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三十三章 萬物皆備於我矣

古者十發爲程,十程爲寸,程,度之所起也。故轉爲程度、章程之程,又轉爲工程之程,言限之以程度也,是度量衡。”

再古時,程字本意是運送穀物到治所,故商時的押糧官便是“程”。

酆業拿卷宗進來,那是李斯的答卷,他向程知遠招手:“來,我有話問你。”

他不稱太學主,因爲程知遠是他名義上的師弟。

程知遠走了過去。

嬴異人與太史簡瞪著眼,在一旁搭不上話。

酆業把卷宗交到程知遠手中:“你看。”

程知遠早已感覺到他在門外,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隱隱約約的氣息,那是荀子,程知遠不知道二人交談了什麼,但做好自己的事情,他們說什麼其實並不重要。

他翻開李斯的卷宗,裡面所寫的東西正是嬴異人所看過的那些。

酆業等了一會,待程觀看之後,問道:“你覺得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此話何解,此考生解的可對?”

程知遠:“君子善於藉助外物,這是他以平凡資質能凌駕於其他人之上的根本,這份卷宗中,這位考生所解的答案,闡述君君臣臣之道,君能利用臣,臣能借助君,君利臣治萬民,臣借君牧四野,故可使天下合樂。”

“故此題所解,初觀之下,便可稱爲上上,是治國之答。”

酆業沒有說話。

程知遠拍了一下卷宗:“但是,世間君臣,鮮有能明白這份道理的,原因便是慾望與野心,猜忌與提防,故而爲君者,絕不是君子,爲臣者,也不能當君子。”

“正直的君子,必然不是一個合格的君,也不是一個合格的臣。”

酆業的眼中露出驚訝:“這和你之前所下的評判不同。”

程知遠道:“不,是相同的,君子可以當君王,但是君王不可成君子,臣子同理。”

“再說這個答案,是理論,但能提出者,大才,不過他卻沒有說君子,是你們理解錯了。”

酆業立刻了然。

君子若成君王,必不得久,君子若成臣子,必不得生,正直者如果彎曲了,那也就不是君子,而是真正成爲君王與臣子了。

“我以前曾在邯鄲的染坊內幹過活計。”

程知遠踱步,在幾人之間來回走著。

“大缸冒著滾滾白氣,要把布匹放到裡面去煮,這是爲了讓布匹‘熟透’,更容易染上色彩。”

“天下是屋,國是缸,諸色是道,君子是布。”

程知遠:“煮布,我的答案放在這裡了,師兄可以想一想。”

酆業開始思考,而太史簡聽得有些不明白,他也開始皺眉,似乎忘了自己是來這裡受罰的。

唯有嬴異人此時開口了。

“先生....秦國,秦國怎麼說!”

他帶著不服:“秦孝公重用商君,變法強秦,君臣各司其職,這難道不正是先生口中,不能實現的君子之君與君子之臣嗎?”

程知遠:“商君屍骨安好?”

嬴異人被噎,但猶是不服:“八年之治,秦國大強,若不是孝公死前昏聵,言稱要讓位於商君,也不會因此被嬴虔聯合諸宗氏告其謀反,商君之法,令行秦國,秦王之令,百步無從,此乃大謬之事,故是商君自掘墳墓,後又開戰端於秦,戰敗死於彤地,是屍身被車裂.....是咎由自取....”

程知遠點了點頭:“商君只知變法,不知尊王,秦王自然容不得他,自古以來,功高震主者皆無好死,故而商君是君子嗎,他對於法令來說,確實是君子,但是他所侍奉的王,已經不是君子了。”

“所以天下合樂了嗎?”

“秦孝公發憤於西陲,布恩惠,振孤寡,招戰士,明賞功,西斬戎王,南破強楚,虎視六國,狙以濟之。戰功赫赫,然,和未必和。”

嬴異人急忙道:“所以先生還是認可孝公與商君的!”

他急於證明秦國的道。

程知遠揮了下袖,在硃紅火浣袍的外面罩了一層淡灰色的外袍,錯採鏤金,雕繪滿眼,這是學宮中講師都有的衣服,服飾形態各不相同,胸前不設斜口,兩側豎如飛瀑,如此可以看到裡面的部分服飾。

東周列國時代,天下之人冠帶衣履皆仰齊地。

“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盡其用,盡其才後,飛鳥盡良弓藏。”

程知遠看著嬴異人道:“狡兔死,走狗烹。”

“煮布,在開煮之前,需要合適的溫度,良好的布匹,恰到好處的沸霧,藉此讓我把布煮成了我想要的模樣,隨後就可以更好的添加顏色。”

“布匹是君子,熟透了,就軟了,隨後再煮,就爛了,不可用了。”

程知遠的話猶如驚雷霹靂,嬴異人在無言之後,神情立刻晦暗下來,有些失魂落魄。

商君利秦王,秦王亦利用商君,

而酆業也在此時想清楚了。

這確實是極高明的解釋,而相比起自悟形的註釋,這一次程知遠所講的道理,顯然更爲透徹。

荀子的這句話,在程知遠看來,最重要的兩個字在“善假”,那麼如何善(善於)假(利用)外物呢?不論是人還是器物,最重要的是瞭解透徹。

“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是過猶不及,這會產生驕縱。”

正如商君,他都已經讓秦國變成只知商君法,不知秦王令,這正是對秦王的瞭解過猶不及了,公子虔知道不殺他不足以讓秦王爲王,故商君必死。

程知遠重新點評那份卷宗:“君子之法,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去正人者自身必不正,不正,不爲君子。國君要正世間,但國君必不得正,古堯舜之道,備受儒家推崇,但爲何另有記載,舜囚堯,殺丹朱,禹囚舜,流蒼梧?”

酆業此時神情極爲複雜,他默默的思索,在內心中嘆息,最後只能拍了拍手,道了一聲好。

鑽研和精通教材的精粗,並且善於闡發微言大義,而不是記問之學。

知微而論,可以爲師。

程知遠忽然轉頭:“曾經南華真君留下過一個故事,裡面闡述了一個道理。”

酆業點頭:“請講。”

程知遠道:“東郭先生問道南華真君,問他道在哪裡,真君說在螞蟻洞裡。東郭先生再請問,真君說在稗草、磚瓦碎石之中。東郭先生第三問,真君說道在糞坑,東郭先生最後疑問,真君踢了一腳塵土,說,道在卑賤的地方。”

酆業的眼睛逐漸瞪起,隨後長嘆了一聲。

程知遠:“君子是護佑道的人,但他自己是尊奉於道的軌跡的,所以道亂了,君子也就亂了,但天下無處沒有道,君子所見到的,所尊奉的道,又是哪裡的道呢?”

“就像是煮布,天下是個染坊,國家是個缸,缸裡面是什麼顏色,布匹在下去之前是可以看到的,裡面的溫度,是可以察覺的,於是就可以選擇去還是不去。”

“但組成那些顏色的成分,這卻是君子不能知道的,或許是普通的紅花,或許是可怕的腐蝕毒藥,這就是國之裡相,是人心,是慾望,是貪婪,是正直,是蠢笨.....”

“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萬物皆可爲我所用,但都非我所有。”

酆業聽到這裡,閉上眼睛,自嘆弗如。

“果真可爲師矣,太學主,未曾參與治國之道,如何知曉這麼些道理?”

程知遠道:“以史爲鑑,可以正人,有些事情,看多了,便不會做,也能通曉一二,不過是借事喻事,以小見大,觀塵知天罷了。”

他又對嬴異人道:“秦國之路並沒有錯,但我並不認爲,商君是君子,因爲他是要借秦王實現自己的抱負,從開始時便不是爲天下計,秦王爲國計,列國卑秦不與會盟!只有誠懇的選拔賢能,才能讓秦國強大起來!”

“事後的事情事後說,秦猜忌商君,商君視秦爲己物,故已經違反了君子性非異也中的‘萬物皆爲我所用,但非我所有’,身死之厄,便從此間出,萬物不備,難假於物!不死何從!”

“他已不在道上,布匹已爛!”

程知遠道:“不過這也是我一家之言,你是秦人,商君秦公,他們到底在你心中是什麼樣子的,我說了不算。”

他指著太史簡,又指酆業:“他們說了也不算,你說了纔算。”

“染布,一千口缸就有一千種布,沒有兩個是相同的。”

酆業聽到這裡,覺得已經可以了,不必再聽,後續的事情已經和這個題目的答案與解問沒有關係,程者,物之準也,所說之道理倒是也無愧於這個程字。

“萬物皆備於我矣。”(《孟子·盡心上》)

準確把握布匹煮煉的時間溫度,正確的添加染料顏色,出來的就是好布。

反過來,萬物皆不備,出來的就是爛布。

這就是程知遠的答案,事實上,正是出自孟軻的道理!

“我不如此子多矣,稱一聲太學主,著實無錯也。”

酆業心中定量,同時更有欣喜。

荀氏之儒有一天縱人物入,必可光耀門楣也。

看來是自己膚淺,還是老師懂得觀人,是自己先入爲主,覺得太學不可能出現什麼人才,這才陷入了一個誤區。

千砂礫海,亦有一金。

但用孟子的道理來解答荀子的道.....

便是此時在講學館外面的荀況本人也不免莞爾。

孟軻可是他的死對頭,但此時看來,又有一個道理。

萬道都是共通的,總有一條交錯線。

縱然他依舊在學說上不會對孟軻退讓半步。

嬴異人誠心拜謝,而太史簡也終於回過神來,他也一連欣喜與崇拜,但是程知遠一轉頭,盯了他一秒,太史簡頓時如一盆冷水從頭澆落。

“對了,他撞了人。”

程知遠一秒就從學問人變成了街頭小哥:“師兄你可要秉公處理,太史氏在街道上騎馬撞人,還把這個小子撞的不輕。”

酆業看了太史簡一眼,後者嚇得半死,連忙過來拜見道:“是我的錯,不敢讓館主爲難,我當自去領罰。”

酆業點了點頭,但似乎又想起了什麼,便道:“倒也不能讓你自己去領,太史氏一身清譽,不可有濁泥,你去了旁人不敢下手懲戒。”

齊法家雖然寬於教,但該有的法度不少,比起秦晉的嚴苛刑法來說更加人性化一些。

“便讓你明日於學宮前,帶嬴異人前去,當面行大禮道歉,隨後馱他百步,至學宮門外。”

太史簡聽了,面色蒼白,但還是低頭稱是,不敢有違,他深吸口氣,拜禮之後,便在一旁束手不動了。

馱百步,也就是揹著嬴異人在學宮門口走一百步,這種法看起來是鬧著玩一樣,但是事實上擊打的不是肉體,而是精神。

束縛精神比起束縛肉體來說,更爲讓人羞慚,日後甚至能起到正其身的作用。

秦晉之法讓人懼,但亦有大正,而齊法相比秦晉寬善,不過也有弊端,那就是少正。

大正者,舉國之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就是因爲犯法被挖了鼻子)。

少正者,上下不一(士族的懲戒與庶人不同,寬善只是相對的,庶人不犯法就可以飽食少智,也就是管仲所說的愚民政策)。

但是對於太史簡來說,丟面子依舊是大懲戒了,不過丟的是他的名,樹的是太史氏的譽。

程知遠此時反應過來了,頗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太史簡,卻沒有去看酆業,只是說了一句“風未起也,草已先傾”。

而酆業卻也明白了程知遠的意思。

他不免苦笑一聲,什麼也不說。

“風未起也,草已先傾”,其意是“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上層的道德好比風,平民百姓的言辭好比草,風吹在草上,草順著一定的方向去倒。

但齊國無風,草已先倒。

什麼意思便不言而喻了。

程知遠拜退,而嬴異人此時居然跟了出去,至於太史簡待他們二人離去後方纔敢拜退。

酆業看著有些空蕩的屋子,對程知遠的背影說了一句:

“寫答案的人叫李斯,我覺得他比較重利,不太像是君子,師弟,不日後,我會告訴他,讓他前去拜見你。”

程知遠轉頭,思考了一下,搖了搖頭。

酆業便施了一禮。

“那便等開講之後,再讓他去拜見吧。”

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六十五章 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一百六十九章 千騎卷平岡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木秀於林(劍化龍)第一百七十章 木秀於林(生翅蟻)第九十九章 狂浪生(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國法之中無此律第七百零六章 世間最大的詭辯第六百章 飯和油(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太上之疑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四百七十三章 騙術之高(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中原唯一綜合性重點大學第四百五十八章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第一百零九章 相馬記(四)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少年口吞五方風雨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好戲開場了第六章 我認可你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九十二章 夢 ? 穆天子劍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隨侯珠第七百七十章 天界(三)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葬土(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昔年山下,夢裡童世第六百一十二章 九重樂土第三百章 一夕陽,兩白衣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五十四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第二百九十九章 偏執之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往古混沌氏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棠(下)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第六百零三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傾世之勇者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寸劍光寒九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定秦何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太阿誰主!第三十九章 山河鼓劍(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知遇之恩第七百二十六章 秦天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一太乙第四百三十九章 人間世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莊子·徐無鬼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地之迫,聚於罡爐第二百七十三章 夢 · 南三次經(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四百六十一章 睚眥在此第四百一十二章 聖人之軀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三百零二章 三連環,侯人漪第五十章 薪骸雖燼,火種仍傳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於地獄之下(下)第七百零八章 神宮已空第二百九十二章 夢 · 欲物無止第一百一十一章 乂字劍!第六百九十二章 葬土(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三百零六章 七空天,高下禮第五百八十七章 垂名於千古青史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九十二章 夢 ? 穆天子劍第三十章 慈悲第三百七十九章 沸水(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不通就打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九十九章 狂浪生(下)第三百零一章 二姑娘,獻青魚第二百九十六章 劍聖駕臨!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之大將不叩周之小兒第六百二十四章 柳樹與杯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地之數五十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半數天下皆白首第二百二十一章 異變(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姬發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九十九章 殷其雷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狼鷹漁
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六十五章 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一百六十九章 千騎卷平岡第五百九十一章 我見青山,青山見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木秀於林(劍化龍)第一百七十章 木秀於林(生翅蟻)第九十九章 狂浪生(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國法之中無此律第七百零六章 世間最大的詭辯第六百章 飯和油(下)第七百七十七章 太上之疑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四百七十三章 騙術之高(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中原唯一綜合性重點大學第四百五十八章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第一百零九章 相馬記(四)第四百章 天叫之哀第六百七十二章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第三百七十二章 少年口吞五方風雨第一百五十九章 霜女“鬿”(上)第五百六十二章 好戲開場了第六章 我認可你了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小時候還見過你第九十二章 夢 ? 穆天子劍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上)第五百七十六章 隨侯珠第七百七十章 天界(三)第四百一十章 秦劍西來第六百九十三章 葬土(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昔年山下,夢裡童世第六百一十二章 九重樂土第三百章 一夕陽,兩白衣第四百四十五章 正宗秦腔第五十四章 十步之內,人盡敵國第二百九十九章 偏執之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往古混沌氏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世間塵埃與螻蟻(上)第一百九十六章 甘棠(下)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八十六章 夢 · 夫妻打架(下)第三百二十二章 我全都要第六百零三章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一百三十六章 論傾世之勇者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三百六十九章 三寸劍光寒九州第五百八十四章 定秦何人?第五百三十五章 太阿誰主!第三十九章 山河鼓劍(中)第三百一十一章 知遇之恩第七百二十六章 秦天第四百六十五章 太一太乙第四百三十九章 人間世之死第二百三十八章 莊子·徐無鬼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三百四十五章 天地之迫,聚於罡爐第二百七十三章 夢 · 南三次經(下)第三百四十六章 天下甘十,雉兔同籠第四百六十一章 睚眥在此第四百一十二章 聖人之軀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八十章 夢·惡來耀武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第六百四十章 黑日第三百零二章 三連環,侯人漪第五十章 薪骸雖燼,火種仍傳第一百五十八章 死於地獄之下(下)第七百零八章 神宮已空第二百九十二章 夢 · 欲物無止第一百一十一章 乂字劍!第六百九十二章 葬土(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葉公好龍第四百九十九章 程夫子欲見天律!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六百六十一章 俠祖、女妖第三百零六章 七空天,高下禮第五百八十七章 垂名於千古青史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九十二章 夢 ? 穆天子劍第三十章 慈悲第三百七十九章 沸水(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說不通就打第六百零九章 聖人何故造反?第九十九章 狂浪生(下)第三百零一章 二姑娘,獻青魚第二百九十六章 劍聖駕臨!第四百八十五章 商之大將不叩周之小兒第六百二十四章 柳樹與杯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地之數五十五第三百一十四章 半數天下皆白首第二百二十一章 異變(上)第六百四十七章 姬發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二十六章 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九十九章 殷其雷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虎狼鷹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顺市| 沂源县| 饶平县| 揭西县| 武城县| 绥化市| 樟树市| 永兴县| 衡阳县| 长宁区| 金门县| 大足县| 溆浦县| 十堰市| 织金县| 朔州市| 汕头市| 周宁县| 黄大仙区| 德昌县| 内丘县| 丰县| 双峰县| 当雄县| 台中市| 八宿县| 阳泉市| 佛教| 宁津县| 望都县| 宿州市| 东安县| 全南县| 玉树县| 普安县| 东海县| 元阳县| 虹口区| 九龙坡区| 扶绥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