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二十五章 程與素

山水潺潺,稷下學宮來了一個太學講師的事情,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了一顆小石子,雖然有漣漪蕩起,但卻沒有激起過於起伏的波瀾。

姜氏族人把程知遠安置下來之後,沒有過幾個時辰,學宮中的部分人物便知道了程知遠的住處,這些裡面也有中央十館的人。

譬如中央十館第四館的講師“酆業”。

酆業是出自儒門的一支,屬於荀氏之儒,是儒家八派當中屬於荀卿的一派,身份尊貴,學識很高,作爲儒門的講師之一住在中央十館。

酆姓出自姬姓,是三千多年前周文王的後代。根據《元和姓纂》上的記載,上古時,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他的弟弟,即周文王的第十七子,“子於”封於酆邑,享用那裡的物產,酆姓由此產生。

而酆業的業字,自然也不是業力,業報,在沒有佛的時代,這種詞彙是不會出現的。

業字,是古代覆在懸掛鍾、鼓等樂器架橫木上的裝飾物,刻如鋸齒形,塗以白色,而一般也指代把“丵(一從從的亂草)”變成頭巾的過程。

由此可見,酆業的父親乾的活計,或者說取名字並沒有過於嚴謹。

雖然整個周代的人都是這樣,包括孔子,他的名字中的丘字也就是“小土包”甚至有墳頭的意思,這顯然不是什麼好話。

周代的命名模式,地位高一點的人會附庸風雅,從詩經或者哪些卷宗中找點名字,當然還有所謂的幾不取的規矩,而更多人則是看到啥就用啥字。

顯然酆業出生的時候,他老爹正好看到別人在纏頭巾。

酆邑盛產小麥和桑葉都,是個好地方,酆業祖上和周王室也有淵源,武王的某個弟弟受封后就稱爲酆侯,不過,因爲酆侯太喜歡醉酒,周朝朝廷覺得由他治理酆邑不合適,在周成王執政時,就改變了周武王的命令,不讓他當那裡的首領了。

不過虎死不倒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雖然侯位連同封地都被遷移了,但是血脈依舊是姬氏宗族,只不過屬於旁系,而酆業更屬於儒門八派之一,還是學宮三巨頭之一荀卿的弟子,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作爲中央十館的講師,每日來拜訪的人那是很多的,但是今天他沒有興趣陪那些所謂的伯侯作對詩經,一切只是因爲荀子“收徒”這件事情。

當然,酆業本來是不知道荀子收徒的,但是姜氏宗族內有人講述,說是北偏西十館的第三館有人入住,作爲中央十館的講師,在整個東院諸館,以及講學館的地位都很崇高,故而自然要問一問北偏西三館住的是什麼人。

不問不知道,一問才大吃一驚。

荀子居然親自帶人回來,並且囑咐姜氏宗族的子弟好生照料?

一個半大少年?看上去十五六歲?

既要好生照料,又不把他給放在中央十館,顯然行爲與地位不匹配,而且這個人的身份也很有意思,那居然是太學的人。

酆業聽說,荀子找他來,使他在幾日之後要對學宮開講。

這讓酆業有些不快。

而且姜氏宗族的人,也說了,似乎程知遠有稱荀子爲老師。

“老師收了個弟子.....”

荀氏之儒多了個小師弟,這本該是歡喜的事情,但是酆業有些不高興,因爲對方是從太學而來,並且老師還特地讓他上去講學?

講的什麼?

“聽說是講周易。”

姜氏的族人自然是如此回覆的,因爲程知遠也確實是這麼說的,不過程知遠說的是講易,而不是確切說連山或是歸藏。

酆業這幾天也有講學的課程,但是他此時心中有點擔心。

對方雖然沒說講學的時間是什麼時候,但酆業心中也大致有數,因爲人到齊的時間也就是那一兩天前後,大概在第五到第七日之間,這樣的話,很可能和自己的講學課程產生衝突。

“周易....年紀小小的一個少年人,還不到弱冠,講周易....他能講出什麼花來麼?”

酆業心中有些不舒服,自己歷經艱難險阻,好不容易纔得到進入荀氏之儒的資格,而自己自從入儒門之後,奮發圖強,也從來不敢有半點逾越,凡事必談禮氣,行止合乎君子,恪守本身之道不敢動搖,但眼下荀子自己跑出去,去太學收了個小徒弟回來?

酆業揉了揉眉心,覺得有點嫉妒。

但嫉妒歸嫉妒,這種心情是所有人都會有的,連聖人都不能免俗。

只是酆業覺得,這個少年的運氣也未免太好了一些。

而講周易,在他看來,只是荀師想要給他捧些檯面所用的手段而已,但這樣是不符合君子之道的,便有些行不正了。

當然,酆業知道,如果這個少年真的沒有半點本事,那麼荀師也絕不會讓他開講,因爲這明顯就是放出來被羞辱的,這種既丟儒門臉面,又丟稷下學宮顏面的事情,荀卿是絕對不會去做的。

但是周易...學宮之人最擅長的就是周易,程知遠縱然能講周易,他又能講出什麼東西來呢?

酆業不會去做挑釁,甚至是羞辱這種事情,因爲那畢竟是自己的小師弟,如果自己做了這些事情,不僅是有爲違君子之道,更羞辱了荀氏之儒,甚至老師,以及自己的顏面。

他覺得這種事情有些草率,荀師這一次的行爲讓他有些看不懂,於是爲了保證數日之後,荀氏之儒不被旁人指指點點,他決定先行一步,去找荀師。

佔自己課時是小,因爲解周易過於庸俗而被旁人碎嘴,那就在面上很不好看了。

..........

水地小築,龍素接到了一份通知,送信的不是姜氏族人,而是塗山氏。

講學館在五日之後開館,屆時將有外來講師開講。

講什麼,並沒有說,只是提點了一句,監考必須到。

這一份是特殊的,其他人只是姜氏的通知,唯獨監考院內是塗山氏負責,水地小築自然也是一樣。

..........

北偏西三館。

越王在這裡待了一天,他聽著程知遠的解釋,這一天算是受益良多,此時更是豁然開朗,之前有很多看也看不懂的地方,現在基本上一看就能解出答案。

雖然這些答案是程知遠告訴他的。

“《連山》,人間罕見之卷宗,變化無窮,以數字闡天地至理,我今聞連山殘部,僅是寥寥幾言,稍稍數語,便如窺見蒼茫星河,黃河砂礫,其中玄奧不可計矣。”

越王感嘆著,雖然他對於這些算法還是有些搞不清,但至少他知道了程知遠這一次所問的四道題目究竟是什麼。

程知遠被徐無鬼“斬殺”之後,藉助往世雷書的力量活了過來,並且觸發了穆天子劍“徵誅”的力量,但是那畢竟不是程知遠自己的實力。

天子信物終究是外物,並非本身精氣神明之威。

程知遠對這件事情一直耿耿於懷。

所以纔有了這一次的連山四問。

越王也是知道的,因爲他本來就是追逐徐無鬼來的,他聽說徐無鬼消失在黃河,於是立刻就牽著毛驢到了那裡,一路追逐卻沒有找到徐無鬼,反而遇到了程知遠。

“老師是怎麼看的?”

程知遠如此說著,他口中的老師當然不是真正的師徒,僅僅是一場交換而已,正如程知遠自己說的那樣,大道無瑕,小道有疵,但這並不影響對於自我之道的追逐,而也正如越王所說的一樣,用兩個老師,就換了一件天子信物加上六部劍經,雖然用連山的知識作爲交換,但程知遠說到底還是賺了。

因爲連山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這就是數字的可怕之處,可以一直不斷的計算下去,最後得出的結果很可能出乎世人的意料,而這一次把連山變成周易,只是基礎的用法。

程知遠能教導的,也僅僅只是“疊山之象”與“藏山之兵”而已。

後面還有六個變化,這是完整的連山八變,所以程知遠能教的,也僅僅只有兩變而已。

而程知遠自己能真正運用到劍道之中的,也僅僅是第一變,第二變的實戰融合,他還在探索與學習當中。

程知遠問越王,是對於此次連山四問的答案。

“當年老師見夫差時,十年臥薪嚐膽,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感覺呢?”

程知遠表現的並沒有情緒波動:“強大而不可戰勝。”

轟——!

勾踐身上猛然爆發出森然劍氣,他的眼中充斥著兇戾,但很快就收斂起來。

否則聖人的威嚴,所釋放出的精氣神明,足以把這片東院都給毀滅。

“第一個問題,我已經做出瞭解答。”

程知遠:“是臥薪嚐膽。”

越王:“第二個問題,尊從天地自然的法則,並不一定順應道,道是什麼?道是自我的路,是證明自我價值的過程,也同樣是結果。”

“道途,道果,天地自然的法則,如果做不到,不必強制自己遵守,如果我當年遵守了,也就沒有回答你第一道問題的答案了。”

他說著,緊跟著談論到第三個問題:“誰可以自比爲天道?哈!反正不是徐無鬼!”

這一次,輪到程知遠的身上涌動殺意了。

越王嘴角勾起,略顯猙獰:“天道,天之道理,自古有之,古來的聖人,君王,無一不想闡述這種道理,挪其爲己用,所以纔有了‘天矩’‘天綱’‘天禮’!”

“夏試圖把天道內安置自己的規矩,所以天圓地方。”

“商試圖把天道內鋪滿自己的綱常,所以天有綱維,帝有統系,但最後帝辛自己違背了天綱內所鋪滿的道理,故而他的王朝也傾覆,奴隸大規模的逃走。”

“周,則試圖把天道內鋪滿自己的禮樂,用禮與樂來統治衆生,他們做到了,但是如今,天禮也已經腐朽不堪,即將邁入天矩與天綱的後塵。”

“你看到了!所有妄圖染指天道者,最後都會腐朽墜落,所以天道就是天道,沒有任何人能夠代替真正的天意而行!”

他看著程知遠,一字一頓:“縱然是南華真君,也不行!他固然是世間天門之主,也是天上至高的尊者,但天道自古有之,不是他定下的。”

程知遠點了點頭,但卻突然道:“老師想聽一聽我的答案嗎?”

越王示意他講,程知遠道:“天道天道,二人爲天,其意同顛,說爲頭頂,亦叫一大之合,故稱無上至高;走首爲道,易曰規律,左傳說德,孟軻講義,周禮曰技,商書稱途,孫子談行....但殊途同歸,天道者,人理也。”

“我也認爲沒有人能夠代天而行,因爲天者不可測,人者亦不可測,人人頭頂皆有青天,青天之上,皆有天道。”

“道在人爲,是人弘道,非道弘人。”

程知遠道:“我與老師,都是劍道中人,故而我們二人頭頂之上,湛湛蒼廖,浩浩青天,便皆有劍鋒懸動。”

“我們的天道是什麼呢?” www●тt kдn●c○

“這個人頭上的兩個道理,究竟又是什麼呢?”

“老師可否細想?”

程知遠看向越王,越王卻也是第一次聽見這種答案。

天字,道字,皆爲頭頂首腦之意....

天之上兩橫,是人之上兩道理的意思?

什麼是道理?

劍道的道理?

越王開始正視自己的過往,三千年風雨霜降,他劍道大成,天下無雙,放眼寰宇,在滅吳之戰後,他越發強大,鑄瑯邪劍後,除了禮樂之徵外再沒有輸給過任何一個人。

但自己頭上的兩重道理究竟是什麼?

越王在思考,未談第四個問題的答案,而也是此時,青風暮雪飄搖而落,那正是荀子來了。

“說的好,這是至聖所言,你卻拿來使用,倒也有趣,且頗爲正確。”

荀子帶來了六部劍經,程知遠口稱老師而迎,而荀子笑道:“第四個問題,便留到講學的時候再談論吧,眼下還有些許空閒時間,我有一個人,想讓你見一見。”

荀子道:“或許可全你二道之惑。”

程知遠躬身。

他轉過身去,四周天地已然換了模樣。

水波不興,地生新芽,白衣的女子擡起頭來,有些愕然的看著出現在門外的少年劍者。

而程知遠看到那張臉,在一怔之下,脫口而言:

“蘇己。”

他眼中光芒熄滅,四周風景迴轉,水霧平落,見那身白衣,再看袍式。

程知遠的語氣有些不易察覺的失望,卻也有些許疑惑。

這一瞬間,程知遠似乎意識到了什麼。

他的體內,青丘社稷的氣息,在與前方的女子發生了感應。

“你是.....龍素。”

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五百零四章 黃金大道第七百零五章 齊世三聖第七百五十四章 遇道則止!第二百九十四章 夢 · 封山之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先生可爲少良造!第六百九十五章 青史與夢第六十五章 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無章璽第四百一十九章 便宜劍仙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七十三章 子張之儒第六百三十七章 誅聖!(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穰貴胄(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唐三藏過萬妖嶺第六百二十二章 聖人骨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二百二十章 大難臨頭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戲開始(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我本想拒絕,但他給的錢實在是太多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四百八十一章 丹道無量第四百零九章 鷹擊長空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仲尼第六百九十四章 葬土(終)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二百零四章 劍心(四)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界(四)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儒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顏如玉(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零八章 燕雀聒噪第五百二十九章 四貴之禍第六百四十一章 人間頂峰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風雪山神廟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夢 · 山神不遠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五百三十六章 太阿倒持(上)第一百九十章 和光同塵第三百一十二章 齊國的打神鞭第一百三十七章 神佑之人第一百五十章 陸地劍仙(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二百零二章 劍心(二)第三百七十章 有刺客第一百二十八章 顏如玉(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問鬼神何存焉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燭火(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夢 ? 銅鐵之始第一百零三章 仲夏之炎(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夢 · 稻花香第五十六章 認識一下,以後你和他就是同事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終年吃人第四百四十章 俯仰無愧於天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比於列星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時大祭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三百六十章 孟軻!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庶人劍第二重第六十六章 你必須先攻擊帶有嘲諷的隨從第六百八十章 熒惑與夫子第一百零三章 仲夏之炎(四)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七十四章 說仁德之人第三百八十八 霊山裡鬼神部衆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六百一十六章 君子不再(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夢 · 山神不遠行第七百三十七章 死仙第五百七十二章 聖戰(下)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二百零六章 劍心(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飛熊入夢第四百八十九章 夢 · 牧野之戰第五百三十章 借劍殺人涇陽君
第五百六十七章 荀子入秦,與狼共舞第六百三十五章 天庭之主第二百九十八章 陣鎖聖人第五百零四章 黃金大道第七百零五章 齊世三聖第七百五十四章 遇道則止!第二百九十四章 夢 · 封山之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先生可爲少良造!第六百九十五章 青史與夢第六十五章 俺是石頭裡蹦出來的第二百八十一章 夢 · 青秧遍野,望橓爲花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子無章璽第四百一十九章 便宜劍仙第三百零九章 十寒變,所欲明第七十三章 子張之儒第六百三十七章 誅聖!(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穰貴胄(上)第三百八十七章 如唐三藏過萬妖嶺第六百二十二章 聖人骨第五十七章 神思鐵面第二百二十章 大難臨頭第三百五十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第五百零三章 是誰舉報了我?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戲開始(下)第五百五十八章 我本想拒絕,但他給的錢實在是太多了第三百九十四章 盛情難卻第二百三十一章 放匣(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夢 · 聚散如流沙第四百八十一章 丹道無量第四百零九章 鷹擊長空第三百八十一章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卒必發於行伍第六百一十七章 君子不再(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仲尼第六百九十四章 葬土(終)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三百二十四章 我意可平山海第二百零四章 劍心(四)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七百七十二章 天界(四)第七百六十一章 劍蕩祁連(二)第五百九十七章 最後的儒家第一百八十二章 擇碑記(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顏如玉(五)第二百三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四百零八章 燕雀聒噪第五百二十九章 四貴之禍第六百四十一章 人間頂峰之戰第三百五十八章 風雪山神廟第十二章 執力者,勢也!第五百零五章 你被錄用了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二百八十三章 夢 · 山神不遠行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帝漸落第五百三十六章 太阿倒持(上)第一百九十章 和光同塵第三百一十二章 齊國的打神鞭第一百三十七章 神佑之人第一百五十章 陸地劍仙(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和光之上(上)第二百三十章 放匣(上)第二百零二章 劍心(二)第三百七十章 有刺客第一百二十八章 顏如玉(一)第三百五十九章 敢問鬼神何存焉第六百二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上)第五百九十五章 燭火(上)第六百一十一章 萬民(下)第二百九十一章 夢 ? 銅鐵之始第一百零三章 仲夏之炎(四)第二百八十九章 夢 · 稻花香第五十六章 認識一下,以後你和他就是同事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終年吃人第四百四十章 俯仰無愧於天地第七百三十二章 比於列星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時大祭第三十七章 仙人失去了什麼第四百一十七章 大羅劍網第三百九十二章 三等分的計較第三百六十章 孟軻!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地游龍(中)第一百一十七章 庶人劍第二重第六十六章 你必須先攻擊帶有嘲諷的隨從第六百八十章 熒惑與夫子第一百零三章 仲夏之炎(四)第八十九章 夢 · 徵三夷(三)第七十四章 說仁德之人第三百八十八 霊山裡鬼神部衆第三百九十一章 死氣第六百一十六章 君子不再(上)第二百八十三章 夢 · 山神不遠行第七百三十七章 死仙第五百七十二章 聖戰(下)第四章 它山之劍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徹於天第五百一十六章 《雨無正》(中)第二百零六章 劍心(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飛熊入夢第四百八十九章 夢 · 牧野之戰第五百三十章 借劍殺人涇陽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浮梁县| 荣昌县| 佛冈县| 铜川市| 霍城县| 湄潭县| 英山县| 巴里| 丰都县| 图片| 鸡西市| 惠来县| 隆回县| 连南| 报价| 家居| 涿鹿县| 巴林右旗| 石阡县| 松江区| 丰台区| 区。| 旺苍县| 长春市| 迭部县| 手游| 嘉兴市| 蓬安县| 湘潭县| 开化县| 辽宁省| 德江县| 邢台县| 土默特右旗| 江陵县| 瑞丽市| 麻阳| 阿巴嘎旗| 兴文县| 贵阳市|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