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7章 聲名狼藉

“兄長,明日起便正式展開行動!”趙構輕描淡寫地說道。

趙有恭苦笑道:“你說的倒是輕巧,要是這件事真的能做到的話,只怕早已完成了,也不會拖到現在了。只怕到時候會遇到多方阻攔,甚至百姓都恐慌,到時候該如何收場。”

“無論是誰,膽敢阻擋,一律論罪懲罰,絕不手軟!”趙構盛氣凌人地喝道,“大宋官制便從今日起改革,讓那些居心不良者敲醒警鐘,讓那些安於現狀,做官卻不作爲之人明白大宋的天變了。”

“兄長,即日起山莊的所有人員全部出動,決不能有任何的漏網之魚。若是稍有動靜,立即抓捕,我要清場,讓那些真正有能之士爲百姓造福,爲大宋鞠躬盡瘁。”

趙有恭見趙構心意已決,也不再多言。於是,趙有恭點頭答允下來。與此同時,趙構又暗中下達命令吩咐李施仁、李施恩兩位兄弟,讓他們傳命令給武松、魯智深、燕青三人,讓他們三人立即出動培養的勢力展開行動。

當日,武松、魯智深、燕青三人遠離汴京,之後便與宋江等人斷了聯繫。自始至終都未曾露面,唯有趙構一人知曉他們在何處。趙構讓他們三人前往瀝泉山,秘密展開訓練。

如今事情過去了半年之久,日前燕青派人送來信說是有了成效。於是,趙構便決定讓他們參與此次清場行動。琥珀山莊的人多數留在京城,而各個府、州郡等地鮮有人手,故而燕青等人蔘與如虎添翼,也是爲了監察各地方官員執行力,要是辦事不力,一樣受到處罰。

宋徽宗趙佶有此想法,真正想要推行的人乃是趙構,他不願意繼續等待,時間已經不多了。於是乎,趙構屢次像趙佶談論此事,爲得就是改變大宋風氣,換髮新機。

可是,宋神宗啓用王安石變法,成效顯著卻也動搖了衆多人的利益,陳舊的思想成爲包袱,屢次阻礙變法,最後變法的效果也只能保證一時,又因爲宋徽宗自己當政期間不管不問,最後留下了巨大的危機。

清除官吏中的蛀蟲此乃首要任務,待此次行動結束後,再舉行科舉考試,到時候以能力選取官員,並非依仗背後勢力。若是慢慢的改變,只能治標不治本,若是一次性大清洗,也會人心惶惶都不利於大宋長治久安。

於是,趙構採取了折中的手段,對於三品以上的官吏,暫時按兵不動,首先從下面從九品開始,也就是說逐步逐步的清查。若是三品以上的官吏有人舉報貪污受賄,一樣得到嚴懲,沒收全部家產充公。

此舉措得到趙佶的認同,又有西夏、金國、遼國虎視眈眈,國庫尚未充盈。若是戰事一起,耗資巨大,需要龐大的軍需物資,故而沒收貪官家產充公,這一點是對大宋江山有利且無害。

此次清場行動乃是大宋開國以來首次,就算是有趙佶頒佈了聖旨,有很多人還是不予理會,在他們看來就算是皇上也不敢擅自與之相對。若是身爲皇上管理國家秩序紊亂,只怕難辭其咎,到時候又會有新一輪的反抗。

也有一部分人知道一些內情,故而膽戰心驚。那些佔據著官職卻不作爲的官員大多數是世家子弟,身後有龐大的家族,有些父輩或是祖輩乃是對大宋江山有貢獻的官員,這些人自認爲自己不會有事。

偏偏此次行動的負責人是趙構,他巴不得清除這些蛀蟲,就算是大出血也要將他們一掃而光,絕不留後患,也是唯一堅定立場,敢於行動的人,哪怕是趙有恭都覺得此事與大宋開國以來都有些不對。

即使是王安石變法,也不至於如此大動干戈,而且顧及很多事情,以致於變法寸步難行。正因如此,趙有恭覺得這件事有些瘋狂,宋徽宗心裡也在擔心不已,他知道此次事情必定會有所阻攔,也沒預料到會是如此結果。

縱然宋徽宗親自下了旨意,還是有很多的元老紛紛上書奏請,有些則是辭官回鄉或是頤養天年的,他們無一例外全部出來了,紛紛彈劾趙構的過錯,說他禍國殃民,明裡暗裡謾罵,這讓趙佶都膽戰心驚。

“構兒,你看看這些奏章全部都彈劾你的,真是頭疼啊!”趙佶看著桌上堆滿了整整上百封奏章,只有十幾份沒有彈劾,不過也提及到此次事件的害處,衆人都反對,哪怕再蠢都知道這件事鬧得動靜太大了。

“你還要繼續做下去嗎?”

趙構堅定不移的望著趙佶,擲地有聲地回道:“做,一定要繼續下去,哪怕我的名聲不好,也不能讓大宋江山毀在這些人手中,唯有削弱人數,徹底的改變大宋風氣方能打好基礎。”

清查行動已經開展了半個月,這半個月下來,整個大宋人心惶惶,有些人則是拍手叫好,有些人則是哭天喊地,甚至有謠言說大宋要亡了,紛紛譴責趙構的壞,哪怕之前唸叨他好的人也變了方向。

趙構扛著巨大的壓力,仍然堅持不懈地執行下去,這些日子以來每日朝會朝中大臣紛紛譴責趙構的行爲太過囂張跋扈,完全不把皇上放在眼裡。這些事情說的也不是全部錯誤,有些說的也對。

從一開始,趙構就猜到會有反抗情緒,只是沒想到這麼大,就連一些士族子弟也參與其中,也就是說孔孟之道的那些文人雅士有半數站了出來,數落趙構的不是。

這讓趙佶很是擔心,畢竟大宋江山不能少了文人,只是沒想到趙構不願多做解釋,凡是有抵擋者一律強制性執行。並且,趙構當著百姓的面數落被罷官的人的罪名,那人抵死不承認,還蠱惑人心,數落趙構的不是。

最後在鐵一般的證據面前,不得不低下頭,俯首認罪,那些謾罵之人也紛紛閉上嘴了。一次次的重複著這樣的行爲,趙構自己都覺得撐不下去了,人言可畏比任何武器都要厲害。

趙構身爲郡王,又是當朝監察御史,只是他府中的下人走到何處都被人指指點點,甚至有些人直接說他們的不是。這些時日,趙構的壓力可想而知,趙有恭也差不多,就連刑部的人都在埋怨,因爲關押的人太多了,最後天牢都容納不下了,而他們還要繼續抓捕。

趙構選擇的道路,哪怕是跪著也要走下去,在龐大的壓力之下,趙構仍然堅持自己的決心,毫不猶豫的幹下去,最後趙構的名字再次傳遍整個大宋,不是他的好,而是他的壞。

世人都不會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只會說他人的不是,那些被罷免官職的官吏,心中憤憤不平,直接造謠趙構的不是,說他仗勢欺人,權傾朝野等。即便如此,趙構還是沒有退縮,仍然繼續,最後大街小巷的百姓醒來時便聽到誰誰被罷官抓緊天牢的消息。

剛剛開始,百姓們還停下手中的事情紛紛涌上去看一下,最後次數實在是太多了,早已習以爲常,見怪不怪了。趙構成爲衆矢之的,也成爲天下文人攻擊對象,在他們看來這些被罷免的官員哪怕沒有功,不過也沒有過,只是佔著官位而已,要是全部清除的話,只怕大宋江山不穩,故而說他是禍國殃民之徒,強盜之類的誹謗之詞。

趙構一笑置之,從未放在心上,也不曾回答,孜孜不倦地端坐在府衙上,俯瞰一個個被罷免論罪的官員,臉上風平浪靜,心裡波濤洶涌,不是在乎那些流言蜚語,而是心痛這些人不好好的當官,只想著發財,痛心疾首。

整個大宋鬧得最厲害的莫過於文人了,趙構以一人之力與天下讀書人爲敵,實爲不智之舉,趙構無怨無悔。畢竟,在他看來這些事情都是身外物,會有一天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爲。

今日揹負著罵名,只要大宋未來走向的是一條康莊大道,在所不惜。但是,天下百姓卻對趙構一反常態,從最初的反對聲到沉默不語,最後到支持,在民間趙構聲名遠播。

要知道清除這些朝廷蛀蟲,最受益的是百姓,他們豈能說趙構的壞,只會說他的好,最後的情況演變成趙構在百姓心目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官,在文人心中趙構就是禍國殃民的罪人。

趙構行事從不按常理出牌,每次行動前不會露出半點風聲,也導致那些心虛之人害怕不已,最後尋找靠山,依然沒有任何用處。清除之風蔓延至大宋的各個州縣,趙構又派出武松、燕青、魯智深等人暗中監視一切,那些沒有執行到位,或是畏懼讀書人罵聲的官員,趙構也是毫不留情的全部罷免。

此次行動整整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全部解決,而趙構早已聲名狼藉,就算是百信心中愛戴,對趙構沒有任何利益。畢竟,大宋江山不僅僅是百姓,還需要讀書人治國。

趙構也不是盲目的抓捕,他將所有的證據擺在那人面前,讓人無所遁形直接抓捕,讀書之人只知表面情況,又不是真實情況,這些趙構有信心扭轉乾坤,故而不曾在乎,而他不屑一顧的態度,在讀書人眼裡就是恃強凌弱。

雖然這次行動把趙構推在風口浪尖,任人謾罵,效果確實很顯著,最直接的利益便是國庫一下子多了數百萬兩,這些銀兩全部都沒收家財所得,僅僅是汴京,要是算上全國各地上繳的銀兩恐有千萬兩之巨,這讓趙佶喜出望外又是憂心忡忡,只因接下來的一件事讓趙佶不能再沉默不語了,不然天下必定大亂,而這次的關鍵便是趙構。

第427章 承認第208章 棄車保帥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138章 大戰開啓第328章 我願意!第375章 麻煩來了第256章 秘辛(二)第540章 把酒言歡第262章 替罪羔羊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六百五十章 傳位詔書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290章 苦惱第76章 武狀元之爭(一)番外篇 第三章 誰敢欺負我娘!第13章 蔡京罷相第22章 指點迷津第293章 反客爲主,倒打一耙第523章 夜襲平型嶺第72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二)第169章 深夜造訪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347章 解惑第410章 認可第六百六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57章 承諾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64章 殺雞儆猴(一)第233章 撲朔迷離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279章 我們看戲就行了!第440章 契機第223章 初見端倪第181章 深信不疑第338章 舌戰羣臣(一)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365章 貢院第180章 刁難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243章 逼宮(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428章 紅顏禍水(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蓮社第159章 以一敵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509章 斬首示衆第261章 時間緊迫第225章 如願以償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538章 首嘗失利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六百二十四章 來歷不凡第350章 誰是第一?第143章 定計攻城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259章 未雨綢繆第493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二十二章 寒月刃第89章 初次交鋒(一)第474章 快走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193章 我心依舊第267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一)第104章 初露鋒芒第156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養你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六百五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462章 水到渠成第502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六十九章 號角吹響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混亂局面第311章 皇兄,我要娶她爲妃!第300章 姨娘?第55章 樞密院第233章 撲朔迷離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120章 巧渡長江(二)第49章 山莊之主第469章 去死吧!
第427章 承認第208章 棄車保帥第五百七十六章 功高震主第309章 你動她試試!第138章 大戰開啓第328章 我願意!第375章 麻煩來了第256章 秘辛(二)第540章 把酒言歡第262章 替罪羔羊第47章 病來如山倒第六百五十章 傳位詔書第471章 心腹大患第290章 苦惱第76章 武狀元之爭(一)番外篇 第三章 誰敢欺負我娘!第13章 蔡京罷相第22章 指點迷津第293章 反客爲主,倒打一耙第523章 夜襲平型嶺第72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二)第169章 深夜造訪第五百六十一章 攻其不備第六百四十七章 二帝被俘,歷史重演第六百三十七章 宋金大戰第347章 解惑第410章 認可第六百六十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257章 承諾第439章 軒然大波第497章 當務之急第64章 殺雞儆猴(一)第233章 撲朔迷離第352章 傳授槍術第389章 二人相見第279章 我們看戲就行了!第440章 契機第223章 初見端倪第181章 深信不疑第338章 舌戰羣臣(一)第241章 楚王趙有恭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382章 人有三急第六百六十四章 計中計第170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365章 貢院第180章 刁難第81章 一門忠烈,楊家後人第243章 逼宮(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六百三十五章 太子登基第168章 宋徽宗的態度第321章 落井下石第428章 紅顏禍水(一)第六百三十三章 白蓮社第159章 以一敵四第五百八十八章 商業藍圖第509章 斬首示衆第261章 時間緊迫第225章 如願以償第496章 一條路走到黑第538章 首嘗失利第六百二十七章 渾水摸魚第481章 我死了嗎?第六百二十四章 來歷不凡第350章 誰是第一?第143章 定計攻城第53章 委以重任(一)第259章 未雨綢繆第493章 剪不斷理還亂第158章 大戰前夕第六百二十二章 寒月刃第89章 初次交鋒(一)第474章 快走第六百五十一章 坦白從寬第400章 又來挑戰?第193章 我心依舊第267章 栽贓陷害,揹負罪名(一)第104章 初露鋒芒第156章 御駕親征第六百二十章 佔山爲王第五百八十四章 我養你第五百五十六章 認祖歸宗第139章 武松斷臂第六百五十二章 傳國玉璽第275章 悔不當初第346章 何爲王?何爲制?第462章 水到渠成第502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六十九章 號角吹響第167章 加官進爵(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混亂局面第311章 皇兄,我要娶她爲妃!第300章 姨娘?第55章 樞密院第233章 撲朔迷離第74章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四)第120章 巧渡長江(二)第49章 山莊之主第469章 去死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源县| 运城市| 遵义县| 阿拉尔市| 平和县| 泸州市| 柳州市| 江津市| 周口市| 浦县| 曲阜市| 东至县| 房山区| 蓬安县| 漯河市| 滨州市| 廉江市| 余江县| 乐亭县| 昭通市| 鹤壁市| 竹北市| 云南省| 房山区| 大余县| 小金县| 精河县| 嘉荫县| 永昌县| 景宁| 休宁县| 奉节县| 巴马| 汝南县| 云梦县| 五华县| 普安县| 博野县| 姜堰市| 青田县| 大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