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尋水小隊穿過沙灘進入了茂密的叢林,周圍的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的不自然,羅得裡克是這隻隊伍的臨時隊長,他同樣也是伊莎貝拉的保鏢之一。雖然羅得裡克的體能比起其他保鏢來說稍弱,但他小心謹慎的性格使得他得到伊莎貝拉的賞識,這也是伊莎貝拉這次行動帶上他的原因。
羅得裡克覺得這片叢林很不自然,但是他也說不出來是什麼原因,就是感覺不對勁。但是小隊裡的船員卻不這麼想,他們只想著儘快找到水源帶回去,然後解除淡水危機,然後回到港口“放鬆”一下。
不只是羅得裡克,隊伍裡還有幾個人也感覺到了周圍環境的不對勁,但是在沒有確定的情況下他們也沒有說出口。貿然的說出這些可能會對那些心理素質稍弱的船員的心裡引起不好的影響,引起不必要的慌亂。
十幾個人保持著兩人爲一組每組相隔十幾米的隊形前進著,這裡面的的情況還不是很明瞭,所以衆人只好採取這種相對“高效”的方式。因爲一堆人走在一起必然導致視線很有限,但是過於分散有可能會發生意外,所以只好讓小隊分散成這個樣子。
但是這種隊形相對於一窩蜂的前進高效的多,很快小隊就“掃蕩”了很大的一片區域,自然也有一些水源。這讓發現的人很高興,雖然只是很小的幾處水源,但是至少這幾天的飲水問題解決了!
羅得裡克很快就指揮著小隊的十幾個人井然有序的收集淡水,等到他們到了船上之後這些水就會經過特殊的淨水處理,最後變成每個船員的生活用水。
畢竟羅密歐號的性質是半商業半科考性質的,像海水淨化這樣的設備自然在航行之前是準備完畢的,爲了應對在航行中可能發生的意外。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之前的大漩渦可是“吞噬”了不少東西,其中也包括了這幾套海水淨化設備。
但所幸淡水淨化設備還有幾套倖存了下來,可能是它“嬌小”的身軀救了它一命。
羅密歐號上物資清點工作也大致接近了尾聲,大部分的科研儀器被拋下水或者是缺少了關鍵的器件,總的來說就是基本無法使用。物資方面的清點倒是讓船上的人送了一口氣,因爲生活物資都在船的底層,所以在之前的危機中“倖免於難”。
尋水小隊很快就帶著水源回來,這一刻回來的小隊成員就像是歸來的英雄一樣收到船上其他人歡呼。因爲他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真的是英雄,如果這次尋水小隊無果而歸的話,那麼船上的人很快就要接受經過簡單淨化的海水了,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噩夢!
去過海邊的人都會知道,真正的海水不只是像教科書上描述的一樣只是鹽的含量比較多,海水的真正味道會讓每一個嘗過它的人都“讚不絕口”!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在發展,淡水的危機暫時解決,接下來重要繼續派出人員蒐集小島上的淡水,等到通訊設備修復一切都安排妥當,羅密歐號即將踏上歸程。
不說這次的實地考察有多少收穫,在大漩渦裡活下來就已經是難上加難了,船上的人已經沒有額外的精力去接受其他挑戰了,每一個人都接近筋疲力竭了,雖然大家臉上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
伊莎貝拉也下達了近日返航的命令,這個消息引得船上的每個船員發出一陣一陣的歡呼,就連坐在船長室的伊莎貝拉等人都能感受到船員們的喜悅。不說伊莎貝拉之前答應的高額獎金,光就是在大漩渦這樣的危機下存活下來就可以讓船上的每個人吹噓好幾年,畢竟不是每個船員都能遇到這樣離奇的事情還能完好無損的活下來。
這次的航行似乎就要畫上一個句號了,百慕大三角的謎底似乎也已經解開: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那個無故出現的大漩渦!除去因爲天氣原因和海底磁場的原因,很少有船能在那個無限吸力的大漩渦之下活下來。
很好理解,船的排水量越大,也就意味著體量更大,這也就導致了更強了拉扯力,每個船上配置的都是與自己船排水量相匹配的動力。像羅密歐號這樣額外加裝動力的船很少,因爲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不劃算”的一筆生意,與其花費大量資金改裝還不如重新**一艘來得實在。
而且很少有失事的船會安裝像羅密歐號這樣強大的抗電磁設備,如果不是提前改裝過,現在羅密歐號上的所有電子器件早都已經被燒壞而無法工作,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就算是世界上最厲害的修理大師也不敢打包票一定能修復損壞嚴重的各類儀器。
那麼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在失事的船中還包括了各國軍方的戰鬥船隻,軍方的船隻肯定會有更大的動力和抗電磁能力,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答案很簡單,只要有人能夠細心的翻閱資料就會輕鬆的發現,最後一次軍用艦艇失事的時間是在1956年。那時候的軍方艦艇和現在的軍方採購的艦艇落後了好幾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所以在上個世紀中後期就很少有軍方艦艇在這裡失事。
羅密歐號上的的人在幹完自己手頭上的工作之後就會聚集在一起討論之後上岸之後“放鬆”的諸多事宜了!他們都說這要在這次拿到豐厚獎金死裡逃生上岸後怎麼怎麼樣,所有人都熱火朝天的幹著活。
因爲他們知道自己快要結束這次航行了!還有好幾個老船員打算這次航行結束後就退休養老,反正這次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拿到了足夠的養老金就可以頤享天年,能夠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但是羅密歐號上不是每一個人都抱著回去的打算,五人小組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打算,有的人甚至已經做出永遠的留在這裡的打算。
在小島的另一面,一艘艦長150多米,寬6米的艦船從海面上駛來,赫然是掛著星條紋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般簡稱爲伯克級驅逐艦,是美國海軍隸下唯一一型現役驅逐艦,爲美國海軍主力。
後面緊接著是另一艘宙斯盾艦,“宙斯盾”(Aegis)作戰系統的反應速度快,主雷達從搜索方式轉爲跟蹤方式僅需0.05秒,能有效對付作掠海飛行的亞音速反艦**;它的抗干擾性能也很強,可在極強電子干擾環境下正常工作;在反擊能力方面,該系統作戰火力猛烈,可綜合指揮艦上的各種武器,同時攔截來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多個目標,還可對目標威脅進行自動評估,從而優先擊毀對自身威脅最大的目標。
幾艘大型兩棲攻擊艦緊隨其後,長250多米,寬30多米的美利堅級大型兩棲攻擊艦,搭載艦載機:
F-35B“閃電II式”戰鬥機:6架
MV-22B“魚鷹式”傾旋翼機:12架
MH-53E海龍重型直升機:4架
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7架
MH-60S海鷹搜救直升機:2架
乘員:
65名軍官,994名船員,1687名海軍陸戰隊
一整個的美國海軍艦隊在小島對面擺開了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