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聞九會法王所修習的東密九會曼荼羅法天下無雙。[白馬注:東密九會曼荼羅法,是把九字切法和九會曼荼羅結合起
來的一種密法。九字即“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這九個字源自東晉葛洪所著的《抱樸子》內篇卷第十七篇登涉篇,
雲:“祝曰:‘臨兵鬥者,皆數組前行,常當視之,無所不闢’”。意思是說,常念這九個字,就可以闢除一切邪惡。東密受到我國道教的影響(使用護咒法),可是在抄錄這九個字時,把“數組前行”誤抄成“陣列在前”或“陣裂
在前”,而沿用至今。日本所傳的九字其實出自於密教的“九會壇城”,即“靈鏢統洽解心裂齊禪”。練習九字切法
要誦唸真言,也要比劃手印,每個字各有一個手印,即:臨,不動根本印。兵,大金剛輪印。鬥,外獅子印。者,內
獅子印。皆,外縛印。陣,內縛印。列,智拳印。在,日輪印。前,寶瓶印。九會曼荼羅即九種圖樣。]
傳聞爲虛,眼見爲實。九會法王乍一出手,便將祝之山三人一舉擊敗,這等修爲,怕真是當世無出其右了!
九會法王一招得手,手下不停,朝著洞裡又是一掌拍出,得意笑道:“石天鷹,你這個縮頭烏龜,你教出來的徒弟也
太沒用了,竟是這般不堪一擊,瞧瞧本法王怎麼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你跟前向本法王跪地求饒。”
祝之山等雖然身受重傷,但不致於傷得神智不清,心知九會法王邊打邊說著話,乃是有意讓師父心神分散,走火入魔。可是修真洞裡的天鷹真人,除了以真氣封住洞中,阻擋九會法王的攻勢之外,再也沒有發出聲息,再看看己方,他
和陳之橋趙之遠三個武功較高的,已然身受重傷,無力再戰,在場能勉強一戰的只有孟孤芳和劍問天了,劍問天與雪
狼女大戰四喇嘛,勝負未見分曉,以孟孤芳一人,決計不是九會法王的對手。如此局勢,著實令人憂煩更甚。
祝之山三人眉頭緊鎖,思無良策,只盼著師父能快些出關了,力挫大敵了!
孟孤芳爲三人運氣療傷,一一服下固元丹丸,三人方始有些好轉。眼望戰得難分難解的劍問天,孟孤芳黛眉頻蹙,正
思忖著要不要上前幫忙,此時,耳邊一個蒼老的聲音突然響起:“孤芳。”聲音好些熟耳,孟孤芳喜道:“師……”
那聲音道:“別說話,發生任何事情都別表露出來。這裡只有你和問天能聽到。”孟孤芳已知道說話的正是天鷹道長
,乃是以“傳心入密”的上乘心法發出,擡頭看向劍問天,但見他也正向自己這邊看來,兩人這般對視一眼,已是心
有靈犀。當下神閒氣定,靜聽著天鷹真人說下去。
“我行功現下已走入岔道,有走火入魔之兆,肉身將毀,元嬰未結,怕是支撐不了多久了……”
孟孤芳一驚,險些便“啊”地叫出聲來。且幸牢記天鷹道長的叮囑,才免於當衆露陷。
“我現在一息尚存,只以最後一口真氣對抗九會法王。最多也只能支撐一個時辰,時間一久,難免會被他發覺,到那
時不但我要形神俱滅,整個天山派上下,怕要被鬧得雞犬不留……你們聽我說,那四個喇嘛雖然厲害,但他們每個人
身上都有一個致命死穴,那便是右腋下的章門穴,只要侍機刺中那個穴道,管教他們立時慘敗。孤芳,速速過去幫問
天的忙,只要使出‘衆裡尋他’和‘分花拂柳’兩招即能奏效!”
孟孤芳哪敢怠慢,將祝之山三人託與遊之瑞等照料,手中綠竹杖一揮,人如一朵白雲飄然躍入戰團中,天山劍法連環
使出,登時將四喇嘛逼得退了好幾步。
劍問天也已得了天鷹真人指示,心中明瞭,與雪狼女左一劍銀鞍照白馬,右一劍颯沓如流星,配合的孟孤芳的攻勢,
大佔上風。
那四名喇嘛非但膂力過人,渾身好象有使不完的力氣,而且是皮韌肉豐,著了幾劍,任憑鮮血淋漓,仍然絲毫看不出
半點痛苦之色,反而將巨斧舞得如奔雷般轟轟作響。
劍問天三人仗著輕功了得,運劍如風,從起初的陷入包圍圈中,變成了以三敵四的對峙。這也正是孟孤芳想要的局面。只見劍問天覷準機會,趁著四喇嘛揮斧劈來之勢,長劍在斧背上一搭,用了獨孤九劍的“粘”字訣,使力將四把巨
斧帶向一邊,四喇嘛腋下立時空門大開。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孟孤芳心下竊喜,綠竹杖似靈蛇吐信,亦真亦幻斜刺出去,“衆裡尋他”千百度,“分花拂柳”探幽徑,真氣勁摧,兩招劍法一氣呵成!
但聽得“啊”的四聲慘呼,四名喇嘛銅鈴般的眼睛睜得更多,一臉的不可思議,四把巨斧脫手飛出,深深嵌入巖壁之
中,緊接著“砰、砰、砰、砰”四聲巨響,大水牛般的身軀相繼倒地,久久不能動彈。
孟孤芳三人長長吁了口氣,場中衆天山門人一見得勝,渾似忘了大敵當前,忍不住高聲歡呼起來。
這四名喇嘛,乃是九會法王在寧瑪教中千挑百選出來的高手,號稱“四大金剛”,驍勇善戰,又加上他授以異能,別
說以四敵三,力敵千軍都不在話下。九會法王似乎難以預料到劍問天三人能將四喇嘛如此輕易擊敗,竟是“咦”的一
聲,深知自己太低估了眼前這三個年輕人的實力。
但他自視甚高,一怔之下,忽爾又大笑起來,大聲道:“石天鷹,你的徒兒徒孫果然有些本事哪!你自己怎麼不敢出
來,是不是被本法王打得快油盡燈枯了?嘿嘿,你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麼?很好,很好!你還是快些出來跪地求饒罷
,本法王或可網開一面,既往不咎,給你一個全屍!”口中說著,手裡毫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