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節 起步

接管魯南軍事的龍謙忙得腳不沾地。

在確認武衛右軍全部撤出沂州、兗州後,根據預先的決定,魯山第一標進駐沂州,周毅第二標接管兗州。因圍困沂州而集結起來的部隊甚至沒有來得及回根據地,便直接開赴新駐地去了。龍謙先進沂州,然後又快馬趕赴兗州,本想與曹錕見上一面,但曹錕已經返回了濟南。相比李純,龍謙對曹錕的印象要好的多,至少沒有在蒙山軍盡起主力圍困沂州時抄自己的後路。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建立在情報處在兗州的情報力量比沂州強大且曹錕所部在蒙山軍折返魯南後表現出對蒙山軍的友好態度的基礎上。

龍謙還是寫了一封信給曹錕,對其表示感謝並希望加強雙方的友好合作。託兗州最大的商號興元號老闆李夢元帶至濟南面交曹錕。興元號主營布匹,生意遍及蘇魯兩省。據情報處曹州站張蒙提供的資料,李夢元有著比較深厚的官場背景,他有親戚在蘇北爲官,所以他的生意往南走而不是北上。

李夢元對於龍謙的親自託付當然滿口應承,表示一定親自送到曹大人手中。龍謙在信封裡夾了一張五千兩的銀票,但沒有告訴李夢元。

兗州西邊還有一個曹州,仍是曹錕的轄地。從地理上講,要雄霸魯南,曹州是必據之地,但眼下還沒有奪取曹州的實力,所以龍謙只能謀求與曹錕的友誼。

龍謙之所以急著視察兩州,是實地看一看部隊駐紮之地。沂州兗州兩座府城都有現成的軍營和校場。兗州的比較完整,但沂州的就破損不堪了,很多有剛剛破壞的痕跡。從這點講,也可以看出曹錕並無與蒙山軍爲敵的意圖。

一支響馬出身久居山村的部隊進入城市是一件大事,儘管沂州和兗州兩座府城在龍謙眼裡既土且破。但在廣大的蒙山軍將士眼中,這就是大都市了:酒肆商號,青樓楚館,絕不是鄭家莊一帶可比。如果不提前預防,註定會有人因爲違紀而受軍紀的制裁甚至掉腦袋。

4月24日,龍謙在鄭家莊召集營以上軍官會議。將全軍營級以上軍官全部召回鄭家莊司令部。下發了入城五不準的書面命令,全是強調部隊在進入城市必須遵守的紀律的。

1、不準脅迫干涉政府;

2、不準接受政府和商人的宴請;

3、不準進入煙館、妓院、賭場;

4、未經批準不得進入酒樓飯店用餐;

5、未經批準不得離開軍營;

龍謙詳細解釋了五條禁令的含義。對於脅迫干涉政府,龍謙尤爲強調了一番。作爲駐軍,主要的任務就是保衛駐地的安全。加強自身的軍事訓練。管理城市是政府的事。軍隊不準介入。這裡面有個身份界定的問題。龍謙強調了兩種傾向,一是認爲我們還是響馬,儘管我們成爲朝廷的正規軍快一年了。但很多高級軍官骨子裡還是認爲我們是造反者,這不行,必須轉變。第二就是兗州沂州是我們爭取過來的,爲此我們流了血,流了汗,所以城市理所應當歸我們管。這不對!州有知府,縣有縣令,管理城市,收取稅收,處理民間糾紛,都是政府官員的事。出現與政府的矛盾,或者有求於政府,那是司令部和授權各標統的事,未經批準,各級各部軍官不準擅自上門騷擾政府。

對於後四條,都是約束駐軍行爲的。龍謙特別強調了進入城市後的軍容軍紀,強調了蒙山軍的榮譽問題。指出後四條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都規定於蒙山軍的蒙山軍軍律中的常規事項,不賭、不吸、不嫖是蒙山軍區別與其他軍隊最顯著的特徵,絕不能違反。軍官們必須帶頭執行,將醜話說在頭裡,誰敢違反,我就先摘了誰的帽子!

最後就是加強軍事訓練的問題。龍謙告訴大家,從德國人手裡買的軍械已經啓運,部隊面臨換裝,需要做大量的適應性訓練。這次到的武器不全,數量也不足,已經與參謀長和副參謀長商議,以營爲單位換裝,哪個營遵守紀律好,軍事訓練達標,就優先換裝,否則就靠邊站。

寧時俊做了補充說明,主要講了部隊的糧草補充問題。部隊進入城市後,需要建立新的後勤供應體系,後勤處在司令的指示下已經制定了新的條例和規定,包括軍裝鞋襪被褥、糧食副食、各種工具用品都有新的規定。這次比較細,伙食定了標準,區分了戰時和平時兩個大的體系。各標要建立完善自己的後勤科,負責採購一般性物資。對於採購,司令指示必須採取新的辦法,杜絕一切貪污行爲,保證讓官兵穿的好,吃的好,住的好。最後寧時俊開玩笑說,我們已經在魯南紮根了,大傢伙就該成家立業了,司令部已經制定了軍官成親和家屬隨軍的條例,不日將正式下發。什麼是隨軍呢?就是部隊會管你的家眷,住房,生活補貼,甚至給媳婦安排正式的工作,包括參軍。所以,司令再次強調不準嫖、賭、吸大煙,完全是爲了大夥兒好。樹立我們蒙山軍獨有的軍容風紀,樹立蒙山軍軍官的榮譽觀和道德觀,是司令高瞻遠矚的決策。土匪吃喝嫖賭,很多官軍也是這樣,搞得烏煙瘴氣,部隊沒有戰鬥力,士兵們瞧不起軍官,咱們絕不能走那條路。至於不準到酒樓飯館吃喝,第一是怕喝酒誤事,第二是培養大家勤儉樸素的作風。司令體諒到大家的正常需求,凡是沒有違反紀律的連隊,經軍法監督處考覈簽字,每半個月可以聚餐一次,聚餐時可以上酒,但要限量,而且必須在部隊的營地聚餐。在座的都是我軍的高級軍官,是蒙山軍真正的骨幹。我們這些人能不能帶頭執行部隊的要求,是部隊順利完成由根據地向城市進展的關鍵。這方面,司令爲咱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大家可以看一看司令是怎麼做的,說句不尊敬的話,司令已經定親了,大家都曉得,但司令忙得連看媳婦一面都沒空。爲了什麼?還不是爲了咱們這個團體?所以,今天下發的紀律條例,包括一會兒司徒副參謀長講的軍事訓練方面的要求,各部必須嚴格執行!司令部已責成曹處長的軍法監督處嚴格督查。若有違反。嚴懲不貸。

司徒均最後講了關於軍事訓練的問題。說蒙山軍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這些方法經過了與不同對手作戰的檢驗,證明是先進的。但不足之處是沒有形成文字規範,也沒有完整的考覈評價的機制。根據司令的建議,參謀處已編寫了不同兵種的訓練大綱。七天內將下發各營各連。大綱羅列了各項訓練的基礎要求。以連隊爲單位依照大綱展開訓練,時間爲三個月,到期參謀處組織逐一驗收。不達標的連隊,連長免職。各營有一半連隊不達標,營長免職。請大家抓緊學習,認真組織開展軍事訓練。

各營各科主管們因爲順利佔據城市帶來的喜悅被一系列的要求沖淡了,感到了壓力。

最後,龍謙就各部駐地進一步做了大致的規定,兩個步標的司令部各自設在府城,這沒有問題,但不是所有部隊都進府城。比如程二虎的營還是要駐紮嶧縣。重要的縣城都要實現軍事佔領。而且,魯南兩州仍存在匪患,其中一些比較大的土匪還需要認真清剿,所以,剿匪依然是主要任務之一,請各部提高警惕,不能像曹錕和李純一樣無所作爲。司令部的要求是,用半年時光,徹底掃平魯南匪患,打造一個太平祥和的魯南。

總部暫時設在沂州,但鄭家莊並不放棄,留給王明遠的預備役司令部,預備役部隊的規模暫定兩個營,要逐步充實起來,建立相關的指揮後勤機構,作爲對主力部隊的有力補充。

會議結束後,各部主官立即返回駐地。鄭家莊陳家崖張前秋村趙家樓雙雞等村莊進入新一輪的“動盪”,安家於這些村莊的蒙山軍部隊離開了,按照司令部的要求,部隊在開拔之前都將駐地徹底清掃,歸還房屋用具,賠償損壞的物品,將不用的和不攜帶的物資轉交各村的村民自治委員會。這件事由後勤處統一檢查驗收。

根據地村民們懷著不捨的心情送別了子弟兵。沒錯,確實是子弟兵。全軍約三分之一強的兵員來自根據地,這些本來註定在山村平凡一生的農家子弟從此走出了大山深處,走向了更爲繁華的縣城府城。他們還不知道,他們還將高擎著軍旗,唱著嘹亮的軍歌走向全國乃至世界,迎接撲面而來的大變革,乃至打造一個嶄新的中國!他們中的很多人將埋骨異鄉,甚至再也沒有回到生育他的故土。而鄭家莊等村莊作爲蒙山軍的第一個真正的根據地,成爲了名揚全國的地方,成爲了真正的“老丈人”村——村民的收入更多地來自於子弟女婿的匯款。

шωш● TTKΛN● ℃o

會議的第二天,龍謙親自帶警衛連押送八萬兩白銀去了嶧縣,這筆錢將作爲中興公司的第一筆啓動資金,交給張蓮芬爲總辦的新公司。這是龍謙目前可以調集的最大資金了。這還是田書榜最近送回來十二萬兩銀子的情況下。部隊換防換裝(包括夏季服裝的費用)需要大筆的開支,只有資金充分保證,部隊的紀律纔會得到保證。

承諾給中興公司投資的後續款子將由晉源票號嶧縣分號支付。龍謙已經寫信給賈繼英,要求他迅速在沂州和嶧縣建立分號。

朝廷的新政措施很快就會頒佈,龍謙必須抓住這個時機在魯南鋪開他的商業佈局。目前的核心有兩個,一是嶧縣中興公司(煤礦和鐵路),二是沂州的鐵礦開採。都將投入大筆的銀子。另外,龍謙計算著大衛的行程,迫切希望得到美國的消息。跟德國人合作將主要侷限在軍事領域,但打造魯南工業中心,建立一批關係民生的企業是龍謙預定的步驟,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直接謀劃建立軍事工業,且不說朝廷方面的反應,自身的條件根本就不具備。

但具體的規劃仍留在龍謙的腦子裡,而且沒有成型。很多廠子需要建立,但必須考慮其建立後的效益問題。最大的困擾是龍謙目前沒有商業方面的助手。張蓮芬是合作者卻不是依靠者。那種老派官僚有其可愛的一面——對發展洋務運動建立現代化工業的孜孜追求,但對朝廷的忠誠就註定不能成爲龍謙商業上的依靠。

最大的困難還是缺人。

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6節 俘虜們三第3節 走向戰爭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0節 天津四第2節 懷來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15節 黃興入粵第6節 戰與撤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彼得堡四第10節 生意第30節 變化六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3節 重逢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6節 平定第16節 逆襲一第3節 周毅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9節 北京九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9節 對策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7節 這一仗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1節 阻擊四第11節 戰後四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5節 破莊五第26節 娜塔莉亞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5節 寧時俊二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4節 練兵之始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2節 阻擊五第32節 沂州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5節 白瑞庭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2節 擴軍第8節 兗州行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3節 平叛三第12節 蔡元培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5節 變化一第13節 北京三第4節 春節三第15節 張作相第16節 王明遠第9節 整編第2節 司徒均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十七 北京七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9節 國慶日二第4節 黑溝臺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0節 唐紹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0節 民黨第36節 風起二第12節 條件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節 初戰一第8節 終戰協定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1節 故土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1節 平叛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27節 變化三
第18節 再戰李純七第26節 俘虜們三第3節 走向戰爭第22節 波東戰役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22節 軍旗與軍歌第10節 天津四第2節 懷來第18節 山東提督王懷慶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15節 黃興入粵第6節 戰與撤第35節 初會陳超三第30節 欣欣向榮的山東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彼得堡四第10節 生意第30節 變化六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0節 誓師出山第13節 重逢第22節 北京十二第26節 平定第16節 逆襲一第3節 周毅一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19節 北京九第17節 山東政務第21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六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19節 對策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5節 根據地的變遷三第7節 這一仗一第7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二第26節 招商會二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9節 周毅的心思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11節 阻擊四第11節 戰後四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5節 破莊五第26節 娜塔莉亞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5節 寧時俊二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4節 練兵之始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12節 阻擊五第32節 沂州一第34節 沂州二第26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三第39節 練兵後的首戰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5節 白瑞庭第8節 初識方聲遠二第22節 擴軍第8節 兗州行二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13節 平叛三第12節 蔡元培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25節 變化一第13節 北京三第4節 春節三第15節 張作相第16節 王明遠第9節 整編第2節 司徒均第14節 十年盤點一第15節 同盟會分裂第十七 北京七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9節 國慶日二第4節 黑溝臺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2節 光緒與慈禧第10節 唐紹儀第15節 黃興入粵第10節 民黨第36節 風起二第12節 條件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9節 戰長沙二第2節 初戰一第8節 終戰協定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3章 權力中樞第一節國會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11節 故土第13節 楊士驤三第11節 平叛一第5節 彼得堡一第27節 變化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衡南县| 海城市| 大化| 牙克石市| 奉节县| 资中县| 梧州市| 荣成市| 乐业县| 博罗县| 田林县| 沅江市| 福州市| 临夏市| 桐城市| 屏山县| 伊金霍洛旗| 井研县| 故城县| 衡阳县| 江永县| 晋州市| 寿阳县| 隆化县| 阿勒泰市| 宁城县| 古交市| 台南市| 桐梓县| 盐亭县| 阳城县| 酒泉市| 朝阳县| 汶上县| 元氏县| 平邑县| 青海省| 安庆市| 华坪县| 孝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