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之浴血大兵
蔣夫人是華夏第一美人,這是當時世界上的公論,但是,若是單純論長相,陳潔如並不輸給蔣夫人,更何況,陳潔如非常的年輕,認識蔣光頭的時候,才十幾歲,而且性格溫和。
若是拋開功利,選擇陳潔如做妻子,是所有男人的夢想,因爲她最符合賢妻良母的標準。
但是,她愛上的並不是一個普通的男人,這個男人追求的,也不是幸福的家庭生活。
有一種說法認爲陳潔如原籍蘇州,自幼居住上海,受過中等教育,會講俄語,當過小學教員,做過護士,又在長三堂子當過高級藝妓。
其家世無從稽考,但從當藝妓一事可以推測家境定有難處,或很貧窮,或先是有錢人家,後家道中落。長三堂子屬於高級妓院,堂規很嚴,對姑娘們的要求很高,不僅要相貌漂亮,而且須懂得款待花錢的闊少,還要掌握點彈拉演唱的技藝,即色藝雙全。陳潔如高高的身材,大眼睛,高鼻樑,面目清秀,爲人謙和,又擅長琴棋,有一定的文化教養,在妓院姑娘中也是比較紅的。
《陳潔如回憶錄》記載:陳潔如原籍鎮海,通稱寧波,乳名阿鳳,她父親是一位紙商,經營很多地產手工藝品;母親來自蘇州,姓吳。陳潔如的母親對她的X教育較早,讓她當心男人,保持處女的貞*。
陳潔如對母親的話謹記在心,因此,說她是妓女的說法不成立。過去都認爲,本世紀20年代初的蔣光頭尚未發跡,只是浪跡江湖。賺錢之餘,逛逛長三堂子,尋求聲色之娛,填補身心空虛。在那裡,邂逅陳潔如。這種說法看來根據也不足。
據《陳潔如回憶錄》說,蔣光頭遇到陳潔如是在張靜江家中。因爲陳潔如的好友朱逸民嫁給張靜江做續絃,陳潔如常常去看望她。
1919年暑假的一天,孫先生和蔣光頭、戴季陶看望張靜江,在張府陳潔如首次遇到蔣光頭。陳潔如當時才13歲。蔣光頭對陳潔如很感興趣,在張家大門口等著陳潔如並要陳的地址以便去看望她。
陳潔如故意說錯自己的地址,但蔣是個有心計的人,居然找到了陳的家。在陳潔如母親的干預下,蔣光頭沒能和陳潔如交上朋友。也許是對自己14歲初婚的聯想,蔣光頭竟對陳一見鍾情,一次在張家狹路相逢,蔣光頭*著陳潔如表態。
陳終於答應和蔣約會,但第一次約會蔣把陳帶到一家包好的旅館房間,陳十分恐懼,奪門逃走。此後蔣不斷給陳打電話使她心神不寧。蔣光頭向陳潔如明釋妻妾情況,發誓永不負心。
蔣光頭又說:“我定將用我的鮮血,爲你寫下一張永愛不休的誓書。”陳潔如害怕得連聲大叫:“請———請將那把陳潔如母親認爲她應當盡到爲母的職責,依循正常儀式,完成陳潔如的婚禮大事,於是先舉行訂婚儀式,由蔣陳兩家交換禮物,另在精美的紅帖上填寫訂婚雙方的生辰八字和其他項目。
這就使蔣光頭和陳潔如合爲一體,不能改悔。訂婚翌日他們坐在南京路一家巧克力店中吃點心,蔣光頭對陳潔如說:“陳鳳是你的乳名,應當只供你母親使用。依照華夏禮節,乳名是不宜給朋友叫的。因此,我已爲你選了一個新名字,我想它恰合你的性格。這個名字是‘潔如’,意思是‘如同純潔’或‘如同未受世間污染’。在我看來,你真是純潔無瑕的。你喜歡它嗎?看這裡!”他即打開一個紙包,取出他自己的一幀照片,照片上將“陳潔如”三字顯著地寫在他自己的左側。
蔣陳的結婚典禮於1921年12月5日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的大宴客廳內舉行。當年這裡是舉辦正式結婚典禮的最常用場所之一。
蔣陳的婚禮是半西半中式的。蔣光頭送給陳潔如的禮物是一張明信片大小的柯達照相機,陳潔如送給他的是一隻Waltham牌金質懷錶,帶有金鍊。陳潔如沒有采用白緞或紅緞,而採用了鑲金銀花的淡粉色的結婚禮服;頭髮上戴著珍珠頭飾。
蔣光頭穿一身深藍色長袍,外罩黑緞馬褂。寬敞的婚禮大廳裡掛著鑲有彩龍的大幅紅綢喜幛,顯得喜氣洋洋。大廳入口處橫懸著四盞很大的紅燈籠。大廳屋頂上也懸垂很多大型的繪花紗燈,而屋頂ZY還有一具色彩絢麗的裝飾用“翠鳥”(Kingfisterbird)大吊燈。
廳內到處擺設很多盆鮮花和綠色的棕櫚。據陳潔如回憶說:“婚禮儀式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結婚證書上用印,以確認這種現代式華夏婚姻;這儀式要在大廳一端的一大禮桌旁舉行。第二部分是在對面另一端的供案前,象徵式地祭拜天地祖宗。午夜到了,這場婚禮喜事終於結束,大家已該休息了。陳潔如坐在房中,沒有說話。
蔣光頭過去親手鎖了房門,然後就將她抱在懷中,她身中的血似乎一下咚咚作響起來。她能感覺到心臟在重重地敲擊她的胸口。她站在那裡,就像一條貼附在牆上的藤枝。她眼睛半閉著,毫不設防地等他。他以一種快樂的口氣,向她低聲說:“現在你已是我親愛的妻子了,世界上惟一的愛人!噢,親愛的!除你之外,我永遠不會愛上別的女人。這是我鄭重的承諾。”
婚後第三天,蔣光頭和陳潔如依照華夏傳統,去拜望陳潔如母親,帶著一批禮1922年,正當蔣、陳在溪口度蜜月的時候,蔣光頭接到孫先生要他速返廣州的電報。陳潔如含淚向毛福梅道別,和蔣光頭乘船去上海。在上海,陳潔如第一次見到蔣經國。因此,蔣經國稱陳潔如爲“上海媽媽”。蔣經國十多歲和蔣緯國一起到上海,先後就讀於萬竹小學和浦東中學,陳潔如對蔣經國特別鍾愛,視同己出。蔣緯國有時也去陳氏住處,稱她爲“庶母”。在這以後的幾年中,每逢蔣光頭從廣州回到家鄉時,總是帶著陳潔如。她同時以秘書的身份,隨侍左右。毛福梅以不變應萬變,對陳潔如也十分禮讓。
陳潔如是個知書識禮的人,對毛福梅很尊敬,對孩子也很疼愛,不時買些衣物玩具饋送。於是孩子們非常喜歡這位陳家姆媽。1923年2月18日,蔣光頭接到孫先生從香港發來任命他爲大元帥府行營參謀長的函件,於4月20日抵廣州,同年8月14日,蔣光頭率團去蘇聯訪問,蔣本來極力勸陳陪他去,因陳拒絕去蘇聯,蔣只好寫信傾訴衷情。蔣回國後回奉化寫出訪報告,翌年就任黃埔陸軍軍官學校校長。這時,蔣、陳纔有一個安定的家。毛氏和姚氏都在冷宮,而陳潔如獨享夫人的風光。
早在蔣、陳打得火熱之際,蔣“在國父宅中”,認識了蔣夫人,得隴望蜀,心猿意馬,見異思遷,當時早有人責蔣“好色”。用華夏的道德標準去衡量,蔣光頭的行爲不僅確乎爲道學先生所鄙夷,也爲普通老百姓所不齒。
然而,蔣爲宋傾倒,並非因姿色迷人那麼簡單。蔣、宋聯姻的原因,蔣光頭主要出於政治的動機。蔣光頭爲了達到穩住陳潔如,不讓她干擾自己大事的苦心,在1926年的夏季曾在孔祥熙宅安排“鴿子宴”請陳潔如和宋家姐妹見面,由宋靄齡吹風,試圖讓蔣夫人取代陳潔如的地位。
1926年當蔣光頭在南昌再度陷入困境之時,宋靄齡爲了孔宋利益,向蔣再次獻計娶蔣夫人爲妻,以爭取西方支援。蔣只好將這樁政治婚姻告訴陳潔如,陳潔如差點昏過去,一時說不出話。蔣花言巧語讓陳出洋進修5年,回來再說,否則,蔣以死相脅。在蔣的花言巧語下,陳潔如只好表示退讓。
陳潔如和蔣光頭破裂,是1927年8月,蔣東渡日本前夕。8月1日晨,蔣單獨來到陳潔如母親家,以作告別。蔣讓陳與張靜江女兒一起坐船去美國。陳潔如開始不答應,蔣陳婚姻,只有6年時間,大部分歲月在南方的廣州度過。他們的關係開始於上海,亦結束於上海。
1927年8月19日,陳潔如在張靜江女兒黛瑞莎和海倫陪同下,乘傑克遜總統號輪船去美國。船到日本神戶時,日報還登“蔣夫人搭輪赴美”的新聞。
但當輪船航行在太平洋上,無線電廣播了上海各報刊載的《蔣中正啓事》:“各同志對於中正家事,多有來函質疑者,因未及啓蒙復,特此奉告如下———民.國十年,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離婚。
其他兩氏,本無婚約,現在與中正脫離關係。現除家有二子孫,並無妻女。惟傳聞失實,易滋淆惑,特此奉復。”陳潔如聽後如晴天霹靂,痛不欲生,幾次要跳海,均被護送者勸阻。
陳潔如到美國後,許多記者一度尾隨,企圖挖掘新聞,陳潔如一行以“無可奉告”搪塞。陳潔如與蔣光頭離婚後,杜月笙曾送她一筆鉅款。因此,她出國後,物質生活不成問題。她完全可以走一般女人的道路,找一個合適的男人,在國外安安穩穩地過上家庭主婦的生活,然而,陳潔如沒有走這條路。此後,她終身未再嫁人,以全副精力深造,留美5年多,苦修英文、養蜂和園藝,並從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獲得碩士學位。
陳潔如和蔣光頭沒有生育。有一次何香凝與陳潔如同去廣州平民醫院,遇到一位蕭姓僑眷產婦,她前八胎均爲女孩,這次第九胎又生女嬰,便打算送人。何、陳看到那嬰兒後均極喜愛。其後陳潔如徵得蔣光頭同意,就抱回家來了,取名“陪陪”,既與英語“嬰兒”(baby)同音,又希望她能帶來一個弟弟做陪伴。“陪陪”後來由蔣光頭取名瑤光,蔣光頭、陳潔如離婚後,瑤光隨其養母改姓陳。
毫無疑問,沒有蔣夫人的介入,陳、蔣婚變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有人說,蔣光頭向蔣夫人尋求愛情,實際也是向她爭取政治支援。蔣光頭實際上對前妻陳潔如感情頗深,直至與蔣夫人結婚很久以後;但爲了政治的需要,他拋棄了她。
陳潔如最後還是找到兩兄弟執筆,由他們打字寫成了回憶錄的英文稿。這兩個人叫李廕生、李時敏,廣東人,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