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02章 攻打倭國之議

?“皇上高明,如此,用不了十年大明必能將朝鮮完全同化。李巖笑著佩服道。

朱慈踉也笑了笑,當前世界還沒有發展到民族主義盛行的時候,只要文明更加高等,能讓人感覺比以前過得更加幸福,要同化一個民族並不難。

果然如朱慈踉所料,聖旨一發到朝鮮,介紹了大明的種種政策利好之後,朝鮮百姓對比之後,忽然發現大明的百姓生活得太幸福了,至少比他們在朝鮮李氏王朝的統治下要幸福太多了,王朝更替在古代並不少見,民族的種族主義也沒到那種不分理由堅決反抗的地步。

而且朝鮮因爲一直是大明的附屬國,歷朝歷代又都受到漢文化的影響,高層本就以學習漢文化爲榮,所以朝鮮百姓對於學習漢文化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反抗,反而因爲種種利好的誘惑,掀起了一番學習漢語漢字的運動。

以朝鮮人的熱情來看,或許比朱慈踉設想的時間要短很多,用不留五六年,朝鮮便要被大明完全同化。

隨著朝鮮和倭寇俘虜處理完畢,一系列同化朝鮮的政策頒佈,在朝鮮穩步推進,朝鮮漸漸趨於穩定,大明的目光是時候盯向安南了。

進攻安南的策略早就在當初與進攻朝鮮的策略一同定了下來,在廣西境內,大明的軍隊和物資早已經準備好了。

當初朱慈踉決定先攻朝鮮再攻安南,只不過是因爲大明第一次對外滅國拓土,爲了不出現什麼難以應對的變故,所以纔沒有選擇同時兩線作戰,現在朝鮮已滅,安南方面自然也到了出兵的時候。

金鑾殿早朝。

“皇上,安南頑固不化,當初趁我大明內亂趁火打劫佔我廣西數縣,至今都不主動歸還,安南王不敬上邦,罪該萬死,駐紮在廣西邕州的第二軍請求皇上下旨,即刻進攻安南!”李巖出列稟奏道。

李巖此話一出,黃道周和劉宗周二人立刻臉上抽動,很想反對。

這纔剛剛攻打完朝鮮呢,連十天時間都沒有緩夠,就又要進攻安南了嗎!

要說劉宗周原先也是一個極力主戰的人選,頗爲果斷和鐵血,朱慈踉對他很寄予厚望,只不過他到底令朱慈踉失望了,劉宗周的主戰和鐵血只對於流寇內亂和滿清等入侵外敵,對於朱慈踉的屢屢對外發動滅國之戰,他是不贊同的。

劉宗周與許多老臣一樣,秉持著大明上邦,文明之邦的念想,更傾向於教化施恩外邦,讓他們感念大明,而不是動不動就滅國。在他心裡,同樣存在著好戰必亡的堅持,不同意隨隨便便就對外發動戰爭的。

雖然很想反對,但對安南之戰是早就定下來的,大軍和物資都準備好了,他們現在倒也不好反對,所以最終劉宗周和黃道周都選擇了默認。

“愛卿說得是,安南王頑固不化,罪該萬死,朕同意第二軍的請求,即可進攻安南!”朱慈踉點了點頭說道。

不得不說,對於安南,朱慈踉是很有些看不起的,安南三百萬人口都不到,國力弱小,然而卻跟朝鮮一樣野心不小,當初趁著大明內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自縊,大明新皇未立之際,趁火打劫出兵攻佔了廣西的數個縣城,至今還一直霸佔著。

雖說朱慈踉出於某些考慮,意志沒有下旨逼迫安南王交出那幾個縣,只對百官放話說希望安南王能夠自己識時務,不用大明說,自己交出那幾個縣城,並且進京請罪。

雖然朱慈踉只對百官說過這樣的話,但這麼長的時間,加上一些官員反對攻打安南,肯定暗中告知的安南王,所以朱慈踉自信,安南王一定知道他所言。

然而安南王卻太不識時務了,竟然至今都沒有任何動作,當真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到最後關頭便死捂不放,好似那幾個縣本就是安南的領土一般。大明都重新一統天下了,還不知死活的留給朱慈踉這麼好的藉口,朱慈踉不滅了安南國都對不起安南王。

“吾皇聖明!”

大明進攻安南的決定就此定了下來,不過早朝並沒有完,朱慈踉還有另一個消息要在朝堂上宣佈。

依然是李巖出頭,昨日朱慈踉已經跟李巖私下商議過了,由李巖之口說出來。

李巖沒有退下去,仍然站在中央對著朱慈踉一拱手,繼續說道:“皇上,上次與朝鮮之戰,倭國竟然派十五萬大軍搗亂,害我大明軍隊多出不少傷亡,加上嘉靖年間和萬曆年間的兩次前車之鑑,倭國之罪,比之安南和朝鮮還大,臣提議,滅亡安南之後,接著出兵攻打倭國。”

李巖話剛落,不等其他朝臣反應過來,朱慈踉就立刻點頭贊同道:“愛卿所言極是,自嘉靖年,倭寇便屢屢入侵我沿海,倭寇兇殘變態,曾給沿海當地百姓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痛,萬曆年間,大規模進攻朝鮮,更是放言要以朝鮮爲跳板進攻我大明,倭寇接二連三,如此猖獗,確實不能放過,朕準奏,戶部工部等即可籌掉物資運往朝鮮,待安南事了便進攻倭國,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倭國當誅!”

朱慈踉和李巖的對話,毫無疑問讓黃道周和劉宗周等一直致力於反對對外滅國之戰的朝臣驚秫了。

不得不驚秫啊,剛滅完朝鮮,立刻要滅安南,現在安南未滅,又準備滅倭國!

他們算是看出來了,話雖然是李巖提議出來的,但皇上這麼緊接著就贊同了,明顯是事先商議過的,必然就是皇上的主意。

漢武帝當年雖說也好戰,可好歹數年纔出兵一次,也沒有接二連三,連休整都不曾的發動滅國之戰,皇上這是比漢武帝還要好戰啊!

這如何了得!

“皇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好戰必亡啊!臣反對攻打倭國!”黃道周站了出來反對道。

“皇上,臣也反對攻打倭國!”劉宗周也站了出來反對。

“皇上,臣等也反對!”

大約三十幾名官員站在黃道周和劉宗周二人身後。

而更多的百官選擇的是沉默,沒有出來表態,這不得不說李巖這個首輔的手段著實過硬,雖然這當中也有朱慈踉的支持和幫助,但他當首輔還不到一年,便暗中說服了這麼多人,一下子讓黃道周和劉宗周等人的反戰言論失去優勢。

黃道周和劉宗周此刻無疑也發現了這一點,當初他們反對攻打朝鮮和安南的時候,還有大半官員站在他們身後,可如今卻只有三十幾名官員支持他們了。

這個發現讓黃道周等人心裡發顫,隱隱意識到朝堂的風向變了,有了李巖等人的支持,大明的朝堂將變成任由皇上一意孤行的地方。

“皇上,臣不同意黃閣老和劉閣老之言,臣贊同皇上那句話,但凡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如此才能彰顯大明的威儀,而倭國自嘉靖年,屢次三番凡我大明,實在罪該萬死,一定要誅滅!”李巖義正言辭的說道。

“皇上,臣等贊同李首輔之言,倭國犯我大明,該誅!”大約有近四十名官員站在李巖身後。

整個朝堂,只剩下三十幾名官員不站出來表態了,但只要他們不去支持黃道周等人就行了,朱慈踉不會在意他們的想法。

朱慈踉正要說話,劉宗周又先一步出言勸解了。

“皇上,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啊!歷史上多少個盛世就是因爲好戰才最終墜落的。”劉宗周苦勸,堅持好戰必亡的言論,反對屢屢出兵對外滅國。

“劉愛卿可說錯了,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是以前的說法了。”朱慈踉平靜的看著劉宗周,淡淡的問道:“愛卿可知攻滅朝鮮,大明傷亡幾何?”

“這----”劉宗周心頭一跳,一時說不出話來。

“哼,滅國朝鮮,大明總共出兵十二萬,其中正規軍六萬,守備軍六萬。從鴨綠江一路南下至平壤,擊潰朝鮮軍二十餘萬,攻打漢城,擊潰朝鮮軍五十八萬,倭寇十五萬,總共掃滅近百萬敵軍,而我大明軍隊,僅傷亡三千餘人!”朱慈踉幽幽的說道。

傷亡的三千餘人當中,還有一部分是行軍的時候自己摔傷的,和一部分守備軍的鎮壓城池暴民的傷亡,但就是這樣,傷亡比例也是三百倍的差距!

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這就是現代化大軍和冷兵器大軍的差距。

這麼些年,歐洲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等小小的西歐國家,人口不過區區兩三百萬,卻屢屢佔據是他們國土面積幾十倍的殖民地,靠的是什麼,不過是一些火繩槍和燧發槍,以及少數笨重落後的大炮罷了,大明的武器比當前世界上任何一國的武器都要先進,以全先進火器的大軍碾壓周圍各國的冷兵器大軍,大明最多付出一些物資和錢財的損耗以及微弱的傷亡便能夠獲得大片領土,有這樣好的機會朱慈踉要是不擴張,那他就是傻子。

劉宗周一時說不出話來,滅亡朝鮮,大明真正死的士兵還不到一千,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肯定是不成立的。

這一刻,劉宗周陷入茫然了,所謂好戰必亡還可能在大明身上應驗嗎?難道自此之後他就任由皇上動不動就發動滅國之戰?

“皇上,滅國終是不仁的啊,有傷天和!”這是黃道周說的,身爲儒學大儒,黃道周比劉宗周更加頑固。

“有傷天和?這種話也就你說得出來,當初蒙古和滿人年年破關殺我百姓不傷天和?安南趁北京城被流寇攻破,先皇蒙難之際趁火打劫攻佔我數個縣城,殺死我不少百姓,這不傷天和?當初倭寇侵襲沿海,做下種種暴行不傷天和?國與國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從來都是強者爲尊,沒有誰會因爲什麼有傷天和就不會在你虛弱的時候撲上來咬一口。歷朝歷代,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朕就不逐一列舉了,開疆拓土曾是祖先的功績,自軒轅皇帝和秦皇漢武以來,鮮少有再爲華夏開疆拓土之舉,而今大明是到了再次開疆拓土的時候了,安南要滅,倭國一樣要滅!”

開疆拓土!原來皇上打的是這個主意,怪不得要不斷髮動滅國之戰,以此來看,怕是不僅朝鮮,安南,以及倭國,皇上必然還會將利刃揮向更多的邦國!

黃道周和劉宗周覺得自己終於領悟了皇上此刻的思想,說來說去,都離不開開疆拓土四個字。

二人茫然了一瞬間,他們數十年來,仁義治國根深蒂固,一時實在無法接受朱慈踉的滅亡他國,開疆拓土之言,就如當初的錢謙益,他們一時之間無法否定自己堅持了數十年的信念。

這一刻,黃道周不免有些心灰意冷,起了和當初錢謙益一樣的想法,辭官歸鄉。

“皇上,臣”黃道周正準備將辭官告老的話說出口,就被朱慈踉揮了揮手打斷了。

“行了行了,是非功過,自有後世評論,衆卿做好自己的本份就行了!不必有太多想法!”朱慈踉看出了黃道周的想法,雖然也有些看不上黃道周的老頑固,但不得不說,黃道周確實有一些才能的,況且,他也不希望朝堂上真個全部成了一種聲音,有些異音還是需要的。

“退朝!”朱慈踉站起來,離開了朝堂,不給黃道周說出請辭的機會。

無論如何,滅亡安南之後,緊接著攻打倭國的策略也算是定下來的,有李巖的主持和監督,大量軍事物資也將源源不斷的運往朝鮮,預計滅亡安南的時候,攻打倭國的物資也將備齊。

大明開疆拓土的機器已經啓動,一時之間無法阻擋!

第833章 碾壓(一)第38章 壯士周曹第47章 隱忍(下)第538章 錢莊的反撲第651章 擄掠準格爾第1046章 鰲拜的挫敗二第904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一)第23章 誅殺劉澤清(下)第852章 相持(二)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494章 心如死灰的多爾袞第1059章 巴格達大潰敗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371章 李自成的陌路(二)第1067章 愛琴海海戰一第658章 勸降(二)第617章 炮擊江戶第438章 應龍軍換裝第928章 決戰巴拿馬(三)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348章 臺灣光復第35章 戰況第592章 朝鮮國王投降(一)第303章 戰場逆轉(一)第865章 馬六甲大海戰(三)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419章 處置李定國第429章 陳鑫被擒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564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四)第692章 全線攻入伊斯法罕第1004章 進攻巴黎(一)第228章 炮轟清軍大營(一)第882章 柳常第1001章 人贓並獲第934章 決戰巴拿馬(九)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198章 多鐸的恐慌(二)第585章 進攻漢城第212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五)第354章 移民與漢化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756章 南渡河之戰(四)第767章 圍點打援第361章 河南剿匪記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588章 決戰九雲嶺(三)第204章 濟寧城破(二)第439章 北伐臨近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一)第239章 鏖戰徐州(五)第936章 悽慘潰敗(一)第774章 攻入東枝城內第190章 退守濟寧城第100章 歷史變數第1023章 罷戰與狼狽爲奸第234章 雨夜驚變(三)第249章 皇子第677章 定王與啊蜜兒公主(三)第435章 陳秀秀和御妹第99章 九江攻防(下)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234章 雨夜驚變(三)第797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二)第241章 多鐸死!第989章 拒絕第48章 新軍訓練科目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888章 逐步抵抗第762章 ‘遷都’的緬甸國王第572章 鴨綠江口海戰(二)第840章 日新月異的大明第43章 登基繼位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387章 炮彈被毀第397章 誘惑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795章 呂宋島之戰(五)第61章 清兵入關第111章 御駕親征第745章 反抗軍第297章 民心第6章 城破第742章 易服前夕(一)第87章 秘密佈局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762章 ‘遷都’的緬甸國王第265章 鄭森和錢初瑤(二)第9章 騙走追兵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134章 應龍軍到來第753章 南渡河之戰(一)第657章 勸降(一)第54章 督師史可法(下)第82章 再次視察火器局第233章 雨夜驚變(二)第1023章 罷戰與狼狽爲奸
第833章 碾壓(一)第38章 壯士周曹第47章 隱忍(下)第538章 錢莊的反撲第651章 擄掠準格爾第1046章 鰲拜的挫敗二第904章 進攻北美十三州(一)第23章 誅殺劉澤清(下)第852章 相持(二)第630章 德川家光之死(一)第494章 心如死灰的多爾袞第1059章 巴格達大潰敗第340章 收復臺灣(一)第179章 絞殺滿清死士(上)第371章 李自成的陌路(二)第1067章 愛琴海海戰一第658章 勸降(二)第617章 炮擊江戶第438章 應龍軍換裝第928章 決戰巴拿馬(三)第672章 全殲沙俄大軍(四)第348章 臺灣光復第35章 戰況第592章 朝鮮國王投降(一)第303章 戰場逆轉(一)第865章 馬六甲大海戰(三)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419章 處置李定國第429章 陳鑫被擒第510章 勢如破竹第564章 滿人與波斯帝國之戰(四)第692章 全線攻入伊斯法罕第1004章 進攻巴黎(一)第228章 炮轟清軍大營(一)第882章 柳常第1001章 人贓並獲第934章 決戰巴拿馬(九)第549章 蒙古人暴動(二)第198章 多鐸的恐慌(二)第585章 進攻漢城第212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五)第354章 移民與漢化第977章 奧斯曼帝國的趙括(二)第624章 登陸本州島第756章 南渡河之戰(四)第767章 圍點打援第361章 河南剿匪記第911章 三國聯盟之敗第351章 印尼總督趙德全(一)第588章 決戰九雲嶺(三)第204章 濟寧城破(二)第439章 北伐臨近第208章 撤退之路上的血戰(一)第239章 鏖戰徐州(五)第936章 悽慘潰敗(一)第774章 攻入東枝城內第190章 退守濟寧城第100章 歷史變數第1023章 罷戰與狼狽爲奸第234章 雨夜驚變(三)第249章 皇子第677章 定王與啊蜜兒公主(三)第435章 陳秀秀和御妹第99章 九江攻防(下)第835章 全軍覆沒第234章 雨夜驚變(三)第797章 全殲西班牙軍隊(二)第241章 多鐸死!第989章 拒絕第48章 新軍訓練科目第292章 舉旗造反第888章 逐步抵抗第762章 ‘遷都’的緬甸國王第572章 鴨綠江口海戰(二)第840章 日新月異的大明第43章 登基繼位第246章 清軍退兵(二)第387章 炮彈被毀第397章 誘惑第552章 蒙古各部投降第795章 呂宋島之戰(五)第61章 清兵入關第111章 御駕親征第745章 反抗軍第297章 民心第6章 城破第742章 易服前夕(一)第87章 秘密佈局第342章 收復臺灣(三)第762章 ‘遷都’的緬甸國王第265章 鄭森和錢初瑤(二)第9章 騙走追兵第943章 大明鐵甲艦第134章 應龍軍到來第753章 南渡河之戰(一)第657章 勸降(一)第54章 督師史可法(下)第82章 再次視察火器局第233章 雨夜驚變(二)第1023章 罷戰與狼狽爲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全县| 宁城县| 浠水县| 马尔康县| 南平市| 吴旗县| 集贤县| 公主岭市| 福清市| 冷水江市| 新安县| 井研县| 界首市| 崇阳县| 合川市| 崇文区| 文水县| 德清县| 海盐县| 池州市| 胶州市| 潮州市| 台北市| 西城区| 富源县| 定西市| 金川县| 通海县| 德庆县| 环江| 镇安县| 威信县| 漳州市| 屏南县| 沁源县| 和田市| 平顶山市| 石台县| 尼木县| 郎溪县|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