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二章:神藥除災(zāi)

奎寧乃是特效藥。

雖然副作用很大,在用藥過程之中,有耳鳴、視覺下降、嘔吐甚至是昏迷的癥狀,可它的最大作用,是見效快。

方繼藩所提煉的奎寧,藥效自然遠不及後世。

可這個時代,卻也有一個好處。

那便是這個時代的人,並不似後世之人一般,因爲依賴現(xiàn)代醫(yī)藥的治療,體內(nèi)具有很高的耐藥性。

譬如方景隆,體內(nèi)幾乎是沒有耐藥性的,因而,這第一副奎寧吃下去,見效尤其的快。

此時高燒已退去,雖還覺得自己視覺、聽覺有些衰弱,還需慢慢的恢復(fù),肚中空空,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驟然恢復(fù)了氣力。

這大病初癒的感覺,使他重獲新生一般,令他精神格外的好。

方景隆忙道:“繼藩的書信呢,給我瞧瞧。”

劉氏忙是取了書信給他。

方景隆一眼,立即道:“從現(xiàn)在起,立即命人掩埋軍營中各處有水窪,容易滋養(yǎng)蚊蟲之處,再命人備齊驅(qū)蚊草、食蟲草、藿香、紫羅蘭、鳳仙花、七里香、夜來香等驅(qū)文藥物,每一處帳子,每一個營地,都要杜絕蚊蟲,有條件用帳子的,安睡時,需備上蚊帳,若是備不上的,士卒要穿厚實一些,嚴防蚊蟲。”

數(shù)百年之後,人們方纔知道,原來瘧疾是通過蚊蟲來傳播。

事實上,人們對於蚊蟲傳播疾病,並沒有太多的意識。

這雲(yún)貴等地,之所以瘧疾流行,本質(zhì)上就是因爲地處潮溼之地,蚊蟲極多,方繼藩的藥,既已有了奇效,那麼這就說明,他的防疫之法,一定有效。

方景隆又道:“再命人四處蒐集青蒿,令青蒿混水,給得了疫病的士卒們治療;倘若是重癥之人,則分發(fā)繼藩送來的藥,貴州上下各營,都需如此……除此之外,各營附近,若是雜草叢生,則命人清理附近的雜草,命人取石灰撒地,免使雜草再生,全軍各營,都要行動起來。”

他神奇一般的不需劉氏攙扶,站了起來,舉目看著這帳中其他的傷病,傷病們一個個驚訝的看著方景隆,方景隆走到一個士卒的榻前,見他面上已是燙紅,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篤定的道:“爾等放心,朝廷將你們送來此,老夫在這貴州一日,老夫能活,你們便不會死,就算死,也不會被疫病打倒。”方景隆言裡放著光:“我兒子,送藥來了,神藥送藥來了。”

絕望的士卒們,眼裡突然也掠過了一絲希望。

有人痛哭流涕:“多謝侯爺。”

方景隆又想起什麼:“用快馬,立即知會雲(yún)南、廣西,告訴他們防疫之法,繼藩帶來了三百斤藥,足夠了,給這兩地,各帶五十斤去,咱們貴州,勒緊腰帶,能撐就撐一些,雲(yún)南和廣西二地,也是疫情如火,都是袍澤兄弟,眼下,救人爲好。”

…………

病重的平西候神器一般的痊癒了。

這只是一夜之間的事。

沒病的需防疫,以防染上瘧疾,感染了的,用青蒿水治療,雖然這青蒿水的療效並不好,可還是有一些效果,有的人憑著這個,可以熬過去。可若是病重,依舊還有治療重癥的特效藥。

消息傳出,軍心大定,貴州各路軍馬,七衛(wèi)三十九路千戶所,頓時開始行動起來,剷除雜草,填平水窪,清掃營地,在許多角落,撒上石灰,大量的青蒿採集了來,給士卒們飲用。

重癥的士卒,則分發(fā)奎寧。

這上上下下,原本一片哀嚎的軍中各營,頓時振奮了起來。

方景隆雖是大病初癒,卻還是堅持著要親自往各營巡視,當這奎寧使一個個重癥的患者奇蹟一般的退了高燒時,人們的心,徹底的定了,哪怕是染上了疫病的人,也不再心裡絕望。

除此之外,一些土人山寨,亦有人染上了疫病,各衛(wèi)開始傳達平西候的命令,調(diào)查土人各寨染病的情況,分發(fā)了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而今這土人各寨,在當初的屯田校尉入住,教導(dǎo)他們種植番薯和土豆之後,這些本在山地和林莽中的寨子,因爲貧困,往往對漢人政權(quán),心懷不滿,可校尉們令他們貧瘠的土地上,長出了吃食,土漢之間的矛盾,已經(jīng)大爲降低,幾乎在每一個寨子裡,駐紮在寨中的屯田校尉和力士,幾乎是寨中除鄉(xiāng)老之外,最爲敬重的人,校尉們既負責指導(dǎo)耕作,同時也負責教授人讀書寫字,學習一些簡單的漢話。

再加上劉氏嫁給了平西候,土人們對平西候府,不再反感。

而今,平西候府又開始送藥,土人們並沒有疑心這是漢人的詭計,往往平西候的命令,是先傳達至寨中駐紮的屯田校尉和力士,再由力士和校尉們,召集本寨的鄉(xiāng)老們宣佈和商議防疫之法,接下來,各寨也開始行動起來,疫病雖然對土人的危害小了一些,可幾乎因爲這瘧疾,而導(dǎo)致死亡的事,也多有發(fā)生,某些重癥,亦是性命垂危,這藥一下,高燒退下,被救活的人,哪怕是沒有學過禮義廉恥,卻也有一種天然的報恩心態(tài)。

在土人們心裡,或許他們對於大明朝廷未必徹底心服口服。

可對於平西候,對於這寨中的屯田校尉和力士,卻是佩服和心懷感激的。

幾乎每一個山寨裡,力士和校尉,幾乎都形同於是山寨中駐紮的護民官,通過這些校尉,不少山寨開始漢化,他們接觸到了漢人的文化,一批優(yōu)秀者,已開始認得了漢字,會說一些簡單的官話;也是通過這些校尉和力士,平西候府掌握了各寨的戶籍情況,山寨中有多少的人丁,有多少的田地,平西候府開始編造土人的黃冊,而這黃冊,則是統(tǒng)治土人的保證。

改土歸流,絕非只是派遣漢官這樣的簡單,不掌握人口,沒有基層建立足夠讓人信服的力量,一味的高壓,只會引發(fā)一次次的叛亂而已。

………………

暖閣。

弘治皇帝的案頭上,是數(shù)十封彈劾奏疏。

這些奏疏,多是不滿於公主下嫁方繼藩的。

他們認爲,這破壞了傳統(tǒng),增加了外戚干政的隱患。

不過,因爲內(nèi)閣對此事的默認態(tài)度,再加上平西候重病,陛下已下旨,昭告天下,木已成舟,這樣的反對,雖有,卻並沒有想象中的激烈。

何況,太子的大婚,以及東宮後繼有人,使朝廷多了幾分喜氣,來觸碰這黴頭的人,卻是不多。

畢竟,現(xiàn)在讓君臣們煩心的,卻是這一場西南的大疫。

九年前,同樣是一場大疫,奪走了四萬多人的性命,至於其他的患者,更是不計其數(shù)。

同時,也因爲漢軍的衰弱,導(dǎo)致了叛亂,大量的漢人,背井離鄉(xiāng),四處逃亡。

這樣的疫病,動搖的,乃是大明對西南諸省的基礎(chǔ)。

絕不只是幾萬人的死傷這樣簡單。

弘治皇帝皺著眉,坐在案牘之後,馬文升則是小心翼翼的看著弘治皇帝,他是兵部尚書,手裡拿著一份自雲(yún)南來的急報:“雲(yún)南感染者,不計其數(shù),其中多爲雲(yún)南諸衛(wèi),思毛衛(wèi),更是因爲如此,而發(fā)生了軍中譁變,數(shù)千人拋棄了營地,四處逃亡。而今,死者已過千人,情況十分危急,黔國公府彈劾雲(yún)南布政使司對此束手無策;而云南布政使司,則彈劾黔國公沐昆在聽聞疫病之後,舉家遷山中,閉門不出,不顧將士垂危。中官何豔,不知所蹤,似是逃了。還有……各衛(wèi)軍將,逃亡者衆(zhòng)多,臣聽說,有一個衛(wèi)指揮使,居然不在任上,疫病發(fā)生之後,人去了……”

弘治皇帝厲聲道:“夠了,不必唸了。”

這些奏報,令弘治皇帝大爲惱火。

到了這個份上,單單雲(yún)南一地,就死傷慘重,這還不重要,從黔國公府,至布政使司,再到中官,逃的逃,躲得躲,乾瞪眼的乾瞪眼,個個無計可施,卻又相互彈劾和攻訐,顯然,都想將責任,推到別人頭上。

弘治皇帝冷冷道:“疫病固然可怕,可何以上下驚恐至此啊。”

劉健等人心裡苦笑,這疫病才真正令人驚恐呢,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誰也不清楚,自己一早醒來,可能就染上了疫病,性命垂危了。軍中之人,可能並不害怕上陣搏殺,畢竟,敵人就在眼前,是看得見的。

謝遷此時道:“陛下,臣這裡,還有一封自貴州巡按吳承業(yè)的奏報。”

站在暖閣裡的內(nèi)閣大學士,各部尚書,還有來自於鴻臚寺、大理寺等卿,臉色木然,這來自於貴州的奏報,大抵也好不到哪裡去吧。

弘治皇帝心念一動:“朕知道的是,平西候染上了疫病,現(xiàn)在如何?”

“情況很不好。”謝遷憂心忡忡的樣子:“從奏報來看,已到了病入膏盲的地步,連日高燒不退,不斷嘔吐,整個人清瘦了數(shù)十斤,眼看著,就活不成了,可是……”

謝遷深深的看了弘治皇帝一眼:“可是平西候這些日子,都在巡視各營,拖著病體,安撫上下各衛(wèi)。”

………………

第四十個盟主‘貪睡的遲玉’誕生,在此表示感謝,因爲有你,所以老虎在這冰冷的天氣裡,感受到了溫暖,帶著這溫暖,愉快的碼字,感謝,感謝。

第七百七十八章:盡滅賊軍第八百七十一章:恩賜第八百五十章:了不起的成就第二百七十七章:可造之材第二百二十八章:擋我者死第二百零七章:海晏河清第一百八十四章:暗度陳倉第六百七十三章:美名遠播第一百八十五張:祈雨第二百一十一章:扶朕起來第一百七十七章:孺子不可教第六十二章:大功告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香啊第一百八十三章:老祖宗們賞飯吃第六百二十六章:光宗耀祖第五百三十七章:恩師仁義啊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功第四百八十一章:謝陛下恩典第五百二十章:平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試探第六百四十九章:沒錯 就是烏鴉嘴第四百六十章:龐然巨物第三十二章:光宗耀祖第一百七十八章:志在必得第九十六章:放榜第八百五十八章:君臣同心第九十三章:春闈第七百二十七章:陛下駕到第七百三十八章:你是什麼東西?第七百九十五章:龍顏大悅第三百六十三章:建功立業(yè)第七百三十七章:富可敵國第一百八十九章:真的很幸福啊第八百六十章:大豐收第四百九十九章:送你上天第五百九十八章:吾皇聖明第四百零七章:入朝第四百三十八章:發(fā)大財了第五百一十九章:水中的主宰第二百八十三章:斬草除根第八十章:名師出高徒第四百八十章:龍顏大悅第四百八十七章:倭寇來襲第七百一十九章:凱旋第六百四十二章:我方繼藩不服第七百零八章:恩賜第二百零八章:心病還須心藥醫(yī)第八百二十一章:利國利民(三更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七章:瓜熟了第四百八十一章:謝陛下恩典第一百九十七章:聖駕第二十五章:授業(yè)解惑者也第二百三十一章:震動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封賞第四百三十一章:這就是聖人之道第七百五十四章:母子平安第八百七十五章:厲害了 大師兄第八百七十四章:家國天下第六百三十四章:純潔的太子第八章:哥要一飛沖天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四百一十四章:牆倒衆(zhòng)人推第六百九十九章:大勝第九十七章:名列一甲第八十一章:教書育人第二百九十二章:萬人空巷第五百一十九章:水中的主宰第四十八章:烏鴉嘴第八百五十二章:如斯恐怖第三百二十八章:聖旨第三百六十五章:一舉三得第二百零四章:帝師第三百七十五章:峰迴路轉(zhuǎn)第八十六章:除夕第三百二十六章:郎情妾意第六百五十章:破肚第二百四十五章:一鳴驚人第八百二十九章:義薄雲(yún)天朱厚照第四百一十三章:明察秋毫第二百四十章:將軍百戰(zhàn)死第六百零二章:好爽啊第四百六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五十八章: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九十八章:吊打同行第七百章:鴻恩浩蕩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一百零二章:知恩圖報第三百四十五章:不幸又言中了第一百七十九章:吾皇萬歲第七百五十四章:母子平安第一百七十六章:放榜第七百三十八章:你是什麼東西?第三百章:揚眉吐氣第六十七章:誤交匪類第七百一十九章:凱旋第八百五十九章:天縱奇才第一百八十一章:功臣第十六章:強買強賣第九章:五花大綁第一百七十七章:孺子不可教
第七百七十八章:盡滅賊軍第八百七十一章:恩賜第八百五十章:了不起的成就第二百七十七章:可造之材第二百二十八章:擋我者死第二百零七章:海晏河清第一百八十四章:暗度陳倉第六百七十三章:美名遠播第一百八十五張:祈雨第二百一十一章:扶朕起來第一百七十七章:孺子不可教第六十二章:大功告成第五百三十八章:真香啊第一百八十三章:老祖宗們賞飯吃第六百二十六章:光宗耀祖第五百三十七章:恩師仁義啊第四百三十七章:大功第四百八十一章:謝陛下恩典第五百二十章:平天下第一百三十六章:試探第六百四十九章:沒錯 就是烏鴉嘴第四百六十章:龐然巨物第三十二章:光宗耀祖第一百七十八章:志在必得第九十六章:放榜第八百五十八章:君臣同心第九十三章:春闈第七百二十七章:陛下駕到第七百三十八章:你是什麼東西?第七百九十五章:龍顏大悅第三百六十三章:建功立業(yè)第七百三十七章:富可敵國第一百八十九章:真的很幸福啊第八百六十章:大豐收第四百九十九章:送你上天第五百九十八章:吾皇聖明第四百零七章:入朝第四百三十八章:發(fā)大財了第五百一十九章:水中的主宰第二百八十三章:斬草除根第八十章:名師出高徒第四百八十章:龍顏大悅第四百八十七章:倭寇來襲第七百一十九章:凱旋第六百四十二章:我方繼藩不服第七百零八章:恩賜第二百零八章:心病還須心藥醫(yī)第八百二十一章:利國利民(三更求月票)第一百一十七章:瓜熟了第四百八十一章:謝陛下恩典第一百九十七章:聖駕第二十五章:授業(yè)解惑者也第二百三十一章:震動天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封賞第四百三十一章:這就是聖人之道第七百五十四章:母子平安第八百七十五章:厲害了 大師兄第八百七十四章:家國天下第六百三十四章:純潔的太子第八章:哥要一飛沖天第七十四章:功在社稷第四百一十四章:牆倒衆(zhòng)人推第六百九十九章:大勝第九十七章:名列一甲第八十一章:教書育人第二百九十二章:萬人空巷第五百一十九章:水中的主宰第四十八章:烏鴉嘴第八百五十二章:如斯恐怖第三百二十八章:聖旨第三百六十五章:一舉三得第二百零四章:帝師第三百七十五章:峰迴路轉(zhuǎn)第八十六章:除夕第三百二十六章:郎情妾意第六百五十章:破肚第二百四十五章:一鳴驚人第八百二十九章:義薄雲(yún)天朱厚照第四百一十三章:明察秋毫第二百四十章:將軍百戰(zhàn)死第六百零二章:好爽啊第四百六十六章:封狼居胥第三百五十八章:多行不義必自斃第九十八章:吊打同行第七百章:鴻恩浩蕩第八百七十一章:此大功也第一百零二章:知恩圖報第三百四十五章:不幸又言中了第一百七十九章:吾皇萬歲第七百五十四章:母子平安第一百七十六章:放榜第七百三十八章:你是什麼東西?第三百章:揚眉吐氣第六十七章:誤交匪類第七百一十九章:凱旋第八百五十九章:天縱奇才第一百八十一章:功臣第十六章:強買強賣第九章:五花大綁第一百七十七章:孺子不可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黔西县| 抚顺县| 辽宁省| 岳阳市| 西和县| 郴州市| 砚山县| 蒲城县| 永昌县| 安泽县| 若羌县| 武穴市| 宁德市| 营山县| 渝中区| 休宁县| 顺平县| 延庆县| 临洮县| 玉林市| 县级市| 巴彦县| 康马县| 阿克苏市| 嘉鱼县| 马龙县| 莫力| 二手房| 正蓝旗| 敖汉旗| 会昌县| 巴彦县| 余干县| 定兴县| 江油市| 贵州省| 广州市| 阜宁县| 延川县|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