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五百零六章 華夏文明的崛起

初航 506章華夏文明的崛起!

五百零六章華夏文明的崛起!(第一更)

登基,立國是件大事,自然需要準備無數的東西。就是通告天下,審查那些前來觀禮的人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完成的。

幸好,內務部對臺灣內部的控制是非常的嚴密,除了那些外來的邀請者之外,所有的人都是底細清白的。

另外在此期間,第一,第二野戰師被緊急調回臺灣,負責臺灣島的防務,海軍第一第二第三和特別艦隊也組成了一支戰艦數量達到二百艘臨時聯合艦隊,護衛臺灣的海域。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臺灣島,防禦力量是最爲強大的時候,就是大明在這個時候,傾全國之力也無法攻下臺灣島。

同時,觀禮邀請也送到了幾乎所有可能來到臺北觀禮的國家手中,包括大明,日本,緬甸,印度莫臥兒王朝,各蒙古王公等等國家。

而且即使是因爲路途遙遠,不可能送達其國內的歐洲國家,也向這些國家的代表送了一份觀禮邀請函。

說實話,這裡面大部分國家心中,對中華帝國立國,蕭明乾登基,是非常的不好受的。因爲中華帝國的崛起,使得他們的身邊有了一個強大到了極點的龐然大物,嚴重破壞了亞洲地區,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力量平衡。

更何況,中華帝國在之前的十數年內,滅亡了十數個國家。這樣的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崛起在自己的身邊,誰都會感到極大的壓力。

特別是大明,蕭明乾定下國號爲中華帝國,那將大明置於何地。一時間整個大明是羣情激奮,從朝中到明間,對蕭明乾都是罵聲一片,稱臺灣這是在沐猴而冠,恬不知恥。

不過,再罵也沒用,沒有實力,就沒有話語權。雖然在中華文明的繼承方面臺灣的確遜色大明不少,但是在對中華文明的發展來說,臺灣比之大明更加的擁有活力。

因爲臺灣的崛起,使得東方文明在西方文明面前並沒有處於劣勢,反而是強勢崛起了。

華夏的傳統思想在中華帝國的這種寬鬆的思想環境之下,通過不間斷的激勵,迸發出了燦爛的火花。即使是郭邢這樣的儒家弟子現在也不會僅僅抱著幾本先賢的書本死啃了,開始對孔孟的學說進行符合時代的解說。雖然這有些牽強,但至少不會以古老的理解來限制現在的頭腦。

而華夏的傳統文化和技藝更是在臺灣迸發出了炫目的光芒。因爲臺灣擁有來自大明各地的百姓,他們將各地的文化形式和傳統技藝也帶到了臺灣。

不管是文人的琴棋書畫,還是明間的傳統戲曲;不管是救死扶傷的傳統中醫,還是強身健體的中華武術;不管是璀璨的傳統文學,還是多樣的民間工藝;不管是傳統思想,還是民風名俗,都在這小小的臺灣島上匯聚一堂。

大規模的不分地域的移民,使得這些傳統文化都在這一個小小的島嶼上匯聚一堂,同時也產生了激烈的碰撞融合,並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進步。

就拿中醫來說,在巨大的經濟利益的刺激下,不少明間的名醫將自己的珍藏給拿了出來,不僅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還使得臺灣的中醫在這種大規模的交流當中,開始大踏步的前進。不僅遠遠的超過這個時代的西醫,就是大明在某些領域也無法與之相比。

而中華武術,同樣得到了巨大的進步。蕭明乾本身是個喜歡武術的人。上有所好,下必興焉。再加上南洋各地的百姓時刻要面對那些不服臺灣統治的土著的襲擊,所以武術教習是遍地開花,深受百姓們的喜愛和追捧。

期間更是誕生了不少驚才豔豔的天才人物,他們不少人都受到過蕭明乾的接見和交流。

各種實例是不勝枚舉,可以說,臺灣雖然在高端思想方面還比不上大明,但是在作爲基礎的傳統文化方面,比之大明更加的繁榮更加的富有活力。

有了這樣的基礎,難道還怕產生不了思想上的昇華。所以說,中華帝國這個國號是名至實歸。大明的那些儒家士子的詆譭和謾罵顯得那麼的蒼白而無力。

陷入了儒家沒落的深淵的大明明間文化,充斥著無數腐朽的東西,三綱五常,假道學,八股文,女子無才便是德,甚至是女子纏足這種東西都嚴重的禁錮著人的思想和身體,讓人壓抑的透不過氣來。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儒家士子只能如同書蟲一般,瘋狂的啃著那幾本可以讓他們升入上等人的階層的書籍。

或許有人不認同這些,甚至有極少數人認爲這些都是中華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這些都將阻礙文明的發展是不容爭辯的事實。

而在蕭明乾的雷霆手段下,摒除了這些糟粕的臺灣,才真正的能夠擔任起讓華夏文明閃耀全世界的責任。

不管崇禎如何的發怒,不管大明的明間如何的羣情激奮,是否參加這個觀禮,始終要擺在大明君臣的面前。

說實話,身爲中華帝國的敵對國,不去觀禮也沒什麼。而且大明的那些官員普遍高傲的不行,不認爲自己有去那不通禮儀的虎狼之國去觀禮的必要。

是的,臺灣現在在大明的眼中已經從蠻夷小國變成了虎狼之國。這種轉變連大明自身也沒幾個人注意到。

但是吳榮堂這個時候站了出來,他極力勸說崇禎皇帝派遣大臣前去觀禮。就算是爲了去摸清檯灣的底細和下一步的行動,也要去參加觀禮。

最終崇禎皇帝無奈的答應了這個請求,現在的中華帝國的國力已經遠超大明,去這樣的一個國家去參加立國大典,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

只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派誰去臺灣。這個問題實在是讓衆大臣爲難。沒有人願意去參加中華帝國立國大典的觀禮,因爲這需要這個人在中華帝國這個強大的新興國家面前,不能有損大明的威嚴的同時,還能不失禮儀。

最終,選來選去,將這個時候還只是個禮部四品官的史可法推了出來,那些大臣的理由就是,史可法上次出使臺灣,有禮有節,不失大明的威嚴,所以是最佳人選。

第19章 及時趕到517章 怒火之後的無奈一百四十六章 戰後影響三百五十三章 參謀制度和軍校擬建第51章 製糖工藝成第116章 一心要復仇的老人二百七十一章 千里來尋一百六十二章 巨大的四百六十七章 一戰定遼東二百七十三章 報紙上的大明消息第26章 火嶼島---海盜巢穴五百四十章 民主時代第16章 我們要有我們自己的強大軍隊二百六十一章 鳳山見聞5第69章 策劃東方三角貿易航線二百三十三章 對不起了各位罵我好了二百一十一章 南洋啊二百九十章 荷蘭人的後悔二百四十五章 大行動四百三十六章 瘋狂的戰略包圍想法三百四十四章 一水之隔天堂地獄兩重天三百二十二章 取得呂宋之後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二百八十八章 未來的南洋民族政策二百一十五章 南洋攻略一百八十七章 事未成派系生第116章 一心要復仇的老人二百三十七章 臺灣遼東五百三十六章 五年大發展第101章 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二百章 臺灣島的發展2三百二十九章 大賢之人的安排和待遇四百五十章 火燒蘆葦蕩四百零六章 大海戰之接戰三百八十四章 瀋陽之敗第36章 造船廠選址三百五十四章 宮鬥1第77章 機鋒第18章 救援淡水五百零二章 漢城之圍四百七十六章 皇太極鴆佔雀巢四百三十九章 儒生的絕望第42章 子弟兵三百零八章 更加沒有懸念的結尾二百四十九章 替琉球報仇一個極度無恥的理由三百七十四章 越憤怒越清醒的伊達政宗第14章 火炮造成四百二十六章 義勇軍破除後金的封鎖二百零八章 白蓮聖女再現四百七十一章 遵化攻防戰第62章 無聊的把戲一百七十七章 巧遇吳榮堂二百零八章 熟人第57章 炮戰一百八十五章 請求黃興雲寫書三百六十八章 人稱'觀音座前小龍女'第33章 承諾二百零六章 軍律法依則存悖則廢四百二十九章 皇太極被迫撤回遼東四百四十四章 大明天使來臺灣了四百八十三章 戰略戰術佈置519章 大明局勢第77章 機鋒第46章 新式醫院第114章 軍政府成立3第49章 非出海護航的原因二百八十九章 南洋未來的行政體系二百零三章 臺灣島的發展5二百一十一章 南洋啊二百六十九章 遼東亂局四百九十章 屠殺一面倒的屠殺三百二十四章 搶先一步抓住機遇繁盛的謝家第116章 一心要復仇的老人五百零四章 稱帝立國第125章 聖誕節四百五十五章 蕭明乾正式登陸遼東二百八十二章 猛誇沈有容四百四十四章 大明天使來臺灣了四百一十七章 算計東林黨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的華人家族三百七十四章 越憤怒越清醒的伊達政宗第43章 糧食二百七十三章 報紙上的大明消息一百五十五章 敗家的蕭理行未出生的堂兄妹五百零二章 漢城之圍三百九十三章 臺北不好的地方四百四十六章 袁崇煥動手了第78章 讓日本人震驚的火炮三百三十三章 大明戰略白癡二百一十章一百五十九章 蕭理行叛離第52章 東西方帆船差異問題凸顯二百三十六章 方從哲一百九十二章 紅樓詩會四百三十章 高迎祥造反二百一十九章 邁向南洋的第一站1三百四十章 商路被斷四百九十九章 艱難的三省政務變革三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般的反叛計劃四百七十二章 遵化攻防戰續四百七十四章 袁崇煥殺之不冤
第19章 及時趕到517章 怒火之後的無奈一百四十六章 戰後影響三百五十三章 參謀制度和軍校擬建第51章 製糖工藝成第116章 一心要復仇的老人二百七十一章 千里來尋一百六十二章 巨大的四百六十七章 一戰定遼東二百七十三章 報紙上的大明消息第26章 火嶼島---海盜巢穴五百四十章 民主時代第16章 我們要有我們自己的強大軍隊二百六十一章 鳳山見聞5第69章 策劃東方三角貿易航線二百三十三章 對不起了各位罵我好了二百一十一章 南洋啊二百九十章 荷蘭人的後悔二百四十五章 大行動四百三十六章 瘋狂的戰略包圍想法三百四十四章 一水之隔天堂地獄兩重天三百二十二章 取得呂宋之後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二百八十八章 未來的南洋民族政策二百一十五章 南洋攻略一百八十七章 事未成派系生第116章 一心要復仇的老人二百三十七章 臺灣遼東五百三十六章 五年大發展第101章 開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二百章 臺灣島的發展2三百二十九章 大賢之人的安排和待遇四百五十章 火燒蘆葦蕩四百零六章 大海戰之接戰三百八十四章 瀋陽之敗第36章 造船廠選址三百五十四章 宮鬥1第77章 機鋒第18章 救援淡水五百零二章 漢城之圍四百七十六章 皇太極鴆佔雀巢四百三十九章 儒生的絕望第42章 子弟兵三百零八章 更加沒有懸念的結尾二百四十九章 替琉球報仇一個極度無恥的理由三百七十四章 越憤怒越清醒的伊達政宗第14章 火炮造成四百二十六章 義勇軍破除後金的封鎖二百零八章 白蓮聖女再現四百七十一章 遵化攻防戰第62章 無聊的把戲一百七十七章 巧遇吳榮堂二百零八章 熟人第57章 炮戰一百八十五章 請求黃興雲寫書三百六十八章 人稱'觀音座前小龍女'第33章 承諾二百零六章 軍律法依則存悖則廢四百二十九章 皇太極被迫撤回遼東四百四十四章 大明天使來臺灣了四百八十三章 戰略戰術佈置519章 大明局勢第77章 機鋒第46章 新式醫院第114章 軍政府成立3第49章 非出海護航的原因二百八十九章 南洋未來的行政體系二百零三章 臺灣島的發展5二百一十一章 南洋啊二百六十九章 遼東亂局四百九十章 屠殺一面倒的屠殺三百二十四章 搶先一步抓住機遇繁盛的謝家第116章 一心要復仇的老人五百零四章 稱帝立國第125章 聖誕節四百五十五章 蕭明乾正式登陸遼東二百八十二章 猛誇沈有容四百四十四章 大明天使來臺灣了四百一十七章 算計東林黨二百四十三章 南洋的華人家族三百七十四章 越憤怒越清醒的伊達政宗第43章 糧食二百七十三章 報紙上的大明消息一百五十五章 敗家的蕭理行未出生的堂兄妹五百零二章 漢城之圍三百九十三章 臺北不好的地方四百四十六章 袁崇煥動手了第78章 讓日本人震驚的火炮三百三十三章 大明戰略白癡二百一十章一百五十九章 蕭理行叛離第52章 東西方帆船差異問題凸顯二百三十六章 方從哲一百九十二章 紅樓詩會四百三十章 高迎祥造反二百一十九章 邁向南洋的第一站1三百四十章 商路被斷四百九十九章 艱難的三省政務變革三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般的反叛計劃四百七十二章 遵化攻防戰續四百七十四章 袁崇煥殺之不冤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沂水县| 石渠县| 阿尔山市| 河源市| 钦州市| 商都县| 永善县| 长岛县| 金门县| 芷江| 巴塘县| 瑞金市| 噶尔县| 茶陵县| 梨树县| 重庆市| 洪泽县| 红河县| 枣强县| 红安县| 双城市| 邹平县| 喜德县| 香港| 大英县| 体育| 明光市| 崇阳县| 亳州市| 信丰县| 上栗县| 吉木乃县| 鸡西市| 石城县| 冀州市| 莱阳市| 乌拉特后旗| 清苑县| 佳木斯市| 深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