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五靈帶著三門出寺去,留下飛雲一人看守寺門。一人敲響了寺門:“有人在嗎?”飛雲跑出來,看到一個三十餘歲模樣男子,面貌白淨,衣裝精悍,站立門口似傲雪的老鬆,便問:“阿彌陀佛,施主是要上香嗎?”
來者看看小和尚,回答:“我找你師父,可否一見?”飛雲說:“師父出去了,晚些時候便回,施主可在寺中等候片刻。”來者點點頭,擡腳進了五靈寺。飛雲看他步履較常人輕盈,雙臂揮動有力,絕非一般人,便想好生招待。將客人引至廂房,道:“施主先坐,我去燒茶。”
來人名叫陳貴,少年時在華山派習武,後下山以武謀生,在京城略有名氣,開設武館授徒。
無奈代有人才出,何況京城是藏龍臥虎之地,陳貴和發覺自己在京城實在微不足道,不出一年便被人踢館,便南下漂泊,後給一位知府當了數年護院教習,指揮十餘個護從保護知府安全,順便教知府子女武藝。
過了幾年安穩日子,知府調任西去,陳貴和覺著路途太遠,且生活不適,辭去教習之職,來到縣城中。一縣之內無人設武館,亦無門派,不聞有武藝出衆者,陳貴和自認可成一縣之冠,便決定在城中開館。
他偶爾聽聞曹村的飛雲和尚的厲害,便打聽曹村所在,欲以武立威。
陳貴氣定神閒地坐下,看著小和尚提兩個桶出門,健步如飛,很快提兩桶滿滿的水回來。
一桶水足有二三十斤,這十二三歲的小和尚一手一個,上臺階如履平地,不見搖晃,看得陳武師不住點頭,對於比試更加期待。
陳貴待要閉目養神,飛雲自裡面出來,手裡拎把柴刀,對客人笑笑:“你坐著,我去砍點柴火。”跑到門口,幾下就砍斷竹子,託進門削去枝葉,砍成一節一節。
陳貴正想著青竹子如何燒火,卻見小和尚拿起一節竹子,身子一沉,手上一用力,竹子就發出啪啪聲,圓圓的竹筒已經裂開,再裂成一束竹條。竹條在小和尚手中如布條一般,慢慢擰成一股,仔細看去,有汁水滲出,小滴凝成大滴,一滴一滴落在地面上。
陳貴看得滿臉驚駭,待小和尚把竹子都擰乾,抱進屋裡,陳貴和臉上如竹子般滲出很多滴水。
陳貴緩緩踱出門,負手走到院中,輕輕撿起一段竹子,在手中掂一掂,一手握住竹子一端,握緊後運力擰動,竹子一聲輕輕的“啪”,裂開來。手上再用力,竹子成數條,又成一束,汁水滲出,滴在地上。
鬆開手,拋下竹子,陳貴回頭看看屋裡,剛剛這一手,小和尚的功力比自己更勝一籌。徒弟尚且如此,那飛雲大和尚的武功豈非高深莫測?想到此,有些慶幸沒遇上,遂邁開步子走出寺門。
飛雲燒好水出來,卻不見人,叫幾聲“施主”,也沒聽到有人答應,跑到寺門處看也沒人,撓撓頭,嘟囔著:“不是找師父的麼?怎麼不聲不響走了呢?真是奇怪的施主。”
幾年過去,小青要出嫁了,村裡人幫著張羅好,將小青打扮得十分漂亮。飛雲看到一隊人馬吹吹打打地進村,帶著一頂紅轎子。
一身紅袍、蓋著紅蓋頭的小青走上轎子,轎門輕輕放下。她爹朝門外潑了一盆水,轎子才擡起來,出了村子。胖胖的新郎騎在馬上,笑得鼻子眼睛都擠作一團。
村裡人都說小青好福氣,能嫁到鎮上去。新郎是鎮上劉家的獨生子,劉家號稱全鎮首富,養了鎮上唯一一匹馬。
劉少爺娶另一有錢人家的閨女做媳婦,卻一年多未生孕。劉老爺著急抱孫子,要給兒子納一房小的,便找上小青。
小青其實一點都不喜歡那肥頭大耳的少爺,何況是當二房,聽了直搖頭。爹孃和媒人不斷說理:給有錢人家做小,穿金戴銀,比嫁給莊稼人強百倍,大的那位是不長苗的鹽鹼地,小青只要爭氣生個兒子,說不定當家做了主,還帶著哥哥阿福有出息。
幾日之後,小青無奈鬆口,只得應下親事。婚期將近,小青每日坐在溪邊發呆好一陣。有時折一枝桃花,扯幾片花瓣丟入水中,看花瓣打著旋兒漂走,花瓣都扯完才起身回家。
小青是不開心的。飛雲心裡這麼想著,就走過去坐到旁邊:“阿彌陀佛,佛說姻緣是三生修來的福分。”
小青轉過頭,雙眼含淚:“你爲啥是個和尚呢?”飛雲無語,良久才說:“我生來就在五靈寺,本來就是個和尚。”小青輕輕說一句:“你不是和尚該多好!”站起來,眼神迷離地盯了飛雲好一會兒,才離開。
佳人已去,飛雲似毫無所覺,依然坐著,看桃花在水中漂著,想起一句詩: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非是無心,是身不由己。
小青中秋時和娘一起到五靈寺上香,保佑肚子裡的孩子平安。她遞給飛雲一筒月餅,再拿出半兩銀子,說:“飛雲大師,以後常幫我給菩薩上香,保佑我家人平安。”
飛雲接過銀子:“阿彌陀佛,我會每日唸經,祈願你一生平安、開心。”此後數月都未再見,從別人口中知道一些零碎的消息。
過完正月,小青總算回到孃家。爲人母之後,反而令她臉色更加紅潤,抱著孩子笑,別有一種風韻。村裡的單身漢看直了眼。
她帶著孩子到五靈寺上香,在佛前插上了一對五斤重的蠟燭,說是生孕前許下的。掏給五靈和尚的銀子足有五兩,卻始終未和飛雲說話。走過院中的桃樹,她停下來看看開得茂盛的桃花。幾年前,她說喜歡桃花,飛雲便種下這麼一棵桃樹。
她回頭看看大殿,笑了,美豔如桃花。幸好她沒在村裡笑,否則血氣方剛的青年會像喝了陳釀的酒,醉上好幾天。
飛雲沒有心醉,只是心碎。他問師父自己爲什麼是和尚。師父只說了一個字:“緣。”飛雲問下輩子可否做一棵桃樹,立在溪口、村邊。師父還是說:“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