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山,這些日子可算是炸了窩了,趙志和本來在第三師,因爲這段時間,第三師與河南守軍常有摩擦,互有傷亡,就在兩天前,河南按察使帶著大隊人馬朝著這邊進發,中途於第三師的騎兵大隊相遇,交戰一個時辰,河南守軍退去。
趙志和正想趁著這個機會看能不能再把勢力範圍擴大一些,就接到長治大本營的信,說是郭紹風離開了太行山,去北京了,要他回去主持大局,心下大急,立即交等了小王[楊十三因爲身體原因,所以在一個月前就回到長治休養]一些事項後就快馬趕回長治。
沒想到他趕回長治後發現黃四和覃王首都趕回來了,也都是因爲郭紹風的事想回來看個究竟,瞭解一下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堂堂一個主帥一聲不吭的就這麼走了,這天底下只怕還沒有這樣的主帥吧。
沒辦法,大家只好坐下來開個會,把正三個師長都在長治,也好商量。會議上都沒有人責怪姚依依,誰都明白郭紹風的脾氣,如果他要做什麼事,姚依依是不可能攔得住的,而且作爲下屬,她也只有尊從的份,現在主要是商量郭強風不在的時候該怎麼辦。
本來都有分工的,如果郭紹風不在,那麼就應該是趙志和這個副總指揮主持大局,事實上就連郭紹風在的時候,很多事都是趙志和去做,而郭紹風這個主帥幾乎都是無所是事一般。但是現在第三師那邊不能無帥,小王經驗尚澆,如果真的有什麼大規模的衝突,只怕會吃虧的,所以趙志和一時半會兒還真的脫不開身。
最後還是趙志和主動提出來,他認爲自己本來就很少在大本營,而大本營平常的事務都是由納蘭如嫣代郭紹風去做的,所以他推舉由納蘭如嫣坐鎮大本營,負責總調度,而他自己則是返回第三師暫時代理第三師師長之職,其他兩位師長也儘快趕回部隊,以免出現什麼事端,畢竟現在郭紹風不在山中,一切都必須小心謹慎。
另外還給了姚依依一個任務,讓姚依依擔任長治城的城防長官,帶領她的直屬騎兵大隊五千人坐守長治,保證大本營的安全,不要再出去了。楊十三身體情況並沒有好轉,所以大家一至要求他安心養病,不必*心。
而楊靜兒則把輜重大隊交給了副大隊長巴旺負責,她自己安心的呆在家裡照顧父親。那巴旺是楊老爺子的親信,是個不錯的年輕人,郭紹風當初對他也頗爲賞識,所以把輜重大隊交給他大家都放心。
納蘭如嫣對於讓好來主持大局的事並沒有表現出任何反對的情緒,這並不是說她很想如此,只是其實她本來就是一直在這麼做,郭紹風在的時候也是把總部的什麼事都交給她去做的,或者交給趙志和去做。如今外面的軍事都各有經驗老道的負責人,大本營的安全又有姚依依的直屬騎兵大隊,所謂的主持大局無謂就是一些地方性的事務,和在必要的時候做一些總的調度,這是她一直在做的。唯一有難度的可能就是在出現大的情況的時候代替郭紹風作出一些比較艱難的決定。
山東,
周凡平爲了安定民心,採納張世的建議,花了大筆的銀子促進生產,一年下來,農民豐收,山東境內頗有餘糧,再加上他的海上生意做得也大,所謂海上生意,就是憑著他佔據山東的優勢,與海上的外國商人做生意,如果不和他做生意也行,交出保護費來。是的,沒有錯,周凡平非常進接的這麼說的,想打此路過,留下買路錢,否間連船帶貨一起搶了,你還沒有地方告狀去,現在的周凡平似乎是這些洋人惹不起的。
但是周凡平很清楚,自己的實力,如今清朝尚未恢復元氣,所以纔會對他盤踞山東視若無睹。另外雖說以前數次交戰自己都勝過了洋人,但並不能說洋人就不行,必竟洋人侵入中國的兵力有限,如果像二戰時其的日本傾全力來侵,只怕自己也未必能抵擋得住,所以他對軍事方面極爲重視。
在濟南府還設了兵工廠,請來外國專家進行武器生產,特別是海上武器,尤爲重視,在他看來,這個世界發展到最後,只有擁有強大的海軍,纔算是真正的強大。
甚至於他還在濟南辦起了一座軍事學校,首先請來了外軍一些軍事理論方面的專家和他自己一起進行研討,制定出一部符合當代中國國情的教學大綱,然後親自任校長,對部隊的高級軍官進行講學,然後再從高級軍官中抽調一部分在學校任教,讓中級和基層軍官輪流到濟南進行學習,一年多來,前後有兩百多人完成了學習,這樣一來,軍隊的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改變,在之前強焊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的靈活性。
在山東,周凡平可以說完全的站穩了腳跟,由於他的新興政策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再加上他對洋人的不妥協,可以說幾成了山東老百姓眼裡的救世主,都親切的稱他爲“我們的總司令。”
市井當中,閒聊之餘,好事之人還把周凡平身邊的得力助手列出四大天王,分別是總參謀長兼第一軍軍長鄒大寶,軍法處長官兼第二軍軍長顏鬆,第三軍軍長劉知明,以及獨立第一師副師長高山。一傳十十傳百,他們的大名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山東。
除此之外,那些個說書的,唱曲的,也幾乎都把周凡平比作古代英明的君王,有的說這周凡平是朱元璋,張世是劉伯溫,馬蘭就是馬皇后,四大天王就是朱元璋座下的王爺。也有人說這周凡平就是李世民,更有人說是劉邦,當然也有部分人說是秦始皇的,總之市井集市當中傳說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當週凡平得知這些後,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但他心裡是高興的,只有在老百姓心目當中豎立起最爲高大的形像,老百姓纔會真正的跟隨於你。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但也是常常讓人忽略的道理。
作爲周凡平座下的四大天王,只有顏鬆一個人不是他的嫡系,但是這些年來跟著周凡平打天下,在他心裡早已把自己當作是周凡平的人了,而且最近這個傢伙很是活躍,整天把笑容掛在臉上,不知道的還以爲他撿到錢了呢。
其實是自從在軍事學校參加學習後,他真的是長了見
識,才明白有的時候仗也是可以這樣打的,這才明白爲什麼周凡平總是能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創造奇蹟。
更讓他興奮的是作爲周凡平的得力大將,軍中有數的高級將領,軍事學校第一批畢業生,他如今也是軍事學校的客席教授,隔三差五的就去一趟軍事學校給學員們上課,只要一上講臺,就會不厭其煩的口若懸河的跟人講他的光榮使,當初是如何的慧眼識精英主動投到總司令的麾下效力,怎麼樣與總司令並肩作戰上陣殺敵,在某某時候,總司令是如何向他請教云云。那神情,就好像周凡平能有今天,他顏鬆是居功至偉,那是誰也比不上的。
那些中下級的軍官都是後來才加入的,哪會知道事實是怎麼樣的,還幾乎都顏鬆的話當了真,一個個閃著羨慕的眼光,讚揚的話也是隨之而來,什麼常勝將軍啊,神勇無敵數不勝數,顏鬆都一一接受,到最後還神秘的告訴學員們:“歷史,知道嗎?要尊重歷史,歷史就是我們的總司令纔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我顏鬆只不過是他老人家身邊的一個馬前卒。”那狡黠的眼神,分明是在告訴學員們歷史和事實是兩回事。
但是對於五峰山上之前的事,顏鬆卻並不曾提起,他就是再笨也知道,那是周凡平的大忌,是提不得的,但他不提起,學員們卻不想放過,很多人就會提問,問到他怎麼看太行山上的情況。
顏鬆看不回答是不行了,就說道:“太行山雖然不大,但和我們一樣,都是反對清廷的好漢。”
“那麼爲什麼不和太行山聯合起來呢,這樣的話,我們的勢力不就可以擴展到山東以外嗎?”學員們緊追不捨。
顏鬆瞪了這個學員一眼,恨不得把他拖出去毒打一頓,道:“這種大事,不是我們該做的。”這時想起了自己上學的時候周凡平講的一句話,道:“各位學員,軍隊是幹什麼的?軍隊是打仗和準備打仗的,其他的事情不歸我們管,那都是那些政客們的事,簡單的說,像要不要與太行山聯合起來的這種事,只有這應該是總司令想的事。”
這個答案顯然不能讓學員們滿意,但顏鬆卻急急的逃了出去。媽的,以爲來上課好玩呢,沒想到這幫學員這麼難纏,也不管後面追上來的學校主管,自己跨上馬背,就往校門口奔去,但在校門口卻碰到了周凡平。
忙跳下馬來,敬禮道:“總司令。”
周凡平笑道:“是老顏啊,怎麼,又來給學員們講課?”
顏鬆苦笑道:“總司令,您能不能跟學校管事的說一聲,以後就別讓我來上課了,別人不知道,總司令您還不知道嗎?就我這斗大的字都不識一蘿筐的大老粗,哪能給人上課啊。”
“怎麼,有學員跟你爲難了?”
“倒也不是、、、、、、那個什麼,總司令,我那邊還有些事,就先告辭了,對了,最近直隸和兩江那邊活動都很頻繁,我還真的是抽不開身了,以後就不來了,我先走了。”急忙上馬離去,生怕周凡平一句話把他留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