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二)

就連陳寅恪這樣的學術大家也對這個問題懷有興趣,並給傅斯年提供相關史料。可見,成祖生母問題並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問題。對於實行嫡長子皇位繼承製的明朝來說,這關係到嫡庶問題,並進而關係到帝位的合法性問題。對於後世的人們而言,明白這個問題,也就多少會對明初的政治情勢有所瞭解。

總起來看,關於成祖生母問題的說法主要有三種:

馬皇后說。明成祖朱棣自稱是孝慈高皇后(即馬皇后)所生。馬皇后,鳳陽宿縣(今安徽宿縣)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養女。至正十二年(1352)郭子興將其許配給部將朱元璋。當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興的猜忌,馬氏多次從中調解周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冊封她爲皇后,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歷史上的賢后唐代長孫皇后相提並論。

《太祖實錄》和《太宗實錄》都說朱棣爲馬皇后所生,後來的史籍如《明史》等正史多因循這種說法。

但是除朱棣外,馬皇后親生皇子都有誰,又有著不同的解釋。一種說法認爲馬皇后生懿文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周王。朱棣在奪取皇位後,馬上讓人編了一部叫《奉天靖難記》的書,爲自己篡奪皇位辯解。該書開卷就標榜自己是馬皇后的嫡子:"今上皇帝(指成祖朱棣),太祖高皇帝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生五子:長懿文太子,次秦王,次晉王,次今上皇帝,次周王也。"還有一種說法認爲馬皇后只親生燕王,周王,懿文太子、秦王、晉王都不是馬皇后親生。其實仔細推敲起來就會發現,《太祖實錄》爲成祖朱棣所修(成祖爲了抹殺自己即位前的真實事實,曾兩次改修《太祖實錄》,刪減篡改之處甚多),《太宗實錄》爲宣宗所修北京覺生寺永樂大鐘,其中自然也有粉飾的成分,當然宣稱朱棣爲馬皇后的嫡子。

另外還有人認爲馬皇后根本就沒有皇子,這幾個都不是她親生的,只不過是抱過來撫養成人而已。

妃說。成祖爲馬皇后所生的說法到了明中後期就受到了質疑,而妃說浮出水面。有人認爲妃是高麗人,也有人稱她是元順帝的妃子,抑或是高麗人而成了元順帝妃子,不得而知。

這種說法的直接證據是《太常寺志》。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禮樂的機構,皇家宗廟的祭祀就由其負責。《太常寺志》對孝陵(即太祖朱元璋的陵寢)神位的記載如下:

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

太常寺是皇家機構,這樣嚴肅的問題不應該胡亂記載,可惜這本書沒有流傳下來。明代文人對這種資料將信將疑,但還是覺得有合理的地方,萬曆時期的文人何喬遠就持這種觀點,"臣於南京見《太常寺志》,雲帝(明成祖)爲妃所生,而玉牒則爲高後第四子。玉牒出當日史臣所纂,既無可疑。南(京)太常職掌相沿,又未知其據。臣謹備載之,以俟後人博考"。

●ттkan ●C○

明末清初的錢謙益和李清見到這樣的記載也無法判斷孰是孰非。錢謙益當時是南明弘光朝的禮部尚書,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職務之便,於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時機,悄然打開孝陵寢殿,"入視果然,乃信"。

還有一個證據。朱棣在即位之後,在南京天禧寺的舊址上翻蓋新寺,取名大報恩寺,是爲了報答馬皇后的養育之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寺中正殿的大門經常緊閉,外人無法看見裡面元順帝像的情況,有傳聞裡面供奉的其實是成祖生母妃。

還有的學者考證當年建文帝之所以先削周王,是因爲周王與朱棣是同母所生,故削周王而去燕王羽翼。周王與朱棣的母親不是馬皇后,而有可能就是妃。

元主妃洪吉喇氏說。社會上更加流行的卻是另外一種說法,即成祖生母是蒙古人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順帝的第三福晉,是太師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兒。元順帝敗,朱元璋入大都(今北京)見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邊。然而她入明宮時就已經懷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順帝的遺腹子。其實這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徐達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而朱棣生於至正二十年(1360),兩者相差達8年之久。這種情況可能由於朱元璋刑罰過嚴、朱棣殺戮過重,從而導致民情激憤,因而編造謠言以發泄胸中的不滿情緒,以至於以訛傳訛。

還有其他一些說法,比如說成祖是達妃所生,或元主妃不是洪吉喇氏而是翁氏,等等,但都影響不大。實際上,爭論的焦點是成祖到底是嫡出還是庶出?以上看法都可以歸納到這個問題上來。朱棣非馬皇后親生而生母爲妃的說法,經過明史專家李晉華、吳晗等人的精細考證,已爲大多數學者所接受。在這裡,可以提供一條可以佐證成祖庶出說的史料。成祖即位以後,禁止一切有關其奪位的史料,但他左右不了國外的史籍,而這條史料恰恰出自鄰國朝鮮,其真實性是可以信賴的。洪武二十二年,朝鮮使臣權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謁燕王,權氏著有《奉使錄》記其事,其中有詩題雲:

到燕臺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啓,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此處"先太后"當是從漢制之稱諸侯王母,顯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詩題中明言太后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后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顯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還不存在嫡庶之差別問題,故燕王即使對外國人也不遮掩其真實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馬氏所出無可懷疑。那麼,朱棣爲何一再強調自己是嫡出呢?這是因爲明朝的皇位繼承製爲嫡長子繼承製,只有嫡子繼承皇位纔是深孚人心的,否則會危及皇權的穩定。特別是是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將建文帝趕下臺後取而代之,更恐難以服衆。他擔心後人說他篡權,所以才千方百計強調自己嫡出的身份。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是不足爲怪的。

宣宗朱瞻基,仁宗長子,明朝第五個皇帝,年號"宣德"。1426年,仁宗朱高熾病逝,朱瞻宣宗像基以29歲的年齡即皇帝位,時值壯年,精力充沛,又有一定的治國經驗,且可以不用像他的父親那樣在太子的位置上苦苦等待20年之久,可謂恰得其時。當年成祖曾經預言他是個"太平天子",此語果然沒錯。雖然宣宗在位僅有10年時間,但他是個守成之君,承繼明朝開國60年來的基業,以自己德政和治道而載入史冊,將明朝推向了"仁宣之治"的黃金時期。

洪武三十一年(1398)二月初九日,朱瞻基出生在北平。在他出生的前夕,他的祖父燕王朱棣做了一個夢,夢中太祖朱元璋授予他大圭,上面寫著"傳之子孫,永世其昌"字樣。圭,是古代封建帝王貴族在舉行典禮時用的一種玉器。成祖認爲這個夢有特別的寓意,是個吉兆。在朱瞻基滿月的時候,朱棣看到他滿面英氣,與自己夢中見到的樣子十分相像,非常高興,對他也是特別的寵愛。

朱棣奪得天下後在南京登基,朱瞻基隨祖母離開北京也來到了南京。祖父朱棣和祖母徐氏非常鍾愛這個皇孫,對其頗爲用心。朱瞻基自幼聰慧,喜好讀書。永樂五年(1407)四月,他到了出閣讀書的年紀,成祖特命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姚廣孝爲之講習經書。

姚廣孝像姚廣孝是個很特別的人,至今還流傳著關於他的許多傳說。他14歲出家爲僧,法名道衍,向道士席應真學習陰陽術數之學,熟讀詩書,詩文俱佳。後來雲遊嵩山時,著名相士袁珙(ɡǒnɡ)看到他十分詫異,說他三角眼、形如病虎、嗜殺成性,將來一定是劉秉忠一樣的人物。(劉秉忠,元朝僧人,隨忽必烈徵雲南,籌建開平城,主持設計元大都,建議以大元爲國號。)姚廣孝聽說自己會成爲劉秉忠一樣的人物,正符合自己的志向,非常高興,立志要做一番事業。

因爲馬皇后病逝,朱元璋擇高僧入藩王府爲馬皇后誦經祈福。姚廣孝就因此而得以進入燕王府,爲朱棣所知。他密勸朱棣舉兵,並在“靖難之役”中屢出奇策,爲朱棣奪得江山立下了不世的功勳。是以朱棣對他是十分敬重的,在恢復他的姓,賜名廣孝,不直呼其名而尊稱爲少師。

尾聲(四)三十七 恩怨難泯話今朝(一)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三)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五十三 誘餌(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八)二十一 磐龍計(下)尾聲(七)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七 趕屍路(下)十 大雪山(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下)二十八 真相背後(下)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五十二 假假真真(二)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二)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中)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二)二十八 真相背後(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一)六十二 唐門行(四)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四)四十九 蓉蓉危機(二)四十七 聯盟會(五)七 乾坤心經(下)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二十七 線索人物(上)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五)六十二 唐門行(二)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中)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九)六十二 唐門行(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七)六十 背叛(一)十七 趕屍路(中)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三)四十七 聯盟會(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四)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六)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二)六十二 唐門行(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四)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四)五十二 假假真真(五)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十二 親密愛人(下)尾聲(四)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五)十一 雪嶺遺釵(中)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一)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十)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二)四十七 聯盟會(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六十一 抽絲剝繭(四)二十一 磐龍計(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二)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二)十五 神兵涉險覓佳人(中)四十七 聯盟會(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九)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下)六十二 唐門行(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二十四 君子協定(下)四十七 聯盟會(五)五十七 言而無信(五)
尾聲(四)三十七 恩怨難泯話今朝(一)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三)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五十三 誘餌(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八)二十一 磐龍計(下)尾聲(七)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七 趕屍路(下)十 大雪山(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下)二十八 真相背後(下)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五十二 假假真真(二)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二)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中)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二)二十八 真相背後(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一)六十二 唐門行(四)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四)四十九 蓉蓉危機(二)四十七 聯盟會(五)七 乾坤心經(下)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二十七 線索人物(上)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五)六十二 唐門行(二)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中)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九)六十二 唐門行(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七)六十 背叛(一)十七 趕屍路(中)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三)四十七 聯盟會(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四)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六)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二)六十二 唐門行(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四)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四)五十二 假假真真(五)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十二 親密愛人(下)尾聲(四)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五)十一 雪嶺遺釵(中)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一)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十)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二)四十七 聯盟會(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六十一 抽絲剝繭(四)二十一 磐龍計(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二)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二)十五 神兵涉險覓佳人(中)四十七 聯盟會(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九)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下)六十二 唐門行(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二十四 君子協定(下)四十七 聯盟會(五)五十七 言而無信(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维西| 同心县| 莎车县| 东宁县| 昌邑市| 六盘水市| 获嘉县| 江津市| 三江| 勃利县| 永年县| 平谷区| 玉树县| 比如县| 安乡县| 呼图壁县| 镇沅| 股票| 磴口县| 阳城县| 华阴市| 宣化县| 寻甸| 新安县| 白河县| 民权县| 界首市| 吉木萨尔县| 古交市| 墨竹工卡县| 辰溪县| 于田县| 乾安县| 东兰县| 阜新| 利辛县| 昌都县| 孝义市| 益阳市| 邵东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