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543章維帶來的驚喜

其實在章澤天心裡,對於這種危機還是有一些想法的。他知道,許多糧商和地主,家中都是有著大量存糧的。如果能夠把這些存糧拿出來,無論是購買還是徵用,都能夠幫朝廷解決這次旱災帶來的危機。

只是他也清楚,這些手中有糧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果出臺禁止屯積居奇的政策,比如說限制糧價,比如說限制民戶家中存糧總量,比如說限制糧食外運等,雖然能夠解決一部分問題,卻是會受到這些糧商的抵制。

但是那些屯糧的人地主階級的利益,同時也是廣大官員的利益,管芳禮作爲一個小小的知府,根本不敢動這些人的利益,否則必然會成爲官僚階級的公敵。不要說一個知府了,就是堂堂閣老,甚至皇帝本人,都不一定敢做這事,最多隻能雷聲大雨點小地吆喝兩聲,再拿幾個無關緊要的小人物做個樣子,對於那些大糧商和大地主們卻根本不敢動。

他讓互助會把糧食留在淮安,已經是相當給自己掙面子的舉動了,至少管芳禮可以說成功阻止了糧食外運,拿此事向上級去邀功了。

就在此時,寶應知縣章維卻給了管芳禮一個意外的驚喜。

章維任寶應知縣三年,打擊盜匪、整頓縣治、設立書院和圖書館,一系列舉措贏得了全縣的一致好評(對他不滿的糧霸已經被他送到青島砸石頭去了)。在打擊了糧霸之後,章維在保證全縣稅收繳納的情況下,還把所有浮收的糧食都掌握在了手中。

章維並沒有貪墨這部分錢糧,他將浮收糧食賣給了互助會之後,把全部收入都投入到寶應縣的水利工程上面,用兩年時間建成了遍佈全縣的灌溉網。

今年旱災初顯的時候,寶應境內湖泊水位下降,章維命人截斷了灌溉渠與湖泊之間的連絡,改用風車提水到灌溉渠中,保證了全縣絕大多數稻田的用水。也就是說,淮安府境內多數州縣受災嚴重的寶豐八年,寶應縣沒有受災!

吳宗達也已經提前得到了淮安大旱的消息,在管芳禮的報災奏章上京之前就發下指示:無論如何要保證入冬之前送120萬石糧食入京,不限糧食種類,各種粗糧也可以!如果稅收無法收齊,可以用不超過40萬兩白銀的價格購糧補充。至於撥糧到淮安賑災,還是算了吧,淮安作爲全國糧倉,讓朝廷到哪裡去找糧食賑濟這裡?

這40萬兩的額度已經相當人性化了,要知道,淮安府每年的糧稅總額是150萬石左右,作爲農業大府,即使秋糧絕收,只要稍做努力,也能從各家地主手裡榨取出來這些糧食。

現在朝廷把稅糧總額降低到120萬石,還給了40萬兩補貼,如果再湊不齊,這知府的能力就有問題了。

淮安作爲產糧區,糧價相當便宜,平時基本在四錢到五錢一石之間。在遇到災年糧價上漲時,也很少會超過一兩一石。管芳禮在購糧之外,只要再收起80萬石糧食,就能完成任務。

在進入秋天之前,章維給出的驚喜再次到來,寶應一縣,應繳稅糧十二萬石,可以實繳十五萬石——多出來的三萬石算是拋灑。

另外,寶應的官庫和備災庫中共有存糧75萬石,可以直接由府衙調用轉運上京。另外,如需要購糧,寶應可以按七錢五一石的價格提供五十石以上!

也就是說,管芳禮只要在寶應稅糧的基礎上,再用那四十萬兩銀子再購糧三十萬石送到京城,今年的稅收任務就算是完成了。如果購糧也在寶應進行,那麼寶應一縣就可以提供淮安一府的全部稅糧任務!

可是淮安府下面共有七縣二州,其中寶應最小!難道所有責任都要由寶應一縣來扛?這當然不行。

管芳禮當即對各州縣下達指標,不管旱情如何,每個州縣必須籌糧20萬石。這糧食可以從具備澆灌條件的田地中收取,也可以從官庫中抽調,但是哪個縣少了哪怕一石,也參他一個“不堪任事”的罪名。

評價一個官員的能力和功績,差評的用語很多,但不堪任事是一條極重的評語,也就是說這個官員是個笨蛋,什麼都不會做,完全沒有培養價值的意思,基本可以宣佈此人的仕途就此打住了。

朝廷糧稅之事雖然已經基本得到保證,但管芳禮仍舊不敢輕易放糧食外運,以防一旦朝廷的糧食需求有變,或者轄區內出現災荒時有糧可以賑災。

現在淮安府庫只有區區六萬石陳糧,山陽縣庫更是已經被扈家搬空,管芳禮只好令章維先從寶應縣庫調十萬石糧到府庫中應急。在這大災之年,手中沒有存糧,他這個知府當得實在是不安穩。

就在這時,章維給管芳禮出了個主意,讓他找當初與扈家勾結的那些糧商,讓他們“樂捐”一些糧食出來。

現在扈家被滅,十大糧商惶惶不可終日,若不趁此機會敲詐一番,等他們緩過氣來,再想找這些人要糧就不容易了。

管芳禮也明白這個道理,只是前一陣被忙暈了頭,忘記了這個茬。現在章維提起此事,他當即明白過來,立馬派人去請十大糧商的家主到府衙議事。

章維還提出了另一個建議,就是趁如今災情未顯,先申請派人剿滅洪澤湖中的水匪。這些人在災荒之年必然會趁機吸納流民擴張,到時萬一成尾大不掉之勢,反而難辦。

另外,以往周邊各縣浮收和正收的稅糧,需要變現的部分基本都是由洪澤湖中水匪負責運輸轉賣,最後也會落在各大糧商手中。這些糧食多是見不得光的,水匪收買的價格比市價更低,他們的利潤也從這裡來。

如今互助會佔走了這些糧食的大部分,水匪的日子過得就艱難起來,今年糧食禁運,水匪的收入越發少了,難免會挺而走險,做些打家劫舍之事,若不提前剿滅,恐有地方不靖之患。

那些水匪既然以倒賣糧食爲主業,他們手中或多或少總會有些存糧,剿滅水匪,這些存糧便成了備災糧,可以算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585請官員們來開個會302營救樑鬆338大展拳腳319章維的民團183好像出事了137林家集311奢侈的上任團隊422悲催的朝鮮國王李倧260何謂明師572轉行種糧的後金政權298東江島的官軍和女真人35殷殷別徐英204譚木匠帶徒弟191替死鬼芶家531馮闖去青島1563章青天13農業聯誼會285造船廠242再訪和義源359磁選機388把土著武裝起來331鄉巴佬進城463章緒失蹤565章緒的差遣23彈淚別東風409第一次鐵山保衛戰260何謂明師278白忙活了554秀才鬧事439談判231章澤天辦法354糧食與鐵料216發展綱領370打虎英雄409第一次鐵山保衛戰294章家考生89夜行人39短期規劃32比鬥1145孫文起384蝦夷人和官人352章澤義的第一個任務269新作物們99壓水機和三棱刃205船隊準備啓航477一次把他打疼218發展綱領5274印刷術135和義源與明大禮281樑夫人的苦惱337尷尬又強作鎮定的兩個女人277濟南出事了81品鑑140黑吃黑547人口問題430清川江阻擊戰1241鹽灘島的安排388把土著武裝起來474山東王家13農業聯誼會234不開眼的海盜100再赴濟南483第一次大展神威的炮兵274印刷術44篩選363佈防442賣馬與賣軍功528那些返鄉地主們140黑吃黑218發展綱領5576動員全體海上力量346徐光啓的擔憂347泥沙裡的鐵礦424朝鮮特區520萊州慘勝546湖南谷地425江北城戰役82伯父552專業的奴隸管理人才188請老父母做主290潮汐能332大開眼界300十六裡鋪的秋收2414第一次鐵山保衛戰7175蘇家的轉變146里斯本人酒館271動力問題349飛魚島上買大船107應考準備1406佔領濟州島498章緒回來了93果然出事了406佔領濟州島143海上遭遇戰400鑄幣問題114先停下來213成靜雅113舉人老爺建房子232收稅從丈量土地開始11六藝教學
585請官員們來開個會302營救樑鬆338大展拳腳319章維的民團183好像出事了137林家集311奢侈的上任團隊422悲催的朝鮮國王李倧260何謂明師572轉行種糧的後金政權298東江島的官軍和女真人35殷殷別徐英204譚木匠帶徒弟191替死鬼芶家531馮闖去青島1563章青天13農業聯誼會285造船廠242再訪和義源359磁選機388把土著武裝起來331鄉巴佬進城463章緒失蹤565章緒的差遣23彈淚別東風409第一次鐵山保衛戰260何謂明師278白忙活了554秀才鬧事439談判231章澤天辦法354糧食與鐵料216發展綱領370打虎英雄409第一次鐵山保衛戰294章家考生89夜行人39短期規劃32比鬥1145孫文起384蝦夷人和官人352章澤義的第一個任務269新作物們99壓水機和三棱刃205船隊準備啓航477一次把他打疼218發展綱領5274印刷術135和義源與明大禮281樑夫人的苦惱337尷尬又強作鎮定的兩個女人277濟南出事了81品鑑140黑吃黑547人口問題430清川江阻擊戰1241鹽灘島的安排388把土著武裝起來474山東王家13農業聯誼會234不開眼的海盜100再赴濟南483第一次大展神威的炮兵274印刷術44篩選363佈防442賣馬與賣軍功528那些返鄉地主們140黑吃黑218發展綱領5576動員全體海上力量346徐光啓的擔憂347泥沙裡的鐵礦424朝鮮特區520萊州慘勝546湖南谷地425江北城戰役82伯父552專業的奴隸管理人才188請老父母做主290潮汐能332大開眼界300十六裡鋪的秋收2414第一次鐵山保衛戰7175蘇家的轉變146里斯本人酒館271動力問題349飛魚島上買大船107應考準備1406佔領濟州島498章緒回來了93果然出事了406佔領濟州島143海上遭遇戰400鑄幣問題114先停下來213成靜雅113舉人老爺建房子232收稅從丈量土地開始11六藝教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岑溪市| 永和县| 右玉县| 洛浦县| 高碑店市| 阜新市| 蓝田县| 武功县| 搜索| 罗源县| 昌宁县| 彭泽县| 平凉市| 晴隆县| 华蓥市| 观塘区| 宜丰县| 绥棱县| 三河市| 广平县| 浮山县| 瑞金市| 甘泉县| 锡林郭勒盟| 池州市| 庐江县| 绥芬河市| 竹山县| 辽宁省| 枞阳县| 元阳县| 乃东县| 巴楚县| 吉林省| 关岭| 敦煌市| 长丰县| 阿克陶县| 高尔夫| 南汇区|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