱呼,並慢慢地向周邊流傳。以至於周圍城池一些流民,聽曉之後紛紛攜家帶口,遷往子嬰的名下的三座城池。

對於前來投奔的流民,子嬰吩咐有司好生安待,發給糧食種子,令其自行開荒。

反正戰國這個時代,別的不多,就是荒地多。而經過幾十年的戰亂,各國比拼的除了經濟實力便是人口基礎,有人才有軍隊,所以對於遷往三城的百姓,子嬰是非常歡迎的。

時間一轉眼便過去了六年,在這六年的時間裡神州軍騎兵已達五千之衆,剩餘的五千步兵也都仿照當年魏武卒的標準身著重甲,並在保障營養的基礎上勤加訓練,戰鬥力絕不亞於當世任何一支步卒,至於車兵在子嬰的提議下則直接淘汰掉了。

六年裡秦趙之間的戰爭一次比一次殘酷,每一次都是屍橫遍野,兩國都損失慘重,然而趙國的國力在長平之戰後三十年裡,無論是兵員還是糧食,都已經到了無以爲繼的地步,而秦國雖然也有所折損,但是秦國的戰爭恢復能力在成都平原和漢中平原兩大糧倉的支持下絕不是趙國能夠所比擬的。

而趙國已經沒有足夠的國土縱深去恢復國力,只能是日漸衰落。

悼襄王九年的那場戰爭裡趙國基本丟失了邯鄲以西和以南所有領土,只能憑藉外圍的長城和僅存的數個衛城和強秦周旋。

而趙悼襄王本人也在這場戰爭的末段病亡,免去了亡國之君的命運。

繼任的趙王不出意外便是當年被子嬰痛打一頓的趙遷,一個娼優所生的兒子。而聲望卓著的悼襄王長子公子嘉只能在邯鄲城做一個富貴閒人。

而其後的趙王遷二年扈輒連帶麾下十萬趙軍戰死武城,趙王急招李牧南下救援,並在次年的宜安之戰中擊潰桓齮所率領的秦軍,在幽繆王四年再次在番吾打退秦軍的進攻,因功被封爲武安君!

不過歷代被封爲武安君的好像都沒有什麼好下場,蘇秦被刺殺,白起被賜死,而李牧如果不出意外過兩年也會被趙王殺死,在子嬰看來這真不是個吉利的名號。

而在這幾年裡,邯鄲朝堂多次派人急招子嬰所屬部往前線救援,但都被子嬰以各種理由恭恭敬敬的搪塞過去,總之就是一句話——“不是我不想去,實在是過不去啊。”

也確實和子嬰所想一樣,如此危急時刻趙王哪怕恨子嬰恨得牙癢癢,也不敢冒著邯鄲丟失的風險派遣軍隊前來討伐。

封君不聽命令也不是子嬰頭一家了,當年齊國孟嘗君在自己封地內儼然跟一個小諸侯國無異,齊王當時也沒能將他怎麼樣,關鍵還是得有自己所屬的力量,這一萬神州軍便是子嬰所依仗的力量。

在漸漸知曉了了饒陽三地的富足之後,明白了已經不可能將饒陽所屬調往前線應敵的趙王遷,轉而要求子嬰向邯鄲供應軍糧、軍械,然而這些要求被子嬰同樣一一否決。

至於邯鄲方面的憤怒,子嬰是沒有時間打理了,反正你又不能對我怎麼樣。

趙王遷五年,代郡發生大地震,從樂徐以西,北至平陰,樓臺、房屋、牆垣大半毀壞,地面裂開東西寬一百三十步的裂溝。

當子嬰聽聞這一消息時,第一反應便是趙國滅亡的腳步臨近了,如果子嬰沒記錯的話,地震之後次年便是全國範圍的*,更是沉重的打擊了趙國,又兩年之後趙國便爲秦國所滅。

想到這裡子嬰當即命令,從現在開始邊境貿易減少糧食的賣出量,並大量從周邊各地收購糧食囤積在三城。

雖然司馬尚等人很不瞭解子嬰爲何如此做,但是子嬰也未多做解釋,強令司馬尚照做便是。

總不能直接告訴司馬尚我知道明年會有饑荒吧!

第十八章 贈汝雙劍第三百九十章 我不甘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范增無奈第二百三十四章 婚事定第三百二十五章 悲喜第四百章 水下搏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相見 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巡幸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沮陽血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震驚第八十二章 南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少年刑徒第五十七章 計議第五百四十八章 巡幸計劃第三十三章 給刺客講鬼故事第五百五十章 晾上一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公主回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越犯邊第五十六章 戰果第一百零六章 比試二第八十四章 衝冠一怒第三百二十章 蒙恬遇險第三十七章 墨谷第三百九十三章 秦王即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賣身協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與臣一諾第二百二十三章 **之好?第四百八十二章 望夷宮之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支箭第二十八章 神州衛第四十二章 大野澤第五百一十七章 疲於奔命的項羽第二百六十三章 徐福出海第七十章 柏人易主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牧出山第一百六十章 驅敵衝陣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六十七章 毒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東越有變第四百零七章 第二戰場第三十三章 給刺客講鬼故事第三百零六章 風再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昧金盜嫂第一百四十三章 代寫家書第四十六章 饑民第五百四十八章 巡幸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索天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愛兵如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力能扛鼎第十三章 鮑瘋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蕭何入轂第一百八十章 隨波而去第五十三章 計中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九族歸一第九十九章 國家大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救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斬殺第四百零三章 十幾個姑娘第四百三十七章 生死第三章 驚懸一線第四百一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五百一十三章 井陘塞易主第五十四章 矛與盾第三百一十三章 女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追殺第五百二十二章 北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生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忠直之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關東形式第四十三章 彭越第四百九十四章 曹無傷的疑惑第五百六十一章 跳板第四百一十三章 秦越一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陡門第四百一十四章 實施方案第二百八十五章 悲慘身世上架了第五十四章 矛與盾第五百三十七章 草原亂了第六十六章 半塊玉佩第十二章 痛毆太子第二百七十章 湘君第五百二十六章 斷尾求生第一百零三章 雪姬第四百零八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饑民第二百六十九章 觸怒第五百一十六章 你識字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臣有兩請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間春色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臨淮陰第二百四十一章 遊歷四方第五百一十二章 攻塞第四百九十一章 兵出武關第三百九十九章 水底第五百五十三章 七軍逐塞北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坑冒頓第四十一章 替趙人行賄
第十八章 贈汝雙劍第三百九十章 我不甘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范增無奈第二百三十四章 婚事定第三百二十五章 悲喜第四百章 水下搏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相見 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巡幸計劃第五百三十五章 沮陽血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震驚第八十二章 南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少年刑徒第五十七章 計議第五百四十八章 巡幸計劃第三十三章 給刺客講鬼故事第五百五十章 晾上一陣第一百八十七章 公主回來了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越犯邊第五十六章 戰果第一百零六章 比試二第八十四章 衝冠一怒第三百二十章 蒙恬遇險第三十七章 墨谷第三百九十三章 秦王即我第一百七十三章 賣身協議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與臣一諾第二百二十三章 **之好?第四百八十二章 望夷宮之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一支箭第二十八章 神州衛第四十二章 大野澤第五百一十七章 疲於奔命的項羽第二百六十三章 徐福出海第七十章 柏人易主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牧出山第一百六十章 驅敵衝陣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夜第三百六十七章 毒計第四百一十二章 東越有變第四百零七章 第二戰場第三十三章 給刺客講鬼故事第三百零六章 風再起第四百九十八章 昧金盜嫂第一百四十三章 代寫家書第四十六章 饑民第五百四十八章 巡幸計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大索天下第一百四十七章 愛兵如子第四百六十八章 力能扛鼎第十三章 鮑瘋子第三百二十一章 回馬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蕭何入轂第一百八十章 隨波而去第五十三章 計中計第二百一十三章 九族歸一第九十九章 國家大事第四百二十六章 救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斬殺第四百零三章 十幾個姑娘第四百三十七章 生死第三章 驚懸一線第四百一十五章 自知之明第五百一十三章 井陘塞易主第五十四章 矛與盾第三百一十三章 女人心第五百四十章 追殺第五百二十二章 北上第四百三十七章 生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忠直之人第四百八十七章 關東形式第四十三章 彭越第四百九十四章 曹無傷的疑惑第五百六十一章 跳板第四百一十三章 秦越一家第三百七十八章 陡門第四百一十四章 實施方案第二百八十五章 悲慘身世上架了第五十四章 矛與盾第五百三十七章 草原亂了第六十六章 半塊玉佩第十二章 痛毆太子第二百七十章 湘君第五百二十六章 斷尾求生第一百零三章 雪姬第四百零八章 渡河第四十六章 饑民第二百六十九章 觸怒第五百一十六章 你識字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臣有兩請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間春色第二百五十四章 再臨淮陰第二百四十一章 遊歷四方第五百一十二章 攻塞第四百九十一章 兵出武關第三百九十九章 水底第五百五十三章 七軍逐塞北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坑冒頓第四十一章 替趙人行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大渡口区| 巴林右旗| 射洪县| 讷河市| 乐至县| 玉龙| 桃园县| 郑州市| 耒阳市| 昌都县| 子洲县| 崇信县| 延寿县| 秭归县| 蚌埠市| 石城县| 青岛市| 聊城市| 旌德县| 滁州市| 襄垣县| 子洲县| 遂宁市| 蚌埠市| 虞城县| 钟祥市| 如皋市| 隆德县| 舞钢市| 玉树县| 天峻县| 焦作市| 兰坪| 十堰市| 黄大仙区| 南丹县| 江西省| 庐江县| 腾冲县|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