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關(guān)。
秦王李世民獨目爍爍的看著東南方,不安的踱來踱去。
“報!”忽然,一個聲音響起,李世民不由身子一震,說道:“講!”
“殿下,隋軍突然撤退,朝著商洛縣方向撤去。”探子半跪在地上,雙手抱拳說著。
“再探!”李世民說著,轉(zhuǎn)而對著身邊的親兵說道:“速招諸將議事!”
片刻之後,大廳內(nèi),就有殷開山、龐玉、侯君集等人聚集,看見秦王李世民來到,均是抱拳說道:“秦王!”
“諸位,請坐!”秦王李世民說著,大步向前,到了帥位上坐下,神色之間,有著凝重:“想必諸位已經(jīng)知道了,隋軍已經(jīng)攻破了潼關(guān),如今大唐的局勢,真的是非常的危險。”
“父皇令孤攻打來整部,就是想要擊退來自武關(guān)方向的這支隋軍,可是從前兩日的戰(zhàn)局來說,並不理想!”李世民的言語之間,有些憂心忡忡,“雖然我大軍齊出,但隋軍只是留守大營,並不出戰(zhàn)。”
隋軍的大營,建造的極有章法,唐軍數(shù)次攻打,並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來整不出戰(zhàn),搞得他不是來攻關(guān),反而是來守關(guān)的,搞得人很是鬱郁。
“就在剛纔,探子回報,來整率領(lǐng)大軍向著上洛撤退!”李世民又說道。
“殿下,隋軍遠道而來,莫非是糧草不足?”龐玉心中疑惑,就說了出來。
“老龐,這怎麼可能?”侯君集粗聲粗氣的說著,瞧著秦王,轉(zhuǎn)而說道:“殿下,隋軍遠道而來,雖說丹江通道運輸不便,但絕對不至於缺糧而退。”
“不錯。”殷開山的臉色之間,有著一絲疲憊,自從他被楊浩釋放了之後,李淵就一度的懷疑他有異心,雖然沒有殺他,但日子非常的不好過。當初“太原首義”的諸人,就只有裴寂依然受到寵信,或許是因爲河東之戰(zhàn),他沒有被隋帝擒住的緣故吧。
如今隨秦王出征,也是秦王李世民力保,李淵這才勉強允許,殷開山自然知道其中的原因,這還不是大唐無人,才勉強啓用秦王,啓用他殷開山。
“殿下,隋軍三路大軍壓境,若是要退,至少也要一路戰(zhàn)敗,挫敗了隋軍的計劃,纔會有這種可能,如今隋軍剛剛攻克潼關(guān),氣勢正旺,來整部突然撤退,這其中一定有緣故。”殷開山緩緩的說著,他需要一場勝利,來洗刷他並不存在的罪名,他要讓陛下知道,他殷開山對大唐,是忠心無二的。
“難道是來整猜到我軍求戰(zhàn)心切,故此假裝撤退,故意吸引我軍追擊,而他卻在半路上埋藏了伏兵?”侯君集說著。藍田關(guān)往上洛的方向,是連綿的秦嶺,山勢起伏,正適合埋伏。
因此,李世民聽了,不由頷首,不過,他並未著急,卻是偏頭看著杜如晦,說道:“克明,依你之見,又是怎樣?”
杜如晦自從進了大廳,就一直沉默不語,此刻聽到李世民詢問,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殿下,以臣之見,恐怕隋軍的意圖並不那麼簡單!”
“哦,你且說說看!”李世民說道,也是在思考著。
“就在昨日,隋軍已經(jīng)兵進華陰,但隋軍卻按兵不動,似乎在等待什麼。”杜如晦緩緩的說著,李世民知道他在思考,也就不急著催促。
“隋軍三路大軍,應(yīng)該是相輔相成,互相呼應(yīng)。”片刻後,杜如晦又說道,“按道理,隋帝攻克潼關(guān)之後,應(yīng)該速速進兵,攻打長安,纔是上策!”若是兵進長安,唐軍其他兩路必然也會回師保長安。
“藍田關(guān)一線,是殿下親自領(lǐng)兵,以殿下大才,要將來整拒之關(guān)外,並不是難事!”杜如晦的神色凝重,目光掃過衆(zhòng)人,見衆(zhòng)人均是凝神聽著,續(xù)道:“因此,相比藍田關(guān)的險要,馮翊郡幾乎就無險可守!廬江王雖然厲害,但蘇定方年少成名,也不是庸才。”
“這麼說,兩軍的重點就在馮翊郡?”侯君集忍不住說道。
“不,仍在華陰這一路。”杜如晦說著,望著有些不解的侯君集,說道:“若是華陰淪陷,隋軍再奪取華縣,馮翊郡就危矣,屆時廬江王只能是退保長安,馮翊郡就此陷落,就算樑師都的援兵趕來,也沒有多大的作用了。”
李世民聽了,就說道:“克明,你可是認爲隋帝是想要讓孤四處奔波?”
“或許,他不攻華陰,並不是兵力不足,也不是攻不下。”杜如晦瞧了一眼李世民,見他並不怪罪,繼續(xù)說道:“誰都知道,秦王乃是大唐的基石,就算。”杜如晦的聲音頓了一頓,聲音更加凝重,“就算是太子被擊敗,可是若是秦王還在,長安一戰(zhàn),最終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若三路大軍沒有齊聚長安,以武關(guān)一路偏師拖住秦王,其他兩路經(jīng)過周密策劃,若是殲滅了大唐的有生力量,屆時,就算秦王大才,缺兵少將之下,又怎能守住長安?”杜如晦說道。
聽到這裡,李世民突然冷笑道:“孤明白了。”說著,李世民沉思了半響,才緩緩開口,說道:“可惜,孤並不是三頭六臂,難以分身在各處禦敵。”
“殿下,隋帝如此,也就證明了,他對殿下有著忌憚之心。”杜如晦說著。
“可是,就算有忌憚之心,又能如何?”李世民不由苦笑,獨目之中,有著仇恨,“可是如今的情形,孤又不能放棄藍田關(guān),力保長安。”
“殿下,你若是放棄藍田,就中了隋軍的計謀,想必那來整撤退,就是欲使殿下進退兩難,若是殿下去華陰,尚或是馮翊郡,來整部必然立刻揮師攻打藍田關(guān)!”杜如晦說著。
“唉,可惜河東一戰(zhàn),道玄、道宗盡沒於此役,若是有一人在此,足可拒來整!”李世民說著。
就在這時,有人進來說道:“啓稟殿下,這時陛下快馬送來的急報。”
李世民接過軍文,拆開一看,不由大吃一驚,當即沉默著苦思。
“殿下,長安究竟有什麼消息?”殷開山問道。
“父皇欲遷都武威!”李世民說著。
“什麼?”諸將均是大驚,杜如晦說道:“陛下怎麼會想到遷都武威?”
“哼,想必是裴寂之言。”殷開山說道,他對裴寂太瞭解了,立刻就猜到了其中的關(guān)鍵。
“武威靠近諸夷,甚是苦寒,若是遷都到此,將來如何禦敵?如何收復河東巴蜀?”杜如晦說道。
“唉,潼關(guān)一失,父皇恐怕心中就惶恐了,遷都武威,只能是暫避一時,卻沒有了氣候,只是等死而已!”李世民說著。隨即,他站了起來,說道:“不過,父皇已經(jīng)讓孤總領(lǐng)關(guān)中兵馬,以御隋軍。”
杜如晦眼前一亮,不由擊掌道:“殿下,這是好事!”相比原先只是統(tǒng)領(lǐng)一軍,的確是好事,這樣一來,李世民就能調(diào)動足夠多的兵力,抵禦隋軍的入侵。原本有李淵、甚至是太子的掣肘,不能完全發(fā)揮李世民的才能。
“孤決定迴轉(zhuǎn)長安,打一場長安保衛(wèi)戰(zhàn)!”李世民說著,微微躬身,說道:“至於藍田,龐將軍、殷將軍就由兩位費心了!”馮翊郡、藍田關(guān)仍是要地,不能放棄,只是李世民決定,親自與楊浩對決,不止爲了河東一戰(zhàn)報仇,更爲血洗瞎眼的恥辱!
“殿下,臣有一個建議!”杜如晦聽了,就急忙說道。
“克明,請說!”李世民說著。
“殿下,長安一帶,城池環(huán)繞,更有高山,不如在高陵、渭城、新豐、驪山等地,廣建塔樓營寨,以長安爲中心,分兵駐守!若是四方受到隋軍攻擊,就可發(fā)兵救援!”杜如晦說著。這時爲了防止隋軍如攻打洛陽一般,採取步步爲營的招數(shù),從而使長安變成孤城一座。
李世民聽了,點點頭,說道:“這件事,就交給你去辦!”杜如晦說的事情,就算加緊施工,至少也需要一個月。唉,真是可惜,本來最好的阻礙隋軍的用兵之地潼關(guān),這麼輕易的就被攻陷,使得數(shù)月的經(jīng)營,成了虛空,著實讓人惋惜。
“至於華陰,孤親自去守!”李世民說著,要爲長安爭取時間,就只能是他親自出馬了。至於大哥,政事比較擅長一些,四弟的話,根本就是一個莽夫。就讓他們陪著父皇,前去武威吧。
“殿下,華陰若不可保,就去華縣!”杜如晦說著,也是站起身來,沉吟著道:“想必樑師都半個月之內(nèi),也該到了馮翊郡了,最不濟也能拖住蘇定方。屆時,可讓廬江王偷襲潼關(guān)。”這是騷擾,潼關(guān)重地,楊浩怎能不重兵把守?但廬江王偷襲潼關(guān),就威脅了隋軍的糧道。
“世事變化無常,真希望如孤的心中所想啊!”李世民說著,吩咐了親兵收拾東西,又回頭看著殷開山、龐玉,說道:“事不宜遲,孤這就動身,趕往華陰,兩位將軍,藍田就拜託兩位了。”
“殿下,臣等誓死守衛(wèi)藍田,人在城在,城陷人亡!”殷開山、龐玉齊聲說著。
李世民微微皺眉,似乎感到了一絲不妙,但沒有多話,當即走了出去,帶兵親兵,趕赴華陰。
就在李世民說著的時候,駐紮在華陰縣外的隋軍大營。
“陛下,羅、李兩位將軍已經(jīng)分別帶兵在華陰西、南兩地埋伏。”凌敬進了大帳,就看見楊浩與趙道興在說著什麼,於是稟告道
“很好,這一次,一定要想辦法擒住李建成!”楊浩說著。早在兩天前,他就帶兵到達了華陰,但爲了一舉將僞唐的太子、齊王擒獲,因此也就沒有急於攻擊華陰。楊浩的這番奇怪的舉動,卻是引起了李世民及其幕僚的猜測。
“很好,這次攻打華陰,就放在夜間!”楊浩說著,一揮手,吩咐著:“下令申時造飯,酉時開始攻城!”
一旁的趙道興聽了,就退了下去,將軍令傳了下去。
“對了,樑師都的援軍到了那裡?”楊浩忽然想著,就問道。
“陛下,樑師都早在一個多月之前,就得到了消息,按理說早就應(yīng)該準備妥當了,但大軍還在咸寧!”這咸寧,卻是延安郡的地界,是延安郡的最南面,與河東的文城郡一河之隔,再往下,就是馮翊郡。
“哼,樑師都豈會白白幫李淵?”楊浩說著,冷笑一聲,續(xù)道:“這廝一定是想等到蘇定方與李瑗拼的兩敗俱傷之際,再來撈便宜!”
“樑師都故意緩慢進兵,卻是給了蘇將軍一個機會!”凌敬說著。
“昨日,蘇定方快馬急報,說是已經(jīng)率兵攻打李瑗,只是不知道,今日戰(zhàn)局如何?”楊浩說著,忍不住北顧。
“陛下,那李瑗據(jù)說才能尚可,若是一心防守,急切之間,倒是難下!”凌敬說道。
“呵呵,倒是朕心急了!”楊浩聽了忍不住自嘲笑道,坐下身來,楊浩說道:“這一路走來,艱辛非常,若是長安一下,餘者輔公祏、張善安、樑師都等輩不過是庸碌之人,不是大敵!”
凌敬聽了,笑道:“陛下,越是到了關(guān)鍵時刻,越是需要趁著冷靜。”
楊浩點頭稱是,正要說話,又有人在帳外說道:“陛下,蘇將軍送來軍報!”
“呈上來!”楊浩說著,聲音帶著喜悅。
“陛下,蘇將軍擊殺李瑗三千餘人,已經(jīng)佔領(lǐng)朝邑。如今李瑗已經(jīng)退往沙苑。”凌敬看了,說道。
“如此,甚好,讓蘇定方繼續(xù)追擊,務(wù)必將李瑗一舉擊垮!”楊浩說著。
PS:馮翊郡的郡治,就是現(xiàn)在的陝西大荔縣,因爲不能上網(wǎng),不太確定馮翊郡的郡治是不是叫沙苑,但是根據(jù)《隋書》的記載和排列的順序,應(yīng)該就是沙苑,也就是當初宇文泰與高歡打的那一仗所在。
再PS:月底快來吧,屆時應(yīng)該就能上網(wǎn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