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7章 木牛流馬(中)

本章是資料片,沒興趣的朋友可以略過。

————————————木牛流馬,爲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爲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爲“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爲“特行者數十里,羣行二十里”,爲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關於木牛流馬有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是一種山路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機。

設想有一離地三尺、長四尺、高六寸的水平木條,木條左端削成車把形,右端有品字形的三個孔。再設想這樣的兩條木條被佈置成人力車的左右兩轅。再設想在兩個品字形的頂孔間插有一條三尺長的軸,在品字形的下面的兩個孔中各用小軸鉸裝著一條可以沿該小軸擺動的、另一端頂地的木柱,這個有四條腿的人力車就是木牛。

流馬是一個向上開口的,左右側壁近上緣的垂直中心線上各有一個孔的木箱。木牛的那根三尺長的軸就穿過流馬的這兩個孔,流馬可以在該軸上前後幌動。爲了不使箱中粟、米之類的載荷左右移動,有一塊縱向隔板把箱一隔爲二,而且糧食是先裝入布袋再裝入箱中的。

當木牛叉開前後腿時隨時可以停在坡地上。叉開度由在該四尺長的車轅上的限位釘限制。把車轅的把手一面拉前一面下壓,品字頂孔就移向品字左孔之上,即重心移到前腿上,此時品字右孔被撬高,即後腿不受力並被凌空提起,在重力作用下或流馬上的梢釘推動下向前腿靠攏。

當重心移出品字左孔時,木牛已向前移動了半步,再向前就要顛覆了,此時可把手把迅速向上拉起並向前拉,使品字頂孔向後移至品字右孔之上使重心落在後腿上,前拉的結果是使後腿叉開,同時前腿被流馬上的銷釘推向前。木牛就這樣走完餘下的半步。

流馬在木牛的上下動作下會像打踿躚那樣產生前後擺動,何時把手把拉上、壓下和拉前當然要和流馬的擺動頻率配合,所以操作須要有一定的技巧和經驗。只要使流馬保持穩定的搖擺,對操作者來說肯定最省力。當木牛流馬在直路上下坡時,可以完全自動化。此時可以利用裝在流馬上的梢釘擡起和壓下水平木條和前、後腿。

木牛流馬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據王充在《論衡》中記載:魯國木匠名師魯班就爲其老母巧工製作過一臺木車馬,且“機關具備,一驅不還。”

也許是否受了魯班木車馬的啓發,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用其在崎嶇的棧道上運送軍糧,且“人不大勞,牛不飲食”。與王充記載魯班木車馬的寥寥數語相比,《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的記述可算是繪聲繪色、活靈活現、極爲詳盡了。但不知爲什麼,陳壽和羅貫中等對木牛流馬的製作原理和工藝卻不提一字。

《三國演義》第一百二回“司馬懿佔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其中描寫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威震中原,發明了一種新的運輸工具,叫“木牛流馬”,解決了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運輸問題,這種工具比現在的還先進,不用能源,不會造成能源危機。

造木牛之法雲:“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羣行者二十里。曲者爲牛頭,雙者爲牛腳,橫者爲牛領,轉者爲牛足,覆者爲牛背,方者爲牛腹,垂者爲牛舌,曲者爲牛肋,刻者爲牛齒,立者爲牛角,細者爲牛鞅,攝者爲牛秋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

造流馬之法雲:“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槓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槓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分,大小與前同。後槓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克去後槓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槓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槓與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鬥。從上槓孔去肋下七寸:前後同。上槓孔去下槓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三腳槓,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槓耳。”

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用來運送糧草。木牛流馬是什麼樣子,自古以來,莫衷一是。說什麼的都有,可是沒有一種說法比較符合原狀。

又過了200多年,南北朝時的科技天才祖沖之據說又再造了木牛流馬。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同樣也未留下隻字片圖的資料。

書上的木牛流馬的介紹是: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獨行者數十里,羣行者二十里。垂者爲牛舌,曲者爲牛肋,刻者爲牛齒,立者爲牛角,牛仰雙轅。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馬:肋長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前腳孔去前軸孔四寸五分,板方囊兩枚。

從書上的記載來看,木牛是相當於發動機的設備,流馬只是個裝載東西的設備,相當於汽車的車廂。

從木牛的結構上看,它採用了助力機構,裡面可能加有飛輪機構。從他的運行來講,裡面採用的有齒輪機構,曲柄連桿機構。人推動木牛時,裡面的曲柄連桿機構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飛輪運行起來後,又因爲飛輪的慣性,給木牛以助力,這樣,就達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馬的結構,其實是一輛板車,只不過改變了它的重心和軸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車用起來省力一些。

木牛有四足,其實是輪子,在古代,沒有專業的機械術語,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達,和現在的會不一樣。

有猜測木牛是用腳走路的,可是這要用液壓機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是不可能的。用手來搖,也不可能。因爲這樣用的機構太多,有些機構,在當時還沒有發明。

關於扭轉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簡單,裡面有防反轉的棘輪機構。

1700多年前,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可是,木牛流馬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運輸工具呢?千百年來人們提出各種各樣的看法,爭論不休。

查考史書,《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衆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上述記載明確指出,木牛流馬確實是諸葛亮的發明,而且木牛流馬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工具,從木牛流馬使用的時間順序來看,先有木牛,後有流馬,流馬是木牛的改進版。

給《三國志》作注的南北朝時期的裴松之,在注中引用了現在已經失傳的《諸葛亮集》中有關木牛流馬的一段記載,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是因爲沒有任何實物與圖形存留後世,使得後人對木牛流馬的認識始終是鳳毛麟角、雲山霧罩。

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200年後,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天才祖沖之據說造出了木牛流馬。《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同樣也沒有留下任何詳細的資料。

但是關於祖沖之造出木牛流馬的記載爲自動機械的觀點提供了佐證,這是關於木牛流馬的一個主要觀點,認爲三國時利用齒輪製作機械已爲常見,後世所推崇的木牛流馬,應該是一種運用齒輪原理製作的自動機械。

在陝西省漢中市勉縣的黃沙鎮,史料記載這裡是諸葛亮當年造木牛流馬的地方。據考證,諸葛亮當年在8年北伐中,木牛流馬總共用過3次,木牛流馬就是從這裡出發,走過250公里的棧道,到達前線祁山五丈原。

有個當地的老人曾經描繪了傳說中的木牛流馬:“木頭做的馬頭,再有其他零星的小塊組成馬身子,再組上馬腿,肚子中間安上齒輪,木馬後邊有一個扳手,操作時一壓走一步,再一壓走一步。”從這個傳說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馬是有齒輪的,而且似乎也運用了槓桿原理。

木牛流馬究竟是帶輪子的還是四條腿的呢?北宋的陳師道有下面一段文字記載:“蜀中有小車,獨推載八石,前如牛頭;又有大車,用四人推,載十石,蓋木牛流馬也。”

宋代高承寫的《事物紀原》中也有記載:“木牛即今小車之有前轅者;流馬即今獨推者。”

清代滿族水利專家麟慶也把當時水利工程中使用的土車說是陳師道記載的木牛流馬:“土車,獨輪料土,兼載稗編。蜀相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馬,以運餉。今之土車獨推,猶存儲葛遺制。”

木牛是有前轅的獨輪車,流馬是沒有前轅的獨推小車,這也是一種關於木牛流馬的主要觀點。但是即使是宋代的記載,也離三國時期有了1000多年,這種觀點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褒河谷口,這裡是褒斜棧道的起點,位於漢中市北20公里,1700多年前,諸葛亮的木牛流馬就是從這裡起程把糧草運往前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棧道非常平緩,並不陡峻。原來古代人開通褒斜棧道是非常聰明的,他們選擇了在秦嶺山中最緩的一條道路,不知不覺就上了山,然後不費勁就下去了。

在這樣的道路上四條腿的機械無論如何也比不上輪子的效率高,所以當時的木牛流馬不太可能是四條腿的行走機械,而四輪車的可能性更小,因爲四輪車作爲轉向控制是更難的,就是在平地上,四輪車的轉彎都不是很靈便的,所以放到那個特殊的條件下可能性更小。

從棧道情況分析,似乎只有獨輪車才最有可能是歷史上的木牛流馬。也許有人會問,如果木牛流馬是獨輪車的話,記載中,木牛是一腳四足,這個四足在獨輪車裡面怎麼體現呢?還有就是一些部件的名稱包括暗藏的機關如何解釋呢?

最近旅澳學者康弘對木牛流馬提出了一種新的解釋。認爲:木牛流馬是齒輪組傳動的絞盤索道系統。在雲貴川的深山裡,同類系統還被使用著。

古籍中記載:“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特行者數十里,羣行者二十里也。……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

根究這種描寫,傳統觀點認爲:木牛流馬應爲一種木製牛馬狀運輸工具。一天可以走二十里,由於兩千年前的科技水平不可能製造出這種水平的運輸工具,所以人們普遍認爲這只是一種傳說。

之所以出現這種誤判,是因爲對日行二十里的主體是人還是木牛的誤解。將:“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連貫起來理解就可以清楚“日行二十里”的是人——推絞盤的人,木牛根本沒有走。

新的研究首先提出質疑:木牛流馬如此好用,它們就應該被大力推廣並流傳。但木牛流馬不僅沒有被大衆普及,就連諸葛亮當時也並不經常的在所有的地方都使用木牛流馬。這說明木牛流馬的使用具有相當的侷限性。

分析諸葛亮使用木牛流馬的情況,可以初步斷定這種侷限性主要表現在地域環境上。

蜀漢位於今四川,道路崎嶇,多爲盤山道,在直線距離並不遠的山與山之間走盤山道即遠且難,而架設絞盤和索道無疑是一種快捷便利的好辦法。現在四川,雲南的山區索道還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山民出山,趕集還要靠它。在其它地區絞盤索道不能廣泛使用,因此木牛流馬沒有得到普及。

諸葛亮在出祁山之前,曾南征孟獲,對於廣泛應用於雲貴高原的索道應有所聞。按照它們的功能看,木牛流馬應爲具有可變速的傘齒輪組或蝸桿、渦輪傳動的絞盤和索道。絞盤需穩固。故而製成牛形,以示其堅。索道上的掛斗需輕便快捷,故而製成馬型,以示其捷。也有可能木牛爲重型運輸機械,既絞盤加索道,流馬爲輕型運輸機械,既單純的索道。

此類結構只適於交通不便的山區,不適合於平原地區運輸,所以不能普遍推廣。

《三國演義》上的木牛流馬一直是一個迷,也讓無數人爲之癡迷。當時的生產條件簡單,遠不及現代,但是“木牛流馬”的構造看起來簡單易行,也符合當時的情況。如果當時把“木牛流馬”寫的神乎其神,也許我們很早就會把它當成神話的東西而棄之不顧了,但是就因爲書上寫的符合當時的情況,所以我們就不能不懷疑當時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馬的問世。可是時代的久遠和小說的戲劇性讓我們又有些一籌莫展。

“木牛流馬”如果真的象書中所描述那樣可以不吃不喝還能走,這顯然是不符合現在科學上的能量守恆定律的。因爲如果“木牛流馬”要行走,必定會消耗能量,當時肯定沒什麼石油、天然氣之類的能源物質,它又不吃不喝,它從那裡得到能量?

這是值得考慮的問題。如果要造出象小說裡描述的那種木牛流馬來,就必須拋棄現在的“能量守恆”定律。同樣,要造出“木牛流馬”也必定會打破影響我們數代的“能量守恆”定律,必定是一個另世界矚目的事蹟。歷史上有無數個迷團需要我們去解決,這可能只是一個虛構的物品,但是在迷團未揭開之前,誰也不能否認它的存在。

木牛流馬製造者是誰?

《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中,有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的描述: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衆皆驚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衆大喜。

緊接著介紹了製造木牛之法: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每牛載十人所食一月之糧,人不大勞,牛不飲食。造流馬之法:肋長三尺五寸,廣三寸,厚二寸二分……衆將看了一遍,皆拜伏曰:“丞相真神人也!”司馬懿聽說後,派人去搶了數匹木牛、流馬,並將這些木製的牛馬拆卸開來,描圖畫形加以仿造,不到半月,竟也造出了千餘匹,一經使用,也與蜀軍所造效果一樣,奔走進退如活的一般。

於是,魏軍也用它們去陝西搬運糧草,自以爲得計,“往來不絕”。豈不知,這恰恰中了諸葛亮之計。

原來,表面上看,魏軍造的木牛流馬與蜀軍所造幾無二致,但在這些牛馬的口舌之內卻有訣竅機關。當諸葛亮發現魏軍開始用他們仿造的木牛流馬搬運糧草時,不由得心中一陣暗喜,便派大將王平帶領1000名士兵以魏軍打扮混入運輸隊,暗中將木牛、流馬口中舌頭扭轉,使牛馬便不能行動。

正當魏兵懷疑爲怪物時,諸葛亮又派五百名士兵裝扮成神兵,鬼頭獸身,用五彩塗面,一邊燃放煙火,一邊驅牛馬而行。

魏兵目瞪口呆,以爲諸葛亮有神鬼相助,也不敢追趕,諸葛亮就這樣輕而易舉地獲得許多糧草。

這麼神奇的運輸工具,能夠“人不大勞,牛不飲食”,在當時可算是巧思絕作了,因而有詩讚曰:“劍關險峻驅流馬,斜谷崎嶇駕木牛。後世若能行此法,輸將安得使人愁?”然而根據現在的能量守恆定律,木牛流馬類似於永動機,這是不符合歷史規律的,所以不少人認爲,所謂木牛、流馬純系小說家的杜撰。

古今中外,向來延續通用的生產工具,都是勞動者共同創造的。就連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其中說蔡倫發明造紙,也是爲了肯定蔡倫,對發展紙漿技術所做貢獻,而議定的。

對於北宋慶曆年間,平民畢昇在雕版印刷普及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也難免會有所置疑,難道除了畢生,就沒有其他人使用石刻的單體字印刷嗎!

衆所周知,古今運輸的工具,獨掄車,兩掄、四掄、三輪車,都沒有具體的發明人。諸葛亮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終生身爲軍謀宰相,並沒有創造什麼生產工具,也沒有發明軍事武器的經歷。因此要說“木牛流馬”是諸葛孔明發明的,很值得質疑與反思!

…………

第139章 炒著吃?還是煮著吃?(上)第2章 危機第4章 無名谷(三)第288章 鱷魚暴動了(中)第107章 圍追堵截(下)第187章 炮樓的末日(下)第32章 血染迷宮(三)第188章 空歡喜一場(上)第13章 血戰,山口(二)第127章 暗夜的危機(十一)第269章 糞車的威力(下)第12章 血戰,山口(一)第323章 巨鱷再現(下)第57章 狙擊惡戰(三)結束前的感慨第271章 奉天(下)第31章 血染迷宮(二)第213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二)第43章 怨根初種(上)第323章 巨鱷再現(下)第35章 血染迷宮(六)第263章 進奉天(二)第121章 暗夜的危機(五)第59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上)第18章 試探(上)第10章 鬼子很難纏(上)第329章 抓捕(中)第28章 門是那麼好進的嗎(上)第149章 麒麟宴(中)第28章 長談(下)第72章 與狼共舞(中)第62章 上海爭奪戰(八)第86章 兵圍礦山(上)第221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第352章 廚子也彪悍(下)第126章 暗夜的危機(十)第317章 鱷羣巢穴(一)第10章 巨鱷(下)第179章 又見羅霄(上)第62章 英雄救美(上)第25章 戰起(中)第347章 落敗(下)第274章 風雨滿奉天(下—A)第318章 鱷羣巢穴(二)第120章 暗夜的危機(四)第54章 危機乍現(下)第283章 夜半交易(上)第221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第165章 十面埋伏(六)第139章 炒著吃?還是煮著吃?(上)第320章 鱷羣巢穴(四)第144章 伏擊,奪寶(二)第25章 設局與等待(下)第305章 敢動老子的女人?(上)第36章 美人心計(上)第245章 關門打狗(上)第158章 廉川康夫的陰謀(上)第16章 天人合一第288章 鱷魚暴動了(中)第240章 從良的土匪(上)第60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中)第266章 進奉天(五)第266章 進奉天(五)第44章 欺負人:平推(上)第86章 武侯遺地(下)第126章 突圍戰(十一)第312章 手足殘(下)第202章 屠狗(二)第316章 洞穴內的奧秘(下)第40章 老辣第82章 狼也能成事(上)第66章 武侯雕像的秘密(上)第56章 風生牛頭鎮(下)第101章 長腿的罐頭(下)第294章 水簾洞(上)第10章 危急時刻(上)第131章 暗夜的危機(十五)第222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一第231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二十第9章 無聲的屠戮(下)第27章 鄭嘯的抉擇(下)第39章 重圍(上)第131章 暗夜的危機(十五)第278章 半路被劫(中)第255章 狼暴動(一)第99章 憶往事第213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二)第38章 抓舌頭(上)第142章 搜刮,打包帶走!第43章 援兵到了(下)第223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二第20章 美女艾雅(上)第264章 進奉天(三)第225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四第268章 糞車的威力(上)第318章 鱷羣巢穴(二)第61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下)第56章 風生牛頭鎮(下)第41章 重圍(下)第63章 被困祠堂中(下)
第139章 炒著吃?還是煮著吃?(上)第2章 危機第4章 無名谷(三)第288章 鱷魚暴動了(中)第107章 圍追堵截(下)第187章 炮樓的末日(下)第32章 血染迷宮(三)第188章 空歡喜一場(上)第13章 血戰,山口(二)第127章 暗夜的危機(十一)第269章 糞車的威力(下)第12章 血戰,山口(一)第323章 巨鱷再現(下)第57章 狙擊惡戰(三)結束前的感慨第271章 奉天(下)第31章 血染迷宮(二)第213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二)第43章 怨根初種(上)第323章 巨鱷再現(下)第35章 血染迷宮(六)第263章 進奉天(二)第121章 暗夜的危機(五)第59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上)第18章 試探(上)第10章 鬼子很難纏(上)第329章 抓捕(中)第28章 門是那麼好進的嗎(上)第149章 麒麟宴(中)第28章 長談(下)第72章 與狼共舞(中)第62章 上海爭奪戰(八)第86章 兵圍礦山(上)第221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第352章 廚子也彪悍(下)第126章 暗夜的危機(十)第317章 鱷羣巢穴(一)第10章 巨鱷(下)第179章 又見羅霄(上)第62章 英雄救美(上)第25章 戰起(中)第347章 落敗(下)第274章 風雨滿奉天(下—A)第318章 鱷羣巢穴(二)第120章 暗夜的危機(四)第54章 危機乍現(下)第283章 夜半交易(上)第221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第165章 十面埋伏(六)第139章 炒著吃?還是煮著吃?(上)第320章 鱷羣巢穴(四)第144章 伏擊,奪寶(二)第25章 設局與等待(下)第305章 敢動老子的女人?(上)第36章 美人心計(上)第245章 關門打狗(上)第158章 廉川康夫的陰謀(上)第16章 天人合一第288章 鱷魚暴動了(中)第240章 從良的土匪(上)第60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中)第266章 進奉天(五)第266章 進奉天(五)第44章 欺負人:平推(上)第86章 武侯遺地(下)第126章 突圍戰(十一)第312章 手足殘(下)第202章 屠狗(二)第316章 洞穴內的奧秘(下)第40章 老辣第82章 狼也能成事(上)第66章 武侯雕像的秘密(上)第56章 風生牛頭鎮(下)第101章 長腿的罐頭(下)第294章 水簾洞(上)第10章 危急時刻(上)第131章 暗夜的危機(十五)第222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一第231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二十第9章 無聲的屠戮(下)第27章 鄭嘯的抉擇(下)第39章 重圍(上)第131章 暗夜的危機(十五)第278章 半路被劫(中)第255章 狼暴動(一)第99章 憶往事第213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二)第38章 抓舌頭(上)第142章 搜刮,打包帶走!第43章 援兵到了(下)第223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二第20章 美女艾雅(上)第264章 進奉天(三)第225章 炎黃軍團的最後一批物資(十四第268章 糞車的威力(上)第318章 鱷羣巢穴(二)第61章 路見不平一聲吼(下)第56章 風生牛頭鎮(下)第41章 重圍(下)第63章 被困祠堂中(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邑县| 蒙城县| 博爱县| 北流市| 明光市| 莱州市| 渭源县| 千阳县| 清徐县| 分宜县| 廉江市| 甘德县| 临猗县| 买车| 绥滨县| 富锦市| 成安县| 喀什市| 合阳县| 资源县| 文安县| 延长县| 鸡泽县| 安塞县| 商丘市| 灌南县| 鞍山市| 治多县| 丹江口市| 开原市| 察雅县| 郑州市| 临潭县| 南康市| 隆昌县| 肃北| 长岛县| 东阳市| 华宁县| 中阳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