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節 戰長沙一

雖然山東之戰牽扯了清廷中樞的大部分精力,北方的鉅變令清廷更覺絕望,但陸軍部乃至軍機處,仍然抽出很大精力關注著南方戰場。

因爲南方軍纔是蒙山軍的主力,哪裡有龍謙親自指揮。

衡陽失陷後,長沙戰守成爲了中樞爭論的焦點。

щщщ?тт kΛn?¢O

按照袁世凱的計劃是要棄守長沙的。袁世凱出山的第一次陸軍部會議上即確定了以第八鎮主力前出咸寧、蒲圻一線,依託地形構築堅強工事,確保武昌之安全。

但湖廣總督瑞澂及湖南巡撫岑春蓂對於放棄長沙均表示反對。尤其是岑春蓂,連續致電中樞,認爲長沙不戰而棄將極大損害朝廷的威信,導致江西安徽等臨省的不穩,實屬下策。岑春蓂進一步指出,放棄長沙事關國際觀瞻,將帶來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他建議第八鎮南調長沙,配合湖南省軍各部,在長沙與龍謙南方軍決戰,一舉擊破之。

報告裡列舉了湖南的軍事實力,指出湖南各部巡防營不下三萬衆,還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新軍標,如得第八鎮襄助,必能破敵於長沙城下。

岑春蓂用了“襄助”一詞,希望長沙戰事以自己爲主,客軍爲輔。

岑春蓂字堯階,曾爲湖北按察使,助張之洞推行新政,辦理兩湖督練公所,在第八鎮有著一定的影響力。此人治理湖南有屠夫之稱,施政嚴酷,屬於鐵腕一類人物。他不願意放棄省城,自然是爲自己打算,儘管有中樞的決定,他不算臨陣逃跑。但湖南陷落,自己的前程也完了。兄弟岑春煊已經淡出政壇,自己再完蛋,岑家就徹底完了。

瑞澂及岑春蓂的建議動搖了中樞的決心。如果能在長沙破敵,那是再好沒有的事情。自龍謙“勘電”後。廣西、廣東、吉林、黑龍江已經失陷,整個南方動搖,東南還好,西南的雲南、貴州、四川三省都有不穩之跡象,特別是雲南,一日三驚。不斷有新軍(雲南有兩標新軍)舉事的傳言,嚇得當局連新軍的子彈都全部收繳了。四川的情況更糟糕,一些主張反清的會黨組織似乎忘記了龍謙強力鎮壓取締會黨了,在蒙山軍兵威影響下蠢蠢欲動,四川總督連續破獲了舉事密謀,在成都一次就砍掉了二十四顆頭顱。足以反映出四川局勢之緊張。如果中樞這個時候不戰放棄長沙,標誌著滿清對於江南的放棄,不僅西南數省將更加動盪,還必將影響臨近的安徽、江西,大局將徹底糜爛。

所以,在衡陽失陷,德州戰役打響的同時。載灃召集軍機處研究,決定採納湖廣總督瑞澂及湖南巡撫岑春蓂的建議,調第八鎮主力南下堅守長沙,在長沙擊破龍謙南方軍主力。

爲此,載灃將自己的七弟載濤派去了湖南,就地督戰。

這等於改變了袁世凱的計劃。爲了不影響正在德州血戰的袁世凱,這個決定甚至沒有通報老袁就決定了。

但軍機處以陸軍部給湖北新軍的命令中卻明確表示,武昌重要,須得重兵鎮之,第八鎮南調。留黎元洪第二十一混成協於武昌,擔負守衛重任。

黎部兩標步兵另有炮兵工兵等部,裝備訓練精良,戰鬥力很強。大敵當前,要麼全部南調。以最大限度集中兵力擊破來敵,要麼收縮武昌以南,以守衛武昌爲戰略目標。中樞的計劃將一個精銳的混成協置於無用之地顯然是錯誤的。但軍機處愣是下了這麼一道命令,實在是無謀之極。

第八鎮主力抵達長沙,極大地鼓勵了湖南巡防營統領俞明頤的守城信心。盤點守軍,除了張彪統領的第八鎮兩協四標及直屬炮騎工輜各部計一萬四千餘人外,湖南新軍第二標及集中於長沙的各路巡防營部隊也有一萬五千餘衆。俞明頤代表巡撫岑春蓂對張彪說,有張統制的第八鎮精銳,三湘子弟保衛鄉梓的信心就更足了。

湖南本爲中部落後閉塞之省份,但自湘軍興起,湖南一躍而成爲全國軍政大省,很是出了一批人才,湘人成爲了晚清政治版圖上極爲重要的力量,樸實堅韌的三湘子弟以從軍爲出人頭地的重要途徑,湘軍的威名冠於全國。

岑春蓂不僅認真備戰,而且做了充分的宣傳。如何宣傳?岑春蓂套用四十年前曾國藩故計,將龍謙的南方軍描繪爲新一代“長毛”:……龍匪乃長毛孽種,譭棄我中華千載倫理道德,無父無君,其罪罄竹難書。凡龍匪過境,人要開刀,石要過火,郴州、衡陽等湘南名城盡毀於賊手……我三湘子弟秉承曾文正公餘勇,豈能就範於龍匪?當人人奮勇,與龍匪做殊死鬥爭!

以欽差身份督戰湖南的載濤8月12日致電中樞,“湘省同仇敵愾,大局可期。”

湖南巡防營官兵抱了保衛家鄉的念頭,士氣是鼓起來了。唯裝備不足,訓練很差。在第八鎮南下長沙後,給俞明頤統帶的巡防營贈送了一批武器,極大地改善了巡防營的裝備,使得岑春蓂、俞明頤的信心更足了。但他們沒注意到另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第八鎮這支張之洞一手所建的新軍中,潛藏了大量的“準革命黨”。

封國柱第一師自衡陽向長沙的推進中,已經不止一次報告遭到鄉兵的襲擾,審問俘虜的鄉兵,令龍謙意識到湖南不好辦。他要的是奪取天下,不是血洗湖南。第八鎮南調的情報被證實後,龍謙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第八鎮調長沙並非壞事,如果在長沙殲滅或者打垮第八鎮,北取武昌的壓力就小了許多,即便第九鎮西調武昌也不足慮了。但湖南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意識,卻令龍謙深感憂慮。

8月15日,德州戰役仍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龍謙在臨近長沙的淥口鎮召開了攻取長沙的軍事會議,總參謀長司徒均介紹了長沙守軍的情況後,講解了南方軍攻取長沙的部署:以封國柱第一師主力正面攻擊。沿淥口——株洲——回龍塘正面攻擊長沙城,以第二師第四旅爲左路軍,第一步奪取湘潭,然後進抵長沙以西,奪取嶽麓山這個制高點。與第一師會攻長沙。一直在主力右路行軍已佔領醴陵之第一師第三旅、總部特種大隊、總部工兵團、輜重團及騎兵團之一部爲右縱隊,北進佔領瀏陽,然後攻佔永安,沿撈湯河左岸前進抄長沙之後路,截斷武昌至長沙的聯繫。

第二師第五旅尚在桂林,執行龍謙肅清廣西的命令。總部以集結韶關之第三師第七旅爲總預備隊,即刻南下,以厚中路兵力。

司徒均認爲,第八鎮總兵力不會超過一萬五千人,巡防營最多也就兩萬人,敵軍總兵力三萬五千左右。考慮到巡防營的訓練及武器現狀。摺合算作三萬人(這個估計相當準確)。而我軍呢?第一師三旅九團,合計兵力三萬三千人,第四旅七千人,加上直屬隊兵力,總兵力四萬六千左右。考慮到武器方面的差距,估計不需要等第七旅到來,我軍即可達成攻取長沙。將第八鎮殲滅於湘中的目標。

司徒均強調,我們主要的敵人是第八鎮,打掉這支新軍就是勝利。

第一師及二師四旅的軍官們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自韶關北伐,除了一旅在衡陽城下還算像樣地打了一仗,一路北上,盡是行軍了(鄉兵的騷擾在團長以上軍官眼中不算打仗)。而山東軍牢牢守住了德州,北方軍已謀奉天,相比之下,作爲蒙山軍主力的南方軍卻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

封國柱當即表態。第一師將在七日內奪取長沙,願立軍令狀。

淥口至長沙一百五十里的路程,封國柱的態度算是夠堅決了。封國柱的態度還有另一層意思,即東西兩路輔助兵力並不需要,他統率兩旅之衆即可奪取長沙。

龍謙最後發言。調子就低沉了許多。他先講了最新獲知的山東及關外戰況,然後指出了長沙之戰的不易,“封師長七日下長沙的軍令狀我看不要籤。不然你糊里糊塗掉了腦袋,我於心不忍。”他冷冷地掃了一眼有些尷尬的封國柱,“是的,就兵力對比而言,我軍佔據優勢。但地利民心卻在彼而不在我!不重視這兩點,搞不好我軍就要打敗仗了。你們不要受山東及關外戰場的刺激,更不要存了爭功的念頭,驕兵必敗的古訓要牢牢記著。我軍自北伐以來,尚未正式打一場硬仗,幾天內北進數百里,似乎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但你們繳了多少槍?捉了多少俘虜?我注意到湖南巡防營戰鬥意志甚爲頑強,他們將我們視爲侵略他們家鄉的仇寇了,這個很不好辦。湖南民風強悍,有無湘不成軍之說,如果我軍政策不到位,激怒了三湘百姓,我們就有大麻煩了!而第八鎮之訓練精良,在三年前的彰德秋操上已經得到了證明,武昌乃僅次於山東的國內軍火基地,第八鎮彈藥無虞,堪稱勁敵。”

龍謙喝了口水,“我軍呢,除了人數多於敵軍,其他皆處劣勢!酷暑行軍,病員漸多,後勤線越拉越長,補給不易。新兵衆多,戰力亟待檢驗……封師長,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你還堅持七日下長沙嗎?”

封國柱低下頭不吭氣了。

“另外,長沙之戰必須是殲滅戰而不是擊潰戰!我們將第八鎮一路趕至武昌有什麼意思?難道我們到武昌城下再攻堅嗎?清廷糊塗,將第八鎮調至長沙是錯誤的!給了我們一個機會,長沙城易攻難守,比武昌好打的多!所以司徒總參謀長才制定了三路進兵的計劃,特別是右路,務必在第八鎮棄守長沙之前完成迂迴,切斷其歸路。所以,中路及左路軍可以大張聲勢,右路軍卻必須偃旗息鼓,讓敵人越晚發現我們的意圖越好!因此,中路左路必須根據右路軍的行動決定你們的攻擊程度,要將敵人吸引住,慢慢打,等右路軍出現在長沙以北,方可全力攻城。再說一遍,你們不要受山東及關外的影響,第六師在德州打的非常好,第六師是誰的部隊?蒙山軍的嘛。第六師將北洋四鎮主力吸在山東,才保證了我南方軍可以從容不迫地進逼武昌嘛。爭功?爭什麼功?在這場改變中國命運的大決戰裡,誰有多大功勞,總參心裡有數,總政心裡有數,我心裡也有數。奪取武昌,我們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最後,龍謙強調了紀律及宣傳,“總政治部要加大宣傳力度,多想一些宣傳的手段,將被俘的敵兵發給川資全部放回去!讓他們替我們宣傳蒙山軍是什麼樣的軍隊!多張貼標語散發傳單,告訴三湘百姓蒙山軍絕不是長毛,是推翻滿清重建國家的仁義之師!從現在起,南方軍各部一律不佔民房,絕不準侵擾百姓!誰在這方面犯錯誤,決不輕饒!”

會後,龍謙讓情報局聯繫廣州,看馮如的那支有三架飛機的航空隊需要幾次轉場才能抵達長沙,命第一師工兵團立即修建簡易的機場,以迎接航空隊的到來。

司徒均有些疑慮,“那些飛機頂什麼事?就是玩具嘛。”

“你呀。”龍謙指著司徒均苦笑,“連你都看不出飛機的妙用。不能投擲炸彈還不能撒傳單?有時候幾張傳單比幾枚炸彈的威力更大喲。”

龍謙請來出任總政宣傳部長的秋瑾,跟她談了很久,提了好些讓秋瑾眼前一亮的宣傳手段,讓她總體負責對湘省的宣傳工作,務必打消三湘百姓對蒙山軍的顧慮,爲後續的治理工作奠定基礎。

因爲山東及關外的戰績,秋瑾堅信戰爭必勝。龍謙重視民衆工作也讓她感到佩服,建議是不是隨著蒙山軍的進軍,在攻佔的地方成立臨時政府,一些針對百姓的工作還是以政府出面爲好。龍謙不同意,認爲一來蒙山軍目前還是比較單一的武裝集團,缺少文官。二來軍事管制的效率要高於民政,等攻取武昌,全國局勢必將大變,將籌劃成立全國性的臨時政府。

第4節 抗洪四第11節 故土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7節 平叛七第11節 回國二第30節 變化六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6節 北京六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4節 陳豪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4節 沂州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6節 就職第21節 敗露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4節 各方第13節 楊士驤三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9節 大勢八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1節 伍廷芳第5節 膠州灣第8節 如願以償第7節 兗州行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4節 沂州二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7節 軍械組第16節 雜音第20節 中興實業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12節 阻擊五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6節 彼得堡二第3節 司徒均二第12節 蔡元培第16節 末日三第12節 預備役第6節 戰火重燃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5節 彼得堡一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24節 貪腐案三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30節 軍火採購第23節 貪腐案二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6節 軍餉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5節 要塞五第16節 王明遠第3節 潘亮第11節 伍廷芳第39節 大勢八第3節 抗洪三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7節 起步第3節 總統府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王士珍第10節 升允第2節 分歧第18節 十月第2節 要塞二第9節 這一仗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7節 新軍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4節 萊州第34節 沂州二第33節 採購第14節 于右任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節 司徒均二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35節 沂州三第4節 國會四第31節 展望
第4節 抗洪四第11節 故土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17節 平叛七第11節 回國二第30節 變化六第5節 吳祿貞的試探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6節 北京六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節 葉五與吳狗子第1章 京師第一節趙舒翹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14節 陳豪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34節 沂州二第25節 紛亂的局勢二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2節 小洛克菲勒第6節 就職第21節 敗露第22節 擴編與擴張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4節 各方第13節 楊士驤三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15節 大衛和江雲第39節 大勢八第30節 情報處一第3節 立憲之爭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1節 伍廷芳第5節 膠州灣第8節 如願以償第7節 兗州行一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4節 沂州二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7節 軍械組第16節 雜音第20節 中興實業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12節 阻擊五第12節 整編與任命第11節 楊士驤一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6節 彼得堡二第3節 司徒均二第12節 蔡元培第16節 末日三第12節 預備役第6節 戰火重燃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5節 彼得堡一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24節 貪腐案三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30節 軍火採購第23節 貪腐案二第7節 魯山的思考第6節 軍餉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5節 要塞五第16節 王明遠第3節 潘亮第11節 伍廷芳第39節 大勢八第3節 抗洪三第5節 失敗的偷襲三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37節 起步第3節 總統府第12節 彰德球操八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9節 王士珍第10節 升允第2節 分歧第18節 十月第2節 要塞二第9節 這一仗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7節 新軍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4節 萊州第34節 沂州二第33節 採購第14節 于右任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3節 司徒均二第22節 德州戰役四第35節 沂州三第4節 國會四第31節 展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喇| 田林县| 乌拉特后旗| 泰安市| 山阳县| 和平区| 化德县| 正镶白旗| 麻城市| 潜江市| 霍林郭勒市| 兴宁市| 耒阳市| 西藏| 监利县| 互助| 永修县| 扶风县| 汝阳县| 和平县| 铜川市| 晋州市| 博客| 兴宁市| 双江| 彭水| 梅河口市| 乡宁县| 武宁县| 新安县| 天镇县| 亳州市| 嘉黎县| 保靖县| 香河县| 工布江达县| 昌宁县| 宁波市| 永年县| 涪陵区| 麻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