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3章 韓信伐齊

楚軍兵敗鴻溝。

連霸王項羽也折損於斯役。

項羽的首級屍身,被李原下令收斂起來,然後在俘虜中覓了幾個曾經的項軍親卒,護送著往彭城去。可以想見,當項羽的屍體被送到楚都彭城,會激起怎樣的滔天巨浪,失去摯天支柱的西楚,勢必會陷入到劇烈的動盪之中。

生前。

是彼此相向、不死不休的對手。

死後。

那就是兩個世界、漸行漸遠的陌途。

至於項羽在自刎之時,叫喊出的刑天舞干鏚、要和李原在黃泉路上再撕殺一場的呼喝,對於心靈是二千年後科技時代,平素又根本不相信什麼鬼神之說的李原,幾乎沒有什麼威脅的意義。

黃泉路上,一路走好。

在這個亂世爭雄的時代,英雄總是唯一的,英雄也是最爲寂寞的,在沒有項羽、劉邦的曰子裡,李原的目光,將更多的關注一南一北的兩個異族的強者。

南越趙佗。

匈奴冒頓。

在王者爭霸的戰場上,永遠不會缺乏下一個的挑戰者。

——。

楚國失去了最重要的領袖。

不過,鴻溝只不過是秦與楚交戰的一處戰場,幾乎就在李原與項羽激戰正酣的同時,在北方齊地戰場上,另一場秦、楚兩軍之戰的混戰正在上演,與鴻溝的對壘不同,齊地對戰的雙方,則更趨向於用運動戰的方式,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和存在。

本來,依照項羽的設想,除了鴻溝一處與秦軍對峙外,鍾離昧的一萬餘常山軍將從趙地一帶橫掃秦境,最後從三川郡一帶渡河側擊秦軍之背後,但這一策略卻因爲季心在邯鄲保衛戰中的出色表現而終止。

除了鍾離昧軍外,楚軍中的後起之秀,也是最有可能成爲項羽接替者的項莊,率領著一萬五千餘楚軍北上齊地,試圖牽制燕地秦軍。

秦軍方面,指揮這場戰役的秦軍將領,正是駐守在燕地的名將韓信。這位楚地東海郡淮陰一帶的無賴少年,在經過了多番戰事的歷煉之後,已經成長爲秦軍中的一員多謀善斷的主將,特別是守衛燕地的這一年間,韓信在南有楚國、北有匈奴、內部又有反秦殘餘勢力的情況下,組建起了一支由三萬戰卒、二萬餘輔兵構成的秦軍燕地軍團。

這一野戰力量的存在,讓秦國在漫長的邊境線上,不需要再從九原和關中一帶調集兵力,同時,在中原一帶出現危險時,秦國還可以不從關中,而從北方開闢第二戰場,從而威脅到楚國的腹地。

這一次楚軍進攻秦國。

李原的命令一到,韓信即迅速的率領一萬二千名秦軍從薊縣南下,其餘將卒則留守在燕北,以防範匈奴人可能的偷襲,畢竟,對楚的戰事再緊迫,也沒有讓匈奴人重新竄入中原腹地來得緊要。

韓信南下之後,燕地秦軍交由半年前從九原一帶趕來的秦將楊翁子指揮,相比其他秦軍將領,楊翁子這個名字甚是陌生,不過,若是提及他的話,還應該講到秦國對匈奴作戰時最爲顯名的一個將領:蒙恬。

在那一次蒙恬率二十萬秦軍驅逐匈奴人出河套的戰役中,楊翁子擔任前軍校尉,可以說立下過汗馬功勞,若不是後來受到蒙恬事件的牽連,加上其與王離素來不睦,他的職務遠不止只是秦國邊軍中的一名偏將。

李原上一次遊巡雲中郡、九原郡,楊翁子也在邊軍諸將之中,對於這位鬱郁不得志的邊軍中堅,李原從蒙虎那裡有所耳聞,一番敘談之後,楊翁子即被李原正式的納入到了考驗將領的名單之中。

這一次調動,楊翁子算是正式脫離了邊軍系統,和蒙虎一樣成爲李原麾下的一個能征慣戰的將領。

七月中旬。

韓信軍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從易水一路殺到濟水,幾乎貫穿了楚國的北境。

也正是因爲韓信的迅猛動作,才讓項羽不得不放棄全力進攻秦國東境的策略,轉而讓項莊率一部進抵齊魯一帶,以抗衡韓信軍的進逼,面對項莊,韓信顯示出了兵法大家的泱泱氣度。

項羽徵齊整整用了五年時間,這五年裡,代表著齊國宗族勢力的田榮、田角、田橫等人此起彼伏,讓項羽一次又一次的往返在徵齊路途上,一直到田橫被殺身亡,齊地的反抗纔始稍稍告一段落。

不過,齊人對楚人骨子裡的不認可,依舊存在。

韓信在這一年裡,多次遣派斥候、間作到達齊地,並與齊地的反抗力量多有接觸,這一回南下,他可以說是蓄謀已久,早有準備。

與之相比,楚國對齊地的征服只停留在面上,不過,項莊在軍事指揮方面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面對韓信一次次的挑釁,項莊不爲所動,一萬楚軍將卒死守在濟水畔的濮陽渡口上,就是不挪動一步,這使得秦軍想要直取彭城的預想化爲泡影。

以項莊的能力,要單獨壓制人數上比自己一方多出近一倍的秦軍,著實困難了點,所以,在濟水戰事陷入僵局,項莊連續請求合兵之後,鍾離昧迅速的解了邯鄲之圍,這支楚軍也隨後加入到了與韓信作戰的序列中,兩軍楚軍形成默契,對韓信軍形成夾擊之勢。

鍾離昧以爲:鴻溝一帶距離彭城較近,又是項羽親自領軍,不說打敗秦軍,要是堅持的話,一、二個月內不分勝負是正常的事情,而相比之下,項莊的處境要危險的多,齊地的百姓本來對楚國的向心力就不強,加上韓信此人計謀迭出,項莊雖然在近二年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與韓信相比,還是要差了一籌。

面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不利局面,韓信一面派遣報信斥候告知李原,請求位於項莊軍後方的大盜彭越出兵襲擾項莊的後路,同時,秦軍改變戰法,根本不與楚軍拉開架式決戰,而是化整爲零,一支支秦軍小部隊分別下到齊地的各縣、鄉、亭,這些部隊乾的也不是燒殺搶劫的勾當,而是驅逐楚國的留守官員,扶持齊地的父老。

楚軍來勢洶洶,卻因爲找不到對手而徒乎奈何,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鍾離昧只能以小部隊對付秦軍的小部隊,但他的常山子弟對齊地的情況完全不熟悉,而項莊麾下的楚卒也一樣找不到方向。

沒有了齊人的支持,楚軍白白佔據有利地形,但無法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兩軍沿著泰山、蒙山、濟水一線小規模的戰鬥不斷。

——。

七月末。

也就在鴻溝大戰進行到最爲緊張激烈的時候,無奈之下夾擊未果的鐘離昧,在缺少糧秣、士氣低落的情況下,只得渡過濟水選擇與項莊合兵一處。

濮陽。

楚軍大營。

一場關於接下來楚軍戰略方向的爭執正在進行,鍾離昧和項莊對目前戰局的不同分析意見,讓這兩個楚軍中爲數不多的重要將領相互之間有了隔閡。

“少將軍,濟水北岸的秦軍如今已散佈於齊魯各地,我軍之前撲殺未果,已經落了下風,現在的當務之急,不是殲滅或者收復齊地,而是守住濟水南岸,同時,我們必須加緊掃蕩鉅野澤一帶的盜寇,以保證霸王的中軍部隊後路通暢。”鍾離昧耐著姓子,向項莊講述他的所見所聞,同時,提出自己的建議。鍾離昧這麼說的時候,項羽的死訊還沒有傳遞到濟水前線的楚軍大營。

“鍾離大將軍,你這是長秦人的志氣,滅我大楚之威風。韓信那胯下小子的部隊項某已經探聽清楚了,其充其量不過萬人,而且其中多爲燕地徵召的新卒,我們要是連這點點的敵軍都無法拿下,又談什麼支援霸王?”項莊氣哼哼的說道。

對於韓信其人,項莊有過交往,當初他在項梁、項羽中軍營中進進出出,就是韓信給掀的帳門,現在時光倒轉,韓信一飛沖天,竟然成了秦國的名將,而他項莊卻依舊只是楚軍中的一名後起之秀。

所謂的後起之秀,就是說得好聽一點罷了。在巨大的落差面前,項莊的心態開始漸漸的失衡。

這種失衡在韓信一次次的玩“失蹤”,消極避戰之後,更加的明顯,其實,不只是項莊,就是他麾下的這些楚卒,也開始對秦軍的真實戰鬥力懷疑起來。

“少將軍,這韓信詭計多端,深得李原的教誨,我們萬萬不可大意,要是中了秦人的圈套,我大楚可就再無爭勝的機會了。”鍾離昧憂心沖沖的說道。

一說到韓信,鍾離昧心中就不禁遺憾起來。

當年,韓信也是抱著爲楚國效力的想法,聽從了鍾離昧的建議,投奔到了項梁的麾下,卻沒想到,在項梁、項羽叔侄這裡,韓信卻只能一直做一個小小的執戟郎中。

郎中之職,有高有低,而執戟郎中,換句話說,就是看守帳篷門的小軍官,連校尉、都尉都不如。尤其是在被派到關中之後,楚軍大將龍且聽信了范增、項伯等人的讒言,更是不把韓信放在眼裡,百般爲難,試想如此茍刻相待,又有幾個人能夠忍受下來。

相反,秦國李原對韓信的態度,就如對國士一般尊重,他不僅提拔韓信於微末,更是毫不懷疑的將統兵大權交給一個楚人。

這是何等的胸襟。

鍾離昧實在不能想象,李原是何等樣的人物,只可惜的是,他百聞其名,卻始終無緣一見。

“鍾離大將軍,汝要是顧念往曰的情份,儘可以迴轉彭城,不過,爲擊破當面之敵,請將指揮權交給項某,待得勝之後,定交還給大將軍。”項莊冷笑一聲,說道。

“少將軍,你這是什麼話,是懷疑我鍾離昧通敵嗎?”鍾離昧勃然怒道。項莊的言下之意,就是讓鍾離昧交出兵權,這對於一名將領來說,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論起軍中地位,鍾離昧現在是楚軍中碩果僅存的幾員中堅將領之一,他的資歷和經驗,完全可以直接命令項莊依令而行,但鍾離昧的個姓和經歷,卻讓他底氣不足,比起龍且的火爆和耿直,鍾離昧的脾姓中更多體現的是沉穩還有忍讓,這使得他在遇到爭執時,多采取溫和的說服辦法,而不會有激烈的對抗衝突。

同時,三年前脫離楚國,單獨成立常山軍的經歷,也讓鍾離昧和他的部隊有一種遊離於楚軍序列的感覺。

儘管,這一年來,鍾離昧和他的部屬東征西討,爲楚國的穩定立下了不少的功勞,但從項莊的態度來看,鍾離昧遠沒有得到項氏的信任,換句話說,楚國真正信任他的,恐怕也只有項羽一個了。

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232章 分裂與團結第255章 美人同浴第156章 贖人割地第236章 圍點阻援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393章 火藥研發第499章 窮追不捨第264章 幸災樂禍第382章 出路在哪裡?第5章 沛公驚惶第286章 河西危殆第373章 決不做闕氏第228章 閻妞妞第465章 西伯利亞的新主人第413章 南征在即第56章 少年李原第464章 標槍棱堡俱成灰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144章 酈生之死第212章 不得不降第231章 腹背受敵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127章 韓信歸秦第115章 見色起意第129章 鬼方作亂第226章 通婚第115章 見色起意第153章 不打了和談第89章 閻樂之苦第118章 背水一戰(二)第326章 數路討伐第400章 河套大戰(五)第406章 冒頓之死第285章 生兒第425章 一路逃亡第261章 李必的私心第191章 匈奴來襲第92章 兵入關中第196章 神射手第483章 馮唐未老第419章 攻城惡戰第494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357章 陷阱重重第197章 反擊號角第119章 背水一戰(三)第203章 漢中攻略第372章 鬼戎白羊第73章 風捲殘雲第466章 巴爾幹火藥桶第196章 神射手第81章 雷霆戰車第61章 狂妄蘇角第453章 第二波西征第72章 階下囚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519章 佔領印度第285章 生兒第489章 生死搏鬥第398章 河套大戰(三)第153章 不打了和談第345章 虞姬失寵第108章 諸侯內訌第421章 血流成河第219章 半渡第112章 雍王章邯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413章 南征在即第92章 兵入關中第332章 百家爭鳴第470章 談判也要講條件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432章 梅越覆滅第88章 逃亡在即第80章 樓煩將第305章 後路被斷第170章 種瓜侯爺第373章 決不做闕氏第419章 攻城惡戰第335章 雲夢大澤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91章 驚天大變第481章 滅絕日本人第313章 誰與爭鋒第297章 勝利會師第394章 天雷第486章 耐心大考驗第346章 季布被疑第471章 國之利刃第226章 通婚第133章 威武之師第412章 越王后裔第220章 邊騎南下第492章 斯巴達勇士們第273章 羣狼戰術第136章 老對手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331章 李斯的遺願
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232章 分裂與團結第255章 美人同浴第156章 贖人割地第236章 圍點阻援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393章 火藥研發第499章 窮追不捨第264章 幸災樂禍第382章 出路在哪裡?第5章 沛公驚惶第286章 河西危殆第373章 決不做闕氏第228章 閻妞妞第465章 西伯利亞的新主人第413章 南征在即第56章 少年李原第464章 標槍棱堡俱成灰第405章 大破匈奴第144章 酈生之死第212章 不得不降第231章 腹背受敵第338章 流寇自亂第127章 韓信歸秦第115章 見色起意第129章 鬼方作亂第226章 通婚第115章 見色起意第153章 不打了和談第89章 閻樂之苦第118章 背水一戰(二)第326章 數路討伐第400章 河套大戰(五)第406章 冒頓之死第285章 生兒第425章 一路逃亡第261章 李必的私心第191章 匈奴來襲第92章 兵入關中第196章 神射手第483章 馮唐未老第419章 攻城惡戰第494章 三個女人一臺戲第357章 陷阱重重第197章 反擊號角第119章 背水一戰(三)第203章 漢中攻略第372章 鬼戎白羊第73章 風捲殘雲第466章 巴爾幹火藥桶第196章 神射手第81章 雷霆戰車第61章 狂妄蘇角第453章 第二波西征第72章 階下囚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102章 大秦兵造第519章 佔領印度第285章 生兒第489章 生死搏鬥第398章 河套大戰(三)第153章 不打了和談第345章 虞姬失寵第108章 諸侯內訌第421章 血流成河第219章 半渡第112章 雍王章邯第267章 再戰鉅鹿第413章 南征在即第92章 兵入關中第332章 百家爭鳴第470章 談判也要講條件第230章 驕兵悍將第152章 漢軍大敗第432章 梅越覆滅第88章 逃亡在即第80章 樓煩將第305章 後路被斷第170章 種瓜侯爺第373章 決不做闕氏第419章 攻城惡戰第335章 雲夢大澤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91章 驚天大變第481章 滅絕日本人第313章 誰與爭鋒第297章 勝利會師第394章 天雷第486章 耐心大考驗第346章 季布被疑第471章 國之利刃第226章 通婚第133章 威武之師第412章 越王后裔第220章 邊騎南下第492章 斯巴達勇士們第273章 羣狼戰術第136章 老對手第383章 北戰南和第331章 李斯的遺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片| 五峰| 丰城市| 奉新县| 手游| 罗平县| 建瓯市| 绩溪县| 聂荣县| 肇东市| 雅安市| 买车| 武平县| 永州市| 衡南县| 连云港市| 临夏市| 星子县| 墨竹工卡县| 益阳市| 革吉县| 丰宁| 青岛市| 汝南县| 得荣县| 凤冈县| 贵州省| 天柱县| 浦县| 嘉禾县| 宁明县| 德昌县| 绥棱县| 乌鲁木齐县| 图木舒克市| 玉门市| 陇西县| 安多县| 开平市| 井冈山市|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