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兩百四十二章 爲華夏威服狄夷

遼東冬季苦寒,夏爲泥澤,地勢多丘陵山地,山川切割,不似中原有大澤,廣袤平原。所以築城多於山上。高[**]立國於山上,高句麗因而興起。一般遼東所建立山城,一般皆選擇于山勢險峻,平原江河水陸之要衝。

而蓋牟城(注一)正是這樣的一座山城,將整個山丘都包納進去。蓋牟城三面背山,而面前則是樑水支流,從山下到城門有三道攔馬牆,中間分佈鹿角壕溝,山城的城牆不同於中原的黃土夯築的土城,皆是由以楔形石料,條石交錯而築,城上修築有馬面牆。城頭上手持銎尖鐵矛,頭戴牛角鐵兜,披著鎧甲的高句麗士卒,隔著雨霧,冷然打量著山下的草原騎兵。

整個蓋牟城的地勢,西高東低,呈一個簸箕狀,雨水匯成,如溪流般從城牆的涵洞向下排泄,洗刷在攔馬牆下高句麗,蒼頭軍陣亡將士的屍體上,血水混著雨水緩緩而下。

大雨滂沱,戰馬一哆嗦,將身上的雨水甩開,泥水濺得衆人好似泥猴一般。雨水順著盔沿滑落,耳邊則是一片嘩嘩的水響,李重九注視著城頭,似要從其中看出幾分破綻。

楊林甫穿著蓑衣而來,上前對李重九言道:“太守,這雨下得急,還是先避一避吧!”

李重九揚起馬鞭指著城頭,對楊林甫問道:“林甫,我若要拔此蓋牟城如何?”

楊林甫聽了臉sè一變,急忙言道:“這蓋牟城,乃是郡城,有敵酋處閭駐守,處閭相當於我大隋一郡太守。駐兵最少三千之衆以上,又何況入城敵軍又在五千之數,如此城中即有近萬敵軍,而山城堅固足以固守,攻取此城,難於柳城百倍。太守眼下已救回百姓,我們不必再此城下損兵折將,立即返回遼水就是!”

楊林甫的意思,是讓李重九不必攻下此蓋牟城,立即退兵返回。聽了楊林甫的話,一旁的王馬漢,亦是言道:“小九啊,楊太守說的有道理,柳城才七百守軍,我們弟兄們都幾乎崩壞了牙才啃下。而這高句麗城,全城都是石頭,吃也不能吃,啃也啃不下。算了,該救了也救了,損失個幾萬糧草也沒什麼,回去吧。”

李重九聽王馬漢,楊林甫之言,搖了搖頭,堅定地言道:“不必說了,我已決定攻城,爲通定鎮慘死的將士報仇,我要爲華夏威服狄夷,讓這不敢正視我蒼頭軍,從此不再踏足遼水一步。”

“太守!太守!”王馬漢,楊林甫都是sè變。

李重九沉聲言道:“我自有辦法攻下此城,你等造作就是。”

當下李重九斬釘截鐵地,言道,“傳令下去,令額託,英賀弗,王馬漢,突地稽你們率各自騎兵入山谷,掃蕩一切高句麗村莊!”四人聽到李重九將令之後,當下應諾而行。

“傳令讓六千步卒加快行軍,立即趕至城下,準備參與攻城。”

見李重九其意已堅,楊林甫也不信,李重九究竟有什麼辦法,能以萬餘之軍攻下此蓋牟城。高句麗人善於守城是有名的,而且遼東本身就多是石城,山城,比之中原在平原上所築的夯土城池,防禦上要更勝數籌。隋軍第二度徵遼,攻打遼東城,楊廣以三十萬大軍於遼東城攻城一個半月,傷亡慘重仍是不下。

後世謂武功之盛無人可及的李世民,征討高句麗時,也是在安市城下受挫,不得不退兵。

楊林甫坐在地上,頹然仰頭望天,想起自己這官場數十年浮沉,不由苦笑。當初徵遼時,他雖是中年卻意氣奮發,大有建功立業之志,於仲文帳下參贊軍機。後半途患病,沒有隨謀主於仲文,於三十大軍一併東征平壤。

軍糧不足,後勤輾轉艱難,隋軍連戰連捷,軍士卻人人皆有飢sè,待大軍已抵至平壤不足三十里,敵軍大將乙支文德詐降言若是返軍,則將高元送往東都朝見楊廣。但當隋軍回師時,乙支文德卻在薩水驟襲隋軍後衛……楊林甫當時身在病中,聽聞三十萬人最後自有兩千七百人返回後,忍不住仰天大嚎,幾乎泣血,因爲他的三個兒子,當時也在軍中。師敗之後於他有知遇之恩的於仲文,被朝廷衆臣們指責爲徵遼之敗的替罪羊後,氣病而死。楊廣二度徵遼時,楊林甫本以爲可矢志復仇,沒想到楊玄感謀反,半途而廢。第三度徵遼,又因爲各地民亂,不得不取消。

楊林甫遂心灰意懶,但天子念其cāo勞,又拔他爲遼西郡作一任太守,結果羅藝謀反,而今他重回遼東故地,沿著當年三十萬大軍徵遼的之路前進。當年大軍氣勢更雄壯,乃是朝廷之jing銳府兵,但一個個生龍活虎的好男兒今ri大好頭顱,卻被高句麗人豎立在遼東作塔立威,孤魂徘徊。

而眼前這數萬之軍,也要步後程了。罷了,罷了,反正能不死在病榻之上,與大郎二郎三郎他們一起死在遼東也好,楊林甫將心一橫,索xing甩掉蓑衣。

李重九看了一眼楊林甫,問道:“你方纔說,這蓋牟城乃是郡城?如何說來?

楊林甫這時候反正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索xing也就侃侃而談,言道:“古時高句麗王,初時定遼東時,以五部族,分封遼東,以城邑統御國內。之後高句麗國力ri強,自稱有城百七十六座,戶六十九萬七千,遂改爲郡縣之制。全國仍分五部,之前五部褥薩,可比都督,所駐之城堪爲州城,而各城處閭,可比太守,所駐之城爲郡城,而可羅達,可比縣令,所駐之城爲縣城。”

“太守,這蓋牟城,可比之郡城一級。”

楊林甫搖了搖頭,當初遼東城爲西部行營所在,西部褥薩淵太祚就是以此爲州城,以萬餘將士抵禦大隋三十萬大軍,一個半月,直到楊玄感謀反仍是不克,而眼前的這座蓋牟城亦不會比遼東城遜sè,李重九以一萬六千大軍,毫無攻城器械之輔佐,要想攻下……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原來如此。高句麗竟有城百七十六座,戶六十九萬七千,也有我大隋最盛時十而有一之戶數。”

楊林甫見李重九絲毫沒聽出自己弦外之音,搖了搖頭,但還是順著他的話題言道:“不,這還不止,還要算上遼東爲高句麗附庸的靺鞨,契丹二部,這兩部也有數十萬之人口。當年高句麗王屢攻百濟,新羅。百濟,新羅兩國國王向我大隋求援,言一旦兩國爲滅,那麼高句麗疆土可直達濱海之陽,之後必然西侵,意yu於中國一較高下。”

“先皇聞此後,深以爲然,故而年老時命齊國公高熲率三十萬大軍伐高句麗,但因疫病,喪師十之**,而當今天子承先皇之志,三伐高句麗之後,我大隋固然喪師百萬,但高句麗亦絕非好過,國力大損。”

李重九也是露出深深贊同的神sè,隋唐以前蒙古草原上的北狄,乃是中原王朝大患,但隋唐後則遼東取而代之,就算是鮮卑當年也是起於遼東的。所以楊廣要滅高句麗,爲子孫絕一後患,並非魯莽而爲。

說到這裡,楊林甫長嘆一聲,言道:“老夫在遼東打了半輩子戰,三個兒子都折在遼東。眼下風燭殘年,若有生能見高句麗覆滅,老夫可含笑九泉,但是太守,戰不能這麼打的啊。”

說到這裡楊林甫手捧著臉,重重嘆氣,不知是否想到了自己三個兒子。

李重九看向楊林甫,言道:“林甫,我承諾你,有生之年,你一定可以看見高句麗滅亡一ri。”說罷李重九翻身上馬離去,而這時大雨已是停歇,空中烏雲滾滾,逼人而來。

而這時大雨放晴之後,李重九的萬餘騎兵,頓時如颶風一般以蓋牟城爲中心,向四面掃去。

高句麗人在城則稱爲城民,在野則稱爲谷民,一谷有數村,而谷歸於褥薩所轄。

蓋牟城所處之地,頗爲富饒,四周谷民聚落村落無數。地裡一片青綠的莊稼,就成爲村落最好的標識,凡是有莊稼的地方,就一定有村落。但是李重九的騎兵來得極快,騎兵們沿著莊稼,河谷一律沿山拉網搜索,不漏過分毫。

高句麗人雖得到烽煙的示jing,但還來不及退往深山。大業七年,隋軍徵遼時,乙支文德行堅壁清野之策,將谷民都強行遷至深山,或是平壤,所以三十萬隋軍才毫無補給,但這一次李重九來得突然,高句麗人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百姓剛剛得到消息,大股的騎兵就已經包圍了村落。

高句麗人十分彪悍,即便在如此情況下,仍是進行反抗。當這些不肯服從的高句麗谷民都馬刀砍到之後,剩餘之人就通通作了俘虜。他們的村落,隨後就被洗劫一空。而這些谷民都被騎兵一併往蓋牟城方向驅趕著。

兩ri之後,三萬手無寸鐵的高句麗百姓,在上萬名騎兵的驅趕下,出現蓋牟城城下。

注一:蓋牟城今ri遺蹟在瀋陽境內的塔山山城。

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十章 搶婚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
第一百三十章 露布告捷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八百零六章 李世民兵諫第六百二十四章 禁運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七章 李世民之邀第十八章 殺出重圍第三百五十五章 抉擇第六百零九章 皇后的舉薦(第一更)第五百五十五章 五牙大艦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五百章 收官之戰第十章 搶婚第四百四十章中書令第八百章 李世民的圈套第六百四十一章 過門之事(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七章 攻下開封第兩百七十六章夜襲第一百四十章 城內之局第一百八十四章 攻與守第一百九十九章 黑臉大將第四百六十六章 有喜第兩百三十二章 獻計三策第五百九十章 重會(第一更)第四十七章 遭人眼紅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八十五章 生怕情多累美人第兩百六十九章時局之變第九十六章 汾水投書第四百七十二章竇建德心意第四百九十五章 錯綜複雜第六百五十三章 目標平壤第三百八十八章 黎陽城內第四百三十六章天時人和第兩百二十七章 醫人第八百二十九章 陰謀第三十章 官窯脫身第三十八章 真人不露相第六十七章 亂世人心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八百三十一章 千古罪人第一百三十四章 上谷通守第五百四十五章第三十二章 天下大勢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四百三十四章 落幕江山國色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徐世績之心第五百九十三章 成爲你的妻子(第二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婚第三百五十八章 雙方的援軍第十七章 突遭敵襲第四百六十八章 契丹人見世面第六章 左右開弓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兩百六十八章民心第三百五十一章 河東之爭第二十九章 瓦崗好漢第兩百七十五章 鐵騎威力第七百三十七章 嶺南之主第八百三十二章 伐唐決策(第一更)第三百一十九章 血戰第兩百九十三章 碾壓戰第四百二十六章勁敵(大家新年快樂)第一百零七章 千軍辟易第四十八章 久利商會第六百八十七章 幾人稱孤幾人道寡第五百四十二章 一箭之仇第四十二章 三箭之威第兩百二十六章 馬上比箭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六百八十六章 布衣之怒第六十三章 一吐心頭氣第八百四十四章 襲擊糧道第八百五十七章 勝負一刻第五百四十章 新年夜宴第六百六十一章 火油彈發威(第一更)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第四十章 少林寺總教頭第五百三十七章 蕭皇后的賢婿第七百零一章 李建成中計第兩百九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兩百零一章 尉遲恭出馬第七百四十六章 洛陽賢王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五百四十七章 離間之計(第一更)第六百三十五章 初出牛犢不怕虎(第二更)第六百七十七章 青州城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鳥盡弓藏第四百四十二章 官制第八百二十五章 勸立太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楊娥皇的決定第四百二十五章雙雄對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遇故人第六百三十四章 提拔宋金剛(第一更)第七百二十九章 徐州楚歌第七百四十四章 當今戰局第六百零五章 賜爵封賞(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緩稱王第六百八十三章 外交恐嚇(第一更)第七百八十八章 夜襲成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石县| 定日县| 嘉祥县| 仪征市| 安吉县| 南江县| 罗定市| 松滋市| 彭山县| 宝坻区| 晋州市| 罗源县| 谷城县| 进贤县| 二连浩特市| 濉溪县| 宁夏| 婺源县| 金寨县| 任丘市| 文山县| 岳阳市| 卢氏县| 高邑县| 合江县| 桐庐县| 文登市| 高平市| 南部县| 偃师市| 湟中县| 金坛市| 北碚区| 敦化市| 米易县| 江华| 光泽县| 南木林县| 淳安县| 茂名市| 久治县|