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買車的提議
眼看著父母說著說著就事情給決定了。
安鬆雨也有些恍然。
所以,當初她國慶的時候,就認爲江村已經拆遷結束,且獲得鉅款。
也有家屬區的那羣人的一份功勞?
至於父母爲什麼沒有詳細解釋。
想到她當時的心情。
甚至是隔了二十來年後,她在重新回來前,想起江村拆遷時還會心情複雜。
安鬆雨也全都能理解。
知道這並不是她記憶的問題後,安鬆雨微微鬆了口氣。
儘管,她也明白。
從她重新回來的那一刻起。
不管是她自己,還是家人。
甚至是很多很多與她相關,不相關的人,都會改變命運。
她曾經那二十來年的記憶,也最多隻能做一個參照。
甚至因爲從未想過會經歷這一切。
那些湮沒在時光中,被她有意無意忽視的、忘記的,忽略的不知道有多少。
可安鬆雨還是不想忘記。
也不希望她的記憶會真出問題。
小汽車的速度很快。
等到把兒女都接齊全了之後,安建平一邊感嘆著,一邊向江村的方向開去。
半路上,他突然道:“你們說,等到拆遷款下來後,我們家是不是也應該去買一輛車呢?”
“買一輛就能解決問題嗎?”畢麗珠看著窗外,語氣有些說不明白的嘲弄或者是……贊同?
剛剛瘋狂心動的後排四人立刻繃緊了臉。
安建平通過後視鏡,小心翼翼的觀察著妻子的臉色。
發現好似也沒有想象中的生氣後。
才試探般的又開了口:“那你覺得,幾輛才行?”
“幾輛?”畢麗珠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幾分聲音,隨之冷冷的看了一眼丈夫,才道:
“怎麼,你蠶房那邊還想要配幾個專業司機啊?”
“也就每一次收蠶繭時用用……實在不行,就買輛老四家的那種車,多跑幾趟不就行了?!?
安建平瞬間失望的只差嘆息出聲。
安鬆雨幾人在後面看得格外想笑。
他們的父母特別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平常家裡沒有大事的時候。
畢麗珠總是通情達理的那一個。
可但凡家裡有大事,或者是大筆消費的時候。
他們母親那家庭地位就給體現出來了。
也幸好,畢麗珠從小就是城裡人,對於合理的花銷,從來都不會輕易否認。
這不,在安建平還沒有開口之前。
她仔細考慮了一番後:“至於買這樣的小車……也得看情況吧!”
“現在我們還有個江村需要跑?!?
“等到江村的拆遷開始後,我們還有那麼多地方需要跑嗎?”
對於畢麗珠這個問題,不用安鬆雨幾人回答,安建平就立刻到:“這邊桑田?。 ?
“這邊的蠶房很快就能修好!”
“臨河村跟我們村不同,他們一心想著把村裡的桑田找人承包出去。”
“這些年雖然沒有特別精心打理,可也比我們村那放著不管好很多?!?
“所以,只要把蠶房給弄好,我們家的養蠶事業就可以直接繼續了?!?
“甚至,這桑田的面積也比我們當初承包的大多了?!?
“那可不,還包括了一座山呢!”畢麗珠語氣平淡的接了一句。
安建平瞬間啞然。 但想到自家能買小車,後面的安松林趕緊接了一嘴:
“爸,媽,我們還沒有去看過臨河村那邊的情況呢!”
“聽說水庫也很大?那應該能養不少魚纔是!”
“是能養不少魚!可不把前面那個都承包了十年的老闆給乾沒了?”畢麗珠實話實說的繼續解釋著情況。
卻讓安鬆雨跟安建平兩個明白情況的人,都不知道要怎麼說下去了。
要說起這事,畢麗珠倒也不是故意波冷水。
只是她更習慣謹慎行事。
這一次家裡的拆遷款還沒有到手,新的桑田、水庫又承包了下來。
雖說他們家原本養的蠶現在距離結繭已經不遠了。
原本這一季就能稍微有點賺頭,現如今遇上這種情況,肯定是難了。
可怎麼著,也比當初剛回江村,只有投入,沒有任何收入好。
但是,在自家養了大半年的蠶後。
畢麗珠也不再是那種對農事一無所知的小白。
更清楚養殖種植這樣的事情,不是錢財落袋,就不能算是收入。
所以她纔會在兒媳婦面前,先把難處說在前面。
只是,在這樣的氣氛之下。
一家子商量的買車這事,也就暫時只能被放在一邊了。
等安鬆雨一行人到了江村。
除了最近一直在村裡的安鬆雨,他們明顯的就發現了村裡氣氛的不同。
首先,原本應該會進村就能看到的陌生面孔,現在倒也不是沒有。
但仔細一看,就能看出並不是來自城裡來光臨農家樂的遊客。
除此之外,江村一條街上的這些店裡,卻格外熱鬧。
有的三五成團,有的零零散散。
有的在討論,有的在觀察。
這不,安鬆雨一家即使坐在車裡,才進村沒多久就被人看到了。
這些人可不管安不安全。
一邊招呼著,就直直的走了過來。
安建平頗有些無奈的停下了車子。
他轉頭看了一眼妻子兒女,想了想,道:
“小雨,要不你帶著大家先去小叔或者大伯家?”
“那爸呢?”安鬆雨看了看窗外的幾個熟悉面孔。
覺得這肯定不會是一時半會能夠脫身的。
“估計要等會兒……放心,他們現在對車應該比我更感興趣?!卑步ㄆ桨腴_玩笑半認真的道。
安鬆雨微愣,瞬間就反應過來了。
是??!
現如今這個年代,別說江村這樣的小地方了。
就是在容地,大街上也沒有見到太多的私家車。
甚至就她曾經每一次從南市回來。
總會吐槽太堵車,沒地方停車的絲織廠家屬院附近。
也都顯得道路格外寬闊。
明明同樣是二十來年,都沒有變過的雙向兩車道。
會給她帶來如此不同的感覺。
不就是因爲現如今,不管是私家車還是公共交通工具,數量都還處於一個格外有限的程度。
相比起不知道在想什麼的安鬆雨。
安家的其他幾人就以快速的行動,表明了他們對安建平這話的認同程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