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景上前,掀起長袍,一腳踹到了孟吉肩膀上,將她踹了個四腳朝天,就地打滾兒,沾了一身塵土。
孟吉成了滾地葫蘆,又碰到了石碑上後腦殼撞的七葷八素,捂著腦袋哎呦哎呦的叫著。下人一擁而上將孟吉圍在中間,焦急的叫著小姐。
姜玉秀藉此機會手扶著幕籬,跑到了顧曉曉身邊,手抓著衣袂咬著脣,心有餘悸兀自顫抖,剛纔的一幕把他嚇得夠嗆。
“別怕,沒事兒了?!?
顧曉曉不好擡手去安慰姜玉秀,稍微偏了頭,語氣溫和的說。
有了兩位姐姐做主,姜玉秀感激的看了顧曉曉一眼,默默點頭。
那邊姜玉景鬱氣難消,上前又要踹去,被孟府下人攔下,那人抱著姜玉景的腳,哭喪著臉嚎:“國公您大人有大量,莫要和我家小姐計較了?!?
她們這些做下人的,心裡也是有一百個冤屈,她們家小姐爲人不著調,是京中有名紈絝子弟。
她家大人孟香柯乃是當朝三品大員,嫡次子孟青煙乃是當今皇長女的正夫,孟吉藉著皇長女的名頭在外耀武揚威。皇長女尚未改過自新前,兩人臭味相投,經常一起在外調戲良家夫男。
後來皇長女改了,她家小姐仍是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孟大人對孟吉打也打了罵也罵了,迫於無奈只能減少孟吉出門次數,同時讓她們這些下人看緊了小姐,免得她得罪京中權貴。
她們今日好不容易哄了小姐到霞光寺,免得她在街上尋事。誰知會在這裡碰上榮國公府的公子,更沒想到孟吉會如此大膽,在佛門淨地調戲起姜公子來。
陽瓊華名聲本來就不好,索性破罐子破摔,直接將易水寒送到了她府上。陽瓊玉如同接到燙手山芋,又不能在衆目睽睽之下,製造意外讓易水寒失蹤,易府又堅決不願接他回府,她怕易水寒說出不該說的話,只能將他安置在府外。
易水寒一直對陽瓊玉情有獨鍾,事發之後遭到千夫所指,掩耳盜鈴躲在陽瓊玉的庇護下。
顧曉曉的佈局那麼久,當然不會到此爲止,在陽瓊玉僞善的麪皮被揭下一半之後,她祭出了大殺器,將陽瓊玉拉在朝裡朝外造勢,結黨營私的確鑿證據拿了出來,由姜玉景親自呈上。
清和帝性格多疑,早在御史遞上摺子後,已經開始調查二皇女,她手下暗衛極多,很快調查出了一些眉目,如今又見姜玉景的證據,對二皇女更加忌憚。
正值壯年的清和帝自然不希望兒女盯著她座下龍椅,況且二皇女對外表現的謙謙如玉,在百姓中聲望極高,朝中大臣幾次上書要求立二皇女爲太女。
清和帝越查越震驚,開始懷疑二皇女的目地不僅僅是皇太女之位,她這麼多年來運籌帷幄,爲的很可能是取而代之。
有人覬覦皇位,哪怕這個人是自己女兒,清和帝同樣難忍。但二皇女羽翼頗豐,她此時若用強硬手段剪除其黨羽,恐怕會逼得二皇女狗急跳牆,帶著手下勢力拼死反撲。
除去這番顧慮,陽瓊玉畢竟是清和帝的親生骨肉,不到逼不得已的時刻,她也不想和女兒兵戎相見骨肉相殘。
她一共就這麼三個女兒,老大政見太激進,恐怕難贏得朝中老臣支持,老三性情不定年紀尚幼難承大業。相比之下,老二雖然心機深沉了些,但她當年上位時,手上未必是乾淨的,
清和帝想要讓三個女兒明白,她給,是她們都榮耀,她不給,她們爭也沒用,讓三人斷了與她相抗的心思。
陽瓊玉爲了洗白自己,將陽瓊華私底下做的事推了出來,轉移清和帝的注意力。
兩人互相攀咬,正中顧曉曉下懷了。爲了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同時不讓她顯得那麼獨善其身,顧曉曉製造出新一輪流言。
顧曉曉藉口府中夜明珠丟失,張榜尋找,派人四處打探。民間則有傳聞,臻王弄丟了御賜的虎符,明著找夜明珠實則在找虎符。
虎符意義重大,行軍打仗時若丟了虎符,後果不堪設想,尤其這次臻王弄丟的還是可號令十萬大軍的虎符,民間對此事議論紛紛。
更有人信以爲真,開始在民間搜尋虎符,想要藉此機會發橫財。
消息很快傳回了皇宮,清和帝比誰都清楚,她賜給臻王的虎符是假的,即使被盜也無用。
但礙於皇室尊嚴,此事她是萬萬不能承認的,爲了防止虎符造假的消息傳出,下朝之後,她將三皇女召入御書房問事。
顧曉曉自從放出虎符失蹤的消息之後,一直等著這天,能否就藩成敗在此一舉。
她布了這麼久的局,也該到了收的時候。究竟是二皇女如劇中那樣率領私兵逼宮,獲得勝利,陽瓊華出逃,還是她到北疆就藩扭轉乾坤,成敗在此一舉。
近日來朝堂上氣氛一直十分緊張,陽瓊玉和陽瓊華之間溫情的面紗被撕掉,兩人爲了皇太女之位互相攻訐,黨派之爭愈演愈烈。()
ps:謝謝笨笨7402、蠢蠢噠、三尾蝴、樹蔭下的霧、sy舒的月票!謝謝燈火闌珊已不再的打賞??!月底了還差一天,愛就一個字,陵子只說一次,月票有木有啊~~啊~這個故事果然成績不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