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政委今天本來是要給劉峰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雖然劉峰成爲了八路軍突擊隊的參謀長,但是他沒有受過系統的思想教育,所以對八路軍的政策不瞭解是很正常的。陳政委準備給劉峰好好上上課,讓他轉變思想,成爲一名合格的八路軍戰士。
然而沒想到自己什麼還沒說呢,倒是被劉峰教育了一通。到最後劉峰居然說自己這個小小的突擊隊,會影響戰局,甚至說什麼可能會去執行什麼斬首任務。這怎麼可能?敵人指揮部那是什麼概念?那裡是自己小小幾十個人能夠去做的事情?這劉峰也太能吹了吧。
陳政委沉下臉來,當我是三歲小孩子啊,我參加革命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那裡呢,他道:“這麼說你對八路軍的政策非常瞭解,你是明知故犯咯?”
劉峰一聽就知道自己說了那麼多白說了,他無奈地說:“陳政委,我再說一遍,以後突擊隊執行任務,除了需要口供,否則一律不得留俘虜。否則必然會影響我們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陳政委大怒,一下子站起來道:“劉峰,我們是人民的軍隊,這樣做和日寇有什麼區別?”
劉峰也站起來道:“這樣做能夠讓我們順利完成既定任務,培養戰士們堅忍不拔的性格,給日僞軍造成重大心理壓力。我堅持我的觀點?!?
兩個人的聲音都大起來,林隊長連忙跑進來,給陳志奎和劉峰各自端了一碗水,解圍道:“兩位,兩位,歇口氣,歇口氣,喝點水啊?!?
陳志奎和劉峰各自接過水,都坐下來,悶頭喝水,誰也不理誰。
林學君道:“兩位,我們好像是打了勝仗吧。你們這是幹什麼?陳政委,你也是,劉參謀長這不是纔來嗎,不知道我們八路軍的紀律,那就好好說嘛,有必要發火嗎?我當年比劉峰還要楞呢,不是也被您教育過來了嗎?”
陳志奎氣道:“人家劉峰根本就不認爲他錯了,他對我們八路軍的紀律都清楚得很,可是你聽聽他怎麼說?他說‘我堅持我的觀點’!什麼是堅持觀點,就是每次行動都不留俘虜!這像話嗎?這像一名八路軍戰士說的話嗎?我能不發火嗎?”
林學君這才知道陳志奎發火的原因,轉過頭來對劉峰道:“劉參謀長,這就是您的不對了。您明明知道八路軍的紀律,卻明知故犯,而且還要堅持下次繼續屠殺俘虜。這和小鬼子不是一樣了嗎?我們八路軍確實不能允許這樣的現象存在?!?
劉峰道:“林隊長,我們這支突擊隊,不是普通的隊伍,而是一支特種部隊……”
劉峰又把剛纔對陳志奎說的話說了一遍,他知道要把這些受了黨這麼多年教育的革命者的思想轉變過來,確實非常難,所以他很耐心。因爲如果有了他們的全力支持,那麼這支軍隊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說到最後林學君眼睛越來越亮,還詢問了劉峰很多細節,劉峰不厭其煩地耐心地講解,甚至把很多訓練的目的,以及將來在作戰中的運用都說了出來。林學君和劉峰一問一答,兩人滔滔不絕地講了二個小時。而本來氣鼓鼓地陳志奎也漸漸地聽出一些門道來了,雖然不好意思問問題,卻一直認真聽著。
最後林學君算是搞明白劉峰到底準備把這隻部隊變成什麼樣的部隊。按照劉峰的設想,這支部隊能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雖然還是不敢相信,但是卻覺得有那麼一絲的希望。所以他最後說道:“劉參謀長,假如真的能成,殺幾個俘虜算什麼?只要能狠狠打擊鬼子,這種違反紀律我看也可以!”
陳政委卻不這樣想,他一聽林學君幾乎要被劉峰說服了,他不滿意地說道:“老林,你怎麼這樣?當這麼多年的教育,你怎麼能忘記了?”
林隊長道:“我當然沒有忘記,但是劉參謀長說的也有道理。我們這樣行不行?我們把這些天訓練、昨天作戰的情況、劉峰對特種作戰的想法,還有我們的爭論都彙報上去,請上級來做決定。好不好?”
陳政委也覺得的這種辦法不錯,畢竟這個突擊隊三個領導的想法嚴重對立,這不利於下一步的作戰,需要上級進行指示。他同意了林隊長的建議。
劉峰也同意了,要想讓這支部隊完全配合自己作戰,確實需要統一思想。
不過劉峰說道:“第一,我們這次俘虜的四名僞軍,既然已經俘虜到韓西村了,那麼該醫治就醫治,但是不管他們以後願不願意加入八路軍,都不得放他們走,否則我們這支隊伍就暴露了。而且韓西村也會受到鬼子的掃蕩,我們可以走,但是鄉親們就要倒黴了?!?
林隊長和陳政委聽了點點頭,表示這可以。
劉峰接著說:“第二,我們還要加強訓練,一邊訓練一邊用鬼子僞軍陪練。爭取在明年年初形成戰鬥力。打開局面!”
林隊長道:“行,這支隊伍怎麼訓練,怎麼作戰,我們都聽您的?!?
陳政委也道:“戰鬥可以聽您的,因爲您作戰指揮上面確實比我們行,但是在紀律上面,必須聽上級的。生活方面必須嚴格按照八路軍的紀律來?!?
劉峰笑道:“生活上面我建議要多給戰士們增加營養,比如增加肉食蛋白質的供應,因爲我們後面的訓練將會加大力度,沒有大量的食品攝入,可能會吃不消!”
陳政委道:“我也想給戰士們天天吃白麪饅頭,天天吃肉,但是我們八路軍就是這個條件,能夠吃飽肚子就很不錯了?!?
劉峰道:“這樣吧,我在加入八路軍之前,還攢了一些錢,我上繳給我們突擊隊,專門改善我們突擊隊的伙食。這個伙食也必須按照我的清單來準備,這能不能做到?”
陳政委眼前一亮,接著就道:“劉參謀長,那是您個人的財產,我們怎麼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