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裡,何三亮頓了一頓道:“團長,既然是一個必須要經歷的過程,我的意見就是既然早晚要經歷,早經歷就比晚經歷要好的多。經歷的越早,部隊成熟的也越快。咱們部隊能不能打硬仗,這一點不用擔心。”
“但硬仗未必就代表著死戰,更不是拼光拉倒。一支軍隊不僅要能進可攻,更要退能守。如果只會死打硬拼,那麼吃虧的是咱們。尤其是對日軍這樣擅長迂迴和滲透,並且有絕對火力優勢的對手面前。”
“如果說我們面對的只是僞軍,咱們早就打出山解放長治城了。可團長,咱們終歸要面對的還是日軍。自七七事變以來,跟日軍打交道這麼多年了。我覺得日軍雖說是一支禽獸軍隊,但其進攻與防禦戰術,都有我們很多值得借鑑,甚至是學習的地方。”
“團長,咱們的班排戰術受制於火力限制,還是相對來說比較落後。戰術小組分工不明確,班長的指揮能力相對較差,大部分的班長都看不懂旗語。這受制於咱們部隊整體文化素養,也是無奈的事情。”
“班長是兵頭將尾,也是戰場上傷亡最大的一羣人。後天無論再怎麼培訓,也不見得能夠趕上一場大戰消耗。其實團長,你之前的戰士當班長,班長當排長、排長當連長培養的辦法,還是很有效果的。但先天上的劣勢,註定了這是需要一個漫長過程。”
“各級幹部,甚至包括團一級的幹部,打防禦戰的時候經驗缺乏,工事修建的水平極低。這一點,從三營在礄口修建的工事水平就可以看出來。畢竟這與咱們之前講究的能打則打,不能打就走的戰術有關。”
“儘管我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一點,但從眼下來看效果不明顯。畢竟咱們一直都是以運動作戰爲主,這種死打硬拼的防禦戰經歷不多。這就直接造成了我們的部隊,長於奔襲和突襲作戰。”
“攻擊作戰和防禦作戰之中,可以採用的手段不多,甚至可以說相當的保守。但團長,誰能保證一輩子不打防禦戰?誰能保證在每次戰鬥之中,都只吃肉不啃骨頭?攻防兼備,咱們還差的很遠。”
“大規模的作戰,本身就有部隊負責進攻,有部隊要承擔防禦任務。一旦軍區要將部隊集結起來發起大規模的作戰,而指定給我們團的任務偏偏是防禦。這種戰鬥我們怎麼打,能不能圓滿的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
“團長,咱們現在受制於裝備和火力,暫時打不起那種大兵團作戰。可咱們的形勢早晚要改變,到時候現去訓練就已經晚了。所以,我認爲我們還是應該採取以點帶面,但部隊配置之中要做到點面結合,防禦體系相互策應。”
“在團裡面掌握一定預備隊的情況之下,各部隊採取運動防禦和機動作戰的戰術。同時將兵力集中與分散遊擊,相互有效的結合起來。發揮我們山地戰的長處,戰於礄口而不是死戰於礄口。”
“團長,我的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鬼子現在銳氣下降的相當快,換防的部隊無路是從武器裝備,還是兵員素質來說,幾乎是一茬不如一茬。這次調防山西的六十九師團,無論是從精神面貌還是紀律,乃至武器裝備上都遠遠不如之前的三十六師團。”
“而且從一些細節上來看,鬼子眼下更加倚重以戰養戰。去年都已經十二月份,駐守晉東南地區部分的日軍,甚至還沒有換上冬裝。這除了運輸補給線,被咱們各個部隊輪番破襲造成的運輸困難之外。恐怕,他們自身供應上也可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
“咱們雖說眼下還暫時只能困守太行山區,但是我們不能就在這裡坐井觀天。團長,日軍的這些變化之中,你就沒有品味出一些其他的東西來嗎?如果有一天形勢發生變化,軍區組織一場大的戰役,咱們部隊能不能有效的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
何三亮的這番話說完,李子元看了看身邊的這位得力助手一眼。何三亮最後的一段話,李子元自然很清楚。因爲按照李子元記憶中的歷史,最多再有兩年日軍就會無條件投降。而眼下隨著日軍戰線延伸過長,以及兵力規模的日漸龐大,日軍的補給早就已經是不堪重荷。
這一點,從繳獲的日軍罐頭就可以看出來。哪怕就在兩年之前,繳獲的日軍罐頭裡面還是實打實的牛肉。各種野戰乾糧可謂是樣式豐富,罐頭和餅乾的種類數量豐富。可眼下繳獲的日軍罐頭,一打開裡面都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口感就跟那個木渣子一樣。
原來樣式豐富的野戰口糧,早就已經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出動掃蕩,幾乎所有的補給都全部依靠搶奪。參加掃蕩的部隊,可以說搶到什麼就吃什麼。要是趕上倒黴一路上都沒有人煙,那就基本上只能餓肚子。
好在日本人眼下控制著整個中國,糧食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依靠手中的刺刀,可以從佔領區內掠奪大量的糧食。否則,如果都是晉北、察哈爾那種貧瘠地區的話,整個侵華日軍幾乎都得陷入餓肚子。
眼下已經在走下坡路的日本人,已經是日薄西山了。除了彈藥和軍服之外,其餘的供應,已經全部依賴以戰養戰。這不是因爲其他的原因,而是日本眼下的國力決定的。狹小的國土面積,貧瘠的資源,註定了日本人先天的不足。
日本人所謂的工業化,也就跟幾乎無現代工業的中國相比。但自身的產能,無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與歐美強國相比還是差的太遠了。眼下雖說依靠之前的勝利,還控制著大片的佔領區,但頹勢已經無可避免。
這一點,從新調來的這個六十九師團兵員素質,普遍下滑就可以看出來,日本人眼下已經伸展到盡頭。但儘管明知道這一點,可李子元也苦澀知道眼下的日軍,卻依舊不是中國各個軍隊可以抗衡的。
儘管日軍水平不斷的下降,可相對於整體實力更弱的中國軍隊來說,至少在一年之內他們還會佔據著上風。這就是現實,儘管相當的殘酷,但畢竟是誰也改變不了的現實。雙方整體實力的差距,不是簡單的單靠兵員素質可以彌補的。
何三亮具備一定的戰略眼光,這一點李子元是清楚的。可何三亮居然看的如此長遠,李子元卻是沒有想到。自己是從幾十年後過來的,儘管當時沒有經歷過這段歷史。可現在,李子元對這段歷史卻是有了很深刻的認識。
但自從跟隨八路軍東渡黃河以來,李子元真實的認識到了中日兩軍之間的差距。即便是當初的老紅軍部隊素質相當高,但與日軍相比還是相差很大。即便不算是裝備上的差距,只論單兵素質和指揮員的能力,就相差相當的遠。
而眼下日軍的整體素質雖說在下滑,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超過了中國軍隊。這就是無奈的現實,理想很豐滿,但現實也是殘酷的。何三亮的眼光看的很遠,可短時期之內八路軍,至少太行山的八路軍是沒有發動大規模作戰的能力。
這不單單雙方單兵素質,以及各級指揮官能力能夠決定的,而是全方面差距決定的。讓一支連子彈都沒有幾發的部隊,去和眼下還佔據著上風的日軍打大兵團作戰,那明顯是閒自己命長。
儘管八路軍虛心好學,甚至不惜以敵爲師,全面學習日軍白刃戰術。在彈藥奇缺的情況之下,儘可能以近戰的方式保持部隊的戰鬥力。可日本人他擅長白刃戰術,可不代表他也會沒事找事的跟你玩白刃戰。
日軍在白刃戰方面下了很大的苦心,那是爲了培養其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在彈藥耗光的情況之下,保持一種可以給敵帶來殺傷的基本戰術能力和素養。但這並不代表,日軍會在彈藥供應充足,火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也會跟你玩白刃戰。
火力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日軍一向並不介意玩火海戰術。他們能使用炮彈解決問題的時候,絕對不會使用別的手段。眼下八路軍還遠沒有能力,與日軍正面抗衡。所以,有些東西何三亮想到前邊是對的,但是眼下還是有些太過於長遠了。
不過有一點何三亮也沒有說錯,部隊早晚要面對這種情況。所以,有些東西早些接觸未必是壞事。想到這裡,最終被何三亮說服的李子元,轉過身對何三亮道:“老何,這事就按照你說的意見辦。礄口內部,只放一個加強排,重點還是放在礄口外圍的山地上。”
“至於怎麼全團的防區,這次怎麼進行調整,你老何要儘快的拿出一個方案來。我讓老董配合你。不過老何,你在調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點。那就是部隊不能長期駐紮在山上,要考慮定期進行輪換、調整,以免部隊出現疲憊。”
“另外,三個營都要保持一定的機動應急部隊。每個連,都要保持一個加強班。每一個營,都要保證一個加強排。團裡面,要掌握一個加強連。部隊的訓練還要加強,在防禦戰方面你是行家。”
“在部隊防禦戰術訓練上,你要多下下苦工。不要怕加大部隊的訓練量,練爲戰不爲看。另外,全團在移放和加強防禦期間,生產自救的活動不能耽誤。到了上秋,要保證部隊部分糧食自給,今年越冬的蔬菜百分之百全部都能自給。”
“我們要儘可能的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同時也要保證部隊的給養。總之就是一句話,訓練不能耽誤,戰備更不能耽誤。但是生產自救,也同樣不能耽誤。當然,這樣一來部隊負擔有些過於沉重了。不僅是對體力,更是對精神意志力的一個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