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零三章 任用欽差大臣

商議完了救援措施和籌備後,需要確定誰去執行,代表朝廷去指揮現場。

這次去華陰縣,普通官員去了難有作爲,除了革職查辦貪官污吏之外,還有救濟災民,安撫百姓,修理河工,提防瘟疫發生等要事,

“百里澤國,數萬災民,關係到關隴地區東大門的穩定,朝廷的威嚴法度,對待百姓的仁心,所以,此次辦理賑災,必須用可靠之人,能力突出,辦事果斷,你們覺得,哪一位去較爲適合?自尚書以降,侍郎也好,侍中也罷,至少五品以上京官,懂斷案,會治民,能夠代表朝廷中樞政要,顯得重視此事件。”羅昭雲提出一些要求,對於這次派選官員很重視,有諸多要求。

長孫無忌、房玄齡等相互看了看,似乎在詢問對方有什麼人選。

此時,杜如晦打破沉默,拱手道:“臣想保舉一人,可勝任此賑災職務?!?

羅昭雲看了他一眼,問道:“什麼人?”

“吏部,考功司員外郎馬周。”杜如晦忽然開口提到了這個人。

馬周本是寒門子弟,少年好學,李唐時期到了大興城,寄住在朋友常何家中,被李唐啓用,但是官職並不大。

羅昭雲讀過一些隋唐史書,自然記著此人,所以攻克長安後,也破格提拔了,做了吏部考功司員外郎,負責參掌文武磨勘考課,就是負責收錄和整理文武百官年底考覈業績,有點像後世的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人事部之類的。

此時被長杜如晦提出來,羅昭雲倒是眼神一亮,馬周的確是一個不錯人選,寒門出身,性格剛正,一定會秉公處理。

“朕對馬周印象不錯,憑能力和品行,倒是能夠勝任此差遣,不過,他的身份和官品不夠,要去革職查辦一個郡守,還是有些問題。朕就封馬週一個欽差大臣,手持聖旨赦書,到地方去差遣,代表朝廷和朕,有生殺奪予之權,便宜行事,查辦貪官污吏,修築河堤,賑濟災民,穩定馮翊郡的局勢!”

衆人所以沒有聽過“欽差大臣”的名詞,覺得有些新鮮,但是由陛下口裡說出的新鮮詞太多了,所以大家都見怪不怪,有點司空見慣了。

似乎每次的新鮮詞,看似靈機一動,卻總能恰到好處,符合一個特定的場景和用處,猶如神來之筆一般。

諸位大臣咀嚼了欽差大臣四個字,不難理解,這是陛下欽點差遣,代表朝廷,權力增大,外出公幹,自然能夠名正言順了。

“臣等沒有異議!”衆人多少都知曉馬周爲人,雖然出身寒門,但是能力突出,精通文史,是個實幹的年輕官員,剛三十出頭,正是外放磨鍊的好時機。

“那就用馬周了?!绷_昭雲決定啓用馬周,這是一個好機會,如果馬周將賑濟災民、修理河工的災事處理妥當,那麼回來之後,便可以提拔使用,由從五品官,升到正四品,做個侍郎沒問題了。

商議完賑濟災民,解救黃河水災的事後,羅昭雲的心思也能安穩一些,只等明日朝會,由御史臺先奏出問題來,然後各種凋令、赦書一道道吩咐下去。

羅昭雲讓黃門侍郎蕭瑀按照他的意思,潤筆之後,再交給他過目,沒有問題後,加蓋玉璽,準備朝會上使用,分給門下省加印和六部試行。

“衆卿,爾等皆是國之棟樑,朕的左膀右臂,還有一件事,關於地方郡州縣改制問題,朕已深思熟慮許久,覺得目前郡太多,過於分散,使得朝廷政令,不能有效傳達,郡州之間,跨度不大,許多重合的治區,所以,打算合併一些郡,取消這個稱呼,建立行省制。”

“行省制?”

這些大臣又有些發懵,這陛下的新詞,還真是層出不窮?。?

房玄齡看來看長孫無忌,又看了看魏徵,都是面帶苦笑,顯然都沒有提前得到消息,還真是陛下一個人思考出來的。

現在他們都有些麻木了,都說術業有專攻,縱觀當今陛下羅昭雲的成長史,似乎多是戎馬生涯,帶兵廝殺作戰比較多,嚴格來說,是一個武將出身,馬背上得天下,按理說,應該對文史和治國,有所短板纔對。

但是,羅昭雲的才華卻讓所有人佩服,畢竟那羅成詩集,當年可是在長安城、洛陽城廣爲流傳,許多佳作的詩詞,都是難得的名句,使得許多清高自傲的才子們,都望塵莫及。

可衆人沒有想到,在治國方面,這羅昭雲的目光,比他們這些大臣都要長遠,腦洞似乎也更大,經常奇思妙想出來新的制度,比之前數百年積累下的制度,似乎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完善。

京城的官員、百姓,大多以爲是政事堂的這些智囊們出謀劃策,製造出那些新鮮詞和制度,其實唯有他們自己明白,這些理論和新制度,可跟他們沒有什麼關係,都是陛下說出來,他們只是照辦,回去按照框架來完善、填補而已。

“陛下,行省又是什麼,比郡還大嗎?”長孫無忌好奇問道。

羅昭雲難得露出了一絲笑容,說道:“行省行省,其實就相當於把中央三省分部門放在了地方一樣,行省官員,名爲巡撫,掌宣佈德意,撫安齊民,修明政刑,興革利弊,考覈羣吏,說直白一些,就是地方高官了,但是,爲了避免藩鎮出現,所以,把刑獄審判、軍事防務抽離出來,各有系統管轄,所以這個巡撫,只管政務就可以了?!?

衆人恍然大悟,算是明白了行省制度、巡撫的意思,這是要加強中央集權了。

自古以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結構,主要採用地方分權和郡縣制中央集權兩種模式。這兩種模式“以一個否定另一個”,螺旋式發展。

比如秦統一後,實行極端中央集權,以郡縣統制各地,嬴姓皇族無尺寸之封,“一尊京師而威服天下”,到了東西兩漢郡國並行,對秦極端中央集權既有繼承,又有變通。

但魏晉南北朝以豪族大土地佔有爲基礎的方鎮都督分權或割據,又是對秦漢郡縣制中央集權的否定。隋和唐前期,重建中央集權的州縣、府兵、科舉等體制,又是對魏晉南北朝地方分權割據的否定。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適合它,或是因它而產生的新制度,羅昭雲這麼做,既要穩定朝廷管轄地方,結束十八路諸侯擁兵自重的混亂情況,又要讓地方機構,約束性更強,良性發展。所以,他借用了後世元代開始的行省制,明代的三司會商,甚至參考了部分二十一世紀的制度模式,綜合在了一起,適應當前這個大環境。

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結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軍迎戰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奪城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四百三十章 共歷難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九章 潛龍在淵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二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的風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五百七十章 勢成騎虎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九章 潛龍在淵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龍消志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五百四十五章 重炮逞威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獻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陰影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軍心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戰太谷城關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七百九十三章 愛她,就給她一片天空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二十四章 結識遊俠兒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
第八百九十八章 淡化心結第四百四十七章 化解兵變第三十章 廢立太子第八百三十一章 夏軍迎戰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三百一十八章 歲歲年年人不同第三百八十七章 疲敵之計第七百五十九章 兩虎相爭必一傷第九百九十八章 悍勇奪城第九百五十八章 大反攻第三百零二章 遊坊市第六百七十二章 吐蕃議和第六百三十七章 圖謀隴右第五百三十三章 各自發展第五百二十二章 風雪歸途第四百三十章 共歷難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六十章 犒賞三軍第三百八十五章 破城第九章 潛龍在淵第九百九十五章 圍城用計第五百七十三章 初次交鋒第八百八十九章 采女之選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以論道第二百六十八章 交鋒開始第九百三十四章 風雲將起第三百四十二章 危機意識第二百四十三章 那一夜的風情第四百二十七章 懷璧其罪第六百六十四章 家眷到來第六百六十二章 殺機浮現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嚴懲不貸第九百七十二章 強求不得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五百五十章 出關平亂第一千一十五章 發明不斷第三百七十八章 有備而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穩少女心第五百七十章 勢成騎虎第九百七十八章 晉安侯第六百二十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九章 潛龍在淵第四百九十三章 困龍消志第七百二十五章 定策伐岐山第三百七十三章 根基已固第五百四十五章 重炮逞威第五百八十九章 皇后獻策第一百六十七章 謀算第三百六十六章 失利的陰影第九百四十章 騎兵陣法第二百八十八章 西域來拜第六百七十五章 屈將軍來投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危安民心第八百二十章 李唐謀劃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九百五十七章 親自出手第七百五十六章 血腥鏖戰第七百零五章 意外重逢第八百七十六章 安定軍心第九百八十六章 表明心跡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五十六章 苦戰堅守第三十七章 斥候營第一百五十一章 戰略謀劃第八百章 諸侯反應第八百六十章 城破與追殺第八百五十一章 鏖戰太谷城關第四百一十八章 下落不明第五百一十六章 佳人有約第九百九十一章 華律新法第二百六十章 征討吐谷渾第七百九十三章 愛她,就給她一片天空第六百四十章 話不投機第七百九十五章 注重工業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八百一十八章 商議投誠第八章 父子間的秘密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渡淮水第七百三十四章 替罪羊第六百七十一章 乘勝追殺第八百四十五章 心壑難填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謀劃第六百六十三章 設樞密機構第一百九十四章 一番指教第三百九十二章 演義不靠譜第一章 重生在隋第一千零四十章 不得不退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夜徵人盡望鄉第一千一十章 國庫不足第一百八十一章 馳騁疆場第六百零三章 走馬上任第十四章 新的生活第四百三十六章 同枕而眠第二百九十九章 乾柴和烈火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冊封婕妤第三百七十六章 各有籌備第六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第二百二十四章 結識遊俠兒第六十八章 吟詩一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西昌市| 汪清县| 永靖县| 同江市| 麦盖提县| 平山县| 汤阴县| 南乐县| 专栏| 宽甸| 灵台县| 安乡县| 兴山县| 平远县| 丹东市| 博兴县| 尚志市| 肥乡县| 南川市| 贺州市| 施秉县| 阿拉善右旗| 胶州市| 北流市| 磴口县| 建始县| 莱西市| 东光县| 海林市| 阜阳市| 子洲县| 项城市| 喜德县| 天峻县| 云浮市| 阳新县| 庆云县| 元谋县| 即墨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