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節 軍歌嘹亮二

光緒三十年二月初二日,濟南北郊的大校場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人山人海。這天是朝廷點驗第五鎮成軍的日子,濟南府有頭有臉的士紳都接到一份燙金的請柬,邀請彼於初二日上午辰時三刻赴大校場觀禮。

位於濟南城北的大校場原來就有,第五鎮成立後,龍謙派出工兵進行了全面整修,擴大了面積,增添了設施。駐濟南府的第十七標每月雷打不動的校閱操典都在此地進行。

校場北面原有一個簡易的檢閱臺,只是一個一米高的土臺而已,甚至連遮雨的頂棚都沒有。爲了迎接欽差,工兵營搶修了觀禮臺,在原來那個土臺的基礎用洋灰修葺一新,擔心天寒地凍影響施工質量,周圍生了十幾籠火,日夜不息以保證其溫度。臺上搭了木製的頂棚並刷上了白漆。除此之外,在主臺兩旁雁翅一般延伸出去兩個可容納總計兩百人座位的副臺,這些位子是留給濟南府的士紳的。

朝廷派出慶親王、督練新軍大臣奕劻帶隊,練兵處襄理、兵部侍郎滿人鐵良爲副,帶了練兵處以及第二、第三鎮的幾個參謀官在二月初一抵達濟南。一到濟南,板著臉像是欠了他二百吊錢的鐵良便以公務繁忙爲由,要求在次日即行點驗。大概他以爲龍謙會感到爲難,誰知龍謙滿口答應,對慶王說,“如果王爺不懼車馬勞頓,那我們就定於明日?”

鬚髮皆白的慶王是個沒主意的,而剛從日本考察軍事歸來的鐵良又深得太后信重。據說馬上要入主兵部了,“這倒是無妨。不知龍統制準備如何接受點驗呀?”

“啓稟王爺,”龍謙故意不去看鐵良,“第五鎮已按朝廷批覆的員額組建完畢,各部名冊已經備好。但由於部隊駐防四處,集結不易,此次只從四個步標及炮、騎標各抽調了一個營受閱。如果王爺需要看部隊實戰演習也可以……”

“好,好。退思你辦事太后是放心的。就按你準備的辦吧。”奕劻立即照準。

按說點驗應當集中全鎮人馬,但這是做不到的。鐵良也不能提出如此過分的要求。將一萬多人集結於一處絕不是找一塊可以容放的空地那麼簡單。而且。說是點驗,其實是檢閱。因爲第五鎮其實早已成立了,每月的薪餉都通過山東藩臺足額撥付。部隊分駐山東各要地也得到了兵部的批覆,如果將部隊全部集中於省府,光是開拔費就是一大筆錢。朝廷是不會出這筆錢的。

原定受閱部隊爲第十七標及炮標、騎標各一個營。但部隊內部有些不同的聲音,覺著好像十七標是頭號主力,其餘都是二流部隊似的。龍謙採納了大家的意見。龍謙深知。軍隊的凝聚力一個重要因素來自他們的榮譽感,作爲統帥,要抓住每一個可以增加軍隊榮譽感的機會而不是放棄或者隨意剝奪他們的機會。

既然參閱部隊數量有限,那麼誰來受閱就要有個合理的安排,按照操閱排名是最公道的做法了。無權參加受閱只能怪自己做的不好,這將激發他們以後軍事訓練的激情。

獎罰公正是保持和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最好手段。最終調整爲四個步標各出一個營受閱。這就有了競爭的意思在內了。四個步標接到命令。都抽調了最精銳的部隊,以期一展風采。

十天前,分散各地的受閱部隊都已集結於濟南了。就等這天亮相了。

第五鎮出身奇特,是北洋六鎮中最特別的一個。這個部隊自打建立,朝廷便沒有配備過一件軍裝。一支槍,所有的武器全部是龍謙自籌的。所以。在接到朝廷的諭旨後,如何接受檢閱,第五鎮內部有些不同的意見,陳超、寧時俊及司徒均主張乘機向朝廷哭一哭窮,畢竟朝廷在軍費上特別是武器購置費上欠了很多。但方聲遠、王明遠及周毅卻主張將最好的武器、最好的部隊拿出來展示。

龍謙接受了第二種意見。

現在,受閱的三千一百餘人都進入了校場,按照各自的番號,面對觀禮臺整隊肅立。所有官兵都穿著新發的深黃色冬季軍裝,戴著漂亮的大檐帽,腳蹬皮靴。步兵居東,按照隊(連)爲單位,列成了十六個方隊,分成了兩排,每個方隊前左方肅立著一名佩戴手槍的軍官和一名手扶軍旗的掌旗兵,士兵們戴著雪白的手套,將上了刺刀的德制步槍持握在身旁。炮營在中,他們的方隊就顯得單薄了些,套上了挽馬的十二門克虜伯75mm山炮擦拭的一塵不染。騎兵營在最西面,騎手們挽著繮繩肅立於戰馬一旁,馬匹都精心清洗過了,鞍韂鮮明,很是精神。

在受閱方陣前面,觀禮臺的左側,還列了一個軍樂團,用的全部是西洋樂器。

拿到請柬的各界名流在辰時三刻在引導官的引導下進入校場,按照指定的位置坐於兩側的觀禮臺上。今日的正主兒尚未出場,賓客們大多是第一次見這種場面,不由得發出了一陣陣的驚歎聲。

“喔,你看,他們站的好整齊呀,一動不動哎……”

“老夫還是第一次見如此盛壯的軍容……你知道吧?這都是咱山東子弟呀……”

“你看那些馬兒,咋就那麼聽話呢?它們竟然也是一動不動……”

“啊,快看,第十八標哎,德子就在那個標,我怎麼看不到他?都是一樣的個頭,好威武呀……你還反對德子當兵,瞧這些兵多氣派!”

許文夫和許雪坐在右側觀禮臺的第一排。許文夫的左面是周學熙,挨不過女兒的要求,他又通過周學熙討來一張觀禮票,帶了女兒前來觀禮。

“看到了吧?這就是強軍的標誌。純儒你別看這站。一般人根本不能一動不動地站如此長的工夫……要是換了我,早就蹲下歇息了。龍退思上馬治軍。下馬管民,真是難得的人才!”周學熙讚道。

許文夫也注意到了,面前的步兵方陣真的一動不動,既沒有一絲的噪雜聲,更不見官兵交頭接耳。

“也是的,爲什麼還不開始?這不是折騰這些當兵的嗎?”許文夫嘟囔道。

許雪的目光卻一直在軍樂隊那邊打轉,沒想到他們竟然還有西洋樂隊,也不知會奏什麼曲子……許雪酷愛音樂和繪畫。看到錚亮的樂器,禁不止有些神往。

不知何時,一個戴著雪白手套,舉著一個權杖般物件的軍官來到軍樂隊前,揮舞著“權杖”挽出一個漂亮的花,觀衆們的視線全部落在這個渾身透著精幹的軍官身上。突然,靜默的校場突然響起了激昂的樂曲。小鼓敲響,然後是嘹亮的小號奏響,樂隊奏出了“迎賓曲”。

“太好聽了!”許雪的心猛烈地跳起來!真是沒想到啊,竟然聽到了如此美妙的樂曲……她完全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沒有注意到軍官左側觀禮臺的觀衆們一陣喧譁,十幾匹馬擁著兩乘轎子涌進校場。徑直來到檢閱臺前。騎手們紛紛下馬,觀衆們看清了,騎手們除去一名身穿灰鼠色皮裘的中年人外,都穿著軍服,扎著武裝帶。一看就是軍人。眼尖的觀衆們竟然發現其中還有三個穿著軍裝高鼻深目的洋人。

那堆軍人們的軍服有三種顏色,其中三個穿著觀衆們已經熟悉的深黃色軍服。一看就是第五鎮的軍官。而另外七八個人的軍服顏色都是灰色。細緻區分,三個洋人的軍服顏色要比另外幾個稍深一點。式樣也不同,從軍帽上很容易分別。

那幾個淺灰色軍服的應當就是朝廷派來的點驗官了,但不知洋軍官又是何方神聖。觀禮臺上的觀衆們興致勃勃地議論著……

有了區別就有了對比。觀衆們不由自主地比較起兩種軍服的優劣來。放在一起,高下立判。無論是軍服的質地還是式樣,第五鎮都壓住了北洋軍。雖然身穿灰軍衣的軍官們身上有黃色的飾條,而第五鎮那三個軍官除了胸前縫了一塊紅邊白底的布片外渾無一物,但挺拔的身材襯托出軍服的挺括,顯得格外精神。

“也不知是用的什麼料子……”許雪嘟囔道。她終於從樂曲中拔出來,開始關注來賓了。顯然,現在低下來的樂曲是爲這幫高官所奏響。

這句輕聲的自言自語卻落在了許文夫另一旁的周學熙耳中,引出了他的一大段話,“大侄女,布呢,是中興的產品,龍大人親自選定的。軍服呢,就是華源所制了,不過式樣基本出自龍大人之手。你注意到了嗎?軍官上衣是四個衣兜,而士兵只有胸前的兩個。連鈕釦都是買自國外呢,不過現在可以自產了。現在紡織和製衣已然合併,今年秋天就可以開張了……怎麼樣,比北洋軍的強吧?”他似乎忘了,曾幾何時,他也是袁世凱的親信,對袁氏充滿了敬畏和仰慕。

“如果配上軍銜就更好了……”許文夫比較著與德國軍官服飾上的異同。

“那個布片是什麼?”許雪看不清楚。

許文夫看了一眼女兒,難怪,軍人是不進校園的,她確實沒有機會近距離去觀察第五鎮官兵獨有的飾物,“那是他們的身份證明,寫著部隊番號,職務及姓名。”

“哦,有意思……”

現在,騎手們下了馬,圍在轎子旁邊,馬匹已被人牽走了。那頂四人擡的轎子裡先鑽出周馥,觀衆們基本上認識他們的父母官。周馥趨步來到那頂十六人擡的豪華大轎跟前,撩起了深藍色的簾子,攙下一個老者,老者帶著插著雙眼花翎的大紅頂子,身穿海藍色繡著四爪金龍的親王袍服,袍服外套著黃馬褂,胸前掛著一串朝珠,一把白鬍子,腦後垂著一根花白的辮子。

他便是慶親王了。

近距離見到當朝親王不是件容易事。奕劻的現身,引起了觀衆們的稍許騷動。但許雪的目光卻在掃視著臺前那三個第五鎮軍官,都是相當的年輕,卻不知哪一個是父親常唸叨的允文允武的龍提督。

“王爺請!侍郎大人請!”龍謙引導著慶王和鐵良走上通往觀禮臺的紅地毯。

“呵呵,退思你搞的蠻有意思嘛。”奕劻努力挺直腰板,但不見效果,他凝視了一會兒軍樂隊,“本王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隆重的閱兵場面哪。”奕劻算是龍謙的老“朋友”了,自庚子年起,他都記不得從龍謙這裡拿到多少銀子了。既然看出鐵良有挑刺的念頭,奕劻必須爲龍謙撐腰了。

今天的正主兒們從主觀禮臺右側魚貫登上觀禮臺,走在最前面的自然是王爺了,誰前誰後那是不能亂的,許雪懂這個,她終於分辨出那三個精悍的軍官中誰是龍謙了,竟然是那個黑臉膛高個子看上去很粗獷的傢伙,爲什麼不是那個留在臺下的白淨面皮軍官呢?這個黑大個就是讓父親欽佩不已的第五鎮統制官兼山東提督?許雪的注意力一直留在龍謙身上了……

臺上擺了一張鋪著紅綢子的長桌,長桌後襬了三把椅子,居中一把尺寸更爲高大一些。那顯然是留給親王殿下的,其餘兩把,顯然是周馥和鐵良的座位。其餘人,包括那三個洋軍官都只好站著了。

對這個安排,鐵良也挑不出什麼不是來。

待奕劻鐵良周馥等人落座,龍謙舉步來到奕劻面前,“王爺,可以開始嗎?”

“呵呵,開始吧。”奕劻很滿意。

龍謙對下面做了一個手勢。

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3節 阻擊六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4節 見面禮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4節 監獄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節 坦克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8節 榮軍農場第13節 軍規二第16節 北京六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32節 出征二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節 要塞二第6節 讓步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5節 洹上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6節 平定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3節 抗洪三第12節 北京二第5節 南京二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8節 陳家崖第27節 變化三第16節 雜音第5節 事與願違第21節 北京十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2節 阻擊五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2節 阻擊五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16節 平叛六第40節 考察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3節 龍口第10節 戰後三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6節 招商會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3節 伙食問題第40節 周馥二第4節 去哪兒?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節 初定軍律第17節 犧牲一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4節 北京四第3節 走向戰爭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4節 無錫二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6節 彼得堡二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9節 別離第16節 提親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2節 坦克第39節 大勢八第3節 潘亮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4節 陳豪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3節 要塞三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2節 條件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8節 奉天第4節 軍方第9節 實力對比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18節 末日五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33節 大勢二第24節 春節前二
第30節 張前村談判二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3節 阻擊六第5節 大衛的使命第4節 見面禮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0節 江雲的愛情二第36節 初會陳超四第4節 監獄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節 坦克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10節 彼得堡六第18節 榮軍農場第13節 軍規二第16節 北京六第13節 陳超和葉延冰第32節 出征二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節 要塞二第6節 讓步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1節 插曲和演變第5節 洹上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26節 平定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3節 抗洪三第12節 北京二第5節 南京二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8節 陳家崖第27節 變化三第16節 雜音第5節 事與願違第21節 北京十一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章 大人物第一節王月蟬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2節 阻擊五第30節 戰長沙三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2節 阻擊五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16節 平叛六第40節 考察第5節 普洛耶什蒂二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3節 龍口第10節 戰後三第3節 唐努烏梁海三第26節 招商會二第8節 彰德秋操四第23節 伙食問題第40節 周馥二第4節 去哪兒?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節 初定軍律第17節 犧牲一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4節 北京四第3節 走向戰爭第11節 危機與變局三第4節 無錫二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6節 彼得堡二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20節 波東戰役一第9節 別離第16節 提親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2節 坦克第39節 大勢八第3節 潘亮第9節 晉銜與調職第19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一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4節 陳豪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0節 陳超眼中的龍謙二第3節 要塞三第14節 楊士驤四第2節 艱難的決斷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0節 繁雜的頭緒四第12節 條件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8節 奉天第4節 軍方第9節 實力對比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18節 末日五第23節 德州之戰五第33節 大勢二第24節 春節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云县| 达日县| 鲜城| 时尚| 旌德县| 巍山| 定陶县| 太仓市| 泸定县| 原阳县| 白山市| 和政县| 临江市| 七台河市| 礼泉县| 昌都县| 上杭县| 松潘县| 兰州市| 清原| 铁岭市| 吴川市| 贡觉县| 禄丰县| 福海县| 汽车| 广东省| 潮州市| 虹口区| 盖州市| 昌图县| 宕昌县| 天柱县| 阿合奇县| 疏勒县| 隆德县| 汝城县| 砀山县| 皮山县| 含山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