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所代表的索馬里**可不是簡單的自負,索馬里當時現有的軍備加上埃塞俄比亞對自身的“大清洗”,當時索馬里的軍力真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蹂躪埃塞俄比亞。
1977年7月20日,索馬里不宣而戰(直到同年9月,巴雷才宣佈本國與埃塞俄比亞處於戰爭狀態),出動 20萬大軍進攻歐加登。其出動4個坦克旅(共600輛坦克與裝甲輸送車),22個步兵旅與摩托化旅(含100輛坦克與200輛裝甲輸送車),2個特別行動旅,4個炮兵旅(含250多門火炮與火箭炮)。
索軍的後勤任務主要由一個特種運輸旅完成,該旅共有340輛重型卡車(型號爲吉爾-157、烏拉爾和KrAZ)。索馬里空軍投入3架伊爾-28轟炸機、24架米格-17殲擊機、29-32架米格-21MF殲擊機、3架米格-21UM教練機、7架米格-15UTI教練機、4架米-4和8架米-8T直升機。
這些裝備對於非洲的一些國家已經可以說是“豪華”陣容了,這些國家中自然就包括被大軍壓境的埃塞俄比亞。
而此時的塞軍卻只有約100輛老舊的美製M47和M41坦克,100輛M113裝甲輸送車,30輛M8/M20裝甲車(1956-1959年獲得),少量捷克斯洛伐克產CKD AHIVb輕型坦克(1948年從伊朗巴列維王國獲得),200門野戰火炮和高射炮(全是舊式)。
本來在1976年,埃塞俄比亞曾經一度與美國達成和解,又獲得一批M113裝甲輸送車、M60A3坦克、M163“火神”高射炮、“陶”式反坦克導 彈、戰鬥機和航空炸 彈。但由於後來門格斯圖公開宣佈走社會主義道路,美國總統卡特就凍結了這份合同,之後的武器的援助也就不了了之。
這也是小國的悲哀吧!總是生存在大國之間的狹縫裡,看似風光一時的索馬里共和國也只是前蘇聯的一個棋子罷了!沒有了前蘇聯的“援助”,索馬里和埃塞俄比亞之間的戰爭還真不一定在初期打得這麼輕鬆!
經過三年推翻帝國的內戰後,埃塞俄比亞上述武器中的一半都喪失了作戰能力。爲了扭轉頹勢,門格斯圖將強軍的希望寄託在前蘇聯身上。埃蘇相關條約雖然簽署很快,但落實起來需要時間。
總之,歐加登戰爭爆發時,埃塞方面能送上前線的只有1萬名軍人,包括第11、5、9步兵旅(後兩個旅屬於第3步兵師),第75、79人民警察旅(或稱民兵旅),裝備包括42輛M41和M47坦克(屬於第10摩托化旅第20坦克營),48門火炮與迫擊炮,幾十門40毫米L60“博福斯”高射炮。
至於埃塞空軍,那就更加弱小了,當時尚有20-25架美製F-5A/ E戰鬥機、34架F-86F戰鬥機、3架B.MK.52“堪培拉”轟炸機、數架T-28和T-33教練機、30架各型直升機(包括UH-1H和“雲雀-Ⅲ”),其中能夠起飛作戰的只有16架F-5戰鬥機、1架“堪培拉”轟炸機和幾架F-86F戰鬥機。
訓練有素的索軍憑藉著強大的裝備,尤其是制空權的奪得,在雙方交戰時可謂是勢如破竹!在歐加登戰爭的初期,巴雷可謂是佔盡了優勢,戰爭的天平也是不斷的偏向巴雷!
1977年8月底,在佔領哈拉爾和季季加之後,索軍已經基本完全控制了歐加登,隨後開始向迪雷達瓦進發,那裡有埃塞最大的空軍基地。由於軍心浮動,埃塞軍的損失大得驚人。
9月5日埃塞軍向季季加發起的反攻中,損失了75輛M41和71輛M113,大多數竟然是被自己人隨意丟掉的。這幾乎是埃塞軍所有能夠開得動的戰車!
在接下來的反擊戰中,索軍第26坦克師輕鬆地將埃塞軍攆回出發陣地。這次戰鬥也是是埃塞軍最後一次投入美製M41輕型坦克。在開闊戰場上使用這種輕型坦克與T-54、T-34/85坦克和裝備RPG-7火箭筒的步兵作戰,形同自殺。
一場戰爭自然不會這麼草率!
這場戰爭的起因實際上不僅僅只是巴雷希望擴展領土,以便實現他一直堅持的“大索馬里”理念,更多的還是埃塞俄比亞自己自亂陣腳的原因。
其實在早期巴雷就得到了秘密消息,埃塞軍**已經失去了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加上民主革命後的埃塞軍**對皇家軍隊進行了大清洗,空軍和陸軍絕大部分高級軍官被槍殺,埃塞軍隊的戰鬥力被革命的動亂糟蹋殆盡。
再加上另一個重要的原因,瑞典石油公司在1973年宣稱已經在歐加登發現了豐富的輕質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西亞德·巴雷就在1974年扶植歐加登的索馬里族成立“西索馬里解放陣線”, 趁埃塞國內動亂之際大搞分裂活動。
石油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美國在21世紀一直致力於攪亂中東局勢,如果中東這些石油資源豐富的地方有了合法**,那麼美國的石油利益就會受損,巴雷自然也懂得石油的重要性。
1975年底,巴雷一手組建的“西索馬里解放陣線”已經組成5萬人的武裝,西亞德·巴雷認爲對埃塞軍隊發動進攻的時機已經成熟,1977年7月13日,“西索馬里解放陣線”就向埃塞南部城市戈德城發起猛攻!
西亞德·巴雷命令索馬里空軍出動支援,埃索之間的“歐加登戰爭”正式爆發。25日,孤立無援的戈德城淪陷,歐加登大約60%的土地已在索馬里的控制下,興奮的“西索馬里解放陣線”成員在城裡大肆劫掠,並當著一些西方記者的面把埃塞士兵的頭顱砍下!
埃塞俄比亞當局也沒有坐以待斃,門格圖斯**好不容易纔推翻了埃塞俄比亞帝國,他們還沒來得及享受革命成功的“紅利”,怎麼能讓巴雷趁火打劫佔了便宜?
嚴重的外患使埃塞人認識到必須重新團結起來保衛歐加登,所以埃塞領導人門格斯圖上校及時阻止了手下人的清洗行動,把所剩無幾的前皇家軍隊軍官放回軍營。
他還頂住壓力與以色列達成協議,允許埃塞境內的猶太人移民以色列,交換條件是以色列派出飛行員幫他駕駛美製戰鬥機,奪回歐加登的制空權。
經過這些以色列僱傭軍的努力,索馬里空軍暫時從歐加登的天空消失了,但埃塞陸軍卻仍然抵擋不住“西索馬里解放陣線”和索馬里陸軍的聯合進攻,9月9日,連接歐加登與埃塞腹地的重鎮季季加失守。
打不過怎麼辦?當然是找後面的老大求援了。
面對危局,門格斯圖主動向索馬里西亞德·巴雷的“後臺”前蘇聯示好,表示將允許前蘇聯在埃塞設立軍事基地並驅逐美國軍事代表團。
蘇共中記勃列日涅夫很快便邀請他訪問莫斯科,雙方隨即簽署了一攬子軍事合作協議,前蘇聯不僅向埃塞提供軍事顧問和武器裝備,還推薦古巴向埃塞派兵,“支援埃塞人民的革命”。
接下來的事情發展方向完全出乎索馬里**的預料。前蘇聯與包括古巴在內的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堅決反對索馬里的行爲。
西亞德·巴雷得知消息後,一怒之下將國內的6000名前蘇聯顧問全部驅逐出境,但這一魯莽舉動反而加劇了自己的困境,這也是巴雷帶領的索軍失敗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