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524大家一起來升官

高密位於膠萊平原之上,已經被章澤天劃爲自家的地盤。駐守在高密城西的衛戍營四連與這些官軍發生了衝突,最後擊潰了這支官軍,並在附近鄉民的協助下俘虜了其中大部分,最後只有幾十名官軍逃回了濰河以西。

既然衝突已經爆發,章澤天也不想真的與吳襄所部開戰,只好離開青島,沿西線鐵路北上昌邑,開始了與吳襄的談判。

雙方見面之後,這所謂的談判很快就演變成了一場討價還價的買賣。自衛隊剿滅的叛軍,但是卻不求軍功,他們只想把膠萊平原及以東地區佔下來。

而吳襄不想空手而回,恰好想要軍功,雙方就此一拍即合,很快就談好了價錢,以15萬兩的總價將斬獲的全部叛軍首級、旗幟、印信等一切可以報功的東西,包括最值錢的孔有德等首領的首級一股腦地賣給了吳襄。

自衛隊則只落得一個側面協助平叛的微末功勞,雙方統一口徑,上報朝廷。

至於已經消失的登州叛軍,則藉助登州水師的船隻逃往了海上,不知所終。被叛軍抓獲的孫元化等官員,也隨著耿仲明等叛軍的逃離同時失蹤。

自衛隊移交這些軍功十分爽快。吳襄在出來打仗的時候肯定不會帶著這麼多銀子,一時沒有辦法會賬,章澤天便痛快地答應了他欠賬的要求,絲毫不擔心吳襄會賴賬,就這樣把一車車的人頭、旗幟、甲冑等物品送過了河,交給吳襄。

雙方在愉快地氣氛裡合作完成了報功的文書,然後派人送往京城,山東的戰事便告結束。

章澤天又請倖存的各州縣官員寫了相關報告,從文官的途徑上報朝廷。在章澤天的授意下,這些官員把彙報的重點都放在瞭如何艱難守城,以及田地荒蕪、人口流失的現狀,申請朝廷派遣“大員”視察兵災後的情形,指導地方重建工作。另外,山東北部經過叛軍掃蕩地區的官員已經被一掃而空,也需要朝廷派人補充。

而沒有被叛軍攻破的濰縣、高密、即墨、萊西等縣,也紛紛上書朝廷申請免稅,以支持完成災後重建等。

對於大文朝廷來說,山東平叛是一件十分吃力之事,但平叛之後的重建工作更是困難,原因很簡單,朝廷沒錢,而且還沒人。

地方政權的災後重建,說白了就是招募人口,開闢耕地,重建社會秩序的過程。但有人就要吃飯,種田要種子耕牛農具,所有這些都要銀子。現在的山東北部一片赤地,招來了人總不能讓他們喝西北風活著,沒有銀子和糧食一切都是空談。

對於地方官們提出的派遣大員巡視地方,指導重建,其實就是向朝廷要錢、要政策,如果朝廷能夠派一位欽差到山東,不帶糧食和銀子還不如不來,可是朝廷是實實在在的沒有銀子啊。現在朝廷能夠給出的最多也就是兩三年的免稅政策而已,這還是需要確認了實際災情之後才能實現的。

至於派遣官員充實州縣的事,按說沒有多麼複雜,京城裡面候缺的進士舉人一抓一大把,吏部總能找到足夠的人來。

只是山東的情況實在是不樂觀,那些候缺官員又不是傻子,誰肯到這裡來背這個無底的鍋?

幾個月後,朝廷的明旨終於到達了山東:取消登萊巡撫的編制,東三府一體併入山東布政使司管轄,濰縣知縣馮闖、高密知縣高潔虎、即墨知縣黃榮吉等三人守土有功,分別擢升青州、萊州、登州知府。同時免除三府三年錢糧稅賦,以支持戰後重建工作。

這三位知縣一下子從七品直接榮升正五品知府,按理說絕對是百年難遇的殊榮。這三人之中除了即墨知縣黃榮吉之外,另外兩人都算是有能力有野心的能吏,朝廷給他們一個知府正好可以讓他們一展拳腳。

只是這個知府實在是難做,手下連一個屬官吏員也沒有,銀錢糧食更是一兩也欠奉,就這樣拿著一顆官印去上任,是實實在在的一窮二白,兩袖清風。

若說困難只有這些,也還難不住幾位有能力的官員,只要地方上有縉紳富戶可以合作,總還是能想出辦法來的,可是他們要去上任的府城周邊數十里內連人口都沒有,他們拿一顆大印去上任,難道讓他們去領導城隍土地們工作不成?

好吧,朝廷的任命誥身文書上說了,不強求他們立即到府城上任,他們本是這東三府的縣官,在當地本有基礎,可以從原來治下的縣城開始,將重建工作逐步推進到全府。

可問題是,除了黃榮吉的即墨縣之外,另外兩位的治下除了沒有失守的縣城之外,都已經被打成一片白地,還有什麼資本去啓動重建工作?

即墨縣倒是完全沒有遭受兵災,可是全縣連人口帶財富都是互助會說了算好不好,他這個縣令也要靠互助會每年發銀子過日子,讓他拿什麼去要求互助會幫助重建工作?

就算在互助會支持下完成了登州府的重建,可是到時候整個登州府豈不是都完全成爲了互助會的天下?他這個知府與此前被架空的即墨知縣又有多大區別?

黃榮吉沒有辦法,與王師爺商量了一番之後,最終拿著任命文書找到了在青島辦公的章澤天。

章澤天也剛剛接到朝廷的任命,他協助官軍平叛有功,官位從原來的千戶晉升爲膠州衛指揮使,成爲了四品武官。

朝廷要求他接管膠州衛全部屯田,募兵重建膠州衛,負責膠州衛周邊安全等事。

這個封賞實在是摳門,明知他已經掌握了膠州衛的全部土地,反正也奪不回去了,便將這些土地給他過了個明路。明知他的“民團”已經尾大難掉,乾脆給了他一個番號,讓他的民團變成了官軍,至於招募士卒、開墾土地、裝備兵戈甲杖等事,更是提也不提。

不僅如此,朝廷甚至還給他封了一個“徵東將軍”的封號。

大文朝的封爵除了王爵之外,只有公、侯、伯三級,再往下就是各種將軍的封號了。這種將軍封號基本都是封給那些無法繼承正式爵位的勳貴子弟的,也有其年俸和食邑。

章澤天這個徵東將軍同樣有食邑,而且數量不少,竟然有2000畝。只是這封地所在的位置就尷尬了,讓他在即墨縣自己選取。好吧,上邊肯定知道即墨已經完全成了他的地盤,這是讓他自己跟自己玩去呢。

466賣地257收編鹽灘島9二哥回來了207那臺原始車牀521黃龍與吳襄的選擇399新船下水3犁和公尺138試探134南通商事331鄉巴佬進城295成人教育450荷蘭人要來了367東江島93果然出事了131當今世界格局34臨別192兩個秀才被綁架了391抓住一支探險隊579互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143海上遭遇戰158章大強168龔其富96中了四個112喜報68虎562讓他們試試370鄉民上學那些事54小屈家店430清川江阻擊戰1397濟州島上的牧場516朝廷信使257收編鹽灘島343三個姑娘的親事308樑鬆的陛辭348南通分號277濟南出事了529努力進取的馮知府116雕刻、運輸、驢452大靜海戰2479步兵對騎兵220佐渡島和北海道2價值觀92這房子有問題166有熟人好辦事465備倭千戶所483第一次大展神威的炮兵260鐵工廠與鑄炮212技術學校3544淮安剿匪316清查田畝159英國人吉姆470互助會的家底456寶應縣的流民17奢靡462寶豐六年鄉試254超級大采購313令人擔心的劉有才支隊565章緒的差遣423佔領平壤444爭論191替死鬼芶家468沒吃過的好東西474山東王家511分水海戰368虎119儲冰404新幣發行210技術學校325徐州號的消息535馮闖去青島588跟蹤367東江島204譚木匠帶徒弟134南通商事548朝鮮人力的補充133這個女婿不學有術419漢城戰事1427女真人的應對489剿撫兩難518孔有德的反擊83推薦個先生358選礦機547人口問題238誘敵海戰565章緒的差遣455淮北旱災416第一次鐵山保衛戰9114先停下來86鄉試的意外447請示和彙報2113舉人老爺建房子335想吃魚又怕惹一身腥可不行143海上遭遇戰413第一次鐵山保衛戰6496高密縣90考前準備越細越好120土匪372五經魁首469後金入侵266大開眼界4
466賣地257收編鹽灘島9二哥回來了207那臺原始車牀521黃龍與吳襄的選擇399新船下水3犁和公尺138試探134南通商事331鄉巴佬進城295成人教育450荷蘭人要來了367東江島93果然出事了131當今世界格局34臨別192兩個秀才被綁架了391抓住一支探險隊579互助會第一次代表大會143海上遭遇戰158章大強168龔其富96中了四個112喜報68虎562讓他們試試370鄉民上學那些事54小屈家店430清川江阻擊戰1397濟州島上的牧場516朝廷信使257收編鹽灘島343三個姑娘的親事308樑鬆的陛辭348南通分號277濟南出事了529努力進取的馮知府116雕刻、運輸、驢452大靜海戰2479步兵對騎兵220佐渡島和北海道2價值觀92這房子有問題166有熟人好辦事465備倭千戶所483第一次大展神威的炮兵260鐵工廠與鑄炮212技術學校3544淮安剿匪316清查田畝159英國人吉姆470互助會的家底456寶應縣的流民17奢靡462寶豐六年鄉試254超級大采購313令人擔心的劉有才支隊565章緒的差遣423佔領平壤444爭論191替死鬼芶家468沒吃過的好東西474山東王家511分水海戰368虎119儲冰404新幣發行210技術學校325徐州號的消息535馮闖去青島588跟蹤367東江島204譚木匠帶徒弟134南通商事548朝鮮人力的補充133這個女婿不學有術419漢城戰事1427女真人的應對489剿撫兩難518孔有德的反擊83推薦個先生358選礦機547人口問題238誘敵海戰565章緒的差遣455淮北旱災416第一次鐵山保衛戰9114先停下來86鄉試的意外447請示和彙報2113舉人老爺建房子335想吃魚又怕惹一身腥可不行143海上遭遇戰413第一次鐵山保衛戰6496高密縣90考前準備越細越好120土匪372五經魁首469後金入侵266大開眼界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柯坪县| 宜昌市| 丰都县| 霍邱县| 凤凰县| 永善县| 墨玉县| 靖边县| 专栏| 西畴县| 利辛县| 明星| 修武县| 策勒县| 莆田市| 襄樊市| 沙田区| 平山县| 田林县| 社会| 璧山县| 霍山县| 辽中县| 宣汉县| 建水县| 淳化县| 琼结县| 巴南区| 那曲县| 闽侯县| 玉环县| 大洼县| 和平区| 玉林市| 太仓市| 新建县| 石河子市| 仁寿县| 东港市| 龙泉市| 古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