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03章 從龍之術

猝不及防之下,玉柱被衆人將了一軍!

實際上,隨著年羹堯的叛軍,敗入贛南地區,天下大勢已定矣。

說白了,玉柱隨時隨地都可以稱帝了!

劉瞰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纔敢假借星相之說,趁機撈取擁立從龍的首功。

擁立這種事情,早了不行,晚了更不行,必須恰到好處也。

不管怎麼說,劉瞰搶佔了先機,成了首倡擁立之人。

史書爲證,只要是最早擁立之人,少不得加官晉爵啊!

不過,玉柱還在等一樣東西,那就是祥瑞!

所以,當玉柱站起身子,嘆息道:“惜無祥瑞啊!”

在場的衆人,不由面面相覷,你看著我,我看著你,誰也猜不透,玉柱的葫蘆裡究竟賣的是什麼藥?

周筌瞥了眼張廷玉,卻見張衡臣眼觀鼻,鼻觀心,彷彿入定老僧一般,枯坐無語。

兩朝元老張廷玉,果然名不虛傳,其定靜的深厚功力,著實令人欽佩。

蔣盛最近一直在玉柱的身邊,他自然是心裡有數,玉柱所言之祥瑞,正在海上。

四名軍機大臣之中,蔣盛是江浙士林的傑出代表,張廷玉則是朝中漢臣們的表率,富察·馬齊自不必多言,他是旗人利益的代言人。

至於周筌嘛,他的身後,站著玉柱這個龐然大物。

至於新軍的利益嘛,嘿嘿,有且只能被玉柱所代言。

軍頭們若是橫跨軍政兩屆,時間一長,必然有膽子干政。

等衆人如夢初醒之時,這才赫然發現,藉口更衣的玉柱,竟然尿遁了。

周筌微微一笑,自古以來的擁立,就算是趙匡胤被披上了黃袍,也玩出了辭讓的戲碼嘛。

擁立之事,豈有一次便可成事之理?

那就太不體面了呀!

蔣盛想的事兒,和周筌又自不同。

當初,曹丕篡漢之時,皇后曹節義正詞嚴的說:吾父在時,威震天下,尚不敢竊取神器,今吾兄曹丕嗣位未幾而輒思篡漢,皇天必不佑汝長久!

嘿嘿,不知道,到時候,小皇帝的生母慈惠皇太后,有無可能似曹節一般的剛烈?

只要是承平時期,武將勳貴集團,普遍不是文官集團的對手。

其中的根子原因,便是文官們普遍心機深沉,走一步,很可能看出去五六七八步。

前明永樂一朝,由於朱老四的格外偏愛,靖難武將勳貴集團把整個文臣集團,壓得喘不過氣來。

但是,風物長宜放眼量!

經過了仁宣兩朝之後,明堡宗的出現,幾乎眨個眼的工夫,就把靖難功臣勳貴們葬送得一乾二淨了!

這纔多久?

看似三朝之久,實際上,不過是二十餘年而已。

比較離奇的是,著名的玩主正德帝,都落水重病了,他最信任的老師楊廷和居然不請名醫。

這就頗值得玩味了呀!

張廷玉一直沉默不語,因爲,他比誰都清楚,滿洲八旗確實是氣數已盡。

所謂的帝星黯淡與否,重要麼?

絲毫也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十萬虎狼之師,牢牢的掌握在玉柱的手心裡。

滿洲八旗,暗中坐視老十四的東進,就是一次絕地反擊。

然而,二十萬滿蒙聯軍,被玉柱的五萬新軍,打得潰不成軍,灰飛煙滅了。

中牟決戰,年羹堯的八萬精銳陝甘綠營兵,被三萬新軍,打成了喪家之流寇。

弓折了,絃斷了,刀也鈍了,滿洲八旗也該退場了。

張廷玉的注意力,一直沒有盯在玉柱的身上,他看上了軒玉之師的寶座。

狀元及第的玉柱,一直無心向學,也不是大儒。

但是,這年頭,但凡考中了進士之人,不論名次如何,都是這個時代頂兒尖的文化人。

張廷玉的父親,大學士張英,不僅教過老皇帝讀書,也教過老四讀書。

安徽桐城張家的不傳秘訣,就一條:寧可不當大學士,也要搶做帝師。

只是,張廷玉左等右等,始終沒有等來,玉柱給未來的皇子們安排鴻儒師傅的消息。

咳,這個嘛,註定會讓張廷玉失望了。

玉柱比誰都清楚,皓首窮經,格物致知,格到最後,就是明亡清興,清亡洋興。

大儒們,既救不了大明,也救不了大清。

未來的世界,屬於是工業文明的世界。

小農社會的經史子集,可以修身養性,卻不可能拿來救國。

開年之後,便是禮部春闈之時。

玉柱也沒徵求別人的意見,徑直圈定了禮部會試的正主考爲禮部尚書謝盛,兩位副主考分別爲,都察院左都御史和翰林院掌院學士。

這種安排,看似四平八穩,沒啥問題。

然而,國朝以來,宣統元年的禮部恩科會試,算是最不受掌權者重視的一次會試了。

此前的歷次會試,主考官再怎麼說,也由皇帝親簡大學士領銜主考。

既然要擁抱海洋的工業文明,已經不合時宜的八股取士,遲早會壽終正寢。

但是,絕對不是現在。

大清的速亡,除了兵權旁落於袁項城之手以外,冒然廢除科舉,肯定是第二重要的因素。

清廷廢除了科舉取士之後,就等於是,斷了全天下讀書人做官的希望。

這還了得?

史書裡早就寫得很清楚了,萬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

斷了希望和生計的窮秀才們,仗著有文化,掌握了一定知識,大量的混入了晚清的江南新軍之中。

在當時,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觀念,早就深入了人心。

尊貴的讀書人,但凡有條活路,誰樂意去當丘八啊?

時間一長,爆發反清的起義,也就是遲早的事兒。

晚明時期,明廷僅僅是裁減了不入流的驛站而已,就逼出了個亡明的大順天子。

玉柱呢,作爲現行科舉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卻極不重視鄉試、會試和殿試。

以前,玉柱曾經擔任過公考的面試官。

往往那些口若懸河、頭頭是道的面試高分者,只要進了鄉鎮,大多數情況下,也就成了只會吹牛造假的低能兒。

相反,這些人進了廳局級的大機關之後,就如魚得水一般,混得別提多滋潤了。

道理其實很簡單的,平臺越高,越是務虛不務實。

越是大機關,業務水平啥的,統統不重要,就看會吹不會吹,會不會編造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概念了。

玉柱是老官僚了,官場上的積弊,他完全門兒清。

禮部會試,玉柱漠不關心,卻跑去關心了童生試的入門級考試:縣試。

玉柱身邊的老親兵戈什哈們,足好幾百人,都被玉柱派去了北方各個縣。

每縣兩名老親兵,美其名曰:監督縣考。

實際上,這些人帶去了玉柱親擬的十道考題。

這些考題,各縣都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區別。

而且,並不影響正經的八股文做題,只是把裝樣子的貼詩作賦環節,改成了做玉柱親自出的考題罷了。

縣試,由知縣說了算。哪個知縣敢反對玉柱的搞法,那就是活膩味了。

玉柱的想法,其實很清楚的。

此次縣試作爲試點,若是大獲成功,則推廣進今年的府試和院試之中。

目的嘛,就是從極爲稀有的知識分子之中,選拔出腦袋不那麼進水的人才。

比如說,一心只讀聖賢書,連加減法都不懂的人,咳,那還是去走老路吧。

老路的前景,絕對不容樂觀。

以後啊,每三年一次,錄取的一百多名進士,安置的去處,就很窄了。比如說,當翰林啊、修清史啊、修地方史志啊,研究怎麼保護故宮紫禁城啊,等等等。

讀書人嘛,即使選擇了繼續鑽研八股文,惦記著務虛不務實,玉柱也總會賞口飯吃,給條做官的出路。

但也僅此而已了。

等過渡時期結束了,全面接受近代科學教育的人才,肯定會取代現有的官僚階層。

玉柱只關心,從剛入學,到秀才這一級的讀書人。

至於,舉人老爺們,唉,誰見過窮舉人了?

人家吃得飽飽的,不需要玉柱去操心吶。

從縣試中,選拔出來的人才,幹什麼呢?

先在天津的預科班,跟著洋人語言老師們,先過語言關。

語言過關後,給予公費出國留洋的待遇,讓他們去英國,去法國、去荷蘭,從初中開始讀起,一直讀到大學畢業。

初步定的名額是,三千人,除了食宿免費之外,每月還給二兩銀子的零花錢。

實際上,這些西方的學校,最終的校董,都是愛麗絲。

不過,請的教師,都是正經的洋人罷了。

等這些人,學成歸來,各省的國立中學堂,也就可以全面開花了。

中日馬關條約簽定之後,倭寇都知道,拿出大把的銀子,狠辦教育,更何況是玉柱呢?

百年樹人,重在教育。

將來,等教師多了之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甚至是十二年義務教育,也就順理成章了。

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老江湖永遠都會遇到新問題。

武清縣的縣試還沒開考,就傳出了一個驚人的消息。

知縣大人,不僅不讓玉柱的親兵進貢院,還叫人把他們趕了回來。

理由也很簡單,祖宗之法不可變,豈有丘八監試出題之理?

簡直是有辱斯文,道德淪喪!

一時間,朝野震動,舉國驚詫!

第237章 君臣之緣第800章 報應臨頭第834章 別有所圖第855章 粘桿處第1124章 崛起之勢第五十二章 賈母的算計第917章 可恨之處第三章 添妝禮第936章 雷劈之後第505章 代天巡按第112章 四福晉的厲害第467章 都不省油第710章 燙手的大麻煩第564章 玉柱,太壞了!第424章 擴大了地盤第298章 激戰正酣第727章 打老十第204章 康熙賞了大臉第五十七章 維民所止第898章 玉柱在,就不怕靖難第411章 怎麼是你?第二十四章 康熙的大動作第739章 處處算計第568章 異姓封王第133章 恩師變門下(賞月票)第1014章 緩進急攻第963章 大蔥配摔面第949章 好大的膽子?第446章 悲劇正上演第709章 重掌大權第167章 整人於無形第119章 談笑定乾坤第412章 老四的脾氣第887章 野人女真的投靠第680章 車船店腳牙第二十章 打得臉疼第九十一章 五爺提拔你第445章 中堂第137章 你逾制了(跪求月票)第748章 大將軍王第948章 風波急第616章 龍心大悅第267章 玄燁的玄第697章 套路深第354章 祖傳的自污第二十二章 初遇七阿哥第七十五章 殺狼勇士第433章 先聲奪人第396章 四個狠人一臺戲第175章 替康熙辦事第189章 印鈔機第647章 門下高升第883章 鄔思道,你終於來了!第282章 康熙的猜忌第848章 老皇帝,別鬧第388章 好手段第361章 玉柱的基業第411章 怎麼是你?第252章 好複雜第517章 揚眉吐氣的老皇帝第187章 大智慧第716章 誰纔是棋子?第309章 天恩浩蕩第178章 玉柱接旨第393章 豬頭小舅子第102章 皇孫之師第926章 空白旨意第529章 朕的福將第143章 大考(已月底,月票該賞了)第770章 零和遊戲第666章 謠言四起第615章 就是要圈禁你第904章 擠兌的就是你!第四十五章 賈珠,你不行啊第605章 不是爺的菜第374章 朕疼你第1136章 萌芽第九十七章 解元公第三十三章 爭寵第445章 中堂第789章 不傳之秘第172章 聖眷正隆也第168章 寫節略第137章 你逾制了(跪求月票)第412章 老四的脾氣第297章 初戰第702章 尷尬的老十三第861章 十年不晚第699章 大風起兮第648章 牡丹盛開第三十六章 評書的祖師爺第826章 都是明白人吶第336章 接權第644章 驕橫的柱爺第310章 康熙點將第456章 鋒利的匕首第731章 疾風知勁草第376章 處處皆學問第514章 傳位給弘皙?第328章 風波乍起
第237章 君臣之緣第800章 報應臨頭第834章 別有所圖第855章 粘桿處第1124章 崛起之勢第五十二章 賈母的算計第917章 可恨之處第三章 添妝禮第936章 雷劈之後第505章 代天巡按第112章 四福晉的厲害第467章 都不省油第710章 燙手的大麻煩第564章 玉柱,太壞了!第424章 擴大了地盤第298章 激戰正酣第727章 打老十第204章 康熙賞了大臉第五十七章 維民所止第898章 玉柱在,就不怕靖難第411章 怎麼是你?第二十四章 康熙的大動作第739章 處處算計第568章 異姓封王第133章 恩師變門下(賞月票)第1014章 緩進急攻第963章 大蔥配摔面第949章 好大的膽子?第446章 悲劇正上演第709章 重掌大權第167章 整人於無形第119章 談笑定乾坤第412章 老四的脾氣第887章 野人女真的投靠第680章 車船店腳牙第二十章 打得臉疼第九十一章 五爺提拔你第445章 中堂第137章 你逾制了(跪求月票)第748章 大將軍王第948章 風波急第616章 龍心大悅第267章 玄燁的玄第697章 套路深第354章 祖傳的自污第二十二章 初遇七阿哥第七十五章 殺狼勇士第433章 先聲奪人第396章 四個狠人一臺戲第175章 替康熙辦事第189章 印鈔機第647章 門下高升第883章 鄔思道,你終於來了!第282章 康熙的猜忌第848章 老皇帝,別鬧第388章 好手段第361章 玉柱的基業第411章 怎麼是你?第252章 好複雜第517章 揚眉吐氣的老皇帝第187章 大智慧第716章 誰纔是棋子?第309章 天恩浩蕩第178章 玉柱接旨第393章 豬頭小舅子第102章 皇孫之師第926章 空白旨意第529章 朕的福將第143章 大考(已月底,月票該賞了)第770章 零和遊戲第666章 謠言四起第615章 就是要圈禁你第904章 擠兌的就是你!第四十五章 賈珠,你不行啊第605章 不是爺的菜第374章 朕疼你第1136章 萌芽第九十七章 解元公第三十三章 爭寵第445章 中堂第789章 不傳之秘第172章 聖眷正隆也第168章 寫節略第137章 你逾制了(跪求月票)第412章 老四的脾氣第297章 初戰第702章 尷尬的老十三第861章 十年不晚第699章 大風起兮第648章 牡丹盛開第三十六章 評書的祖師爺第826章 都是明白人吶第336章 接權第644章 驕橫的柱爺第310章 康熙點將第456章 鋒利的匕首第731章 疾風知勁草第376章 處處皆學問第514章 傳位給弘皙?第328章 風波乍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柞水县| 雅江县| 旌德县| 宁德市| 屏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融水| 沙洋县| 胶州市| 天门市| 洛隆县| 五常市| 固安县| 阿拉善右旗| 湖州市| 无棣县| 西昌市| 襄樊市| 乐陵市| 全椒县| 那坡县| 乌鲁木齐市| 鸡泽县| 长宁县| 广安市| 永平县| 英吉沙县| 乃东县| 长丰县| 韶关市| 沙田区| 康保县| 苍山县| 镇巴县| 志丹县| 启东市| 新闻| 汝南县| 阳江市| 顺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